查看原文
其他

青记观察⑫丨疫情中的科学家形象与舆论领袖塑造

黄荣丽 青年记者 2021-02-07


导 读

 对疫情中科学家的形象和其在舆论场中的地位的观察可以看出:科学家个人及其专业主义能及时有效抑制谣言的产生和传播。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由1月20日钟南山院士等人肯定人传人现象的发生而引起全民重视,随着钟南山院士赴武汉指导疫情防控工作,“钟南山”三个字出现在各类信息渠道中,成为所有疫情信息的权威代名词,钟南山、李兰娟等科学家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舆论领袖。
对疫情中科学家的形象和其在舆论场中的地位的观察可以看出:科学家个人及其专业主义能及时有效抑制谣言的产生和传播。
谣言的诞生通常源于一件能够迅速吸引注意力并能够激发好奇或者扰乱人心的事件,此次突发疫情事件作为各类风险综合体覆盖全国,涉及全球,与所有个体密切相关,且使全民陷入某种程度的担忧与恐慌情绪之中,是绝佳的谣言滋生时机。信息越是不全,仿佛越是美味,人们越是想去尝试、斟酌其中含意。梳理本次疫情至今出现的谣言可以发现,关于个人防护层面的谣言并没有得到大范围扩散,虽然也出现一些“吸烟喝酒抗病毒”之类的谣言,产生过“疯抢双黄连口服液”的行为,但很快便在专业辟谣平台等的共同作用下迅速反转,几乎人人皆形成了戴口罩和勤洗手消毒的防护意识。疫情发展至今持续发酵的谣言集中在了政府信任层面,包含国家对疫情管控不力、捏造医疗机构对疫情处置失控、治疗无效等方面。这与1月20日开始,各大媒体迅速选择了医学领域的专业意见领袖来稳定民心密切相关。观察发现,传统观念里谣言重灾区的中老年及低学历群体更倾向于使用抖音、快手以及微信群和朋友圈等便于传播短视频和简短信息的渠道获取疫情信息,“钟南山说……”模式包含权威专业、形象明确、观点清晰等重要特征,第一时间进入受众的信息渠道是阻断此次疫情涉及个人防护类的谣言大量滋生的重要因素,让科学跑赢了“谣言”。“钟南山”形象在传播中逐步被“神话”,在特殊时期也进一步加深了民众对科学和科学家的信仰。
关键时期的舆论领袖更需要主动设置而非被动形成。重大疫情灾难中的舆论环境是复杂多元的,每一个个个体都有发声的权利和欲望。机构媒体、社交媒体、自媒体以及散落于各大平台的个人言论交织在一起,滚动传播,既互相补充又互相冲突,能够迅速形成多个舆论场。想要避免谣言及其发布者占据舆论场的核心地位,便需要及时有效地让权威信息与权威人士占据舆论主导地位,而不是让各方信息持续滚动发酵,自发形成多个舆论场,再互相PK,看谁取得最终胜利,从而造成持续性危害。此次疫情过程中塑造钟南山、李兰娟等科学家成为舆论领袖不得不说是疫情至今需要对各大媒体进行重点表扬的地方。此外,谣言与信息公开程度密切相关,大数据时代,数据开放程度也成为信息公开的核心要素。谣言其实是个中性词,它反映了大众的情感与信息需求,是一种共同期待,破除谣言除了一条条去鉴定、辟谣之外,给定足够公开透明可信赖的信息渠道,让大众自己去鉴定判别才更为有效。经过多年的网络治理和舆论引导,公众大多数具备了一定的媒介素养,解决了信息不畅和需要幻想猜测的问题,大众其实更加愿意去相信官方权威信源。以受众易解读的形式和公开透明的方式及时披露信息,是快速传播时代专业主义在场的最佳方式。我们无法确定疫情还会持续多久,但科学权威的舆论领袖还需要持续发挥作用,权威一致、齐心协力的舆论场还需要继续打造。
 “迷信”科学更需要“迷信”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科学家形象在关键时期不能也不应成为某些意见领袖反向博关注的素材。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和高福院士等科学家在此次疫情中扮演的角色是公众对科学家群体的最直接认知,然而部分自媒体和个人借势“污名化”,反向逆势去博求关注,瞄见一点火星未加求证便说起了一场大火,采用妄自揣度的随意“推理”跟风发起批判,并没有秉持科学精神,采用科学方法去求证,查询第一手资料,反而以科学之名反科学,“污名化”科学家形象,动摇抗疫的信心,这种现象是需要极力批判的。
当然,事态发展过程中信息都是动态变化的,部分所谓的权威信源也表现得不如人意,但信息不明确的情况下,相信科学,相信科学家,总归是最明智的选择。
(作者为中国科普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编辑:小青






欢迎来稿


链接:《青年记者》邀您讲述疫情采访故事



☆ END ☆


青记观察


青记观察①丨疫情中的公众的素养及科学传播

青记观察②丨“双黄连”们火了,媒体切莫乱加柴

青记观察③丨疫情信息传播见证新闻专业精神的不可替代

青记观察④丨突发疫情新闻对外传播模态、特点与建议

青记观察⑤丨监督就是防疫,致敬七大监督报道

青记观察⑥丨警惕武汉疫情报道中的六个误区

青记观察⑦丨以“共情”的低姿态,看护舆论场的文明底线

青记观察⑧丨如何对待“谣言的传播者和受害者”

青记观察⑨丨打赢“抗疫”战   呼唤主流媒体流量担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