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去杭州参加蔡志忠老师73岁生日Party,也顺便拜访了浙江省漫画家协会,与陶小明主席和李保传教授畅聊,不知怎的话题说到中国美院教授吴山明老先生。陶小明认为,当年吴山明与卓鹤君为动画《山水情》创作的一系列水墨画作品,也就是由我所收藏的这部分手稿,虽然当时一挥而就,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完成,但生韵生动,前后贯通,意境非常深远。该作是吴山明最为辉煌的代表之作,堪称中国水墨画经典,为动画的成功奠定了扎实基础。没想到第二天,便传来吴山明先生去世的消息,悲伤之余,感到十分惋惜,这也是中国动画的巨大损失!
也许,你只知道吴山明是国画大家,或未曾听过先生大名,但提起《山水情》这部享誉世界的水墨动画,相信你绝对不会陌生。
吴山明曾说,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不多,“一个人一辈子只要做成一件事就很满意,我,选择了艺术”。而他也确实做到了,他在国画创作的同时,曾经与上海美影厂的主创们一同造就了《山水情》,这座中国“水墨动画”的高峰,在世界动画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很多人或许都对这部动画片有过模糊的印象:全片没有对白,可是美轮美奂的水墨画面,悠扬飘荡的古琴声,淡雅绝美的意境却有莫名的吸引力,令人赞叹,这就是《山水情》。水墨动画源于中国, 它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动画创作人员在首任厂长特伟先生的号召带领下,经过不断努力和尝试最终取得的中国乃至世界动画历史上的一个丰硕成果。其展现的水准更是曾让世界震惊,为世人瞩目。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这些动画背后的“原画师”,几乎都是“全明星阵容”:1960年出品的《小蝌蚪找妈妈》是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取材自齐白石先生作品中的诸多形象;1963年的《牧笛》中,憨态可掬、朴实无华的水牛是根据著名国画大师李可染先生的绘画风格绘制的;1982年,海派书画大师程十发先生作为美术设计,参与了第三部水墨动画《鹿铃》的制作......
但水墨动画作品中的主要绘制创作几乎都是纯粹以绘画大师们的静态作品为蓝本,他们并没有深度参与到动画的创作之中。而回顾《山水情》的诞生,就会发现这种情况有了变化。上海将在1988年举办一次国际动画电影节,这也是中国的首届国际动画电影节。当时在这种国际性质的动画电影节上,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是十分激烈的,同时作为东道主, 我们也希望能够创作出一部有分量的动画作品去竞争一下相关奖项。于是在综合考虑之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决定用最具民族特色的水墨形式来表现,也就是水墨动画。1987年初,特伟开始为此筹备的动画片相关事宜。这样一部特殊的动画片,需要他组建一个具有超强战斗力的创作团队。他找来阎善春,马克宣这两位中国动画界的殿堂级人物一同导演,王树忱任编剧;从水墨动画片研发阶段就参与摄影工作的老搭档段孝萱继续担任摄影师;请来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著名古琴演奏家龚一来为动画演奏古琴......《山水情》工作照,总导演特伟(中)、摄影师段孝萱(左一)、导演闫善春(左二)、人物设计吴山明(左三)、背景设计卓鹤君(右三)、导演马克宣(右二)、摄影师楼英(右一)合影《山水情》摄影主创段孝萱2017年接受JC动漫馆采访
而负责人物设计和山水设计的,就是来自中国美术学院的著名画家吴山明和卓鹤君。两位浙派画家有别以往,真正参与到了本片的创作设计与绘制过程中,主要负责故事脚本的修改、设计等工作。“特伟找到我,说要让我为一部新的动画设计形象。当时的剧本还不是《山水情》,而是一个小偷的故事。”吴山明说,“我设计出了小偷、店主等三个人物之后,特伟赶来告诉我,这个题材要换了,因为这部作品要拿去国际上评奖。新的剧本就是《山水情》,表达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主题,这个主题更能被世界认可。”日本人曾经把《山水情》称为“奇迹”,对中国画不陌生的他们,却从来都没能复制出同样水准的水墨动画。除了不计成本的时间、人力、物力投入,更重要的,“那是因为,我们当年制作《山水情》的方法是不可复制的。”“我和卓鹤君,我负责人物设计,卓鹤君负责山水背景,我们为这部动画设计的分镜稿大约有200多张。最后呈现在动画中的,有许多是我们两个人的原画。”
他们在传统国画笔墨技法的基础上,大胆革新,不断尝试,使得作品呈现出别具一格的现代意趣。JC动漫馆馆藏:
《山水情》
美术设计手稿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JC动漫馆馆藏:
《山水情》
美术设计手稿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山水情》影片后半段有这么一场戏。少年登高抚琴送别恩师,师徒情深的场景逐一浮现,画面色彩越来越厚重,琴声也转向激越昂扬。突然,几团凝重的墨云在银幕上渐次绽开,蓄势已久的墨雨倾泻而出,将影片的情绪推向高潮。这组画面的效果就是在导演、美术设计和摄影师的探讨与合作下实现的。
—— 傅广超:《解密水墨动画《山水情》| 上海国际动画节考古行动 07》
1987年夏天,《山水情》摄制组正式建立,特伟、阎善春、马克宣三位导演同摄影师段孝萱、作曲金复载等主创人员外出采风。他们先去了浙江桐庐、建德、淳安,到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揽胜,然后又前往皖南的深渡、黄山探幽。他们的身心都沉浸于山水间,影片的大结构、小细节也在大家反反复复的头脑风暴下逐渐成型起来。
影片画面中呈现出的时而天朗风清,时而满目云烟的绝美意境很大程度上受益于这次远行。比如,老琴师出场和师徒别离的画面都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镜头中那忽隐忽现的人形,犹如黄山巨峰在云海中飘移穿行,恍兮惚兮。其意其境与传统绘画的审美趣味十分合拍。”而那场“乌云墨雨”的灵感更是源于大自然的馈赠。
—— 傅广超:《解密水墨动画《山水情》| 上海国际动画节考古行动 07》
老琴师出场
老琴师远行
阎善春回忆道:“那天我们在严子陵钓鱼台,面对平静的江水作怀古之悠思时,突然风起云涌,一阵急雨从天而降。瞬时,在平滑的石壁上划出千万条雨痕,形成一幅极具动感的生动画面。宁静中的突变,牵动了人的情绪变化,那是情与景的感应。”
经过讨论,这组画面最终借助了“现场作画,连续摄影”的办法来实现——在室内架起倾斜的透明玻璃平台,将宣纸固定在平台一侧,由画家吴山明、卓鹤君在画纸上现场泼墨,摄影师在平台另一侧将墨韵淋漓的画面即时记录下来,最后再将实拍画面与动画场景合成。阎善春表示,这个做法是水墨动画制作中的一个特例,在渲染气氛时,可偶尔为之。
—— 傅广超:《解密水墨动画《山水情》| 上海国际动画节考古行动 07》
就是这样,《山水情》凭借众人强大的专业素质,在一次次的头脑风暴中,逐渐完成。1988年,《山水情》不负众望获得首届上海国际动画电影节美术片大奖。《山水情》获上海国际动画电影节大奖
影片特有的轻灵优雅、情景相融的中国式表达,惊艳了无数人,此后屡获国内外大奖:1989年获广播电影电视部1988年优秀影片奖
第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
苏联第1届莫斯科国际青少年电影节勇与美奖
保加利亚第6届瓦尔纳国际动画电影节优秀影片奖
......
1990年,《山水情》获得了加拿大第十四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佳短片奖。当时,这个A类国际电影节的奖,分量堪比奥斯卡。2006年,安纳西国际动画电影节上评选出的“世纪动画·100部佳作”中,《山水情》是唯一一部入选的中国作品。有人曾感慨,原来中国人讲的故事,也能引起全世界共鸣。《山水情》将中国绘画、音乐、诗与哲学融为一体,其中隐逸情怀与技艺传承的双重隐喻,是一代动画人对中国动画电影发展的思考和希冀。
整部片子从头到尾没有一句台词,清雅的水墨加上悠远的琴音,给人一种淡然的静默。“它的静默不是特意突显,将语言表达的部分转嫁给夸张幽默的肢体动作。它的静默就是静默,不表达什么也不反抗什么,不歌颂什么也不揭露什么。从偶遇到消失在山水间,因为相互完全懂得而不需要再说。古琴投缘了就给了,缘散了就走了。这是中国式相知和离别的过程。这层意思和默片和水墨片都天造地设。”几笔线条,意境无穷,片中每帧画面俨然都是一副标准的水墨画。泼墨的山水,悠远的琴音,少年清淡的容颜,琴师飘逸的姿态,浅浅映入眼前,倏而消散。
中国传统艺术与动画得到完美的融合,这背后,是吴山明们的蘸墨挥笔,推敲打磨。“我觉得很可惜,我们现在的动画学美国人,学日本人。”吴山明曾经这般感慨,“美国拍了一个《花木兰》,中国就跟风模仿。其实中国人用自己传统的水墨画才能做出最有特色的动画来。”但《山水情》终究是诞生在一个特殊的历史节点。90年代,随着计划经济时代结束,国家电影局停止对动画片的收购,美影厂开始自负盈亏,迅速陷入低谷。 《山水情》,成了中国传统胶片水墨动画片的绝唱,也成了中国动画彻底商业化之前的最后一部艺术精品。
费那奇动画小组《解密水墨动画《山水情》| 上海国际动画节考古行动 07》——傅广超钱江晚报《吴山明卓鹤君,成就水墨动画大手笔》—— 郑琳金城
60后双子座漫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动漫艺委会副主任。目前工作生活在广州。担任广州市文联副主席、广东省动漫艺术家协会主席。
代表作品:《明姑娘》《人间四月天》《极简少女》系列微信公众号:金城漫与画(ID:jinchengmanyuhua)微博:@金城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