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真实自体出生之前,我们都是假装在活着

李雪爱与自由 李雪爱与自由 2021-12-31



文 | 李雪


原文大约刊于 2015 年



01



命运,就是摧毁「假自我」的修行



修行,是让「假自我」这个幻觉逐渐瓦解的过程。


命运,是生活的导演,它会自动安排场景。通常是摧毁性的打击。逼人了悟真相,走出假自我的幻觉。


早些年,我看到这个机制时,是挺害怕的。因为我自己是非常执着于聪明、才华…作为我的自我认同。我担心如此执着下去,如果不了悟的话,命运肯定会安排点意外来摧毁它们。


每个人都可以检视下:我的自我建立在哪里?是事业成功?比别人都聪明能干?还是“我是个很能付出的好人”?


如果,这些身份角色对你来说跟命一样重要,万万失去不行,那么,就可以预测:未来很可能对映着发生什么样的意外和不幸。




欢  迎  到  新  浪  微  博@  李  雪  爱  与  自  由与  李  雪  评  论  互  动




02



与其称之为:分离焦虑

不如称之为:分离恐怖



我的一个朋友,她的老公,在我看来实在是太糟糕了,情感隔离得很严重,而她也为离婚准备了很久,可是当她老公真的同意离婚时,她感到无法承受的痛苦,痛苦到她怀疑自己的选择是不是错了。


我问她那种痛苦是什么样的,她说好像鬼压身一样无法动弹。我联想起几个人说有鬼压身的感觉,都是生命中要发生重要的分离,比如和恋人分手,与父母分离。


按照一般的理解,越爱一个人,分离就会越痛苦,但是有“鬼压身”的经历者,有的是与所爱之人被迫分离,有的则是主动结束非常糟糕、早就无爱可言的关系,但是分离后的痛苦却都一样地巨大。


心理学将这种分离之痛称之为“分离焦虑”,而我则认为重要关系的结束用“分离恐怖”来形容才更贴切。



03



面分离的恐惧

不存在感的痛



假自我由“我’与外界的关系”构成,分离之痛,源自关系结束时“假自我”因被撕裂破碎而引发的“不存在感”。


为什么我们结束非常糟糕、无爱可言的关系,也会经历巨大的痛苦?这是因为假自我是由“我’与外界的关系”构成。


假如我买了一套香奈儿的衣服,那构成我的存在感的其中之一就是“穿香奈儿的李雪”,好像香奈儿的“优雅”“高贵”成为了我的特质,而我越渴求某些特质,就有越强烈的欲望去拥有这些东西。


所以品牌商尤其是奢侈的非必需品,宣传产品的功能和质量并不太重要,重要的是把某种特质和产品联系在一起,例如“高贵”“不羁”“性感”,渴望此类特质的人就成了忠实消费群。


假自我就是这样由我与无数的外界的关系构成,其中最主要的是人和人的关系。


经常有年迈的父母以断绝关系来威胁子女,让子女听从控制。这看上去不可思议 —— 子女还小的时候,这种威胁很实在,因为小孩离开父母可能会死 —— 但现在父母靠子女养活,如此威胁为何还经常奏效?


作为父母的孩子的“我”是假自我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不管这一部分感觉是美好的还是地狱般的,撕掉这一块,假自我就破碎了,我们不得不面对“我是谁”“什么是存在”之类的终极问题。


这听上去很“哲学”,实际上是最难以承受的痛苦 —— 鬼压身一样无法动弹,却触碰不到自己。同理可以解释与早就不爱的人分手会经历巨大的痛苦。


还有“作为有钱人的我”也会是假自我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例如明朝洛阳福王家财万贯,在遭遇攻城时,却宁死也不肯把财产分一些给守城的官兵,结果城被攻下后他被点了天灯。


这是因为,假自我中最重要的部分被撕裂,由此引发的“不存在感”之痛,甚至可能胜于对肉体灭亡的恐惧。



04



不是说就不要假自我了



完善自我功能,可以使构成假自我的“我’与外界的关系”更为和谐。


传统的精神分析心理治疗,以“使来访者的社会功能更加完善”为方向。我理解的“自我功能完善”就是构成假自我的“与外界的关系”比较和谐。


如果在童年,父母虽有问题,但整体还过得去,儿童建立的假自我也就过得去,经历一些学习,假自我会更加完善。


如果父母本身极其糟糕,儿童在与父母的互动中无法有效地保护自己、维持关系。


比如,我妈妈对我的冷漠,妄想我要害死她,似乎无论我怎么做都无法避免或减轻,于是我的自我模式支离破碎。


我一直试图通过一些学习和建立新的关系来重建自我,努力做个正常人,但却像“豆腐渣工程”一样,时不时来个坍塌。


现在,我的社会功能越来越好,可还是会时不时坍塌几次,碰触到不存在的痛苦。灵魂被裹挟得越严实,其实也越受煎熬。



我是谁?这是我们都逃不过的究竟功课。



05



真实自体,是什么意思



真实自体,是一个人的天然本性。这个本性出生之时,是一团混沌无序的能量。


比如一个被好好养育的婴儿,肯定不会乖顺和体谅父母。就像韩雪的女儿诗迪,爸妈给她喂饭时,因为想自己多吃两口,给诗迪的饭稍微迟了点,诗迪大力拍桌子抗议,霸道得很。

这个霸道的真实本性,被充满爱的抱持,会自然生长成真实有力,又高度有序的自体。


真实自体,会呈现出自律的样子,但并非自我约束出来的。而是当一个人的内在强有力,灵魂安住于身体,自然会呈现出高度有序又自由伸展的状态。

微博上,曾经有一个被大家纷纷称赞的好孩子,这个孩子打开电视,看了二十分钟后,主动关上了,理由是“妈妈允许我看二十分钟”。这是一个“懂事”的孩子,也是一个真实自体虚弱的孩子。

而真实自体,会根据内在需要去决定自己看不看电视,看什么节目,看多久后关掉。因为身心的渴望,又去做下一件事情了。

虚假自体必然伴随生命力的虚弱,就像插在花瓶里的鲜花。而真实自体则像扎根大地的大树一样能量源源不断。

在亲子关系中,我最多强调的是界限。界限即自由,自由即界限。


即便你不知道如何用爱回应孩子,但是孩子拥有自由,拥有“自己的事情自己说了算”的权力,他不需要在跟父母的关系里构建假自我,他可以安心发展自己的真实自体。

所以在读者或听众的反馈中,每一个用爱和自由养育孩子的家长,说到孩子的状态,都会提到共同的一词:活力爆棚。就是这个原因。

让孩子活力爆棚,父母只需要做到两点:① 痛快满足孩子的欲求 ② 遵守界限。

在重新养育自己的路上,我们也需要做这两个基础工作:① 痛快满足自己 ② 维护自己的界限。


在这个基础上,不断觉察虚假自体如何像木马程序一样悄无声息地运行,它如何接管了我们的一言一行,甚至情绪反应。也就是“剧情”。



02



假自我也许成功

却难以享受人生



被虚假自体占据的人,并不是说他的情感是虚情假意,而是真实的自己被捆绑起来无法发声。

在美剧《真实的人类》里,人造人已经有了自己的情感、意志和思维,但是她被程序控制着,只能执行被程序写好的言行反应,包括肢体表情。内在的真实的她,无法发声,无法指挥自己的身体。


这种困境,也是我们无数人类的共同困境。



从一个无法抱持婴儿真实本性的母亲,让婴儿开始构建虚假自体来适应外部环境,到整个教育体系和道德体系都在告诉你:你的天性是错的,你应该在××场合下表现成××样子才可以被接受,而且你要努力表现得比别人更好,优秀才配活。


就这样,我们被植入了密不透风的一套虚假自体程序,自动运转控制我们的一言一行,甚至所思所想,而真实自体被囚禁在地下室暗无天日。

虚假自体可以良好甚至优异地适应社会,只是有一个致命问题:虚假自体无法享受人生。虚假自体做着一切可以让自己幸福的事情,却没有一分一秒,是真正开心的。


它做着他认为会让自己开心的事情,比如吃米其林大厨的美食,它吃得出来那是好吃的,却吃不出满足感。

去看美景,那美景可以留在手机,却无法直接刻入心灵,看美景带来的幸福感还不如发到朋友圈看别人的点赞评论。



虚假自体获得优异成就,攀上事业高峰那一刹那,是无比的虚无。虚假自体无法从任何事情上获得快乐。


真实自体出生之前,我们都是假装在活着。



作者 | 李雪心理学学者,新浪微博 @李雪爱与自由 。著有《当我遇见一个人》《走出剧情》《有限责任家庭》。当当、京东、淘宝全平台在售。
公众号 | 初心心理公众号 | 李雪爱与自由
编辑 | 林诗野

插图 | 北野武先生的电影《导演万岁》剧照,荷兰舞蹈剧场经典剧目《告别》演出照。




真实自体出生之前,我们都是假装在活着。





辅    助    阅    读




《 无需讨好父母的孩子,最轻松适应社会 》



《 当下的幸福能力,是如何被切断的 》



《 不优秀,也配放肆地活 》



《 有爱的能力,是什么样子 》



《 童年遗憾,不是童年创伤 》



《 童年创伤,一粒昨日子弹 》



《 后悔没给够孩子爱,怎么办 》



《 为什么说:所有情绪来源于剧情幻想 》



《 “不配得”的创伤 与 “值得被爱”的鸡汤 》





大 目 录  2017


大 目 录  2019








 

点开这颗跳动的心,来初心社区,看李雪直播,向老师们提问,唠唠你的人生故事。初心心理社区,咱自己的心理社区。




我是作者李雪,感谢你的打赏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