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吴谢宇的弑母动机是什么

李雪爱与自由 李雪爱与自由 2023-11-03




欢  迎  到  新  浪  微  博
@  李  雪  爱  与  自  由
与  李  雪  评  论  互  动



文|



01



吴谢宇被判处死刑,是法律公平公正的判决。

但吴谢宇不是恶魔,不是反社会。恶魔是那些把未能弑母的仇恨转嫁为杀妻杀子的反社会变态。



02



吴谢宇的弑母动机是什么?

如果心理学知识足够普及,吴谢宇能够理解母亲对儿子的精神寄生是病态行为,而不是“伟大的母爱”或“母亲就只有我了”。


那么,即便吴并不能立刻摆脱寄生,他也可以心存希望,通过逐步在心理上完成弑母,而获得自由。

然而,吴谢宇没有这个机会去理解真实的母子关系,他自己意识上也相信:母对我很好,为我付出一切,母亲的幸福取决于我。


—— 那这样,他的生命还有什么希望?只有肉体上杀掉母亲,他才能自由。

母亲把灵魂寄生到儿子身上,是对儿子精神生命的杀戮,母亲创造了“我活你死”的精神世界,儿子无法完成心理弑母。


更准确地说:是社会舆论对母爱的美化,心理学常识的匮乏,让孩子不知道自己还可以心理弑母,最终酿成了凶杀惨案。

舆论是可以杀人的。

一个常年被父母吸食的孩子,亲戚朋友一句又一句“你妈妈对你多好啊,为你付出一切,你可要报答你妈……”

这一个个的,都是杀人帮凶。



作者 | 李雪

心理学学者,新浪微博 @李雪爱与自由 。著有《当我遇见一个人》《走出剧情》《有限责任家庭》。当当、京东、淘宝全平台在售。


公众号 | 初心心理

公众号 | 李雪爱与自由


编辑 | 林诗野

插图 | 北野武



以下摘自《吴谢宇是“天生杀人狂”吗》,贴在这里作为本篇的辅助阅读,点开链接可以阅读全文。


03



冤有头债有主的犯罪,大概率不是“反社会人格”所为。


反社会人格以虐杀、伤害他人取乐,广泛猎取可以猎取的受害者。


受害者可能都有类似特征,比如长长的金发,这是凶手对自己妈妈的印象;比如专杀幼童,凶手把自己童年的无助和恐惧转嫁到孩子身上。新闻里把小男孩扔下楼的女孩属于此类。


受害者也可能没有一致特征,凶手随机发现可以下手的。


反社会罪犯对社会危害很大。“冤有头债有主”的罪犯,对社会的危害性相对较小。


那些说“幸亏没跟吴谢宇深交,否则自己随时会被杀掉”这种说法没有依据。从目前已知的资料来看,吴谢宇并不符合反社会人格的特征,他没有随机猎杀的需求。


吴谢宇的核心人格问题,从目前有限的资料来推测,他进入了妈妈给他制造的“你死我活”的幻想困局中。


也就是说,偏执的妈妈给他制造的心理现实,是一个没有活路没有希望的人生 —— 妈妈要杀死吴谢宇的意志,侵占他的人生 —— 在吴谢宇的幻想中,妈妈的意志和自己的意志,只能活一个。


而现实显然不是这样的,精神上弑母,吴谢宇可以去活出自己的人生。但有一个很大的可能是,如果吴谢宇自己出国读书、独立在国外工作恋爱,吴的妈妈很可能会疯掉死掉。


所以,吴谢宇和妈妈共同将“你死我活”的幻想变成了现实,这场争斗中吴胜利了,妈妈死了。


很值得深思的一点,吴的高智商完美犯罪,妈妈已死的消息分明可以再隐瞒数年,甚至若精心设局,隐瞒一辈子也不是没有可能。但他偏偏主动选择揭穿自己的谎言,主动让公众知道母亲已死这个事实,制造轰动新闻。


这里面的心理动力,或许将揭示更深层的真相。我猜测,吴的心理动力是:他并没有真的完成弑母。


真正的弑母,是精神上跟母亲独立开来,投入去创造自己的人生,允许母亲按照她自己的意愿过一生。哪怕是“你不听我的我就死给你看,让你背负骂名”的作死一生。


而吴幻想杀了母亲的肉体,自己就能拥有独立人格。当母亲死了之后,他发现自己精神上依然痛苦混乱。于是他还需要精神上再一次弑母,同样的,他又一次启用了幻想机制,幻想公开他跟母亲之间的恨,可以帮助他完成精神弑母。


这些都是发生在潜意识层面的,潜意识的力量使得他没有继续完美犯罪,而去暴露自己。


吴一直没有机会明白,幻想和现实的区别。现实是:他若想要真正的自由,必须走向内心探索的路,妈妈是死是活,如何对待他,都不能决定他的未来人生。


说句可能有点吓人的话:向内探索之路,修通幻想回到现实,这条路非常不容易,比完美犯罪需要更强大的毅力,花更多的时间,这也是绝大多数人选择活在幻想中的原因。


心理成长,就是:修通幻想,回到现实。



作者 | 李雪

心理学学者,新浪微博 @李雪爱与自由 。著有《当我遇见一个人》《走出剧情》《有限责任家庭》。当当、京东、淘宝全平台在售。


公众号 | 初心心理

公众号 | 李雪爱与自由


编辑 | 林诗野

插图 | 北野武





欢  迎  到  新  浪  微  博
@  李  雪  爱  与  自  由
与  李  雪  评  论  互  动





辅    助    阅    读




 吴谢宇是“天生杀人狂”吗 



《 为什么用“弑母”这么凶暴的措辞 》



《 放弃改造对方,就是放过自己 》



《 自信和自卑,是一对儿妄想 》



《 鸡娃:人生的高利贷 》



 孩子如何跨越阶层,靠学区房吗 



《 孩子的未来,不由父母规划设计 》



《 附体似的亲子关系,让孩子蛮横易怒 》





    2017


    2019










初   心   商   城





李   雪   直   播








 

咱自己的心理社区。




我是作者李雪,感谢你的打赏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