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向孩子撒娇,是一种精神乱伦

李雪爱与自由 李雪爱与自由 2023-11-03



欢  迎  到  新  浪  微  博
@  李  雪  爱  与  自  由
与  李  雪  评  论  互  动



文 | 李雪



01



向孩子撒娇,是一种精神乱伦。

家长让孩子保护自己,让孩子喂自己吃零食,让孩子照顾自己的情绪,家长自己躺倒做婴儿,向孩子索取关爱,这是精神乱伦。

精神乱伦造成孩子的焦虑,乱伦多了,孩子会莫名的紧张,比如抽动症,就是常年累积焦虑紧张的结果。

孩子也会时而躁狂,一点小事儿做不好就发脾气。因为精神乱伦让孩子不清楚自己的现实位置,没有边界感,所以动不动自恋受挫。一会觉得自己无所不能,一会崩溃不已。

孩子天然不幼稚,边界清晰的养育下,婴儿都拥有干净的逻辑智力。幼稚的,是成年人。



02



在欧美影视剧中,我从没见过父母或者老人跟孩子撒娇,向孩子要零食的场景。


最过的场景,也就是爸爸赴死之前,嘱咐儿子一句要保护妈妈。而妈妈也不是遇事只会大呼小叫的病猫,实际上还是妈妈努力在保护儿子。


欧美剧中也有父母精神乱伦,情绪失控生活不能自理,要求儿女照顾自己的情节。只不过这些情节不是在歌颂孝道和付出,而是在阐述犯罪心理:罪犯在童年到底遭遇了什么样的变态父母,才导致一系列悲剧。


欧美剧中经常见到深刻的精神分析,反社会变态杀人狂的童年遭遇了什么,导致他后来的变态行为,这也是破案的工具,根据犯罪行为倒推童年遭遇,从而帮助锁定罪犯身份。参考美剧《犯罪心理》。


反社会不是天生的,是童年不幸遭遇造成的,这在欧美影视剧中已经成为共识。


然而在中国,但凡出现个反社会案例,比如大童杀害小童,清一色的咒骂:这就是个天生坏种!


却无人追问父母到底做了什么才养出这样的儿童罪犯,以及怎么预警和剥夺这种父母的抚养权。


变态父母不但成功隐身,甚至还成了受害者,不幸生了这么个天生杀人狂。


社会若没有反思,就不会有进步。



03



在美剧《大小谎言》里,由女神妮可基德曼饰演的妈妈,给我印象深刻。


奶奶想争夺双胞胎儿子的抚养权,儿子们看到妈妈疲惫又痛苦,于是跟妈妈说:妈妈,我们可以保护你!


妈妈说:你们是孩子,你们不需要保护妈妈。妈妈有能力处理好自己的事情。妈妈会保护好你们。


上法庭之前,儿子们对妈妈说:如果你需要,我们可以跟法官说,我们不想要奶奶,我们要跟你在一起。


妈妈说:你们不需要为我考虑,法官问你们什么,你们如实说自己的真实想法就好。


看到这里,我真的很佩服妈妈的界限清晰。她不是完美妈妈,她困在一个家暴的婚姻里,她也会情绪失控,痛苦无力。


但是她始终坚持,成年人的事情成年人解决,绝不让孩子卷入。


因此,她是我眼中的完美妈妈。



04



在正常家庭里,是父母倾听抱持孩子的情绪,孩子可以跟父母撒娇,可以靠在父母的肩膀里。

在变态家庭里,是孩子要不断倾听父母的抱怨、安抚父母的情绪。等孩子遇到挫折寻求父母抚慰时,父母要么呆若木鸡毫无反应,要么勃然大怒攻击指责孩子。

前段时间我爸又又又一次发作情绪,因为他的自恋使得他经常进入被迫害感,从而无理攻击他人。

事后他居然大言不惭的跟我说:爸爸水平没你高,你应该宽容我,让爸爸先发泄完情绪,再好好跟爸爸讲道理。

我感觉恶心和愤怒,我反问:凭什么?你凭什么要我当你的圣母?是凭你抛弃家庭出轨生子,还是凭你当年在我痛苦得自杀向你求助的时候,你打我一顿就走了?

我非常清晰地告诉他:这是我的家,在我家里生活,必须按照我的规矩。在这个家里,没有人有资格向我发泄情绪,没有人可以摆脸色给我看。你要是学不会“有不满情绪的时候不是发泄,而是沟通表达”,那么你就离开这里。



05



@**的***:昨天李雪讲,精神乱伦的情况下,孩子会经常紧张焦虑,甚至抽动症。


我当时理解不了,咋的,父母跟孩子撒个娇,讨口食吃,孩子就经常紧张焦虑了。最多就焦虑一小会儿吧,怎么会是经常性的,还发展到抽动症呢。


现在我看到了这个作用模式。不是“偶尔撒个娇”这么简单。而是把孩子当父母以后,对父母的恨同步转移到孩子身上。


“现在我心情不好,孩子应该照顾我的情绪,不要给我添乱,不要来找妈,否则你就是在害我。(我恨你)”


“我向你要口吃的都要不到,你真是白眼狼,不孝子女。(我恨你)”


“你不帮妈妈做家务,不心疼妈妈。妈妈白养你了。(我恨你)”


这样的心理活动,或者语言,确实是给孩子很大的压力,会造成长期的紧张和焦虑。


所以,要警惕的不是一次两次的撒娇,而是自己的心理活动和潜意识的语言。


自己有没有把自己当成年人?是不是一直在向孩子索爱?

当我虚弱痛苦的时候,一直在扮演弱小无助的孩童,把孩子当父母。希望他照顾我的情绪,不要给我添麻烦,不要给我找事。

要不是李雪讲,我都不知道。



@李雪爱与自由:当父母向孩子撒娇还觉得这样没问题,这样的亲子关系倒错,绝不是偶尔为之,而是一系列问题。



作者 | 李雪

心理学学者,新浪微博@李雪爱与自由。著有《当我遇见一个人》《走出剧情》《有限责任家庭》。当当、京东、淘宝、亚马逊,全平台在售。


公众号 | 初心心理

公众号 | 李雪爱与自由


编辑 | 林诗野

插图 | 摘自互联网




视频号【李雪爱与自由】持续更新中 🧡 欢迎订阅 🧡 点开视频《 父母吸食孩子的两种方式 》观看





视频中,李雪老师穿的衣服是她自己设计的:抽象莲花真丝套装🧡 扫码即可购买同款 🧡




长 —— 按    二  维  码



抽 象 莲 花 真 丝 套 装








推    荐    搭    配    阅    读



《 孩子如何跨越阶层,靠学区房吗 》



《 为什么“温和坚定地讲道理”行不通 》



《 少年跳桥,死于母亲的精神虐杀 》



《 吴谢宇的弑母动机是什么 



《 吴谢宇是“天生杀人狂”吗 》



《 每天都在消磨你智力的,是什么 》



《 孩子被父母窃取的内驱力





    2017


    2019







 




咱自己的心理社区。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