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 | 中国语言服务业一周简报(2017第32期,总第51期)
每一周,语言服务行业都在发生什么事儿?又产生了哪些新观点?以及涌现出了哪些新产品?等等,这些问题可能是很多业内人士想及时关注的。对此,作为语言服务行业的垂直门户,译世界(微信公众号"译·世界"ID:YEEWORLD)进行了信息跟踪观察,推出《中国语言服务业一周简报》,为业内人士提供参考。本期报告覆盖了9月2日-9月8日的资讯。欢迎关注!
ONTENTS
目录
重要事件
·本周要点
·事件预告
翻译出版
重要观点
行业数据
Part 1
重要事件
本周要点
9月2日,第60期中国科技论坛——信息技术提升翻译服务质量水平产学研论坛在南京举行,人工智能及信息技术在翻译业的应用成为与会专家研讨的热点。
顺应时代而生的神经网络翻译等已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随着机器译文质量的提升,机器翻译对人工翻译的辅助作用越来越大,传统翻译相关的各界对机器翻译的接受程度、利用机器翻译的热情将会越来越高。论坛围绕人工智能及信息技术在翻译业的应用,从机器翻译应用中人机结合的实践与思考,从人工智能时代的科技翻译人才培养,从信息技术助力专业语料库建设等展开研讨,探索未来翻译服务业的人机有机结合的道路。
本期论坛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由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承办,江苏省科技翻译工作者协会协办。来自江苏省外办、江苏省科技协会、国家知识产权局、省内高校、知名翻译企业、社会团体以及媒体代表等120多名领导、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参加了本期论坛。(科技日报)
9月4日,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社长孙玉带领出版社有关部门负责人赴江苏南京,举办外教社江苏本科院校外语界专家咨询会,近40所高校的60多位外语界专家学者出席。会议由外教社江苏图书发行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新炎主持。
来自南京大学的王守仁、王海啸、程爱民、杨金才、丁言仁、陈桦、赵文书、扬州大学的俞洪亮、东南大学李霄翔、陈美华、苏州大学朱新福、南京师范大学张辉、南京理工大学赵雪琴、《外语研究》杂志社李建波等十多位专家相继发言。
王守仁提出了构建学术共同体的设想以及打造精品教材和数字化教材先行等建议;李霄翔提出了扩大培训基地的培训项目规模使更广大的青年教授受益,学术期刊应更关注中青年教师的发展;王海啸希望培训基地的模式能够在全国其他地区复制延伸;俞洪亮提出要多关注受众的真实需求,改变教学理念和模式,同时多关注互联网的发展;杨金才提议出版社在学术出版方面多引进最前沿的学术成果;程爱民建议要加强对外语专业的服务,培训基地不仅要针对大学英语教师,对外语专业教师也要安排设计;朱新福建议在科研立项方面要对青年教师多倾斜,加大对科研立项的后期管理。(外教社公众号)
2017年首届许渊冲翻译大赛由山西大同大学许渊冲翻译与比较文化研究院、《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编辑部联合主办,青岛大学、辽宁省翻译学会、《语言文化研究》编辑部协办。自《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许渊冲翻译与比较文化研究院官方网站、《语言文化研究》微信平台发布大赛通知及各兄弟院校转发,截至2017年6月30日,大赛组委会共收到来自国内27个省190所高校院所以及中学、部队、公司、银行、法院、企业、事业单位的高校教师、学生、军人、公司职员、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自由译者等的参赛译文537篇,其中汉译英参赛译文171篇,英译汉参赛译文366篇。
经过组委会评阅专家三轮评阅,大赛英译汉和汉译英组分别决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根据比例,英译汉组优秀奖20名,汉译英组优秀奖10名,8所高校获优秀组织奖。现将获奖名单公布如下(经《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授权):
一等奖
孙颖(浙江理工大学)
二等奖
吴滨滨(威海市外事侨务办公室)
赵琪(自由译者)
三等奖
崔微微(东北师范大学)
何玲(上海师范大学)
张鑫仪(西南政法大学)
优秀奖
陈晓颖(北京林业大学)
丁立群(山东农业大学)
杜甜甜(南京大学)
高家欣(许昌学院)
李奉栖(西南政法大学)
刘瑞颖(上海师范大学)
陆丽霖(中南民族大学)
孟利(大连市公安局)
孙雪晴(哈尔滨师范大学)
王冰(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王晋(亨瑞集团)
王蕾(青岛大学)
王明娥(湖北经济学院)
王思慧(首都师范大学)
徐鹏(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
杨皓(Newcastle University)
余文皓(湘潭大学)
张国耀(西京学院)
张文琳(辽宁师范大学)
张旭(上海理工大学)
一等奖
张雪(营口理工学院)
二等奖
邵慧丽(廊坊师范学院)
严勇(云南大学)
三等奖
陈艳(西南大学)
梁甫超(自由译者)
赵晨辉(常州信息学院)
优秀奖
黄淑琴(南京工业大学)
黄媛(武汉大学)
刘盼如(内蒙古工业大学)
彭汪鑫(韩山师范学院)
沈宇(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王永玲(山西大学)
魏薇(南京师范大学)
许霞(广西大学)
由华(北京林业大学)
张梨(首都师范大学)
重庆交通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青岛大学
山西大同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
浙江师范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许渊冲翻译与比较文化研究院公众号)
以“文化科技融合 传承创新发展”为主题的第十二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北京文博会”)将于9月11日-13日在北京举办。作为本届文博会综合活动、展览展示、推介交易、论坛会议、创意活动、分会场“六位一体”活动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届中国北京国际语言文化博览会(英文简称ILCE,以下简称语博会)将亮相文博会主展场中国国际展览中心(老馆)。
首届语博会以“语言科技与人类福祉”为主题,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支持,北京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北京市分会、孔子学院总部、中国翻译协会承办,旨在促进国际交流,开阔国际视野,弘扬中华文化,填补世界华语区语言主题博览会的空白。
本届展会上,中译语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译语通(GTCOM))作为语博会首席战略合作伙伴,CEO于洋将在2017语言科技与人类福祉的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并将介绍中译语通(GTCOM)这5年来所取得的成果,以及其40余年来在语料库、技术研发、管理运营方面所取得的积累,完成从语言服务企业到跨语言大数据提供商的战略转型,见证改革开放以来,语言服务领域的一次次历史变革。
此外,本届展会上,中译语通(GTCOM)还将以语言文化、语言服务、语言技术、AI语言大数据等维度展示、分享大数据应用成果。(中国网、译云公众号)
“中国语言服务40人论坛(LSC40)”成立仪式将于9月15日在北京举行。该论坛是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语言服务与管理研究所和北京大学MTI教育中心联合倡议并发起的博雅翻译文化沙龙常态高端智库。
据悉,论坛将网聚国内语言服务界优秀专家学者,联合国内外语言服务行业的知名机构,集中语言服务领域的重要研究资源与成果,为“一带一路”语言服务领域的重大问题献计献策,以有效推动语言服务研究及语言服务行业在中国健康有序发展。
论坛将依托博雅翻译文化沙龙的资源,以《译界》季刊、“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中国语言服务40人论坛年度圆桌会议”为主要出口,以《中国应用翻译论文专辑》(2015)、《中国企业“走出去”语言服务蓝皮书》(2016)、《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就业调查报告》(2017)、《中国翻译硕士教育大学排行榜研究报告》(2017)、《“一带一路”语言服务市场全景式分析与行业及政策建议》(2017)等一批智库研究为重要基础,继续关注与研究中国语言服务界的问题与对策,为“一带一路”、中国文化走出去等重大国策提供咨询服务。
论坛每年将在全国各地择址举办一届圆桌会议。论坛常设学术委员会、企业家委员会、组织委员会。论坛组织委员会设在北京。论坛网站为www.lsc40.com,论坛微信号为lanservice40。论坛指定学术期刊为《译界》、《商务外语研究》。(中国语言服务40人论坛公众号)
第十三届全国机器翻译研讨会(CWMT 2017)将于9月27日-29日在中国大连举行。本届全国机器翻译研讨会旨在为国内外机器翻译界同行提供一个开放的交互平台,促进国内外学者的学术交流。除了对机器翻译的理论方法、应用技术和评测活动等若干关键问题进行深入的研讨,还鼓励对机器翻译与翻译者、翻译企业的结合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在本地化以及服务互联网多与环境方面的应用案例、机器翻译对翻译效率、翻译质量以及机器翻译的云服务整合以及定制等等。
会议除了通常的论文宣读、成果交流和系统演示以外,还将专门邀请本领域国内外著名学者进行学术讲座、一线从事机器翻译研发的中青年学者介绍最新的神经网络机器翻译方法、以及来自翻译产业一线的专家介绍翻译产品部署和使用的经验,力求从理论和应用、技术与用户多角度汇聚机器翻译领域的新进展、新突破。
本次会议首次增加一个新的机器翻译产学研论坛环节,将邀请学术界、产业界和投资界的专家,一起共同讨论机器翻译产学研。论坛计划在主会后的第一天(29日)举办,采用上午大会报告和主旨报告,下午panel自由交流方式,预期代表们的观点会产生激烈碰撞,欢迎大家踊跃参加,共同促进机器翻译产学研的发展。(CWMT 2017官网)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将于10月13日-15日在河南洛阳召开“第四届全国汉英文化对比研究高层论坛”,论坛由洛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承办、洛阳市翻译工作者协会协办。
会议主题为“一带一路”战略下的翻译与跨文化研究。议题包括:1.“一带一路”战略下的英汉文化对比研究;2.“一带一路”战略下的语言服务研究;3.多元视域下的英汉语言对比研究;4.英汉文化对比的语料库建设与研究;5.“一带一路”战略下的文化典籍外译与传播研究;6.“一带一路”战略下的翻译特色人才培养研究等。
联系人:张永:13698836553 lynuflc@126.com
梅中伟:13937998919 lynuflc@126.com
(洛师外院公众号)
第七届“当代中国新话语”国际学术研讨会定于11月3日-5日在华东交通大学(南昌)举行,由华东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
会议主题包括:话语的跨界与融合、话语与身份建构、话语与新媒体、话语与社会发展、话语与社会生活等。
会议演讲嘉宾包括:英国杜伦大学Qing Cao、澳门大学Richard Fitzgerald、香港大学Adam Jaworski、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罗选民、杭州师范大学Shi-xu、天津外国语大学田海龙、南京师范大学辛斌、澳大利亚悉尼大学Wei Wang等。
联系方式:
姜老师:18070401296
熊老师:13970076326
倪老师:13007233296
(华交英语公众号)
“第四届全国翻译学博士论坛”将于11月4日-5日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会议由中国翻译协会翻译理论与教学委员会,《中国翻译》编辑部与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和翻译与跨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举办。
论坛议题包括翻译理论研究、口译研究、翻译教学研究、翻译史研究、语料库翻译学研究、其他翻译相关研究。本次会议采用博导推荐制,即参会需要获得一名博导推荐。
联系方式:
电话:021-34204704 18930310320
电邮:transphdforum@163.com
(上海交通大学公众号)
中国翻译认知研究会将在11月10日-12日在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举办“‘一带一路’背景下翻译传译认知国际研讨会暨中国翻译认知研究会第二届大会”。
本次研讨会主要议题包括:
1)翻译认知研究的理论溯源;
2)翻译认知研究在中国的实践;
3)翻译认知研究方法论;
4)修辞在翻译中的作用;
5)“一带一路”背景下翻译、传译认知研究;
6)“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外译作品的翻译认知;
7)“一带一路”背景下文化互译认知研究;
8)翻译认知研究与口笔译人才培养;
9)翻译认知研究与翻译类课程体系建设;
10)翻译、传译、认知过程研究等其他研究议题。
拟邀请主旨发言嘉宾包括:欧洲翻译学会会长Prof. Arnt Jakobsen,前欧洲翻译学会会长Prof. Daniel Gile,新墨西哥大学教授Prof. Robert Wayne Elliott,日本东京电气大学Prof. Shi Ji,中国翻译认知研究会会长康志峰、中国修辞学会会长吴礼权、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许钧等。
联系人:郑巍
电话:13736007090
邮箱:zw@nit.zju.edu.cn
(中国翻译认知学会公众号)
“2017年上海市研究生学术论坛——‘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汉外语言比较与翻译研究暨第二届英汉对比与翻译中青年博士论坛”将于11月 17日-19日在上海海事大学召开。该论坛由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办、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上海翻译》编辑部协办。
会议主要议题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汉外语言比较与翻译研究,分议题包括:
(1)“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语言与文化比较研究;
(2)中国(航运)文化走出去与翻译研究及实践;
(3)海事语言教学与翻译研究;
(4)文化自信与汉外语言文化对比研究;
(5)汉语本土语言学理论创新与汉外对比研究;
(6)语料库语言学与汉外对比与翻译研究的方法论创新
论坛将特邀知名学者(沈家煊、潘文国、许余龙、胡开宝、傅敬民等)做主题演讲。
联系人:李天娇、王蕾
联系电话:021-38282726 15021826863
电子邮箱:yhdbyfy@126.com
(当代外语研究)
Part 2
翻译出版
三卷本汉英对照版《三国演义The Three Kingdoms》,近日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正式推出。汉英对照版 《三国演义》由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的虞苏美教授翻译,罗纳德·C·艾弗森审订,是第一部由中国人翻译的120回《三国演义》全本,除去少量的诗歌和情节稍有省略,译文几乎做到了一一对应,还附有必要的文化注释。
中国四大名著的英译活动早在19世纪就已开始。《西游记》的英译本中最有名的是英国汉学家亚瑟·韦利(Arthur Waley)译的《猴》(Monkey),这虽然是个节译本,但文笔活泼,传达出了原著神韵,被公认为佳作。《三国演义》较受欢迎的英译本主要有邓罗(C. H. Brewitt-Taylor)和罗慕士(Moss Roberts)的译作。《水浒传》则有多个全译本,其中包括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Pearl S. Buck)译的All Men Are Brothers和登特—杨父子(John and Alex Dent-Young)合译的The Marshes of Mount Liang。《红楼梦》英译本中,国人最熟悉的可能是杨宪益、戴乃迭夫妇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创作的译本,这次外教社引进的企鹅集团霍克思、闵福德译本,则是在英语国家中广受推崇的翻译杰作。(北京青年报)
近日,《上海市公共信息多语种服务手册》在上海书展首发,该手册由上海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组编,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国家语言文字政策研究中心、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编制,上海市外办、上海市交通委、上海市商务委、上海市旅游局、上海市文广影视局、上海市公安局治安总队、上海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上海海关参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
该丛书分中英文版、中日文版、中韩(朝)文版、中法文版、中西文版五个分册,从吃、住、行、游、购、娱、医七个方面,系统介绍了上海的旅游景点、餐饮住宿、公共交通、文化娱乐、出入境、购物休闲、就医流程等公共信息,以满足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外籍人士在沪旅游、生活、工作等的基本需要。
据悉,目前上海居留许可外国人已近18万,入境旅游的外国人年均超过600万,来自欧美日韩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为进一步加强外语信息服务,改善上海的外语服务环境,解决好数百万外籍人士在上海工作、学习、生活、旅游、观光、购物、休闲乃至健身、就医等过程中的语言沟通问题。(人民网)
Part 3
重要观点
8月29日,《“一带一路”语言服务市场全景式分析与行业及政策建议(2017)》报告发布会暨“一带一路”语言服务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上,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委员、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黄友义,察哈尔学会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中东问题原特使吴思科,中国外交部翻译室原主任、前驻外大使陈明明,察哈尔学会秘书长、资深外交官张国斌,西华师范大学副校长李健,北京大学MTI教育中心主任王继辉等重要与会嘉宾对报告进行了点评。以下为黄友义点评内容:
我觉得报告的发布会和研讨会非常有意义。察哈尔学会做公共外交,公共外交是“一带一路”的一个重点;而中译语通最近几年,特别是通过语言和大数据的结合,为“一带一路”的语言服务起了很好的实践和研究使用的带头作用。我觉得这两家联合起来,再加上王立非教授等已经做了几年研究的团队,我基本上概括为“强强强”三方联合,这在国内是最权威的了。
因此,我认为,这个报告的特点,首先是国内首份;第二,关于语言服务涉及的领域,它都涵盖了,从技术到语言,到人才培养,到顶层设计,这说明它内容的系统性,它是最全面、最系统的;第三,最实际,也即最接地气,它把面临的实际问题都点出来了。
我当初审读的时候,看到“痛点”这个说法,觉得有点刺激,柔和一点说是“机遇和挑战”,但后来我想,保留这个说法也好,现在的确需要把这个问题点出来。因此,我觉得当前的时机非常好,意义非常大。
另外,这个报告发布以后对谁有作用呢?我认为是多方面的。首先,对于高校的教育从业者,他们一方面自己在做语言服务的实践,另一方面也在教学生,而对于语言人才教育的分析是报告的一大重点,这对于他们有参考价值;其次,这个报告对“一带一路”语言服务相关的各行业、企业,以及相关政府部门都有作用——对于企业而言,按照中国翻译协会的定义,根据国家工商总局的统计,中国的语言服务企业是接近73000家,如果设想平均每家企业15个人,那基本上是上百万了,至少在语言服务界的工作人员有上百万,这份报告对于这个庞大的群体有很重要的作用;对于政府而言,有很好的建议作用,像外交、工商、外宣、外事方面的部门,包括发改委“一带一路”办公室,如果都能看到这个报告,对自己工作有参考价值。
现在很多领域都跟“一带一路”挂钩,“一带一路”搞起来才发现语言服务涉及到这么广,涉及到事情这么多,各个部门都会重视,一旦重视起来了,很多问题就会在发展中解决。所以,我觉得,这份报告发布之后,下一步很多工作还需要不断推进。(译·世界公众号)
▲国内首份“一带一路”语言服务全景式报告书影
在全方位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对语言的需求是多层面、全方位的,对语言人才的需求尤为迫切,一方面需要大量精通“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主体语言的人才,另一方面需要更多的国际汉语推广人才以满足越来越旺盛的汉语学习需求。但由于我国外语教育长期主要聚焦于欧美语言,对“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语言准备不足,无论是语种数量还是可用的外语人才都十分有限。因此,大力加强语言教育,着力培养各类语言人才是当前语言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第一,逐步增加非通用语的语种数量,培养非通用语人才。
目前我国外语教育语种储备不足,而且比例失衡,英语一面独大,其余的也主要集中在法语、德语等10余种西方语言,这显然是极其不够的。要着力解决好外语语种教育分布不合理的问题,逐步增加语种数量,当前尤其是要加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相关语种的教育,解决当前非通用语语种人才匮乏的问题。
为缓解非通用语教学师资力量的不足,可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部分高校合作,聘请外籍语言教师,同时定期将优秀学生送出去交流学习,这样既能降低成本,又可增强人才培养的效果。同时,要发挥地方优势,各省(区)市可根据实际需求,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将不同的小语种确定为各自优先发展的语言。如,新疆与中亚国家相邻,可以开展哈萨克语、吉尔吉斯语、塔吉克语等的教学;福建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可以增加面向东南亚的印尼语、马来语等的教学。
第二,创新语言教育模式,培养多层次外语人才。
“一带一路”建设对语言人才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必须创新语言教育模式,培养适应不同需求的语言人才。在服务“互联互通”建设过程中,国家间政治、经济、文化的交往需要高层次外语专业人才,因此,要转变以前“重语言轻文化”的观念,改革和完善外语专业教育,加强外语教育中的国别区域知识教学,开展和促进跨文化的语言教育,与相关国家和地区采用联合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全面人文素养、中外贯通的国际化高端外语人才。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逐步推进,对工程技术、经贸、法律等专业人员的需求大增,不仅要求他们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而且要求他们能熟练掌握工作目标国家和地区的语言,这需要加强公共外语教育和针对不同学科领域(如法律、经济等)的专业化外语教育,着力培养“专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使不同领域的专业人才具备较强的语言技能和跨文化沟通能力。对广大涉外人员,特别是跟所在地打交道较多的专业技术人员,要创造各种条件,鼓励和支持他们在工作实践中加强语言学习,努力提高基本语言能力和沟通交际技能。
第三,强化短期培训,培养急需外语人才。
专业外语人才和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对“一带一路”建设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但周期长、系统性要求高,培养的人才数量又有限,一时难以满足现实需求,一些中资企业就曾因为语言人才缺乏而丧失了很多发展机会。对此,相关企业可根据投资、贸易、交通建设、旅游等的实际需求,与有关高校合作,采取短期培训、定向培训等多种方式培养企业所急需的外语人才。同时,还可学习借鉴一些有益的语言培训经验。例如,美国始于2002年的语言旗舰项目,要求获奖者到对象国学习之前在国内参加语言强化训练。这种高密度、高强度的短期语言课程,一般要在两个月的时间里接受近800学时的培训。其实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也曾采用这种方式为出国人员进行语言集中培训,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种方式完全可以用于培训“一带一路”建设急需的语言人才。(作者系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来源:光明日报)
Part 4
行业数据
为期5天的第二十四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以下简称图博会)8月27日闭幕。经现场初步统计,本届图博会共达成中外版权贸易协议5262项,同比增长4.9%。其中,达成各类版权输出与合作出版协议3244项,同比增长5.5%,达成引进协议2018项,同比增长3.9%,引进输出比为1:1.61。
本届图博会展览规模再创新高,各项核心指标持续稳定增长,世界第二大书展地位更为稳固。其中,书展总面积达到92700平方米,增长17.9%,再创历史新高;参展的国家和地区达到了89个,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达28个,阿曼、阿塞拜疆、乌克兰3个国家首次参展;参展商达到2500多家,海外展商达1460家(新增102家)、占比达到58%。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担任本届图博会主宾国。五天时间里,图博会展览展示了30多万种精品图书,举办了近千场文化交流活动,吸引了1000多名中外记者到场报道。(人民日报)
【资料来源:外交部、教育部、外文局、译协、各院校等机构官网、媒体公开报道、自媒体资讯、业内人士推荐及其他公开信息。】
出品:译世界编辑部
责编:张婷
推荐阅读
独家 | 中国语言服务业一周简报(2017第31期,总第50期)
独家 | 中国语言服务业一周简报(2017第30期,总第49期)
独家 | 中国语言服务业一周简报(2017第29期,总第48期)
独家 | 中国语言服务业一周简报(2017第28期,总第47期)
独家 | 中国语言服务业一周简报(2017第27期,总第4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