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简报 | 中国译协本地化服务委员会年会召开、《中国语言服务产业研究》面市...

译世界编辑部 译·世界 2021-03-16


中国语言服务业一周简报

(2020第4期,总第169期)


编者按 

这一周,语言服务行业发生了哪些事儿?又产生了哪些新观点?以及涌现出了哪些新产品?等等,这些问题可能是很多业内人士想及时关注的。对此,作为智库型资讯与研究平台,译世界(微信公众号"译•世界"ID:YEEWORLD)进行了信息跟踪观察,推出《中国语言服务业一周简报》,为业内人士提供参考。本期报告覆盖了11月14日-11月20日的资讯。欢迎关注!


C

ONTENTS

目录



重要事项

·本周要点

·事项预告

翻译出版

行业数据




Part 1

重要事项





本周要点


第三届许国璋外国语言研究奖颁奖,沈家煊等四位学者获奖



11月15日上午,“第三届许国璋外国语言研究奖颁奖典礼暨外语学科新格局高端论坛”在外研社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语言研究所研究员沈家煊的著作《名词与动词》获一等奖,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许钧的著作《文学翻译批评研究(增订本)》,北外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文斌教授的论文《论英语的时间性特质与汉语的空间性特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山资深教授王初明的论文《从“以写促学”到“以续促学”》获二等奖。


北外党委书记王定华出席颁奖典礼,为获奖者颁奖。党委常委、副校长、许国璋外国语言研究奖评奖委员会主席孙有中宣读获奖名单,许国璋语言高等研究院院长文秋芳教授介绍了本届评奖工作的情况。来自全国高校的5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颁奖典礼,颁奖典礼由孙有中主持。


在随后举行的“外语学科新格局高端论坛”上,四位获奖者作主旨发言。沈家煊研究员的发言题目是“中西语言‘虚实’的异同”,他指出,西方语言的“语法化”等于中国传统所说的“实词虚化”,但汉语的“语法化”不仅有“实词虚化”还有“虚词实化”。许钧教授作了题为“关于外语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的发言,他结合外语学科的发展历史和外语学科在新时期的发展状况,就外语学科的定位、发展方向等问题进行思考提出意见。王文斌教授的发言题目是“英汉语对比需要关切彼此的差异性”,阐释了语言对比研究更需要关切彼此的差异性,借以探寻彼此的个性。王初明教授作了题为“创新与常识”的主旨发言,阐释并论证了“创新”的一个基本思路即创新往往来自对常识的深度思考。


 “许国璋外国语言研究奖”于2015年许国璋先生百年诞辰之际设立,是面向全国外国语言研究和外语教育研究成果的学术研究奖,旨在纪念许国璋先生这位在我国外国语言研究和外语教育领域做出巨大贡献的著名教育家和语言学家,鼓励本领域学者潜心探索,推动我国外语界学术进步。



中印尼线上人文交流发展论坛线上举行



11月13日,“2020中印尼人文交流发展论坛”在线上举行。这次论坛由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主办、华中师范大学承办,主题为“疫情后时期中印尼职业教育合作”。该论坛首次采用中文-印尼语同传进行,破除了语言上的障碍,达到更好地交流效果。今年是中印尼建交70周年,中印尼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建立5周年。


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主任杜柯伟指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和印尼“全球海洋支点”愿景高度契合,对双方职业教育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印尼在抗疫中的守望相助使双方人文交流更加厚重,有力地促进了政治互信和经贸合作。


印尼教育与文化部职业教育司长威坎·萨卡林托说,印尼期待与中国推动双边关系,加强人文交流与合作。事实上,印尼与中国院校之间的师生互换交流合作由来已久,他希望未来两国的人文交流合作能够不断深入,特别是在职业教育方面不断加强。他连线说道:“中国和印尼(对经济发展)的诉求相似,双方可以发展一种有力而积极的合作关系,达到互利共赢。”


印尼驻华大使周浩黎指出,中印尼关系不仅仅局限于外交层面,更体现在两国之间日益紧密的民间友谊,而人文交流和教育领域的合作将有助于推动两国之间的合作。他强调,职业教育是印尼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印尼需要将发展职业教育和工业建设相结合,推动印尼的工业发展。他说:“中国和印尼需要在职业教育方面进行更多创新合作,这也是发展双边关系的基础之一。”


论坛还发布了《中印尼人文交流发展报告(2020)》。华中师范大学中印尼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主任韦红介绍,该报告主要研究了2019年度两国在教育、青年、影视、卫生、旅游、智库等领域的合作状况,系统分析了双方人文交流领域的合作成果及其存在的问题,报告亦提出了相关建议作为决策参考,为中印尼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奠定更加坚实的社会民意基础。



中国翻译协会本地化服务委员会2020年会在北京举行



11月14日,中国翻译协会本地化服务委员会2020年会暨语言服务解决方案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中国译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委员会主任王刚毅出席会议并作总结讲话,副会长、委员会副主任陈圣权致开幕辞,委员会副主任及成员单位代表共计20余人与会。会议由委员会秘书长、当研院科研管理与国际合作部副主任李旭主持。本次年会由RWS中国公司和上海创凌翻译服务有限公司联合承办。


王刚毅充分肯定委员会成员单位一年来为行业发展所做的努力探索,积极评价本次年会的认真筹备和周到安排。他指出,本次年会是委员会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之后召开的首场会议,要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站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我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高度来深入思考和践行推动语言服务行业的发展与变革。他勉励成员单位要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新路子新举措。


本次年会以“后疫情时代的语言服务发展与变革”为主题。陈圣权代表委员会向与会成员表示欢迎和感谢,勉励包括委员会成员单位在内的中国语言服务企业要勇于践行责任担当、深刻理解客户需求、不断夯实基础内功,真正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李旭发布了《中国翻译协会本地化服务委员会成员单位应对疫情调研报告》。调研表明,成员单位普遍认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具有深刻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对后疫情时代的语言服务发展持审慎乐观态度,普遍积极部署和推动模式创新与技术进步。报告指出,委员会大部分企业已初步具备有效获取海外客户的渠道和能力,其中的国际企业越来越重视中国市场,其定位正从生产中心转型为业务中心。报告显示,疫情给部分企业带来严重冲击的同时,也为部分企业提供了发展窗口,普遍对中国疫情防控及更高水平开放带来的红利和机遇充满信心。报告指出,疫情加速了高校教学改革的步伐,将推动新型教学模式进一步普及,校企合作模式的升级与创新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与会成员围绕中国企业出海、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技术发展、运营管理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结合实践分享了一年来的收获和感悟,并表示愿与委员会一道,为行业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首届暨南大学詹伯慧语言学奖开始接受推荐



“我感恩于王力教授、袁家骅教授等前辈对我的帮助,也希望我的研究精神能够代代相传。”11月15日,“暨南大学詹伯慧语言学奖”启动大会在暨南大学举行,年近九十岁的暨大老教授詹伯慧讲述了自己的初心。


詹伯慧教授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汉语方言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参与编写汉语方言学的开山力作——《汉语方言概要》,主持编撰我国方言学研究的集大成著作——《汉语方言学大词典》。迄今,已刊语言学著作40余部,发表论文逾400篇。日前,他在即将进入90岁前,决定捐出个人积蓄50万元发起设立詹伯慧语言学奖,奖励在中国语言和汉语方言研究领域有突出贡献的学者。


中国社科院、广东省社科联、广东省文史研究馆、广东省文联的专家和领导,省内外10余所高校的专家,暨南大学校领导、相关职能部处、院系负责人以及各地校友、在校师生代表等出席大会,共同见证南方第一个语言学奖——“暨南大学詹伯慧语言学奖”在广州正式启动。


据了解,该奖项每两年评选不超过四名对中国语言和汉语方言研究有杰出贡献的学者(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其获奖成果将在《南方语言学》(半年刊)中以专栏形式进行介绍。首届将于2021年7月10日詹伯慧九十华诞之日举行颁奖典礼。捐赠仪式上,刘新中作为“詹门弟子”代表向詹伯慧语言学奖捐赠了83000元。



第二届中国外语教育高峰会议在上外举行



11月14日,语言智能与外语教育——第二届中国外语教育高峰会议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由上海外国语大学语料库研究院和《中国外语》编辑部联合举办,会议采取线上腾讯会议、B站直播与线下报告相结合的方式,其中B站直播人气为2.4万。


会议开幕式由上海外国语大学柴明颎教授主持,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李岩松、高等教育出版社总编辑陈晓光致辞。李岩松校长代表上海外国语大学向与会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介绍了上外语料库研究院在推进语言智能与外语教育方面所作的探索与努力,并指出在信息技术变革的新时代,外语教育如何适应语言智能的发展,是整个外语教育界值得关注的问题。陈晓光总编辑代表高等教育出版社致辞,表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外语教育应顺应时代发展的新形势,开展新变革,完成新任务。


随后,浙江大学许钧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刘建军教授、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叶兴国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王克非教授分别进行嘉宾致辞。许钧教授肯定了语料库研究院在数字人文、人工智能等交叉学科研究上的引领性探索,并对语料库研究院的未来发展提出希望。刘建军教授指出语言智能的发展推动了对中国外语学科的重新认识,外语教学改革应立足于语言,上联科技,下联实际。叶兴国教授结合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创新发展的要求,从国家战略方针出发,指出新文科建设应守正创新,融合语言智能技术,积极推进创新型外语教育改革,以应对未来数字智慧的挑战。王克非教授结合人工智能对人类的挑战,强调了外语教育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


北京语言大学李宇明教授、扬州大学俞洪亮教授、浙江大学聂珍钊教授、南京大学王海啸教授、前阿里巴巴高级产品运营专家李洁、上海交通大学王宁教授、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院研究员冯志伟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刘伍颖副教授先后做主旨发言,探讨外语学科在语言智能时代的发展方向。主旨发言由上海外语音像出版社社长胡加圣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杨枫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耿强副教授依次主持。


语言智能与外语教育圆桌论坛由华东政法大学屈文生教授主持,柴明颎教授、胡加圣教授、胡开宝教授、黄国文教授、黄居仁教授、李瑞林教授、刘建军教授、刘伍颖副教授、聂珍钊教授、屈文生教授、王海啸教授、王克非教授、王宁教授、许钧教授、杨枫教授、叶兴国教授、俞洪亮教授出席论坛会,就新一轮科技信息革命形势下,外语教育与国家意志、语言智能对外语教育的冲击、语言与技术的融合路径、翻译人才培养等话题展开讨论。


本届中国外语教育高峰会议以“语言智能与外语教育”为主题,讨论了语言智能技术的最新进展,探索了语言智能技术在外语教育中应用的原则、方法和路径。本次会议将在一定程度上推进外语教育与语言智能的融合,使外语学科朝着更加智能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首届全球语言治理论坛”在同济大学召开



11月15日,由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和同济大学语言规划与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主办的“首届全球语言治理论坛”在同济大学召开。会议得到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中国外语》编辑部、《语言文字应用》编辑部和《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编辑部指导和支持,特邀来自全国20余所高校近40位专家学者,聚焦后疫情时代“全球语言治理的问题、视角与路径”展开研讨。


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方平教授和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吴贇教授出席并分别致辞。在本次论坛中,与会专家学者分别从“语言治理的源起、内涵和使命”“‘ 一带一路’语言治理”“国别区域语言治理”“国际组织语言治理”以及“全球语言文化传播”等维度,全面、深入地讨论了当下全球语言治理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既有理论思辨,也有实证计量;既有案例分析,也有田野调查;为新时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的语言治理研究勾画出可期待的蓝图,亦为应用语言学研究服务国家战略、对接社会需求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尝试。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国际世界语学院院士刘海涛教授,从数百年来人类构建国际语的历史切入,指出全球语言治理的本质是超国家层面的语言规划活动;语言治理需要厘清治理主体、治理对象和治理缘由,其目标是构建一个公平公正高效的全球语言交流系统。基于对拉丁语、法语和英语作为特定历史时期通用语的历史考究,刘教授提出,通用语的发展演变不是偶然随机的语言兴亡与更替,而是具有一定的演化机制和发展规律,即通用语的选择趋势是民族语言;在地理上呈现层级分布;内部结构并非其形成的决定性因素,关键在于外部因素。


同样基于语言治理概念与内涵的思考,同济大学语言规划与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沈骑教授认为,全球语言治理是国际组织、地区组织、各国政府、各类国际性机构或专业团体以及个体,为了解决人类语言沟通与交流障碍,共同协调合作,推动人类语言生活和谐发展的努力与追求。语言治理的核心要义是打破“垂直性”“自上而下”的语言规划层级,构建“水平性”“上下互动协作”的语言资源理念;全球语言治理的研究问题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即全球化时代人类语言自身发展的基础性问题,直接由语言引发的社会语言问题,以及语言使用和功能所引起的社会问题。


在理论思辨的同时,本次论坛注重对全球语言治理范式、路径、对策等应用性“真问题”的探讨。上海海事大学张治国教授、复旦大学外文学院副院长郑咏滟教授、合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张四红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王国凤教授、上海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赵珂教授,在主旨报告中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站位分别就“国际组织语言政策”“多语职场中的语言管理”“跨境语言生活”“中美贸易战的新闻话语建构”和“企业语言能力建设”等语言治理在不同场域的实践与应用问题,提出真知灼见,并据此为新时代我国外语人才培养提出可资借鉴的建议和对策。 






事项预告



第二届“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话语研究与语言服务高端论坛将于11月20日-21日举行


为了更好地发挥话语研究和语言服务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提高外语人才培养质量,兹定于2020年11月20日-21日在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城市广州召开第二届 “一带一路” 倡议背景下话语研究与语言服务高端论坛暨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合并组建20周年校庆学术研讨会。


会议由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话语研究专业委员会、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联合主办,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广东省外国语言学会、广州浩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协办。论坛届时将邀请国内话语研究与语言服务领域的权威专家做主旨报告,论坛将以话语研究和语言服务为主要议题。


本次会议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腾讯会议号为568208324,密码:1121(分会场一);会议号318383523,密码:1122(分会场二)。直播时间为2020年11月21日8:10-19:45,会议不收取会务费,线下参会学者食宿由承办单位协调预定,费用自理。


2020国际英语教育中国大会于11月20日-22日举行


2020国际英语教育中国大会于11月20日-22日举行,大会主题为"开放合作 互学互鉴-携手共建英语教育命运共同体"。大会聚集了来自国内外教育工作者和专家学者,共同分享教学理念和实践、交流思想。5大发言形式,12场主旨演讲、80多场发言活动。


大会分设12个分议题,涵盖时下英语教育界最新最热话题,直击行业最新学术理论:从语言测试与评估、课程设计与教材开发、学术研究与发表、人工智能与外语教学等多个话题多角度探讨英语教育教学。


据悉,大会采用线上线下融合(OMO)、以线上直播为主的方式,设杭州、北京双会场,并通过“云直播”“云互动”等呈现形式相结合。


报名方式

微信:关注“TESOL大会”微信公众号,点击“报名参会”进入页面报名。

官网:登录大会官网tesol.i21st.cn,点击“线上会议入口”进入页面报名。 


新起点翻译传译认知国际研讨会暨中国翻译认知研究会第八届大会将于11月20日-22日举行


2020年是新起点,翻译研究者需要重新审视,构建中国翻译认知研究体系,迎接翻译、传译、认知多样化的新机遇和新挑战。为进一步推动这一事业的发展,加强与国际翻译认知研究领域专家学者的学术交流,中国翻译认知研究会将于2020年11月20日-22日在中国长沙举办“新起点翻译传译认知国际研讨会暨中国翻译认知研究会第八届大会”。本次国际研讨会由中国翻译认知研究会主办,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承办。


会议主题为“服务国家战略——新时代背景下翻译、传译、认知研究”,主要议题包括:


1. 认知翻译学理论研究前沿与动态

2. 口译学、认知口译学理论与实证研究

3. 翻译与国家形象建构

4. 翻译跨学科研究

5. 翻译史研究

6. 中华传统文化翻译传播

7. 中国现当代文学翻译传播

8. 翻译传译人才培养

9. 口译认知过程研究

10. 翻译的模糊容忍度研究

11. 翻译传译现代技术研究

12. 其他相关议题


拟邀请主旨报告和主编论坛专家:欧洲翻译学会会长Arnt JAKOBSEN、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翻译传译专家ClairYiyi SHI、日本东京电气通信大学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Jie SHI、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John MAHER、《中国外语》编辑部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常少华、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陈章云、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傅敬民、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康志峰、澳门大学翻译传译认知中心主任李德凤、中国翻译认知研究会名誉会长李亚舒、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梁超群、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杨平、香港城市大学翻译及语言学系博士生导师鄢秀、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原校长仲伟合等。


联系人:

陈钰  18684709288

王佳娣 13272431575

康响英 13787191076

会议邮箱:xqdcatic@126.com 


第二十二届世界翻译大会将于12月3日-5日举行



第二十二届世界翻译大会将于2020年12月3日-12月5日在古巴巴拉德罗(Varadero)举行。


有意参会者请尽快将姓名、单位等相关信息发送至大会组委会指定信箱(fitvaradero2020@fit-ift.org)进行报名,同时跟进大会最新动态。


缴纳报名费用时,请与Grupo Gira的Beatriz Erviti女士联系 (信箱:ventas1@gira.co.cu)。若您为学生或国际译联会员,请在联系Erviti女士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否则,您将以国际译联非会员身份缴费。


欢迎业内人士下载并填写表格(Speaker proposal form),并于2020年5月31日前将表格发送至组委会论文征集信箱paperproposalsfit2020@fit-ift.org。大会组委员会将于2020年6月30日前反馈论文投稿结果。


第一届语言认知科学研究生论坛将于12月19日举办


为推动语言认知科学交叉学科和跨领域科学研究,加强国内高校研究生在该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创新,北京语言大学语言认知科学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研究生会,定于2020年12月19日举办第一届语言认知科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坛将采取线上方式举办视频会议。


本届论坛主题为:双语(多语)习得、认知与双语脑研究,论坛主要议题包括:


1.   第二语言习得与认知研究

2.   语言习得与认知神经科学研究

3.   认知语言学与具身认知研究

4.   汉语与汉字认知加工机制研究

5.   双语习得与双语脑认知神经机制研究

6.   特殊群体语言加工的认知与神经机制研究

7.   少数民族学习者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习得与认知研究

8.   计算机智能与认知模拟研究


本次稿件征集时间为11月1日-12月1日,专家评审时间为12月2日-12月11日,邀请函将于12月14日统一发放。论坛组委会将组织专家对论文进行匿名评审,根据来稿论文类型,论坛组委会将对论文进行评议,并在论坛上作现场指导。论文经评审组评议后,将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北京语言大学语言认知科学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对获奖论文作者颁发荣誉证书并提供科研奖励,届时将邀请部分优秀作者在论坛上做主题发言。


联系人:赵成 胡慧怡

电子邮箱:slaluntan2020@126.com

会议中文网址:http://ccsl.blcu.edu.cn

英文网址:http://enccsl.blcu.edu.cn


第九届中国译学新芽研讨会将于12月17日-18日举行


为推动青年学者积极参与中国翻译研究、促进学术交流,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翻译研究中心自2004年起每两年举行“中国译学新芽研讨会”。研讨会邀请约二十位青年学者宣读论文,并请四至五位翻译研究知名学者进行讲评。现拟于2020年12月17日-18日举行“书写中国翻译史”第九届中国译学新芽研讨会。


联络人:高心云

电话:(852) 3943 9268

传真:(852) 2603 5110

电邮:translationhistory@cuhk.edu.hk 


Part 2

翻译出版



罗慧芳、蒙永业编著《中国语言服务产业研究》正式面市



近日,《中国语言服务产业研究》由罗慧芳和蒙永业编著完成,该专著是北京语言大学国际语言服务研究院最新推出的《新时代语言服务研究文库》的第一部,这套语言服务研究文库共六本,由北京语言大学王立非教授主编。《文库》出版得到了北京语言大学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重点支持。


该书从语言学视角和经济学视角回顾了国内外语言服务研究现状,从语言价值理论和价值链理论、交易成本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探讨语言服务研究的相关理论,分析中国语言服务产业宏观环境,利用截至2020年4月15日企业数据估算2020年全国语言服务行业产值为301.1亿元人民币,并估算各省市区语言服务产值,从语言服务需求方、语言服务企业和自由译者三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中国语言服务行业的基本情况、行业看法。


书中通过国家、区域层面和业务类型角度的实证研究,提出我国语言服务产业与对外贸易之间存在长期的相互影响。具体表现为:(一)两者相互作用的方向和大小有所不同,即对外贸易对语言服务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是促进语言服务产业增长的重要原因;(二)语言服务产业发展对于对外贸易有滞后的影响,但从长期来看,语言服务产业将正向促进对外贸易发展;(三)语言服务产业对于对外贸易增长作用存在区域差异,地区经济越发达,语言服务产业对对外贸易的促进作用越显著;(四)不同业务类型的语言服务产业和对外贸易的关系存在差异,其中翻译的作用最显著;(五)在对外贸易中,语言服务产业对进出口的影响存在差异,对出口具有更强的影响作用。


该书最后预测了2025年我国语言服务产业规模将出现供大于求的状况,并结合未来不确定因素对语言服务产业的影响,以及语言服务产业满足对外贸易需求的不同情景,提出语言服务产业未来发展的政策建议。



“哈利·波特”译者马爱农新译本《绿山墙的安妮》面市



《绿山墙的安妮》作为经典,译本很多。首个简体中文版由“哈利·波特”系列的译者之一——马爱农翻译。浙江文艺出版社2003年的版本有近3万人评论,是豆瓣热门儿童文学top10之一。近日,经官方认证的全新修订版的版本又一次面世。在2020年第八届中国上海国际童书展期间,马爱农在上海参加了“童书的魔法:遇见红发安妮”活动,并举行“永远的绿山墙”系列新书首发式。


回忆首次翻译《绿山墙的安妮》时的故事,马爱农认为,这对于她走上翻译道路具有的特殊意义。她回忆了自己受邀前往加拿大访学,在安妮的故乡爱德华王子岛游览的美好经历。


相隔百年,又跨越着国界的经典童书,究竟具有什么样的魔法能够吸引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在把握翻译风格的问题方面,马爱农认为文学翻译应该尽可能还原作品的原貌,译者应该具备共情能力,让自己的情绪贴近作品,根据不同的作品切换风格。在谈到这次翻译“永远的绿山墙”系列的感受时,马爱农认为,蒙哥马利是将被遗弃的经历变成一个明亮的故事,用写作去弥补自己在生活中的缺失。


据悉,“永远的绿山墙”系列包括全译本的《绿山墙的安妮》、露西·莫德·蒙哥马利的自传《通往绿山墙的小路》、美国儿童文学作家丽兹·罗森博格为青少年创作的传记《永远的绿山墙:L.M.蒙哥马利的一生》,以及一本由国内外读者阅读感受和故事组成的手册《遇见红发安妮》。本系列获得了蒙哥马利文学遗产继承人凯特·麦克唐纳·巴特勒女士的独家授权,还特别收录了蒙哥马利孙女为中国读者撰写的序言和大量珍贵的照片。



《一百词解读中国智慧》出版发行



术语逐渐成为了世界人民了解当代中国的一把钥匙,为了更好地回应国际读者学习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理解当代中国的阅读需求,《一百词解读中国智慧(汉英对照)》应运而生,该书从“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的整理、传播与数据库建设”项目中整理的中华思想文化核心术语及李照国、吴青、邢玉瑞主编的“中医文化关键词”系列图书之中,精选与哲学、历史、生命相关的词语,计有百条,讲解词语的基本含义及思想蕴含,并进行翻译。


该书从"哲学智慧、历史智慧、生命智慧"三个角度,选择了100个文化术语,给出中英文释义。总计收录哲学智慧21条,历史智慧34条,生命智慧45条。该书的辑成与出版,很好地体现和彰显了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的当代应用和示范效应,对于阐述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对于坚定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从古人那里更多汲取思想智慧、借鉴话语表达方式,对于帮助国外受众从中华思想形成的角度了解当代中国的行为,都有着更为重大的现实意义。



Part 3

行业数据



《2020网络文学出海发展白皮书》发布:翻译规模扩大,原创全球开花,IP协同出海是三大行业趋势



11月16日,2020首届上海国际网络文学周在启动,大会发布了《2020网络文学出海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白皮书》阅文集团旗下起点国际为研究样本,首次披露海外市场分析及用户画像。


《白皮书》显示,目前网络文学出海主要呈三大趋势:翻译规模扩大,原创全球开花,以及IP协同出海。 


从网络文学出海整体规模来看,截至2019年国内向海外输出网络文学作品10000余部,覆盖40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2019年翻译网络文学作品3000余部。而从出海模式来看,翻译出海占比72%,直接出海占比15.5%,改编出海占比5.6%,其他占比6.9%。


在翻译出海方面,据《白皮书》发布,随着阅文集团旗下起点国际(Webnovel)平台上线的中国网络文学英文翻译作品已超1700部,在作品类型上,囊括玄幻、奇幻、都市等多元类型。在IP对外授权方面,阅文集团已向日韩地区及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多国,以及美国、英国、法国、土耳其等欧美多地授权数字出版和实体图书出版。


出品:译世界编辑部

责编:张婷


注意啦,好消息!在公众号对话框回复“号内搜”,获取链接,可以快捷搜索“译·世界”号内任意信息~


推荐阅读

简报 | 第二届“儒易杯”中华文化国际翻译大赛开赛、"第四届世界中葡翻译大赛"报名...

简报 | 第四届许渊冲翻译大赛开赛、第三十二届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启动...

简报 | 2019中华口译大赛全国总决赛举行、2020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报名开启...

简报 | 上海创设文学艺术翻译奖、外语能力等级量表建设与应用研讨会将开 ...

简报 |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与金融翻译论坛举行、第七届全国英语演讲与写作教学学术研讨会举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