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无睡意哲学 | 甚么是:教父哲学 - EP15

2017-03-09 哲学园

置顶哲学园  好文不错过

往期

知识论 - EP01  形而上学 - EP02  伦理学 - EP03   美学 - EP04  宗教哲学 - EP05  X的哲学 - EP06  哲学教育 - EP07   自然期待 - EP08   无知之知 - EP09  理型与洞穴 - EP10   小结: 哲学入门 - EP10'


無睡意哲學課 

BEDTIME PHILOSOPHY

香港01哲学授权发布

原文链接:


甚么是:教父哲学 - EP15

01哲学团队

http://philosophy.hk01.com/无睡意哲学/42886/奥古斯丁:教父哲学---EP15

普罗提诺(Plotinus)之后,哲学史的发展渐渐地从希腊化哲学过渡到了经院哲学(Scholasticism)时期。因为经院哲学和基督宗教的密不可分,所以今天的哲学课我们必须要先简单了解一下基督宗教的历史发展。基督宗教(Christianity)当今分为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即狭义的基督教)。最早起源于今以色列一带,由小众的犹太人或是由犹太教改信者所发展,故基督教最初被视为犹太教的一个分派。但由于基督教的教义和犹太教中的其它派系有很大差异——圣经中控告了犹太人杀死自己的王,因此不被犹太教领袖接受。而在耶稣被钉十字架后,即使基督信奉者长期受到犹太教的迫害,信徒仍不为所动,四处传教,奠定了日后基督教会的基础。


直到罗马帝国经历了君士坦丁大帝(Constantine the Great)的米兰赦令(Edict of Milan),基督教成为了国教。而基督教思想也长久占据了这时期哲学的主流,哲学家往往都与基督宗教分不了关系,所以哲学史上经院哲学的初始阶段,我们也会称其为「教父哲学」(Patristic Philosophy)时期。

教父哲学的首位重要人物,就是来自北非的大主教奥古斯丁(St. Augustinus)。奥古斯丁的哲学中心是心灵哲学,主要处理人与上帝(God)的关系。在他看来,人本身是寓居于世界之中,所以必然要解释人与上帝,万物与上帝之间的关系。奥古斯丁又认为,在探讨人与上帝之前,我们必须先要了解世界的自然秩序。因为以宗教的立场来说,自然秩序往往是上帝旨意的显现。在这点上奥古斯丁的深受新柏拉图主义(Neoplatonism)影响,比如普罗提诺的太一(the one)说。太一相当于柏拉图思想当中的理型(idea),而新柏拉图主义以太一来解释世界万物的由来。如此一来,世界便构成一个秩序井然,有高低层级之分的链条。

奥古斯丁的世界观

而新柏拉图主义中按照事物的存在程度而将事物排列成一个最高的太一,即是奥古斯丁心目中的上帝。上帝把世界分成高低层级,占据最高层级的上帝拥有最高程度的存在。在这点奥古斯丁关于存在程度的思想来源于柏拉图思想。柏拉图认为万物都是分享了「善」(good)这个理型而获得存在,善是第一理型,理型本身则是拥有最高级别的真实程度、完善程度和存在程度,每一物自身的存在程度和完善程度是相配的——万物有多完善,它的程度就有多「存在」。万物由于分享了理型的完善而存在,所以人们可以说上帝是最高级别的善,而万物的完善程度必定低于上帝。

时间观

奥古斯丁的世界观认为万物都由上帝所创造,在上帝之前不可能存在任何事物。这很符合基督教圣经的原意,神由无中创造出万物。当时有很多摩尼教徒质疑上帝为甚么要选定一个特定的时间来创世,而不是那个时间之前或之后。其次,如果在上帝创世之前不存在任何事物,那么上帝在创世之前到底做甚么?这是涉及关于时间的哲学问题。奥古斯丁对于这些问题则主张既然上帝在创世之前,不存在任何事物,连时间本身在创世前也是不存在;时间和世界是同时被上帝创造的。既然我们否定了时间,那么必定要承认上帝是存在于时间之外,上帝是脱离了时间而存在,所以上帝是永恒存在。对于永恒的上帝而言,根本没有过去和将来,只有当下。

永恒的上帝同时把时间和世界创造出来,所以人是在时间之中存在。但奥氏认为时间对于人而言是非常难以理解的概念。因为过去已不存在,将来尚未到来,而现在是难以被把握的一瞬间,现在是刚说出便溜走。虽然如此,但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的确对时间有所意识,时间到底是甚么?奥古斯丁认为时间其实是主观的,而我们对于过去、现在、将来得时间三维是通过现在进行测量的。他主张过去是当下的回忆,现在是当下的感觉,将来是当下的期望。

善是恶的缺乏

时间和万物同时由上帝所创,整个世界便构成一个由高至低的存在层级。在上帝之前不存在任何东西,那么恶(evil)是否亦是上帝所创?如此奥古斯丁必然要讨论恶的问题。一方面万物来源于上帝,但另一方面奥古斯丁不希望把恶归于上帝,因为完善的上帝不可能创造恶,如果上帝创造恶,就会和上帝的本性相违背。上帝的本性即是完善,上帝所造的一切都是好的,由此便得出恶只是善的缺乏,正如疾病不存在,疾病只是健康的缺乏,正如黑暗不存在,黑暗只是光明的缺乏。除了上帝,万物在本性上不是完全完善,所以「恶」在奥古斯丁看来,其实是人自身的不完善。

上帝之城

既然恶是源于万物本身的不完善,所以在世间中生存便会遭受无数磨难。奥古斯丁认为解脱之道在于努力追随上帝。正如上文所说,奥古斯丁深受新柏拉图主义者影响,认为较低级的事物因自身的不完善而会倾向追求较自己高级的完善事物;所以人应该追求上帝,抛弃俗世之物。于是奥古斯丁区分了两座城市,即属于上帝的上帝之城(city of god)和属于世俗的世俗之城。其实上帝之城和世俗之城的说法只是隐喻,前者是指荣耀上帝而轻视自己的人,后者是指荣耀自己而轻视上帝的人。但人很难在现世知道自己到底属于那座城市,两者会混居在一起,直到最后审判日上帝才会把两者分开,爱上帝的人将会和上帝同住在上帝之城,和上帝一起统治,而不爱上帝的人则会遭受磨难。

奥古斯丁作为教父哲学的代表人物,传承了新柏拉图主义的思想,并且把新柏拉图主义的「太一」重新定义成了无所不能的「上帝」,从这点以信仰为基础的哲学思想,也可以视为是哲学的神学化。而除了在上述几点以外,奥古斯丁其他的重要宗教思想,比如三位一体论(trinity),救赎论(soteriology)等,也构成了之后经院哲学的鼎盛发展,从明天开始我们也将深入经院哲学的发展,从三位阿拉伯哲学家娓娓道来亚里士多德在中世纪的重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