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青年时代的创造力(德国)|大阅读No.238

2016-02-01 〔德〕海纳特 优才成长

青年时代是质疑、求索和发现的时代,是一个实现创造和发展创造力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青年首先关心的是自己的内心世界,然后才是文化和社会的价值和内容。自我发现是青年时代的中心问题,并在这个阶段开始激化。




在儿童的第一反抗期(三、四岁),自我发现的最初形式就已经显示出来。儿童第一次用自己的意志反抗父母和兄弟姐妹,他发现了自己的意志力量和作用。他认识到他的“我”,即为实现自己的意愿、体现自己的作用和确立自己独立的意志表现的行为者。这是第一次“解放”的尝试。就这样,儿童在与他人接触中逐渐认识自己的个性;他开始挣脱小时候的家庭拥抱,不再依赖别人。表现为任性、顽皮的固执态度使他意识到自我决定、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第一反抗期的自我发现是以主动形式完成的,儿童形成了一种实用的自我意识,他第一次使用“我”这个词,就很能说明其特点。随着儿童时代的结束,也就是大约九至十岁时,儿童才把自己当做思考和观察的对象,个人的体形和外貌是这时注意的重点。他们根据别人的批评态度,通过与其他同龄人比较而认识自己的外表形象,会觉得自己太矮或太高、太瘦或太胖、美或丑,并且注意到自己对其他人的作用。他问他自己,他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对自己满意。



随着进入成熟期(女孩大约在十岁半,男孩约在十二岁),处于前青春期和青春期的青少年如发现自己的精神世界和内心隐秘,便会出现关键性的内向转变。他通过前所未有的丰富体验观察自己,获得迄今为止所知甚少的经验。他体验到情感、情绪受到挫折时的感觉和反应,他明白悲哀的沉痛、寂寞和孤独,也知道愉快的强大,并以质疑和探索的态度面对内心深处的体验和经历。同时,他开始认识到,这些在他内心世界感受的经历只属于他个人,并代表他独有的、不可交换和重复的自我。他就这样发现了他的个性,但要认识他的个性,只有将自己的行为同其他人相比,并注意其区别才有可能。友谊给他提供了渴望向别人畅述心怀和通过与他人的交心认识自己的机会。既承认自我、自己的能力、技巧和禀赋,又承认自己的弱点、缺陷和不足,这对一个青年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他必须接受自己,意即接受他的出身、家庭、学历以及迄今为止的生活。


在探讨和接受自我的过程中,青年人处于“是”和“应该是”、“现实之我”和“理想之我”、“自我形象”和“榜样”的激荡对立之中。在“我能是谁?”这个问题上,榜样和模范的力量是显著的,对于人的继续发展起着重大作用。今天社会的多元性(这也在榜样和模范的身上表现出来)带来了这样的后果,无数人们所设想的自我实现的可能性与其说是清楚,毋宁说是混乱。然而,人总是一个单数,他虽然能容忍多元性,却不能由自己来实现。许多青年人发泄不满,原因在于他们寻求的是一种这个社会没有的理想行为。


精神财富的使用和实现的可能性也是青年特别关心的,它构成自我发现的另一个方面。因此,在许多青年人看来,民主在今天尤其重要。


青年人发现了内心世界,意识到个性的存在,接受自我,同时也就发现了自我。随着这一阶段的到来,便形成了以个人信念、价值观和世界观为特征的人格核心,它们今后将对一个人的行为起决定性的作用。



不仅价值的多元性,而且信息泛滥,缺少分析的机会,达不到内心的闲适恬淡,这些都是不少青年人为什么接近发现自我而没有发现自我的原因。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逃避现实,态度冷淡,机械地顺应权威意见和时代潮流。这样的青年极容易受别人操纵或接受别人灌输的思想,这一点洛伦茨不久前也指出过,他认为今天的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容易受到思想意识和舆论灌输的影响。对于许多人来说,吸毒和酗酒都是为了逃避自我的现实。


个体的自我仍是通过选择职业和建立家庭形成的。假如职业与个人的能力和兴趣处于矛盾状态,就可能引起自我危机。因此,办法是通过职业来促进和充实个体的自我,形成在职业中获得一定自我实现的个性。在相反的情况下,一个人起着某种角色作用,却未发挥他的全部个性力量,由此便会产生一种虚假的行为,荣格曾称它做“人格面具”。


自我发现既是创造力的结果,又是创造力的前提。克服自我危机,学会用创造方法解决问题的青年人所采取的方式是和那些遵循他人的行为模式、把同龄人或权威奉为绝对标准的青年人不相同的。此外,自我还是创造行为的前提。


成功地战胜自我危机是社会创造力的前提。不认识自己的性格便谈不上理解他人。探讨自我,为认识自我、认识伙伴开辟了道路,使集体创造力成为可能。


选自《创造力》,阵钢林译,工人出版社1986年版


读而思

duersi


本文选自《创造力》一书中论述青年时代的创造力及青年的自我发现的一段。《创造力》在德国是很受欢迎的一部教育心理名著,是对西方教育领域研究创造性活动和创造思维的一个总结和概括。作者海纳特为德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


作者所说的“创造力”,是指每个人都会具有的创造的能力,它们会以不同的方式显示出来。但是,“这种创造性、建设性思维和行动的能力,这种发展想像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常常受到压抑、束缚和埋没。”因此作者主张从小就要对青少年施行创造性的教育,以唤起和发展这种力量。


在本文中,作者探讨的是青年时代的自我发现问题。他指出,青年时代是质疑、求索和发展的时代,“在这个阶段,青年首先关心的是自己的内心世界,然后才是文化和社会的价值和内容”。


所谓“自我发现”其实就是关于“我”的意识的形成,亦即青年人发现了自己个人的精神世界和内心隐秘;在与他人的比较中开始关注自己的体形和外貌;体验观察自己;意识到个性的独特性存在;对友谊的需要;接受迄今为止的全部自我(包括好的和坏的)等等。这是一个不断发现的过程。“随着这一阶段的到来,便形成了以个人信念、价值观和世界观为特征的人格核心,它们今后将对一个人的行为起决定作用。”作者要强调的是:“自我发现既是创造力的结果,又是创造力的前提。”更重要的是,“探讨自我,为认识自我、认识伙伴开辟了道路,使集体创造力成为可能”。


(本文选自石恢主编《每周阅读计划》)



扩展阅读(点击下方链接可直接阅读)

小毕的故事(台湾)|大阅读No.234

七个铜板(匈牙利 · 小说)|大阅读No.233

傅雷《淡漠的哀愁》|大阅读No.232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耶稣身旁过圣诞节的小男孩》|大阅读No.231

丰子恺《美与同情》|大阅读No.230

橱窗里的幸福(意大利)|大阅读No.229

爱情箴言录(法国 · 拉罗什福科)|大阅读No.228

秦牧《榕树的美鬓》|大阅读No.227

杨绛《孟婆茶》|大阅读No.226

我独自一人出门启程(外一首)|大阅读No.225

斯威夫特:关于一把扫帚的沉思(英国)|大阅读No.224

叔本华的譬喻选读|大阅读No.223

长按,识别二维码

自动获取每日资讯



魔绘亲子故事

0-8岁孩子家长的绘本故事

检索和延伸阅读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