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回乡带的东西少,返程时却满载而归 | 郁土

郁土 文汇笔会 2023-07-01

三月底返乡参加外甥婚礼,四月底回老家参加侄子婚礼。每次回家前,要绞尽脑汁想想带什么礼物回去。放在一二十年前,这似乎不成问题,无论服饰还是点心,只要家乡没有的,买上带回去就是稀罕物。现在,物流方便了,上海有的,晋南的县城也有。最后,在三月底回去的那次,妻子给父母网购了合身的衣服(其实也不是上海产的),我则买了杏花楼的青团,这种用艾草汁拌进糯米粉里,再包裹豆沙馅(或莲蓉、芝麻)蒸制而成的点心,是家乡晋南所没有的,父母与弟妹一家一盒。

没想到,在浦东机场办理行李托运时却出了问题,我网购的机票是特价的,不含行李托运费,如果非要托运的话,一公斤十五元,称,装青团的那只大行李箱重达十四公斤,工作人员说明情况后,建议我们把里面重的东西取出随身携带。我们只好在一旁无人处,将行李箱打开,将那五盒青团及稍重一点的东西取出,然后再称,还要十公斤多,因为行李箱本身就很重,只好付了一百五十元的托运费。乘飞机旅行多次了,这是第二次为托运行李付费了。上次还是二十七年前自香港回来时,因行李超重而付费了。

妈妈在电话里嘱咐,要我们多带大箱子回去,以便返沪时好多带一点家乡的土特产。而我买的返程机票同样是特价的,不含行李托运费。我一到家就告诉她此事,大行李箱此次就不带了,等四月底再回来时,购买能够托运行李的机票,再把这个大行李箱带回去。故而三月底返沪时,所带行李有限。

返乡近清明,弟媳提前给做了只有清明上坟时才吃的合罐(菜盒子),把面团擀至极薄作皮,里面包韭菜、鸡蛋、菠菜、粉条、肉末馅,然后在鏊子上两面烙熟,出锅后切成三角形即可食用。这是翼城人清明期间家家户户必做的美食,可惜不能带回上海来给大家品尝。

等到四月底参加完侄子的婚礼返沪时,妈妈与弟妹、弟媳全都买了食品让我带回来,光弟弟就买了十五斤的牛肉丸子与小酥肉,还有一大袋子的小石头饼,看样子也要六七斤重。此外,妈妈买了十斤本地小米,外加煎饼、大石头饼、五香牛肉。弟媳则带了至少六七斤的油炸(音sha)窝窝(一种软黍面包裹红豆沙馅的油炸食品,比鹌鹑蛋略大)。妹妹也买了大小石头饼等。这些食品,那个大行李箱根本就装不下,无奈,又借了弟弟两个军用大手提袋,这样,肩背、手提与拉着行李箱,活像是逃难的。

油炸窝窝

这还不算,院子里父母手植的香椿树,已经长到六七米高。在我回去之前,外甥就在微信家人群里对我说,姥娘不让他摘香椿叶。我问为何,他说要等大舅回来吃。等回到家,爸爸把香椿叶切碎,用盐腌了吃;妈妈则用香椿叶炒鸡蛋,前者味浓而后者回味绵长。回去的那几日不停地下雨,最低气温猛跌到五六度,不得不穿上羊毛衫与妹妹买的保暖裤。临走的前一日,趁着雨歇,爸爸举着两丈多长、顶端带铁丝钩子的杆子,把香椿叶钩下来,装到手拎的纸袋里。其实,香椿叶沪上的菜市场里也有卖,用草绳扎着,很小的一把,价钱却不便宜,不比从老家带来的一大袋子,吃也吃不完。

四月底返乡时,去单位附近的杏花楼买了真空包装的粽子,其中就有肉粽,而老家的粽子,只有白糖红枣馅的,没有江南这种包着大块猪肉的咸粽子。回去带的东西少,返回时却满载而归,不,应该说超载才对。煎饼小时候常吃,在院子里的石头灶旁,妈妈一边烧着麦秸火,一边在鏊子上用耙子摊煎饼,玉米面糊的。刚刚摊好的煎饼,夹着大葱吃,玉米面的香味,混合着大葱的清香,简直是天底下的至味!一九七八年,我到县中读书,住校,所带干粮,除了玉米面窝窝,就是煎饼了,就着咸菜吃。那时仍是生产队,白面很少的,平日吃不上。今天的煎饼里玉米面中杂糅了面粉等,较当年妈妈摊的口感要细腻许多。可我总觉得,只有妈妈当年在院子里摊的玉米面煎饼,才是真正的山东煎饼。

小石头饼

至于石头饼(当地人称圪烙饦),也是自家做的。深鏊子与栗子大小的黝黑石子(河卵石)全是借来的。升火将鏊子里的小石子反复搅拌加热,然后舀出一半,放入另一只热鏊中保温;余下的平摊锅中,将面饼放入,再将舀出的石子均匀地铺在面饼上,慢火烙烤,不多久,这两面压有石子凹型的饼就熟了。不过,记得当年的石头饼,不像现在,中间包裹着甜咸两种馅,它是没有馅的。至于今日大受欢迎的个头如普通点心大小的小石头饼,更是有包着椒盐馅、花生馅、果脯馅、核桃仁馅、红糖馅等品种。

据说石头饼起源于唐朝,时称石鏊饼。或许它的来历更为古老也不一定,毕竟在没有铁器的时代,把面饼放在加热的石头上烤熟也不失为一法。因隔着石子,不用担心会烤焦。且比起油炸来,也更为经济,在油脂摄入过量的当代人看来,无疑还更为健康,而口感比起蒸馍来,也别有一番风味。没想到当年晋南普通农家制作的石头饼,今日却成为网上热销的食品,打开淘宝或京东,卖家众多。可网上买的,怎比亲自从老家背回来的?

这些食品,返沪后,除了分送亲朋外,就只好自己享用了。煮牛肉丸子汤,熬菜也用丸子,土豆条蒸小酥肉;早餐主食热大小石头饼、油炸窝窝吃,晚饭则吃煎饼。很快,内火上升,口角长疮,前天,连牙齿也开始疼了,这是身体在向家乡的美味抗议了吧——再好吃的东西,也不能如此密集、长时间地享用吧。

     二〇二三年五月三日上午  

洋槐花

谷垒

补:中午,同徐州来的友人吃饭,其馈赠自家乡带来的洋槐花。四月底回老家时,洋槐花尚未开放也。回家后即清洗,加五香粉、料酒、食盐,和以面粉上屉蒸。约十分钟后出锅,烹入油煎花椒、辣椒与蒜末,散发着清香的谷垒就做好了,有好多年没吃了。也可出锅后炒着吃,或以其包饺子馅。网友说,陕西关中地区把此叫作槐花麦饭。中医认为,洋槐花是一种药食同源的食物,具有凉血止血、清肝泻火的功效。如此,则正好可以清除我食用牛肉丸子、油炸窝窝所引起的内火也。

       二〇二三年五月三日晚  

点击“阅读原文”可在文汇出版社微店购买

2021笔会文粹《我也浮过生命海》

【笔会近期作品推荐】

顾文艳:去天山路看阿克曼电影展

周华诚:野果的秘密地图

余斌:低配“文武鸭”
孙郁:每一代人的乡土文学都不一样

冯身洪:纪念李国豪老校长

史宁:幸好,还有书店

徐建融:半生梦幻紫云璎

蒋在:飞往温哥华

高明昌:小菠菜,矮菠菜

胡晓明:ChatGPT与中国文论

闫红:不是每一场归来都满心欢喜

杨燕迪:听勃拉姆斯的《挽歌》

顾农:盛唐气象,令人神旺

陈淑贤:永别了+我心之歌

小黑:妈妈的遗产

曾泰元:清明思故人

沈亚明:我的朋友陈小彭

管继平:朱幼兰,留得残枝叶自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