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文初心 | 刘昌玉:高山景行,用心诠释“教”与“育”

“我要做的是培养学生,发现他们的特质,加以引导、发扬,而不是把他们塑造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秉持着这样的理念,历史学162班在班主任刘昌玉的带领下,斩获了优良学风班级、优秀团支部、十九大主题班会优胜奖等各种大大小小的奖项。他本人也在这近四年的时间里两次获得“优秀班主任”称号,近日,他还荣获校第四届“最美教师”称号。对于他来说,这些称号是肯定、鼓励,更是鞭策。


  

“作为班主任,最重要的是用心”

  

2015年,刚入职的刘昌玉面对全新的生活环境,遇到了不少困难,第一次当班主任缺乏经验,新晋教师学术压力大、科研任务重,但他没有丝毫懈怠。


为了对学生有更深入的了解,他时常和年级辅导员张健一同走访寝室,询问同学近况。这一走,就是四年。四年下来,他共走了三十余次。


在大二,班里来了许多转专业的同学,他们居住的宿舍分布分散,与班级同学情感联系较少。刘昌玉察觉到这个现象,在繁重的学术与科研任务中抽出时间,去寝室与同学沟通,“一个也不落下”。



从学年班会、安全教育班会、党员党积教育会到疫情安全、考研班会等,这些形形色色的班会,成了刘昌玉构架与学生心灵沟通的一座座桥梁。他们有时集中到教室,有时采取线上直播、录播,形式灵活,种类多样。刘昌玉结合自己的经历,给予学生实用的建议。


“让我们印象最深的是多次的考研主题班会,这个班会让大家都更深入地思考自己的人生发展方向,刘老师以切身经验提供了很多的帮助。”历史学162班的团支书叶文瑶回忆道。


  

他说:“作为班主任,最重要的是‘用心’。”大一军训时,恰逢他的孩子出生,但他却选择陪伴在学生身边,还用相机记录下每一个珍贵的瞬间。


 

在刘昌玉的班主任记事本上,每位同学的生日都被记录着。同月生日的同学,他会在班会上一起送上一些小礼物。一支笔、一本本子抑或是一个小蛋糕,是老师满满的心意。


   

刘昌玉将学生视为朋友,亲密的小伙伴,用心守护、用爱陪伴。“临近毕业,希望每位同学都能找到新的人生位置,各安其位,常回家看看。倘若还有机会,我会继续当班主任。”


“大学是往空筐子里塞东西的过程”

 

对待教育事业,刘昌玉专注认真,琢磨出了一套自己的教学方法。

      

他在大学的第一次班会就告诉同学:“刚入学的你们‘一穷二白’,背着一个空筐子,往后四年中你们要往这里面塞东西。等到毕业那天,你们就知道收获了什么。”

     

这句话让如今的历史学162班学生印象深刻。而这背后,与刘昌玉“随形而塑,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努力分不开。

  


 “每个学生从小在自己特有的环境中长大,都有自己的特点,老师要做的是帮他们修建‘杂乱的枝杈’,让每个人都能展示出自己身上独一无二的美。”在课堂上,刘昌玉细心观察每一位同学,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耐心引导;在课后给予他们中肯的评价,让学生自我反思,扬长避短。

     

刘昌玉的课堂永远充满了思辨的力量,师生间的沟通轻松、平等、活跃、高效。

     

“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说起来容易,真正做到却要付出很多。刘昌玉的教学从不局限时间、地点,除了每周规定的课程时间外,和同学们的电话、微信交流、外院的咖啡吧,都是他们的流动课堂。

  


从2017年起,刘昌玉逐步积累网络教学经验。他选择世界古代史中最吸引人古希腊文明和古罗马文明,从校级课程建起,自己写大纲、讲稿、课件、录制视频。正值酷暑,他关在一间小屋里录制视频,衬衣很快就被汗浸湿,换了好几件。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门精心打造的网课《西方古典文明》于2019年6月21日入选“学习强国”学习平台。选课人数也越来越多,一期甚至达到上千人。  


如今正值疫情,他对学生的督促一如既往:在班级群里分享高质量文章,线上课堂抽查提问,用自己研究生时期的学习笔记勉励稍加松懈的学生。


“刘老师扎实的学习作风让我深受震撼。看到老师如此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我意识到自己更要拼尽全力学习,不能让他失望。”


   

专业课程之余,刘昌玉还在班里组织读书会,每周都会让大家阅读书籍。课余时间,他便将读书小组聚在一起交流学习,并帮助同学反馈对任课老师的感想,以便日后更好的教学。


把课堂当做自己的人生舞台,把教学做成一门艺术,刘昌玉将内心的激情、对学生的关爱渗透到专业知识的讲授中,使学生们深受启迪,受用终生。


人不能站在知识的孤岛上


在刘昌玉看来,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心灵品质价值观的传递。因此,他会严辞指出学生修养素质上的不足。


他一直嘱咐学生要处理好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尤其是疫情期间,要多陪伴父母,做些家务。受其影响,他的学生们在家扫地、洗碗、烧菜,还自发写下了感受。


当班中学生家庭遇到变故,他会给予力所能及的资助,积极帮助申请助学金。从学生的日常生活、身体状况,到个人家庭问题,他都会记挂在心,给予疏导和有效帮助。



如果试图从刘昌玉身上解读这份仁心,不免要提到他读书期间“一段难忘的经历”。


“在学生时代,我家境贫困。研究生时期的恩师给予了我生活资助,很大程度上化解了我的经济困难,这让我十分感动。”在恩师的影响下,刘昌玉明白了“师承”的意义,尽自己所能帮助学生。


在德国留学期间,刘昌玉养成了随时学习、随时记录的生活习惯。每当想到论文题目、教学创新,他就立即记录到备忘录中。即便当下没时间去实践,日后也会去一一完成。



“刘老师一直用真实的态度与我们交流,关心我们的学习、生活种种。深受触动,我也学会了关心他人。”历史学162班班长张婧如是说。


四年时间陪伴他们的同时,刘昌玉自己也有所感怀:“在与同学们的相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90后的思想,能更好地顺应时代潮流,更新自己,上好每一堂课。愿同学们都前程似锦。”


-融媒体中心 出品-
-用心刻录声音  讲好人文故事-



往期热文↘



文字 | 林舒心 喻钿翕
图片 | 由本人提供
编辑 | 林舒心
责任编辑 | 吴佳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