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耿志 | 撒切尔时期核力量现代化与英美核同盟关系


本期精彩

新刊速递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9年第4期目录

对话大师 | 王元化与后五四反思(笔谈)——主持人语

胡晓明 | 王元化先生留下的思想课题

周兴陆 | “纯文学”观的意义与局限

刘锋杰 | 从“以新汰旧”到“新旧融合”——关于中国现代文论史研究的三点看法

李庆 | 谈王元化先生《对于“五四”的再认识答客问》手稿

吴承学 | 中国文体学研究的百年之路

特稿 | 王德威:危机时刻的文学批评——以钱锺书、奥尔巴赫、巴赫金为对照的阐释

孙亮 | 重审《资本论》语境中“价值形式”的辩证方法论

周嘉昕 | “物化”问题再研究——从《资本论》“商品”章的文本出发

戴兆国 , 韩旭 |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资源与时代意义

徐显芬 | 二战后日本处理台湾归还者财产问题初探

葛君 | 二战后斯大林的德国政策再探讨(1945—1953)——基于与德国统一社会党领导人会谈记录的分析


摘要:如何实现英国核力量的现代化,是继续改进既有的核导弹系统,还是从美国购买新一代系统,是玛格丽特·撒切尔担任英国首相之后面临的政策抉择。出于巩固英美军事政治同盟关系的考虑,撒切尔政府最终选择了与美方达成"三叉戟"导弹协议。该协议比以往双方缔结的协议更加有利于英国,美国也实现了自己的目的,从而不但使英美核同盟关系,而且使英美"特殊关系",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关键词:撒切尔政府;英国核力量;"三叉戟"协议;英美核同盟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耿志, 天津师范大学欧洲文明研究院副教授

基金项目:天津市社科规划项目“英美核同盟关系研究1940—1981”(项目编号:TJSL12—010)

原文载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9年第4期


  

关于本文探讨的主题,已有的研究呈现出三个特点:一,近些年才有学者开始利用新解密档案进行专门研究,重点关注。2014年斯托达特的《压制苏联:英国、美国、北约与核武器1976—1983》,被认为是第一部利用英国官方新解密档案的专著成果。贝利斯与斯托达特合著的《英国的核经历:信仰、文化和认同的角色》,从政治文化的角度,对英国核力量发展历程进行了解读。多伊尔的两篇文章《必然的结局?美国、英国和三叉戟D5协议》和《美国出售三叉戟给英国1977—1982:英美核关系中的交易》,则利用英美两国的官方档案,重点从美国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与解读,认为英国最终以“三叉戟”Ⅱ型导弹系统替代Ⅰ型,并非是“必然的结局”,而主要是里根政府一系列战略考量促成的结果。二,尽管关于英国外交政策、英美两国关系、以及英美核同盟关系的研究成果不胜枚举,但未就此进行深入探讨,正如多伊尔指出的,“研究至多限于几页内容。而且,这些著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回忆录、访谈和政府的公开文件”。三,国内学界尚未发表相关成果。


本文旨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近些年来英国国家档案馆以及“撒切尔基金会”网站公开的档案材料,力图从英国的角度对此进行较为全面和深入的探讨。


01


撒切尔夫人(下文简称“撒切尔”)上台后,着手加强英美政治军事同盟关系,力图将英美之间的“天然关系”重新构建为“特殊关系”。在应对伊朗美国人质危机和苏军入侵阿富汗等许多国际问题上,撒切尔政府积极支持和配合美国的行动,主张对苏联采取强硬路线。同时,撒切尔政府面临着国防现代化尤其是战略核力量现代化的问题。于是,这成为了撒切尔重构英美核同盟关系乃至英美“特殊关系”的一个切入点。有学者认为:“尽管对保守党而言国防一直是‘最后放弃的一招’,但持有强硬反苏立场的撒切尔,比她的所有前任在颂扬国防需要方面走得更远。”


至1979年时,英国从美国购买的“北极星”导弹系统(A3)已显陈旧过时,配备该系统的4艘“决心”级核潜艇将于20世纪90年代退役,而美国将于20世纪80年代替换下最后一批“北极星”导弹。自1973年10月之后英国历届政府一直实施之中的改进“北极星”导弹系统的“舍瓦利纳”计划(Chevaline),则预计要到20世纪80年代初才能完成。当时英国政府的看法是:核威慑力量的有效性基本能够维持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但会面临不断增加的成本和技术难题,甚至是核潜艇服役期满和导弹可靠性问题;如果及时研发替代系统,可以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投入现役。因此,英国政府必须抉择:是放弃核威慑而倚重常规力量,还是继续维持核威慑;是升级“北极星”导弹系统(A4),或转向潜射和空中发射的巡航导弹系统,还是从美国采购新一代的“三叉戟”Ⅰ型导弹系统(C4)。


为此,撒切尔成立了一个负责核事务的内阁委员会(MISC—7)。而且撒切尔得知:前任首相卡拉汉曾为此成立过一个“四人委员会”,并指示时任副外交大臣达夫(Antony Duff)和国防部首席科学顾问梅森(Ronald Mason)研究该问题;随后的《达夫—梅森报告》讨论了几种方案,但未给出确切的结论,强调仅考虑英国的资源是不够的,应先同美国商讨再做出决定。卡拉汉曾向美方表达过商讨的意向,得到了积极反馈。但是,在采取行动之前,卡拉汉工党政府就下了台。撒切尔决定在《达夫—梅森报告》的基础上,继续研究解决英国核力量现代化问题。


完成“舍瓦利纳”计划、“北极星”导弹系统换代以及参与美国主导的北约战区核力量现代化(同意在英国部署美国地射核巡航导弹),是撒切尔执政时期在核领域并行的三个方面。其中,“北极星”导弹系统换代问题战略意义最为重要。然而,这不仅涉及技术、资金等因素,能否继续得到美国的支持是一个关键所在。正如内阁秘书亨特(John Hunt)向撒切尔所指出的:“在目前和可预见的将来,对我们而言,延续1958年和1963年的协定是至关重要的”。而且,“舍瓦利纳”计划使得英国未跟上美国核力量的发展步伐,“到1981年,英国‘舍瓦利纳’计划天文数字般的费用,在失去与美国的共性而付出潜在成本方面,给英国政府提供了一个深刻教训”。


于是,MISC—7委员会决定继续同美国政府进行磋商。1979年5月30日撒切尔向卡特指出:关于英国核力量的现代化,英方打算从“三叉戟”Ⅰ型导弹系统、潜射巡航导弹系统、空中发射巡航导弹系统以及升级版的“北极星”导弹系统这4种方案中选择其一,“但我们不能仅根据我们自己的资源所提供的信息来考虑这个问题”。卡特表现出支持的态度,指派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负责与英方接洽,认为上述4种方案不会受到美苏第二阶段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的限制,并强调“英国威慑的独立发展和有效性,长期以来一直是美国以及我们之间的合作所关注的问题” 。


在8月中旬英国副外交大臣韦德—格里(Robert L.Wade-Gery)与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副助理阿伦(David Aaron)的会谈中,美方倾向让英方选择“三叉戟”Ⅰ型导弹系统。然而,出于谨慎考虑,布热津斯基等美方官员主张,英国应推迟提出正式的请求,避免其他盟国借此拒绝加入北约战区核力量现代化,以及国会和苏联在批准第二阶段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上出现变化。因此,10月中旬双方再次举行的会谈未深入讨论英国核力量现代化问题。卡特希望留待撒切尔12月访美时再加以讨论。让英方些许安慰的是,卡特承诺提供较为先进的“三叉戟”Ⅰ型导弹及其多弹头分导再入飞行技术。


从军事、资金和英美同盟关系的角度,英国政府大多数官员倾向于直接引进上述导弹系统和技术。12月5日的MISC—7委员会会议决定:从美国引进具备多弹头分导再入飞行技术的“三叉戟”Ⅰ型导弹系统,替代原有的“北极星”导弹系统;首相将向美方提出参照1963年《北极星导弹购买协议》达成此项交易。然而,达成协议和公布协议的时间难以确定。因为英方得知,出于避免北约战区核力量现代化方案和第二阶段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生效出现意外,卡特总统可能仍不希望撒切尔在访美期间正式提出此事,更不会对此做出正式的承诺。


1979年12月16日—18日,撒切尔对美国进行了首次正式访问。此前的11月28日,卡特提请国会将1958年的《英美为共同防御目的利用原子能的合作协定》的有效期再延长5年。但在撒切尔访美期间,卡特希望英方继续推迟讨论这一问题,撒切尔则同意美国在英国领土上部署地射核巡航导弹。撒切尔与卡特只是达成了原则性的一致意见。撒切尔在12月17日的记者会上称:“我们尚未就任何替代北极星的导弹提出正式的要求,我们在国内还只是处于初步讨论阶段” 。


然而,12月24日苏军入侵阿富汗,使得原本在3个月内美国国会完成批准美苏第二阶段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的计划被打乱。在这种形势下,英方决定立即采取相关的行动,争取尽快就核力量现代化问题与美国达成协议。


02


根据撒切尔的指示,1980年1月15日内阁秘书阿姆斯特朗(Robert Armstrong)向布热津斯基提出双方尽快达成协议的想法。布热津斯基则称,自阿富汗事件之后他尚未有机会与总统讨论此事,并认为时机有待成熟。但在阿姆斯特朗看来,“苏联入侵阿富汗后的形势,看上去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宣布就此问题做出决定的良机”,他建议迅速采取行动。


1月24日,英国国防大臣皮姆(Francis Pym)在议会下院指出:在美国支持下,接近完成的“舍瓦利纳”计划已花费了大约10亿英镑,但未采用多弹头分导再入飞行技术,因此不能保证在九十年代继续该计划;为了长期维持独立的核威慑,必须决定“北极星”系统的最终替代品;尽管具体费用取决于所选择的系统以及尚未开始的谈判,但“以今天的价格计算,40—50亿英镑可能是现实的估计……这笔巨额资金会在大约10年或15年的较长时期内分散支出” 。皮姆实际表明了政府的立场,打算对“北极星”系统进行更新换代,而不是继续实施“舍瓦利纳”计划。


皮姆敦促撒切尔向美方施加“所有一切合理的压力”,并且指出:“我们以后可能非常后悔现在的拖延,特别是如果美国总统选战的临近将做出决定的时间推迟至1981年。而且,我听说美方预定在1986年停止生产C4导弹……我们做出决定所花的时间越长,我们面临成本增加和技术问题的风险就越大” 。阿姆斯特朗也向撒切尔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并指出美方已建议派韦德—格里于3月中旬前往华盛顿进行洽谈。撒切尔接受了皮姆和阿姆斯特朗的建议。


在韦德—格里与美方的会谈中,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副助理阿伦表示,计划在6月底之前以双方政府首脑交换信件的方式就“三叉戟”Ⅰ型导弹交易达成协议。此外,美方接受英方关于达成协议后的几天内而不是数月后再公开协议的意见,但在交换信件之前,希望先征询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的意见,其余北约成员国只在协议公开时予以告知。为了使协议在国会更容易被通过,美方要求英方在支付购买“三叉戟”Ⅰ型导弹费用的基础上,外加4亿美元,即将《北极星导弹购买协议》规定分担的研发成本由5%增加至20%;英方还需将因购买“三叉戟”Ⅰ型导弹系统而节省下的资金,用于加强常规力量,并支持美国主张的防御合作建议。


撒切尔拒绝接受附加的条件,她要求国防部常务次官库珀(Frank Cooper)与美国国防部副部长科默(Robert Komer)继续谈判,指出最多只能接受分担5%的研发成本。


在4月16日双方的会谈中,科默指出:因不需要研发多弹头分导再入飞行技术,英方可以节省大约40亿美元,美方希望首相正式承诺将这笔费用用于加强常规力量建设;美方主张英方分担的20%研发费用中的一半,可以通过英方放弃索要为英国境内的美军基地配备“长剑”防空导弹的人员费用来抵扣。库珀指出:英方接受在英部署160枚地射核巡航导弹正是出于北约整体的安全需要,购买“三叉戟”Ⅰ型导弹系统可以为美国提供大约20亿美元的工作机会,同时这一交易本身已大大有利于美方;所谓英方节省40亿美元并非额外的资金,原本就是用于多弹头分导再入飞行技术和加强常规力量的支出,“如果美国现在开始给‘三叉戟’的账单加码,将影响到我们的(由此同盟的)常规力量”。科默表示将向总统汇报英方的想法,但认为这样将有可能推迟双方在6月底之前达成协议。


为争取有利于英方的结果,5月中旬,阿姆斯特朗和韦德—格里前往华盛顿,与美方就费用讨价还价,并进一步磋商两国政府首脑互换信件的内容。在此基础上,6月2日美国国防部长布朗(Harold Brown)在伦敦与撒切尔达成了以下一致意见:英方分担“三叉戟”Ⅰ型导弹的研发费用维持之前的5%,但需承担为美军基地部署“长剑”导弹配备人员的费用。


这样,原则性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两国官员随后敲定了相关文件的内容和具体的程序。7月10日,撒切尔致信卡特,提出依据类似《北极星导弹购买协议》的条款从美方购买“三叉戟”Ⅰ型导弹系统(弹头除外),用以装备英国4艘核潜艇(如果必要则为5艘),并作为北约核力量中英国指派的部分,英国政府将支持北约战区核力量的现代化并加强常规力量的建设。4天后,卡特回信表示接受,并同意向英方提供特定的材料。美国国防部长布朗则致信英国国防大臣皮姆,重申了两国政府领导人信件中未提及的但已确定的购买协议原则。以这种互换信件的方式,英美达成了“三叉戟”Ⅰ型导弹系统的交易协议。


7月15日,撒切尔和卡特的通信被公开,实际宣布两国政府达成正式协议。皮姆在议会下院做了专门的声明,发表了《英国的战略核力量:替换北极星系统的选择》白皮书,详细阐释了政府选择“三叉戟”Ⅰ型导弹系统替代“北极星”导弹系统的缘由、费用预算和意义。1981年3月3日,英国议会下院以316:248票通过了“三叉戟”协议。


美方之所以放弃索取20%研发成本,主要是因为撒切尔本人的态度坚决,其次是由于美方愿意支持英国核力量的现代化,特别是在苏军入侵阿富汗结束了冷战缓和状态的新形势下,美国需要团结盟国予以反击。当然,英国政府也做出了一定的让步,同意为在英国境内的美军基地部署“长剑”防空导弹所配备的人员承担20年的费用,支持北约战区核力量的现代化,承诺不消减常规力量。一定程度上,这既体现了英美之间的“特殊关系”,又反映出英国对美国深深的依赖性。约翰·贝利斯评价:“两国政府做出的维持核关系的这一决定(在20世纪70年代许多评论者质疑新拿骚协议是可能的时候),是两国之间继续亲密关系的重要体现。尽管英国和美国之间的紧密关系明显减弱,但1980年7月的三叉戟协议为20世纪80年代初‘特殊关系’终究还不错的存在提供了再确认。” 


03


罗纳德·里根1981年1月接任美国总统之后,英美“特殊关系”进一步得到了实质性的提升。撒切尔和里根建立起了“政治婚姻”般的私人亲密关系,堪比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丘吉尔和罗斯福。有美国学者称,“里根乐于接受撒切尔夫人的建议。从本质上说,她对美国政策的干预是史无前例的。在里根的两届任期内,撒切尔夫人就是美国政府的特别内阁成员”。


里根在实行空前规模的重整军备计划的同时,公开反对卡特政府与苏联政府达成的第二阶段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并于1981年10月2日宣布改进美国战略武器系统的计划,以加强美国对苏的核威慑,其中包括“加强和扩大我们的海基力量。我们将继续按照稳定的进度建造三叉戟潜艇,我们将研发威力更大且更精确的海基弹道导弹。我们还将在已有的一些潜艇上装备核巡航导弹” 。


根据这一计划,里根政府将把“三叉戟”Ⅱ型(D5)潜射导弹的研发提前,并计划从1989年开始投入现役。这是英方未预料到的,英方判断美国最早要到1982年年底或1983年才开始着手研发。因此,这导致撒切尔政府面临当年麦克米伦政府遇到的同样难题,即还未购买到手的“三叉戟”Ⅰ型导弹不久将被更先进的“三叉戟”Ⅱ型所取代。如果英方改变原有协议转而购买“三叉戟”Ⅱ型导弹系统,则需要建造体积更大的能够容纳这种导弹的潜艇,由此需要增加财政支出。事实上,在里根宣布改进美国战略武器系统之前,美方已将上述打算告诉了英方, 希望英方转向更先进的导弹系统。


在新任英国国防大臣诺特(John Nott)看来,应尽快对此做出决定,“D5,如果研发且提供给英国,将是更佳的选择”。他认为,美国军方“明显赞成英国转向D5” 。撒切尔赞成诺特的观点,指示阿姆斯特朗向美方表明:如果美方决定研发D5替代C4,英方也将相应转向D5,并将与美方就此进一步磋商。


8月21日,美国国防部长温伯格(Caspar W.Weinberger)告诉诺特,如果英方选择购买D5,采购条件不会逊于C4交易。三天后,温伯格致信撒切尔称,总统已授权提前告知她美方做出的有关D5之决定,“如果你们想要购买,我们将向你们提供这种导弹” 。撒切尔表示将考虑美方的提议,并打算同美方磋商。在里根宣布改进美国战略武器系统的前一天,他将美方的决定正式告知撒切尔,“由于我们两国之间的特殊关系,以及由于美英国防项目之间的相互关联,我希望你在我的决定公布之前了解它们……这项全面的计划将纠正因苏联军事力量迅速扩张所带来的不足,也许更重要的是,它将展现我们恢复战略平衡与维持灵活的、迅速反应的和能够生存下去的报复力量的决心” 。


对撒切尔政府来说,需要尽快做出重大的抉择。因为D5虽比C4先进,但D5尚处于研发初期,最终费用难以确定,而财政支出是当时英国的一个敏感政治话题。一定程度上,D5超出了英国国防的现时需要,具有超前性,会对英国正在实施的其他国防项目造成影响;英国国内也存在不同的意见,包括重新抬头的反对维持独立核力量的呼声。然而,撒切尔政府担心英国与美国核力量发展脱节,从而付出更大的经济代价,就如“舍瓦利纳”计划那样。经过长时间的研究讨论,特别探明购买“三叉戟”Ⅱ型导弹系统的具体条件之后,1982年3月11日MISC—7委员会最终正式决定放弃“三叉戟”Ⅰ型导弹系统,转而购买更为先进的“三叉戟”Ⅱ型导弹系统。同一天,英国内阁批准了这项决定。此外,撒切尔和里根当天也以交换信件的方式确认了两国政府之间的这一新协议。


根据新协议,美方在“三叉戟”Ⅰ型导弹系统协议的基础上以与美国海军采购相同的价格,向英方提供“三叉戟”Ⅱ型导弹系统;其他附加费用中,间接费用为1.06亿美元(C4为0.95亿美元),取消0.51亿美元的设备管理费(C4为0.46亿美元),研发成本的分担不再按照导弹系统价格的5%计算,而是固定为1.16亿美元,从而使英方为此少支出0.12亿美元,总体节省0.63亿美元,相比“三叉戟”Ⅰ型导弹系统购买协议,英方则少支出0.35亿美元。另外,允许英国的制造商以与美国公司相同的条件分包生产“三叉戟”Ⅱ型导弹系统的部件,并指派美方人员提供指导和帮助。


作为交换,英方承诺延缓两艘两栖坞式突击舰的退役时间,并将其部署在北约以外的地区(印度洋);重申除非国家的最高利益正处于危急关头,否则将“三叉戟”Ⅱ型导弹系统作为北约核力量的一部分,加强英国常规力量的投入和建设,从而增强整个北约的常规力量。


根据英国政府发表的白皮书《英国的三叉戟计划》,撒切尔政府主要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1. D5导弹系统是C4系统的革命性发展。


2.美国海军很可能在未来10年的后半段将最后一批C4导弹退出现役,这意味着第一艘三叉戟潜艇在英国投入现役后不久,英国将成为C4系统唯一的使用者,将引发许多后勤、操作和经济方面的不利后果。


3.英国将越来越依靠自己对未来做出判断,而无法从美国的经验中获益。


4.虽然“唯一性”导致的问题不是无法解决的,但代价高昂,如果坚持使用C4,难以排除在21世纪有必要改进C4导弹以应对苏联。


5.如果采用D5系统,在其服役期内能够保持与美国系统的一致性,英国将会大幅减少操作成本。


从协议的内容和诺特白皮书的阐释来看,“三叉戟”Ⅱ型导弹系统的交易显然非常有利于英方。甚至可以说,正是具备了这些有利于英方的条件,撒切尔政府才最终决定以D5取代C4。相比《北极星导弹购买协议》和《三叉戟Ⅰ型导弹购买协议》,新协议不仅仅削减了英方的费用,而且允许英国企业分包生产“三叉戟”Ⅱ型导弹系统的零部件,在进一步降低支出的同时,能够为英方提供就业的机会。一定程度上,这有利于缓解撒切尔因推行缩减财政支出和社会福利、重归私有化和鼓励自由市场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所面临的巨大政治压力,提高民众的支持率。可以说,英美两国之间的“特殊关系”,特别是以核合作为中心的军事战略同盟关系,在撒切尔和里根执政期间达到了自二战结束以来的一个新高度,充分体现了撒切尔与里根之间非同寻常的“政治姻缘”。


0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政府的对外政策实质上一直是丘吉尔提倡的“三环外交”,只不过根据形势变化对三个环的优先顺序做出调整而已。撒切尔延续了以往历届英国政府的对外政策,但是撒切尔比前任们更加重视英美“特殊关系”这一环,把重构英美核同盟关系放到了重构两国“特殊关系”的重要位置上。第一次访美期间,撒切尔在欢迎仪式上称:“我们两国之间的友谊源远流长,它有赖于一种超越命运和时运动荡之上的天然亲近关系和情感。这种关系,就如您所说的,总统先生,确实是一种特殊的关系。它的情况是特殊的,它的持久性是特殊的,它的结果是特殊的,并且我希望在即将开始的会谈中看到它进一步得到深化” 。这顺应了冷战由缓和重新步入紧张的国际形势,打算以更紧密的英美军事战略同盟来反击苏联的挑战,最终赢得冷战的胜利,还可以借美国之力扭转英国经济的颓势,恢复日益下降的国际地位。


撒切尔能够取得成功,离不开美国政府的支持。冷战缓和态势的结束,使得美国决定对苏采取新遏制政策,自然需要盟国的大力支持。英国是美国最重要的全球战略伙伴,加强与英国的合作成为新形势下美国的政策选择,支持英国独立核力量现代化,符合美国的安全利益。另一方面,里根与撒切尔密切的私人关系,以及契合的政治理念,对撒切尔谋求重构双方的“特殊关系”和核同盟关系起到了促进作用。


自撒切尔政府之后,英美核同盟关系和英美整体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2006年12月,英国政府宣布将继续维持独立的核威慑政策,研发新一代核潜艇,替代2020年代将退役的装备“三叉戟”Ⅱ型导弹系统的“前卫”级核潜艇,并参与美国关于该导弹系统的升级和替代计划;2007年3月14日,英国议会以409:161票予以表决通过。2016年7月18日,英国议会下院又以472:117票,赞成从2028年起以“无畏”级核潜艇取代从1993年陆续服役的“前卫”级核潜艇英国首枚“三叉戟”Ⅱ导弹于1994年5月26日试射,而未来的无畏级核潜艇将继续装备这种导弹系统,该导弹系统至少在2040年之前将一直服役。2018年6月26日,在纪念英美核同盟建立60周年的活动上,英国国防部常务次官洛夫格罗夫(Stephen Lovegrove)称,“从促进和平到打击恐怖主义,英美之间的特殊关系建立在共同的价值观和多年合作的基础之上。美国是我们最亲密的盟友,我们希望在如此不确定的时代,再共同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60年”。美国能源部长佩里(Rick Perry)则表示,“已经多次说过,美国和英国拥有特殊的关系,我们的核防御合作是这种关系的支柱之一” 。


总之,撒切尔重构英美核同盟关系,是重构英美“特殊关系”中的重要内容。撒切尔不仅使英国的核威慑力量实现了现代化,而且使两国关系从“天然”回到了“特殊”。然而,也应看到,英国在核技术方面对美国的依赖程度在不断加深,英国核力量所谓的“独立性”,一定程度上已非实至名归;英国始终不放弃核威慑力量,也说明英国对美国在任何情况下都会毫无保留地为英国提供核保护缺乏信心。另外,美国对英国政策的影响力是显而易见的。美方给予英方优惠条件,有支持亲美的撒切尔政府继续执政、防止被工党取而代之的意图,而撒切尔则不得不同意将节省下的费用用于加强北约框架内的英国常规力量。


可以说,以英美“特殊关系”作为三环外交中的最重要一环,不但是撒切尔政府对外政策的基调,也是在她之后历届政府实行的外交路线,并且在可预见的英国脱欧后的将来,会更加如此。



本刊声明

一、本刊对所有来稿不收取任何费用,也未委托任何机构或个人代为组稿。

二、本刊严禁一稿多投,如因作者一稿多投给本刊造成损失的,本刊保留追究作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三、作者投稿请登陆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期刊社官方网站(www.xb.ecnu.edu.cn)。

四、本刊联系电话:021-62233702;021-62232305。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期刊社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期刊社

微信矩阵

华东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华东师大学

自然科学版

华东师大学报

教育科学版

点击「阅读原文」访问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官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