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能让你经常从噩梦中惊醒的大概只有高考了吧

2016-06-08 王旭 青年电影手册

点击上方青年电影手册关注我们!




几乎所有参加过高考的人,都做过跟高考有关的噩梦吧,那种夜半惊醒呆坐床头的感觉就像劫后余生,想必很多人都终身难忘。


我记得刚考上大学的第一年,经常会梦到自己高考答错了很重要的大题,或者总是赶不上某一科的开卷时间,从梦中惊醒后一边擦着满头汗,一边在内心明确地告诉自己,高考已经结束了,我考上大学了。那是噩梦,那是噩梦,那是噩梦,重要的事情需要告诉自己三遍。


在我看来,中国的学生都差不多,在你考上高中之前,已经接受了九年义务制教育,应试教育的那套东西已经把所有人改造地差不多了,能进入高中向大学发起冲锋的人,都是没有选择而又必须去完成命运突围的集中营改造者。因为在中国这样的社会体系中,高考是普通人改变自己命运的唯一上升通道,你想将来体面地在社会中生存,那就必须要直面高考这道鬼门关。





这些年国家一直在推行所谓的高考改革,但这套人才的教育选拔机制只要存在,并且具有不可替代的唯一性,其实现在跟三十年前没有什么区别。中国式教育是一台巨型的机器生产线,它只负责出产标准化配置的产品,任何不符合这套系统要求的人都会被淘汰掉。


中国式教育就像一场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漫长的马拉松,中间没有什么大的节奏变化,你要做的就是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毅力,紧紧咬住前排领跑的队员,这样你才能跑进春暖花开的新时代。




我们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培养了一群高智商、低情商,并且严重缺乏共情性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我们的老师和家长从小告诉我们,你只需要考出好成绩,你就是一个完美的人,如果你考不出好成绩,你这辈子就只配做个渣子。从小到大,我们不需要做家务,不需要社会实践,不需要了解这个世界,我们只需要考出高分,在这个与世隔绝的评价体系中出类拔萃就好。


因为一种残酷的教育训练,中国学生普遍智商都很高,但由于这种与世隔绝的教育方式,他们的情商都偏低,无法同社会和人生建立有效连接。所以我们这种模式下出产的学生,长大了之后最容易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贪婪、懦弱和自私冷漠,他们只关心自己能摄取多少利益,他们对社会漠不关心,不会去关心弱者的疾苦,对权力有一种天生的敬畏和讨好心理,最终培养出一群缺乏社会共情性的怪胎。


真正的好的教育是学生应该越早融入社会越好,他们就会越早明白自己该做什么,自己的一生要为什么而奋斗。比如比尔·盖茨和扎克伯格,他们就是其中的翘楚,他们早早就发现现行教育并不适合自己,辍学创办了足以影响人类发展的公司。


当然教育工作者不要为此沮丧,而应该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因为这才是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让每一个人找到自己,看清自己,展示自己。陈丹青说过,其实真正的教育不是学校给予的,而是自我的觉醒,如果不是做科学研究或热爱读书,念太多书没什么用。你要知道自己这辈子注定要干什么的话,那就越早去做越好。 


教育对于平庸的人非常重要,好的教育能给他们认知世界的基本方式,但认知自己终究还是需要每个人自己的慧根。我们的社会对常规教育的重要性太夸大其词了,有人举例说中国的互联网大佬们都是学霸,我只能说这些人很聪明,但不证明他们有创造力和智慧。你看看中国经济的现行结构是什么样的,你就知道我们的教育培养的是什么样的人。




榨取是中国式教育的一大问题,通过从小到大的刻板训练,提前榨干你对未来的热情。我自认为是一个学习能力很强的人,却在学生时代对书本上的东西毫无兴趣,真的是稀里糊涂上的考场,然后顺从命运拿到录取通知书,在一所普通的高校读完四年学业。我对于生活和未来的热情,恰恰是来到北京后被彻底激发,这里有那么多牛人,他们比你各方面都要强,每天还那么熠熠生辉地努力,我觉得自己被唤醒了。 


中国人经常会说的一句话,那就是真是没劲。在他们看来,很多事情都是不得不去做的,自己发自内心地不愿意,但又不得不去做。这种症结的根本就是教育,从小到大我们就是在违背自己本心的状态下长大,我们接受的教育更像是家长和学校的合谋,你为人子女和学生,必须满足他们的意志。高考有时候更像是家长的高考,而不是学生的高考,你考好了你父母就有面子,他们会确认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否则就是另一个极端。这就是为何有的孩子没考好,他们的家长却像世界末日来临一样。


除非你投胎技术绝佳,或者突然赶上你们村拆迁,否则高考是绝大多数人唯一能够凿壁取光之所在。但普通人家的孩子想出人头地太难了,辛辛苦苦考上一个大学,毕业了又掉进消费主义漩涡,看着人家不费劲就可以买车买房,很少有人能够活得心安理得,他们会严重质疑自己这些年的成长是否还有意义。


我有一次去捏脚,遇到一个四川农村的师傅,他在北京一个月挣6千块,每个月只给自己留100块,其他都要寄回家里。他如果在老家,一个月只能挣一千块。他有一个女儿今年高考,还有一个儿子年纪尚小。我们聊到中国式教育,他说自己没有想那么多,只是不想女儿和儿子将来和自己一样,只能干这种体力工作。我让他鼓励孩子考到北京或上海,这样的城市会让他们的眼界得到提升,而不是浪费父母钱财混一个文凭。 


在我看来,科举制度最发达的宋朝,和现在的高考,其实差不多。很多人把高考当成唯一的人生努力方向,但却没有想过将来的发展如何。像捏脚师傅那样的家庭,其实把孩子送到像蓝翔那样的职业技术学校,学一个瓦工木工或厨师,他们会比普通的大学生更有前景,更容易在这个社会中很好地生存下去。只是很多人的人生道路,并不是自己选择的,他们要看社会的眼光,他们要追求衣着光鲜出行体面。


相比于高考本身的改革,让社会价值观多元化才是更为重要的努力方向。让高考不再成为改变人生的唯一通道和独木桥,几条大路都可以通罗马,否则我们和宋朝人又有什么本质区别呢?


本文作者的公众号

“王旭的王”



手册超链接



由电影频道制作的大型30集专题片《似水流年——我们的银幕记忆》在2008年12月15日推出的《高考》这一集中,演员吕丽萍自爆曾害怕成为“待业青年”,在高考的压力下努力读书,最终在1980年考上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o0305h83fed&width=500&height=375&auto=0


《似水流年——我们的银幕记忆》以关键词的形式来梳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所发生的巨大变化,通过电影对社会情境的表现以及电影人的追忆来展开。“高考”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关键词,成为改变很多人命运的一个大事件。


1977年,中断了十年的中国高考制度得以恢复,中国由此重新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高考跟个人命运更加密切的联系在一起,同样,高考也给每个望子成龙的中国家庭带来了不同的悲喜剧,一张高考录取通知书不知道牵绊了多少人的心。


电影《迟到的春天》表现了高考制度恢复以后带给社会的巨大影响,而在电影《难忘中学时光》中女儿的一句“爸,我一定,一定给您考上”又道出了多少辛酸。


30集专题片《似水流年——我们的银幕记忆》由程青松担任总撰稿。


顾长卫考进电影学院摄影系,跟张艺谋成为同班同学。


孔琳在《大红灯笼高高挂》和《血色清晨》中的表演给人印象深刻,说到高考,仿佛昨天。


周里京在电影《人生》中扮演的高加林就是一个高考落榜的农村青年,《人生》在当年是引起了全国性的轰动。周里京的同班同学有谢园,方舒,张铁林,张丰毅,沈丹萍,那也是个大腕云集的班级。


罗燕是恢复高考之后第一批考上大学的明星,她曾经是上海的一名纺织女工。她主演的《女大学生宿舍》在80年代引起人们对大学的向往。


害怕成为待业青年的吕丽萍1980年考进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跟姜文,岳红,丛珊等成为同班同学。



彩 蛋


2016年6月6日是《青年电影手册》主编程青松先生的生日,60位朋友出席了生日派对。


程青松与郝蕾、郭晓东


郝蕾、程青松


来宾大合影


准备好


王小帅导演要开始卖萌了!








长按二维码即可购买王小帅导演的随笔集


《薄薄的故乡》





手 册 热 点

点 击 标 题 进 入


最温暖的导演:是枝裕和

玛丽莲·梦露为自己代言

龚琳娜现场 | 金依萌生快

历届戛纳金棕榈影片大全

21部死去活来的爱情电影

 启星 | 巩俐 | 赵薇 | 龚雪 | 郝蕾

徐静蕾 | 谭卓 |  春夏 | 赵涛 | 潘玉良

刘晓庆 | 金扫帚CCTV | 2015华语十佳

吴天明 | 岩井俊二 | 章明 | 林书宇 | 森田芳光

1966—2016 | 中国电影中的文革叙事(上)

1966—2016 | 中国电影中的文革叙事(下)

一部震撼了整个华人世界的超短纪录片

王小帅 | 贾樟柯 | 陈建斌 | 塔可夫斯基

李鬼时代:谁绑架贾樟柯徐峥陈可辛

贾樟柯电影32款国际版海报大放送

105岁杨绛去天堂与钱钟书相聚了

法斯宾德:双性恋,暴君,男妓

女儿国的国民都是处女吗?

郝建:法西斯上尉为什么不开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