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同性跨国恋电影的诞生有多么艰难
点击上方青年电影手册关注!
洪荣杰导演处女作
《无声风铃》(2009)
编剧:洪荣杰
导演:洪荣杰
主演:吕聿来 / Bernhard Bulling
故事:帕斯卡和永健是漂在香港的两个年轻人。帕斯卡来自瑞士,靠做街头艺人和小偷小摸维持生活;永健来自北京,是一家烧腊店的外卖伙计。两个陌生人在陌生的城市不期而遇,发展出一段心动的爱情。然而快乐却是短暂而伤感的,最终因为帕斯卡的一场意外而化做泡沫。很多年后永健单身前往瑞士去追寻爱人走过的足迹,却遇到有着和帕斯卡相似面容的男子。正如风铃破碎的旋律,这段诗意爱情的秘密将在静静的来回插叙中逐步揭示......
Q:Kantorates
洪:洪荣杰
Q:为什么选择这个故事作为你的导演处女作?
洪:在过去 10 年,我都在想拍电影的事。发现自己在电影方面可能有一点儿天分。
我在香港理工大学念设计学士学位,拍了一部 35 分钟的短片。怎料这个短片入围了柏林的一个电影节,后来我的毕业作品是一部时长一小时的短片,在香港发行。之后拿到奖学金,去美国芝加哥的艺术学院念艺术硕士,当时我拍了一部35分钟的短片《窗外》(Buffering),然后开始编写《无声风铃》的剧本。
Q:你想表达什么?
洪:这是一个跨国恋的故事。我觉得身为香港人的好处,就是从小开始已生活在华洋聚居的文化中。后到美国,也受到很大冲击,渐渐形成现在的风格。
在香港念书时,遇到了一位从美国回来的老师,他拥有很强的文化背景,和我们分享文化理念。我把学到的文化理论、差异等放在我的电影内。所以我拍摄的电影,除展示技术外,也包含了很强烈的文化意识。
Q:资金来自哪里?
洪:我在瑞士时,找到一个当地的监制,替我寻找资金。这部戏的第一组资金,来自香港艺术发展局。我拿到这笔钱后,首先拍了瑞士的戏份。
拍完瑞士的戏份后,我剪辑了一个 teaser(预告)片段,并找到了其他资金。基本上,拍完香港的戏份后,资金都用完了。我花了三个月时间剪片,完成后我拿着粗剪版到瑞士申请资金并成功获批。所以说,这部戏的大部分资金,都是来自瑞士,主要在瑞士做后期。另外,三藩市的 Frameline(架线)电影节机构也有一笔后期制作资金提供。算来整部戏的投资为 50 万美元 ( 即约 400 万港元)。
Q:自己编剧还是找人编剧?
洪:这部电影的剧本,是 5 年前我在芝加哥念书时开始写的。 当时故事分为男、女两部分,但我毕业后,一起编写剧本的同学退出了,故事剩下了男主角的部分,由我自己继续发展。现在回想最初的剧本,真的是非常好看,可以说是一个杰作。我希望将来累积更多经验后,可以再拍这个剧本。不过话说回来,现在的剧本,已和当年的剧本有很大的区别。本来 这是一个香港和纽约的联合制作,但因为我后来搬去瑞士,所以把故事的地点改变了。
Q:执导电影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洪:拍摄这部电影的最大困难,是开始时没有人理会我。一部关于同性恋的电影、 新导演、没有名气、以往拍过的短片没有什么商业价值,只有一堆电影节的支持,这样 的组合,基本上是没有办法拿到商业投资的。
当年我做了很多傻事,就是花很多时间去寻找商业投资,询问他们有没有兴趣。其实当年我寻找投资四处派发剧本后,已发现故事被很多人抄袭了。另外,也没有人相信这个拍摄计划。别人会跟我说,你是新导演,也没幕前明星,真的不懂怎样替你做。到了后来,我相信是我必须令其他人留下印象,不是靠明星。
所以说到底,你必须去接近那些有心去支持新导演的人。在香港,当年有几位这样的人,另外,也有一些专门支持艺术活动的基金,例如,来自瑞士的基金,大部分都是支持艺术活动的。
开拍前的最大困难是资金,正式开拍的困难,就是寻觅拍摄班底。相对于寻找资金, 组班是比较容易。因为当时我已准备所有资源,我很老实地和大家表示,我是有心没钱。幸好我的摄影师听到我的召唤,看过剧本后便同意合作。这个世界真的有一些人不在乎钱,但拍摄技术非常好。
在拍摄途中,最大困难就是身兼数职。我记得当时在瑞士开机的第一日,我是监制、导演、助导、膳食、导游,什么都要帮,什么都要做。我现在的胃病,就是当年在瑞士熬出来的。
Q:作品的命运如何?
洪:参加了柏林影展,我们共放映 4 场,都是全院满座。我去过的电影节中,提问最聪明的观众,就是在柏林,然后是旧金山、都灵等。香港的情况则不同,发问的观众不多。这可能是因为故事比较个人化吧。我记得香港华纳有位监制看完我的剧本后说,好像是看私人日记一样。
现在已有多个国家发行,有些在戏院,有些推出影碟。
Q:对你帮助最大的人是谁?
洪:作为一个新导演,我是有点害怕和一些很有经验的香港电影人合作,害怕他们会看轻新导演。 若他们真的看轻新导演,工作时不会和你交心,所以我特意在北京找了一位年纪和我相仿,但经验比我丰富的摄影师。我们非常合拍,不论思想方法还是态度。当然,资金也很重要,但即使有钱,也需要一班有心人共同努力。
Q:影响你最大的电影或电影人是谁,为什么?
洪:蔡明亮、阿尔莫多瓦、德里克·贾曼等,法国电影也是。蔡明亮的所有电影, 我也看了。我见过蔡明亮本人,觉得他很好。盛传他不是一个容易打交道的人,但记得当年他在香港放映《天边一朵云》时,和观众说过,他不介意传媒怎样把电影包装,甚至把它说成色情片,最重要是这种包装能够真的把观众带入戏院。我觉得从一位这样富有经验的导演口中,听到这种说话,对我的冲击很大。将观众带回戏院,是非常重要的事。
蔡明亮电影的镜头虽然很长,但看久了会发觉是很进取的,他的剪接也很厉害,在很多寂静的镜头后突然会有人在唱歌,他很懂怎样和观众玩心理,电影内的对比很好看。阿尔莫多瓦、电影内的女性角色也很好看,德里克·贾曼就更加是我的偶像。我觉得台湾导演影响我多于香港的导演。
蔡明亮 《天边一朵云》(2005)
Q:对第一次拍片的青年导演,你有什么样的建议?
洪:不要放弃 ! 我去过柏林影展辖下的新秀培训计划数次,第一次是个人身份,第二次是以《无声风铃》计划的身份去,结识很多新朋友。很多时候,你也不知道认识了的人,什么时候会真的帮到你。
另外,最重要的是要付出真心,态度诚恳。当你遇到同样级数的有心人,大家便会组合起来。
第三,不要高攀,不要一开戏便立即想找明星。不应催逼自己,要发生的事情始终会发生的。
说到底,都是不要放弃。我在柏林艺术学院作计划的时候,别人跟我说要非常非常努力拍戏,我之后告诉他们,我一定会非常非常努力,因为我本身就是很努力的人。不过拍完《无声风铃》后回想,努力的程度和我当年想象,还要艰辛很多。可能当时的想法就是,你可以花 10 个小时去做的话,那我非常非常努力,肯花 100个小时,但实情是这种努力,花费的是几千个小时的程度。不过你不放弃的话,必然是会有回报的。
文章来自 http://www.cinespot.com 动映地带
洪荣杰导演简介:
生于1977年,香港导演,早年在香港理工大学修读设计,后赴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的电影、录像及新媒体学系进修,获艺术硕士学位。
2000 年在校期间,他主力拍摄同性题材的短片。首部短片《有人》(Invisible People),获香港IFVA 独立短片比赛特别奖,并入围柏林短片电影节。2001年作品《天使》(I am Not What you Want),获比利时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2003年,拍摄短片《窗外》(Buffering…),获意大利都灵同性恋电影节表彰。
洪荣杰的首部长片为《无声风铃》,影片为中国及瑞士联合制作,入围 2009 年的柏林影展,其后于香港、旧金山等地的影展放映,并在香港公映。
2016年拍摄新片《造口人》。
Kantorates简介:
香港综合电影网站《动映地带》主编兼影评人,自1997年撰写中英文影评文章至今,已有14年的时间。
本文收录于《青年电影手册》第6辑台湾版:《导演的起点》一书(程青松主编,即将上市),欢迎台湾香港地区的朋友购买。
另外,在城邦书店(台北/高雄)、台北光点电影院、华山光点电影院有该书大型海報,欢迎前往。
手 册 自 我 修 养
100位华语导演谈处女作
. . . 持 续 更 新 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