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封面故事丨洞见未来的改革者,凉水井实验学校校长吴舸

吴舸 新教育家 志道
2024-10-25

吴 舸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师培中心副主任
宜宾市凉水井实验学校校长
凉水井“学为中心”课堂教学改革模式主要带头人
学为中心“理想课堂”共同体主要发起人


从宜宾市主城区到凉水井实验学校,必须经过二十四道弯,至今没有通公交,学生们上学非常不便。


1996年我大学毕业,来到这所杂草丛生且面临撤并的学校。教师大多数是职高转型,畜牧兽医专业的老师教着语文、外语,还兼三个班班主任,计算机老师上物理,音乐教师兼教地理、历史。生源流失非常严重。


故事还得从动员学生入学说起。


那年秋天,我班学生甘某辍学,听说我要去动员他入学,竟躲在山里的红苕窖里一天一夜不出来,急得我们在黑夜里点着火把油筒,漫山遍野地找寻。直到饿得满眼冒金花,他才出来见面。当我问起他辍学的原因时,他直言不讳:“谢谢你的好意,我就是不想读书了。除了你的历史课外,上课满堂灌,错题抄百遍,上课如坐牢,不如早点打工挣钱。”


学生的话深深触动了我。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过:“教育是一项充满快乐而漫长的事业。”该怎么摆脱“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学校发展差”这一魔咒呢?改革!唯有改革才是发展的唯一出路。我们要向改革要质量,首先从课堂转型入手,改“教为中心”为“学为中心”。


好风凭借力,我们的改革恰逢宜宾市翠屏区教育局在全区实施“十年课改计划”。我校一批课改先驱像打了鸡血,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北上山东、东到江浙,四处取经。


为了从杜郎口的一位主任手里获得资源,我多方努力请他到我校进行教师培训。


有一次,我和学校王主任听说河北有个学校课改做得很好,连夜租车赶到河北。当时天正下着雪,我俩被冻得够呛,内心却依然燃烧着熊熊烈火。我们将这所学校的导学案、书籍、光盘等学习资料带回凉水井,并和老师一起模仿、运用、讨论、反思。


为了磨好张森林老师的一堂数学示范课,我们拿着他们的光盘一帧一帧地看,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为了推进课堂改革,当时我亲自担任班主任,还带4个班的历史。学校行政们也都率先垂范,带动老师们全员课改。


▲深入课堂,才能找到“真问题”

凭借一腔激情,我们以为已经找到了课改的真理,但是由于缺乏经验,囫囵吞枣,照搬小组合作学习,没有对课改进行本土化处理。当时我每周要听七十节课,每节课只准教师讲十分钟,结果是教学质量下降,引起教师反感,有人甚至编出顺口溜来嘲笑课改:“学生团团坐,老师不讲课,上课乱哄哄,四面不透风。” 


改革从来就不会一帆风顺。我校课改已经走到了骑虎难下的地步。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困难面前我没有颓废,而是冷静分析,查找原因。我把全校全学科成绩进行了系统分析,发现有两个班的成绩没有下降。于是,我把这两个班课堂录像一帧一格地分析,把好的教学因素提取出来,研究、实验、推广。我们坚信,以学为中心这条路是正确的。


2018年,在我校改革的瓶颈期,我校有幸参加四川省教科院组织的自导式教学课题研究,成为自导式教学课题研究实践的学校之一。在刘涛院长和省教科院专家的引领下,我校认真梳理总结20余年的课堂改革经验教训,大胆探索出了自导式教学创生课堂,即:预习(自主)、讨论(合作)、展示(翻转)、检测(提升)、技术(整合)、讲授(翻转)。


我们一方面对学校课改进行本土化加工,一方面主动拥抱互联网。 


为了借助网络的力量突破教改的瓶颈,我曾创下一个月啃完十本互联网专著的纪录,恶补互联网知识,研究资源建设开发等等。我还请来几位网络大咖,连续两天两夜探讨如何组织、利用、融合网络资源,最终把“自导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移动终端、网络课程、智慧平台”等组合应用,构建了以“互联网+课堂”为特征的“智慧融课堂,创生促成长”教学育人新生态,让学生站在课堂的中央,找到了一条独属于凉水井中学的立教之路。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改革活水来。


通过改革,学生在课堂上合作学习,不断碰撞,时不时迸发出智慧火花;教师退回到引导者的本来位置,乐教善导;学校成了名副其实的国内名校,教学成绩连续多年名列全区前茅。


教育部两位司长先后来到学校实地调研,对学生在课堂上展现的能力赞不绝口。中央电视台也对我校进行了专题报道。来自海外的十多名教育专家专程到访学校观摩课堂,评价凉水井的课堂在某些方面与国际发达国家在同一水准。


学校的创生课堂模式也吸引了省内外四百多所学校前来观摩交流,参访人数万余人。全校50名教师,有20人常年在全国各地讲学,有20名老师已经是网络名师。常年关注我校教改的粉丝已达“10万+”。学校通过对课堂结构和教学环境的深度变革,真正创生了“学生成长、教师发挥、学校发展、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多边共赢的教育生态链。




作为凉水井实验学校校长,我和老师、学生、家长一起,通过互联网把各种资源连接起来,逐渐找到学校发展的“出口”,是需要很大勇气的。


在我看来,校长领导力并没有什么秘诀,学校20年进行了三轮课改,到如今是第四轮,总结起来,我想用“一横一纵”来表达我们师生的共同坚守。建设未来学校,“坚守”很重要,有了“坚持”和“守望”,才有了凉水井实验学校的今天。


这“一横”主要指4个措施,保障我们不断地坚守改革。


第一,在我们的未来学校的建设过程中,很重要的是设计模式。最初我们是合作学习的模式,后来认识了吴虹校长接触到了互联网,通过互联网和我们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深度融合,逐渐找到了学校的发展方向,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现在,我们与更多资源链接,清晰了下一步的发展模式——成为一个“学习共同体”。通过合作式、活动式、反思式的学习共同体模式,把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种资源融合到一起。学生,既是学生也是老师;老师,既是老师也是学生!通过这种模式来迎接未来学校的挑战。所以我认为建设未来学校的过程中,第一重要的就是要设计模式。


第二,要优化组织。如果我们还是一个高度行政化、高度中心化的组织,它是无法承担建设未来学校任务的,所以组织一定要优化。凉水井实验学校发展过程中,我们优化组织的方式是“去中心化”“扁平化”。我们发现一个很重要的现象——创新总是先从边缘开始!只有优化了组织,才可能保证这种边缘的创新不会被压制,而是不断涌现。


我校经过不断探索,在共同的教育理念和愿景指导下,学校建立了学生发展中心、课程教学发展中心、教师发展中心、资源调度中心、信息中心、党政办公室、工会等。扁平化的组织架构,以项目式进行分工与协作,大幅提升了校级管理部门和执行团队的工作效率。帮助教师释放更多活力,保证教师专注于教育教学重点工作,把主要时间和精力用于教书育人。


在管理层的思想观念方面,从完成任务型的“成事”,逐渐转变为自我提升的“成人”,结构开放、重心下移、过程互动,更多为管理者赋能,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和及时性。最终目的是实现管理者动力的内化,由原来被动地建立秩序、推动改革,变为主动地去创造、超越自我,强化教师在改革中的主体作用,从而实现“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都是主人翁”。这也是持续推动自导式课堂教学改革最重要的组织保障。


第三,要借助势能。在互联网时代,靠个人英雄主义来完成突破已经很难了。我们要借助的“势能”,就是要学会利用技术,整合各种资源来推高学校,推到“山头”以后,再继续往前走,就会产生一个很大的能量。就好像我们学校在山顶,但其实这么多年,我们一直在往上不断地推这个“石头”,不断地借助这种势能,当到达一定顶点,我们把它放下来的时候,就会是一个非常快的进步和迭代了。


当然,作为农村薄弱学校,凉水井走上互联网道路,也克服了很多困难。


由于地处山头,交通不便,网络带宽只能支撑有限的办公需求。2012年,我亲自上阵,带领老师自己拉网线,首先开始高标准的网络改造。通过自筹资金和教体局信息中心的支持,从基础的“校校通”直接跨越到“人人通”,做到了全校学生人均外网带宽2M,有线及无线信号从教室到校园全覆盖。


在学习终端方面,我们通过深入沟通,获得了家长的大力支持,顺利推行了全球通行的自带设备(BYOD)。为稳妥推进,用3年时间从两个班起步到全校18个班全覆盖。从一个班每个小组一台设备,到人手一台平板,逐步将全体学生带入互联网世界。


有了高质量的网络平台和设备(BYOD),学校引入互联网丰富的数字化课程资源,如在线直播课、飞书平台、各类学习APP,以及未来学习中心平板教学系统的数字化微课,直通课堂与学生,补齐农村学校课程短板。


在初步感受到互联网的价值后,学校迅速启动基于平板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流程再造,采用统一的实施原则——实用、自主、个性。通过集体教研、精心设计,各类常规课型开始形成信息化新模式,大数据指引下的精准教学初具雏形,自导式学习与互助学习得到进一步深化。整体办学体系的信息化,促使这所农村薄弱学校实现了全面提升和跨越发展。


第四,不断创新。我认为,任何一所成功的学校,都有自己的成功要素,但是如果想要继续往前发展,尤其是建设未来学校,就不能固守原先的成功模式,而要不断超越固有的、传统的做法,不断创新,不能让既有的优秀阻挡了卓越的可能,创造“第二生命曲线”。凉水井就是这样,在发展过程中,没有封闭起来,没有“内卷化”,而是不断跨越,找到自己新的定位。


这是“一横”,“一纵”呢?


第一,就是要找到“破局点”。你在哪个地方发力?你在哪个地方从过去那种传统的、僵化的、固有的模式当中走出来?这就是超越!


我校破局点就是学生自主管理,积极提倡让孩子也成为学校的管理者,培养孩子的自主管理能力。我校管理重心下移的典型事例,是打造学生常规管理体系,把学生能决策的问题全部交给学生。


▲整体办学体系的信息化,促使凉水井实验学校实现了全面提升和跨越发展

每个年级的自主管理系统的建立要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一周的新生体验营,这是熟悉校园环境、学校老师、班级同学、了解自主管理规则的重要环节。新生体验营已经举办了十年,2021年被教育电影人徐立导演拍成了教育电影《未来学校》,反响较大。第二个阶段是一个月的规则熟悉与适应期。第三个阶段才是进入日常管理期,内容涉及三个重要机制,“生生互助机制”“小老师制”“传承机制”,把日常管理权、允许处理重大问题的决策权交给学生,大大激发了学生自我管理的潜能,有效缓解了教师日常管理的压力,构建了良好平等的师生关系,让自导式课堂教学焕发勃勃生机。


第二,就是要加速发展。在现有的情况下,我们一定不能停下来等、靠、要。你可以缺资源,你可以缺优秀的师资,你可以缺优秀的生源,但是千万不能等,因为等就会死。所以,我认为对于未来学校的发展,一定是要加速、加速、再加速,要不断地突破现有条件和环境的限制,超越自我,持续发展。


2005年我们开始做课堂改革,当时没有人看好我们,觉得这么高深的东西不是我们这群农村教师所能实现的。但是我们梦想通过改革让凉水井中学成为一所全国的名校,在接下来的十多年时间里,我们坚持做这件事,百折不回。即使没有人员保障,没有资金支持,没有专家引领,遭人非议,受人讥讽,但我们的团队坚持不懈,克服困难,最终让我们找到了课改的方向,成了一所成绩名列前茅、做法独特、影响较大的全国名校。


第三,就是要迅速扩散。在互联网时代,未来学校的建设已经能做到快速扩散。今天我们的线上会议,其实已经远远超过了线下会议,我们一下子就聚集到成千上万的教师来参加,这种发展就是“裂变式”扩散,它才是未来。扩散目的不仅仅是扩大影响力,而是让更多学校、更多教师一起参与共学、共创和共享,共同促进学校系统变革,把未来学校办在当下!



-END-

摆脱原生家庭阴影,谁是你人生最好的修复师?当老师有多难多累,说出来你不会信!班级出现霸凌/被霸凌,怎么做才是合格班主任?林敏:教育是一场漫长的行走●高考决定命运,是我们教育的失败

348期/2024年/三月刊
文稿 | 吴舸

排版 | 张庆、实习生 苏海琪

审核 | 金鑫 朱埼铖

版权说明丨品质内容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新教育家尊重原创,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后台留言联系。

投稿邮箱丨the_educator@126.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新教育家 志道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