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圈养”下一代,就是对教育的亵渎


“中小学生连上厕所的时间都快没了”话题登上多个平台热搜,引发网友热议。
此前,山西一位老师在社交平台上吐槽“课间圈养”现象愈发严重:七成学生课间不出教室,即使是20分钟的大课间,校园里也空空荡荡。
也有学生表示很无奈,“课间时间10分钟,拖堂2分钟,提前上课2分钟,上厕所不跑都来不及”。



中小学生正处于年轻活跃的阶段。通常来说,课间10分钟是学生们活动筋骨、放松身心、扩大社交、上厕所等的时间。然而,一些中小学却把学生“圈养”在教室里。

所谓“圈养”,就是学生的“课间自由”被各种限制所束缚,就像“笼中的鸟儿”渴望自由却无法实现。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课间很少出来,时间不够,上了个厕所就上课了。”一位男家长的孩子今年上二年级,他表示,孩子跟他提起过有时候上个厕所就到时间了,所以课间一般就在教室里坐着。
同样,一位孩子正上三年级的女士表示,作为一名“80后”妈妈,在自己的学生时代,下课是能在操场上自由狂奔的,而现在似乎很难在孩子身上看到了。
还有家长表示,“学校的做法是防止学生在课间玩耍时出现意外,作为家长也能理解,但孩子们一天的时间大部分花在学习上,我们也希望孩子适当放松,能够享受自由的课间时光,快乐地学习和成长。”

课间十分钟,孩子们走不进操场,不能在走道里停留,甚至在教室里也只能坐在自己的位子上……


被逼无奈之下,孩子们只能躲进厕所里社交、放松。


有些孩子每天最喜欢的时光就是“上厕所”,不论是否有真正的需求,他们都喜欢去厕所闲逛一圈,因为厕所里可以聊天、交换零食、结交新朋友……


因此诞生了“厕所社交”


根据央视新闻的报道,他们进行了一项针对1000多名家长的调查,结果显示有75.2%的家长认为“安静的课间十分钟”现象普遍存在。一些家长甚至表示几乎没有听到孩子讲述过有关课间玩耍的趣事。



浙大教授沈华清说过一段话:

“现在的孩子,从幼儿园到大学,都是关在笼子里养大的。幼儿园是笼子、小学初中是笼子、高中更是个笼子。到头来,父母还责怪他怎么不会飞。”

在笼子里面养孩子,似乎成了当下教育的现状。


尽管学校建设了更大的操场、更完善的体育设备,以及更现代化的校园,但这并没有为学生带来更健康、更有趣的“课间十分钟”。

原本应该是放松身心、呼吸新鲜空气的课间十分钟,为何却仿佛“消失”了呢?





课间十分钟,一般都干什么?


“喝水、上厕所、复习、看课外书、课前准备、跟同学聊天、做会儿题、玩、放松、去外面走一走、放风、溜达、呼吸新鲜空气……”


如果课间十分钟被占用或限制呢?


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所长宋逸指出,如果课间十分钟消失,学生长时间久坐的风险将显著增加,包括超重肥胖、血压偏高、身体姿态僵硬、脊柱侧弯等问题。

据报道,2022年全国儿童青少年的总近视率为53.6%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脊柱外科主任刘海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据估计国内中小学生脊柱侧弯的人数已经超过500万,并且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根据每五年一次的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显示,2019年时,7~18岁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检出率达到了23.4%,而13~18岁的青少年体质达标优良率仅为18.2%。

除此之外,“课间圈养”还会阻碍同龄人间的交流,限制孩子的社交发展,增加孩子的孤独感,并且加剧了他们的厌学情绪和压力感。




有些学校出于对学生安全的考虑,采取将孩子们限制在教室中的措施,他们相信只要学生不离开教室,就能确保他们的安全。而另一些学校则出于追求学习效率的初衷,强调“成绩至上”,将课间时间用于学习。

一些教师认为课间时间是学生休息和准备下一节课的时间,因此要求学生保持安静,不得离开座位。然而,这种观念限制了学生自由参与课间活动,阻碍了他们的社交交流和个性发展。

为了确保学生的安全,学校通常对课间活动进行严格管理和限制。例如,禁止学生在校园内奔跑、打闹等行为,以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然而,过度的安全措施也限制了学生的活动范围和自由度。

2011年,伊利诺伊大学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让大脑短暂休息一段时间,并尽可能将大脑保持在“低速空转”的状态,可以增加人们在某一项任务上的专注力时间。

同样地,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Paul Kelley与英国萨里商学院合作进行了一项试验。他们将600名商学院学生分为三组,使用不同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结果显示,采用“间歇式学习法”的学生相较于传统学习法的学生,能够记住更多的知识,多出了20%。

无论从何种角度看,课间十分钟都是属于学生们的宝贵时间!

我们的教育体制不应该太过紧迫,以至于连这短短的课间时间都无法容忍。

应该将属于学生的权利还给他们,让他们在操场、走廊和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洋溢着欢声笑语。




杭州市奥体实验小学是一所新建的学校,拥有宽敞的场地和宽敞的走廊,每层楼还设有中庭花园。

学校充分利用这些优越的硬件条件,努力丰富和多样化课间活动,包括嗒嗒球、下棋、欣赏花园等等。课间的十分钟成为了孩子们享受乐趣的时光。

杭州市春晖小学五年级班主任齐传鹏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将构建“十分钟空间”作为一个研究课题。

“我们鼓励孩子们走出教室,不一定非要去大草坪或大操场。现在有些学校的教学楼楼层高,下楼就花费好几分钟。我倡导根据实际情况,为孩子们提供各种合适的活动区域,比如花样运动区和自然探究区等。”齐传鹏说道。

花样运动区配备了跳绳、踢毽子、磁吸飞镖等设备,并不定期进行更新;自然探究区则是将教室和走廊转变成了文化和绿化景观的小角落;此外还设有阅读区,其中放置了一些孩子们喜爱的课外读物。

春晖小学利用学校的闲置公共空间进行改造,打造了一个开放共享、灵活自主的“十分钟空间”。




这种"圈养"现象形成的最直接原因是因为一种"怕"的心态。学校之所以采取课间“圈养”方法,最直接的理由是避免发生校园安全事故。


由于社会对学校的要求日益增加,学校的安全管理压力也不断增加。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学校可能更倾向于将课间时间用于学生的监管和控制,而不是提供自由活动和休息的空间。


一位老师表示:“一些家长对学校的教育方式过于苛责,一旦学生发生小事故,就会无休止地追责,给学校和老师带来压力。这也导致学校在管理学生时更加保守,不敢轻易让学生自由活动。”


一部分家长过于神经质,经常对老师和学校的事情处处为难。只要不发生事故,一切都还好;但只要有一点小摩擦或者小事故,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将责任归咎于老师的不尽职或学校管理不善,并且会大闹学校,要求赔偿,并且将事情以各种方式发到网上,引发网络暴力。


在校园安全事故中,学校方的责任往往边界不清。


观察近些年校园安全事故的处理过程可以看出,遇到校园意外事件,在调查之前,家长和舆论首先怪罪学校,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也往往先处理校方,这就使得学校内部“为了不出事,干脆不作为”,牺牲孩子的课外活动,关在教室里保安全。


薛海平表示,目前我国学校安全治理法律制度体系是由多部法律法规共同组成的,而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有专门的校园安全法。


“制定一部综合性、针对性的学校安全法,能更有效地推动学校安全治理的制度化与法治化,为安全事故的权责划分提供法律依据。”


薛海平建议,法律条文应尽可能考虑到课间活动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对学校安全所涉及的实际问题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由于学校安全事故的特殊性,需要合理区分学校、家长、教师以及学生应承担的责任,包括对教师的免责情况加以明确细化。


因此,要充分利用好“课间十分钟”,教育等相关部门需要积极思考,不断完善管理措施。

同时,家长也需要积极配合学校,让老师敢于“放手”,让学校敢于“放养”,让孩子们找回属于他们的课间十分钟。


被“禁锢”在温室里的花朵,可能会长的很好。但一旦脱离温室保护,总会不知所措。


但石头缝里“野蛮生长”的小野花,总是充满朝气、野心勃勃。


与其过度限制和“圈养”孩子,不如让他们放飞自我,大胆冒险。让他们去摔倒、去尝试、去体验。毕竟,人生并没有绝对的成功和失败,只有不同的选择和经历。

只有在不断冒险中成长,才能活出真正想要的人生。


-END-

摆脱原生家庭阴影,谁是你人生最好的修复师?当老师有多难多累,说出来你不会信!班级出现霸凌/被霸凌,怎么做才是合格班主任?特别报道丨访谈刘涛:任何时代,自主学习能力都是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封面故事丨洞见未来的改革者,凉水井实验学校校长吴舸

358期/2024年

汇编 | 实习生 苏海琪

排版 | 张庆、实习生 苏海琪

审核 | 朱埼铖 

版权说明丨品质内容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新教育家尊重原创,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后台留言联系。

投稿邮箱丨the_educator@126.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新教育家 志道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