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象吗?
有一天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竟然会排在一所中专后面。
在2024年阿里巴巴主办的全球数学竞赛中,一名来自江苏涟水中等专业学校的17岁女生以93分的高分,位列全球第12名,成功入围决赛。
而且入围的前30人里,除了她,都是男生。
她也是这个竞赛举办以来,首位闯进决赛的中专在读生。
17岁、中专、服装设计专业三个看起来跟数学丝毫都不沾边的词条,竟然会因为“数学竞赛”冲上热搜,引发热搜的主角叫姜萍。在本次竞赛中,碾压清华北大中科院的硕士和博士获得全球第十二名的成绩。
“我除了吃饭睡觉都在做题,平时做的那些作业,我扫一眼,我觉得没有什么做的价值,我更偏向于做高等数学之类的,它会给我带来探索的欲望,我喜欢一步步证明得到我想证明的东西,无论未来会怎么样,数学这个兴趣爱好,一直会持续下去。”姜萍来自江苏省淮安市,是江苏涟水中等专业学校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从初中开始,姜萍的数学成绩便尤为突出,与其他科目相比,呈现出断崖式的领先优势。对于最后一道大题,当别人只能写下“解:”时,她只需扫一眼就能迅速找到思路。在平时做数学作业时,她也更倾向于选择有难度的题目,因为“它会给我带来探索的欲望”,姜萍表示,数学就如同自己的朋友,“问题解决时,会特别快乐;而做不出来时,则会十分痛苦”。很多网友会问,为什么她数学这么好,上的却是中专呢?她是一个初中开始数学成绩就尤为突出的学生,然而,在中国教育界的“鄙视链”中,中专生却被远远地甩在了最后。今天,站在教育社会学的角度,我们要深入探讨的是,高考对穷人孩子的真正残酷之处,并不仅仅在于最后一刻的淘汰,更在于它迫使他们过早地学会了“提前放弃自己”。而姜萍这位“数学天才”,或许也正是这种命运的受害者。家庭普通,人们通常能想到的家庭特征,都能在她家里看到:父亲长期在外打工,母亲来自云南,语言不通。姜萍小时候是典型的“留守儿童”。父亲年纪大了便回家种田,并帮村委做些杂活。此外,央视记者走访了解到该村总人口 3600 多人,每年也只有七、八个大学生。中考时因为答题慢,她的数学试卷没答完,所以成绩也没有特别突出。姜萍的中考成绩是612分,在江苏是个中等偏上的水平。她的姐姐正就读于这所涟水中专,她自己也有一些在该校读书的同伴朋友。所以,通过姐姐的介绍,她了解到涟水中专答应为她免除一部分学杂费。来到了中专学校学习服装设计后,日常只用学“语数外”以及服装专业课,她有充足的课余时间跟数学相处,很快,中学教材对姜萍来说已远远不够,她遥遥领先的数学成绩,也引起了数学老师王闰秋的注意。当他发现姜萍的数学成绩不错后就刻意培养,给了《高等大学》《偏微分方程》教材让她学。姜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她在一开始学习高等数学时,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她记得有一次画图费时许久,但她并没有放弃,而是选择不停更换思路,最终完成了解题。讲到自己薄弱的排列组合版块,她常常去请教数学老师王闰秋。从《高等数学》、《数学分析》、外语版《偏微分方程》......她依靠手机翻译软件和《英汉小词典》,已经自学了三分之一,水平比肩三、四年级数学专业的本科生。
从数学老师那里得知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没有任何门槛,世界各地无论什么职业都能参加时,她的第一反应是“我配吗?”参加比赛对姜萍来说很陌生,她原本没有什么自信,是王老师宽慰她“比赛没有门槛,试试看体验一下也不错”才来的。最后,没有辜负老师的期望,801人入围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决赛。姜萍表示,一开始没想那么多,报名参加竞赛“说不定是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我想自己的能力展现出来,被别人看见”。姜萍说,自己更热爱服装设计:“如果学习服装设计是我的plan A,那探索数学世界便是我的plan B。希望我的plan B也能被看见。”姜萍和大多数同龄人一样,也是一个动漫迷,热衷于火影忍者,而她最喜欢的动漫角色就是漩涡鸣人。她在看动漫时得到启示:“鸣人的经历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对我也挺有激励的。”例如,学习服装要绘制服装画和裁剪图,衣服的制作和裁剪都与数学紧密相连。而让她最感兴趣、最擅长的偏微分方程(PDE)与服装设计的画图之间也有很多相似之处,她说:“他们的对称性太美了。有时候服装作画时突然冒出的设计灵感正是来自于数学知识。”正是出于对数学的热爱,她一直坚持学习数学知识,连服装作画也有了新的灵感。姜萍对数学的热爱日益加深,她有一个清晰的梦想——学好数学,考进一所好大学。可惜的是,由于专业的限制,她的选择范围被限定在了江苏省内的三所高校。这次竞赛让姜萍脱颖而出,常熟理工学院也适时地向她表示了欢迎,期待她的报考。除了常熟理工学院,还有许多其他国内外的名校也对姜萍青眼有加。国内的名校需要时间和程序,对录取姜萍还没有明确表态,国外的一些名校已经蠢蠢欲动,欢迎姜萍报考。在群体中,若某人过于与众不同,其他人往往会群起而攻之,对其冷嘲热讽。17 岁的姜萍,是否遭受孤立,是否被人误解,无人知晓。环境无法束缚人的成长,放弃自己的,从来都不是别人。我们的考试制度从本质上来说是要筛选出全面发展的学生——他们必须在各个科目上表现出色,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被最好的学校录取。但是,对于那些在某些科目上表现出色,而在其他科目上表现不佳的学生来说,他们往往处于劣势。姜萍是幸运的,遇到了王闰秋老师这样的伯乐,他发现了她的才华。但有多少孩子像她一样,既没有资源,也没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呢?大多数学生在某些方面表现出色,在其他方面则相对较弱:比如有些学生语文成绩很好,但数学却很糟糕;有些学生英语成绩很好,但其他科目则很一般;有些学生主科成绩都很好,但副科却拖了后腿。我们应该更加开放地看待学生的个性和特点,不必苛求他们在现行的标准下“达标”。我们应该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发现他们的潜力,引导他们成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个体,更加关注每个孩子的成长和发展。真正好的教育应该是:允许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体现自己的价值,成为独一无二的个体;而不是要求所有学生都朝着同一个目标前进,穿着统一的服装,喊着相同的口号,迈着整齐的步伐。这世上的每一个人,都被老天赏赐了闪光点,只是埋在看似平常处。教育的本质,就是我们用耐心和守望,找到属于孩子自己的闪光点。
汇编、排版 | 张庆、实习生 苏海琪
审核 | 朱埼铖
版权说明丨品质内容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新教育家尊重原创,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后台留言联系。
投稿邮箱丨the_educator@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