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豆包”到“小魔王”:乒乓球冠军孙颖莎背后的家庭力量
在这场体育盛宴中,孙颖莎无疑是最耀眼的明星之一。
作为巴黎奥委会官网评选的12位顶级运动员中唯一的中国面孔,她在巴黎奥运会上的表现堪称卓越,不仅与王楚钦携手摘得中国乒乓球历史上首枚混双奥运金牌,更在女子单打项目中力克强敌,挺进决赛,进一步巩固了其世界顶尖选手的地位。
孙颖莎的成功,是天赋与汗水交织的果实,更是家庭教育智慧的璀璨展现。
她的成长经历,为我们提供了家庭教育的宝贵启示:尊重孩子的兴趣与选择,给予坚定的支持与鼓励,培养坚韧不拔的毅力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这些家庭教育的智慧,如同明灯一般照亮了孙颖莎的体育之路,也为我们每个人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孙颖莎自小便展现出了对乒乓球的浓厚兴趣。每当电视里播放乒乓球比赛,她都会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小小的身体里仿佛蕴藏着对这项运动无尽的热爱。
父母孙东明和高君敏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点,他们没有像许多传统家庭那样,将自己的期望强加于孩子身上,而是选择了尊重孩子的兴趣和选择。
“我们完全尊重孩子的选择。”高君敏温柔的话语中透露出无尽的坚定,“她难过的时候,我们当好她坚强的后盾;她专心投入的时候,我们就在身后默默支持她。”这句话,不仅是对孙颖莎个人成长的承诺,更是他们家庭教育理念的生动体现。
在孙颖莎的乒乓之路上,父母始终扮演着引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
他们为女儿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和条件,让她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训练中。同时,他们也教会了孙颖莎如何面对失败和挫折,让她明白成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不断的努力和坚持。
尊重与理解,是孙颖莎家庭教育的基石。这种教育方式让她在自由的环境中成长,培养了她的自主性和责任感。
孙颖莎学会了独立思考,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她也懂得了感恩与回报,深知自己的成就离不开家人的支持和付出。
从孙颖莎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家庭教育中的尊重与理解,是孩子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养分。
她目标明确,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雷厉风行、全力以赴;
因此,她从不轻言放弃,总是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信念投入到下一次的训练与比赛中去。
一位网友曾经这样感叹:
“小时候妈妈送我去各种兴趣班,但大多数都是坚持了一两年,然后慢慢的放弃了。而我的一个同学,她小时候也是上了很多班,我们商量着一起对抗父母,我父母随了我的心愿,没有逼迫我上兴趣班了;
但是朋友的妈妈很强势,让她继续上兴趣班,不过还是比较开明,让朋友选一个最喜欢的上就可以。然后现在朋友已经成为一名舞蹈家,全国各地去演出,而我还是一个普通人而已。”
没有一个孩子的优秀,是来自父母的放养和纵容。
当孩子懈怠时,父母适当的逼迫,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成全。
然而,“逼迫”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不小心可能适得其反,让孩子产生抵触情绪。
作为父母,如何点燃孩子内驱力,让孩子主动学习,是一个难题。
如果把这个过程比作种树,那么以下几点必不可少:
1. 树需要在适宜的土壤里扎根,就像孩子需要找到自己的天赋
不是所有的苦都值得吃,吃苦的前提,一定是基于孩子的兴趣和潜力,这两者,缺一不可。
除了孙颖莎,奥运冠军杨倩从小就显露出射击的天赋,打气球特别准。
杨倩上小学时,碰上射击教练去学校选拔,她毫无悬念地被选中了。
当时杨倩的学习成绩很好,纠结过后,杨倩最终选择走射击这条路,她的父母也决定无条件支持她。
因为热爱与坚定,杨倩熬过了无数个异常艰苦的训练日子,最终站上了领奖台。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有的孩子擅长音乐,有的孩子擅长绘画,还有的孩子对昆虫充满好奇。
让孩子在自己热爱的领域里自由探索和发展,他们才能深深扎根,朝着目标不断成长。
2. 树需要阳光和雨露做养料,就像孩子需要足够的爱和鼓励
巴黎奥运会上,吴艳妮以12.97的分数,刷新了中国女子100米跨栏奥运会最佳成绩。
她的美貌、自信、张扬、以及强大的内心,更是赢得了无数掌声。
吴艳妮小时候学过声乐,舞蹈,画画,不管学什么,妈妈都会夸她:“我女儿真棒,画得真好。”
女儿从舞蹈跨界到田径后,妈妈依旧坚持鼓励式的教育,吴艳妮很小的进步,都会被妈妈无限放大。
在妈妈的爱与鼓励下,吴艳妮越来越自信,从不怯场,在跑道上闪闪发光。
父母一定要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和支持,包容和鼓励。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爱和鼓励是自信的来源,也是探索世界的动力。
3. 树需要历经风吹日晒才能成长,就像孩子需要强大的韧性
哪怕是一棵树,也是栉风沐雨、风吹日晒之后,才会枝繁叶茂,更何况孩子呢?
还记得2022年冬奥会一战成名的天才少女谷爱凌吗?
13岁那年,谷爱凌第一次参加职业公开赛,重重地摔了一跤,沮丧不已。
妈妈却温柔地拍着她的背说道:“你13岁就和那么多成年人比,我为你感到骄傲。”
唯有让孩子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努力深耕、坚持不懈,才能真正点亮他们的人生。
如何帮助孩子
找到并坚持自己的兴趣?
点击下方,参与投票
↓↓↓
第491期/2024年
排版、汇编 | 张庆
审核 | 朱埼铖
版权说明丨品质内容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新教育家尊重原创,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后台留言联系。
投稿邮箱丨the_educator@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