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想活成自己的样子,一不小心却活成父母的模样丨专栏

2016-06-01 车厘子 中国好书


 

文丨车厘子

 

我最不想成为我父亲那样的人。

——《爱丽丝梦游仙境2》(Alice 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

 


年幼的时候,总是着急长大,羡慕大人们能去他们想去的地方,做他们想做的事,过他们想过的生活。

 

经过小半生的折腾和磨练,才发现,年少所羡慕的,无一不需要艰辛的付出和持续的努力。

 

那时,回答“你的梦想”是什么时,老师、作家、科学家、画家、歌唱家,应有尽有,唯独“成为父母那样的人”令人最难启齿。

 

大概是因为太熟悉,觉得父母太过普通,不足以成为生命的偶像和学习的榜样。其实在心底,是鄙视过他们平庸的生活方式的。所以无论我们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其潜在含义都是:不要成为父母那样的人。

 

这一点,看了《爱丽丝梦游仙境2》才领悟到。

 

从中国回来的爱丽丝,走在了潮流的尖端,穿着在清朝太后面前得体的服饰,到现任老板兼前任未婚夫的宴会上谈公事。言谈间才发现,母亲已将家族股份连同已逝父亲留下的船出售,爱丽丝一夜间即将从船长退居成一名普通文员。

 

爱丽丝一气之下出逃,母亲追上试图说服爱丽丝理解她的苦衷,过普通人的生活,爱丽丝转身对母亲说了一句话;“我最不想成为你这样的女人。”

 

她对母亲说出这句话时,语气和神情像足了年轻时离家出走的疯帽子。

 

疯帽子父亲一直希望疯帽子能够子承父业,做名帽匠,然而疯帽子在关键时刻搞砸了当时还是公主的红皇后的成人典礼,从此改变了红皇后的命运。父亲责怪疯帽子总是在关键时刻掉链子,疯帽子负气出走。从未来穿越而来的爱丽丝告诉疯帽子,走了他会后悔的,他的家人有危险,他应该留下来劝服家人,留下来成为他父亲那样的人。

 

疯帽子回头狠狠地甩出一句:“我最不想成为我父亲那样的人。”说完,径直离去。

 

可是最终,疯帽子还是成为了他父亲一样的帽匠。爱丽丝虽没有成为母亲那样的人,却一直秉承父亲的遗志出海扬帆,乘风破浪,她活成了父亲的样子。

 

然而,前提是,疯帽子的父亲是一名御用帽匠,爱丽丝的父亲也曾是一名出色的航海贸易家。他们都是我们现今意义上的成功人士。反观我们的父母呢?又有多少是真正跻身成功人士圈的?

 

如果家里有一位家庭主妇式的母亲或家庭煮夫式的父亲,我们更多的愿望,是避免自己成为他们那样的人。他们没有自己的事业,以家庭为中心,每天深陷柴米油盐的漩涡,为买菜做饭犯选择困难症,操心天气不适合洗衣晾晒,打扫清洁时恨不得把家里的家具都搬空。他们大多没有什么令人啧啧称道的特长,成为家庭主妇或煮夫的那一刻起,就能够预见他们20年、30年甚至百年之后的样子。

 

而另一位负责经济来源的父亲或母亲,卖力而乖顺地工作,多半是为了生计,能让家人吃饱穿暖,已属大幸,在养活家人的基础上有所建树更是天方夜谭。

 

如此庸庸无为,怎么可能成为我们年少时热血沸腾的梦想?所以,从小我们就心有所向,渴望着有朝一日能够展翅高飞。

 

就像《中国好歌曲》里面,一位歌手的父亲对他说:“孩子,你爷爷那一代是为了生存而活,我这一辈为了家人而活,到了你这一代,你应该为自己而活了。”

 


是的,我们都想为自己而活。可是从来没人告诉我们,活出自我要付出多大的代价。那位歌手为了追逐音乐梦想,卖掉了父母为他准备的婚房。

 

而大多数的我们,既没有釜底抽薪的勇气,又好高骛远没有扎实的功底,耐不住功成名就前的孤寂,熬不起破釜沉舟的清贫,过上平庸的生活觉得理所当然,还以为现实容不下难以启齿的梦想。

 

可是为了梦想,我们又做了什么呢?埋怨父母没有为我们提供更富裕的家庭环境?还是怪自己投错胎生错了人家?

 

我国的古话:“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打地洞。”给了我们一个巨大的心理安慰。原来我们平庸,我们一事无成都是因为自己的出身啊!这样我们更有理由让父母背上我们庸碌无为的黑锅了。

 

然而,照这样的逻辑下去,农民的儿子永远是农民,警察的儿子永远是警察,小偷的儿子永远是小偷,何其讽刺。

 

童书出版人三川玲讲过一个故事。就像有一位酒鬼爸爸,养育了两个儿子。一个儿子也成为了酒鬼,别人问他为什么这样,他回答说:“有什么办法,我有这样一个老爸!”而另一个儿子,则好学上进成绩斐然,别人问他为什么这样,他也回答:“有什么办法,我有这样一个老爸!”

 

请注意,虽然是同样样一句话,但第一个儿子的潜台词是:“所以,我也只能这样了”,而第二个儿子的潜台词是:“所以,我千万不能成为那个样子了!”

 

同样的老爸,给你同样的成长环境,但你对环境的接纳和吸收是可以选择的。

 

我们很多人出身社会底层:农村、小城镇,城市底层市井,在成长过程中得不到家庭过多的帮助,无法为我们提供更多的物质和优质教育,有的甚至连爱与尊重都得之甚少。但这样家庭走出来的孩子,一样可以步入大都市,在现代化大都市里混得风生水起,成为各行各业的佼佼者。

 

曾有一个怀中抱着孩子的妇人对诗人纪伯伦说:请给我们谈孩子。

诗人说:

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

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

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

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

你们可以给他们以爱,却不可给他们以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所以,在将自己的平庸归结于父母时,我们应该问一问:我们自己的思想呢?

 

或者,我们应该这样问:我们自己的梦想呢?


 


那个年少时,曾在我们心中发芽的梦,曾以为傲的梦,从什么时候开始,已经被我们小心翼翼地藏起。因为我们怕梦想被现实击溃,怕自己承受不起太多的失败,不喜欢现在的生活,又过不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活不出自己的样子,于是像当初鄙视过的父母一样平庸地得过且过。

 

其实,人生最痛苦的不是梦想泯灭或者夭折于现实,而是回望年少时热血沸腾的梦想如今再难启齿。最可怕的,不是活得平凡,而是正在过着一种平庸的生活还觉得理所当然。

 

我不止一次问自己,现在的生活是我想要的吗?我对我现在的状态满意吗?我还有可以上升的空间吗?

 

这些问题偶尔会在我忙碌的间隙出现,提醒我,要活出自己的样子,就要下得了决心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就像当初因为家道中落,不断与名校擦肩而过,我依然努力让自己成为本校的佼佼者。

 

父母由不得我选择,可是活成什么样子,完全由我自己说的算。很多事实我们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从中学到东西。


奋力一搏,背水一战,与现实死磕到底,也许努力并不一定可能成功,但总比坐以待毙好。起码,将来有一日,我可以这样跟我的孩子说:“你一定要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千万不要活成我的样子。万一真活成了我的样子,也只能学学我对梦想的执着。”


 

作者简介|车厘子,原名吴凤云。杂志执行主编,曾开辟电影台词专栏,治愈系电影博客博主,主张用电影故事启迪人生,提出“一部电影治愈一处伤”。




【车厘子专栏】

《中国好书》公众平台向您约稿

谁令你发怒谁就控制着你|好文

不要试图淹死伤痛,伤痛会游泳

爱,与其他不可能的追求|悦读

你走后,我便患上了绝症|好文

警报!我要生气了!|车厘子专栏

车厘子:母亲给我们的伤痕|深度好文

你不能总是为了别人而活|深度好文

你可曾见过真正的垃圾?|车厘子专栏

精心的爱可以给你美好,却给不了你人生

你已经是个大人了,不能再流泪了!|好文

梦想不是坦途,有时它会跟你捉迷藏 | 悦读

你不肯改变,是因为你还不够痛|车厘子专栏

如果可以选择,你会选择怎么死?|车厘子专栏

婚姻是狗娘,你拿什么不离不弃?|车厘子专栏

《布鲁克林》:爱就注定了一生的漂泊|车厘子专栏

《已经开始想你》:日子乱七八糟,闺蜜天荒地老|好文

你扮演什么角色,就该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车厘子专栏

《荒野猎人》:这不是荒野求生的故事,明明是一神话传说



在这里,分享中国好书!分享中国好文章!

欢迎推荐好书到微信@CHNbook | 新浪微博@中国好书。

主编微信QQ投稿邮箱:3202795565@qq.com

粉丝互动QQ群:390413084

回复SD可以阅读到最近一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