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常识|五蕴:色、受、想、行、识(下)

灵隐寺 2024-03-19


前文回顾:

常识|五蕴:色、受、想、行、识(上)


行蕴:“行”是造作之义,行蕴是驱使心造作诸业,所造作的行为有善、恶、无记三种心理,称为心所生法,又称为心所。


行蕴是很复杂的,我们的心所生的种种心念,称为心所。这些心所除了受与想之外,其余的一切心所生法,这些心的行为(心行)皆是有造作的,并且念念迁流变化,都称为行,这种种的“行”聚合在一起,则称为行蕴。


在我们的心念中,除了识、受和想以外,其他的心念都是行。这些心会造业,是有造作的。行蕴所生的心是造业的主要力量与原因,因为这些心念驱使我们的身、口、意去造业,所以行蕴是五蕴中造业的主要心理作用。



识蕴:佛教对识蕴的解说有大、小乘的区别,在此依据大乘的分类来解说:识蕴分为八识,它又可分为三种类:一者为,它集起诸法,并能生起种种的法,此既是指第八识--阿赖耶识。二者为,它恒思量我--末那识。也就是我们有一种心念,它一直执着有一个“我”,称为意。三者为,既是了别外境;能够知觉外面境界的心,称为识。有时候,心、意、识总称为心,也称为识蕴;识能够知道外境,所以是能知的心,因为由它带动其他的心念,以它为主,故称为心王,随它而生起的心念称为心所。


五蕴中的色蕴,分为内色与外色,就是根与境(尘)。尘是所知道的境,根是我们的识依靠它来知道外境。心与境接触的时候,那个接触的心理称为触。触当时能知外境的是识,心、境接触之后,就会连续的生起受、想、行。过后苦、乐、舍三种受即生起。同时心构画种种的形相。而且给它们种种名称,此既是所谓的想。我们安立名言后,加上烦恼,就生起善、恶之心,甚至发动身、口、意去造业,这就是五蕴--色、受、想、行、识之间的关系。我们的生命就是这样一直连续不断的活动。


五蕴的真相是无常、苦、空、无我。因为五蕴中的每一念都在生灭变化,故它是无常的;因为它无常,每一念生起后,终归会消灭,故苦;因为在五蕴的聚合中,任何的一个东西都不是常的,不是独立的,不是单一的,非常非一,而且没有主人,没有人控制,它一直随着因缘生灭,故无我;因为五蕴是因缘所生,因缘所生的东西没有自性,即使没有自己的性能,所谓没有自性,无自性故空。


佛陀在《五蕴譬喻经》中教导我们要怎样观察五蕴,经曰:“观色如聚沫,受如水上泡,想如春时焰,诸行如芭蕉,诸识法如幻。”


佛陀教导我们观察五蕴中的“”如河水冲击时形成的肮脏的泡沫,虚有其形,实无一物,保留片刻,容易破灭;


”如水中一个一个浮上来的气泡,一下子就破灭了,我们受的心念也是这样,比如:眼睛一念一念的感受,一下子就过去了。


”如春天或夏天时阳光照在地上,水份蒸发成为水蒸气,它有时会反射,形成各种影像,它是一种幻象,我们的想蕴就有如春时焰那样,虚幻不真实。


诸“”如芭蕉,就是我们一念一念的心行好像香蕉树,一片一片的剥开来是空心的,里面什么都没有,我们的心念亦复如是。比如说:阿弥陀佛,你看“阿”里面有东西吗?没有。“弥”里面有东西吗?没有……但是你把它组合起来,你看到“阿弥陀佛”四个字所代表的东西。


诸“”法如幻,“识”就是我们能够知觉的心,它如幻如化,就好像魔术师,它变化出一些东西,我们被它迷失了,以为真的有这些东西,同样的,我们也认为有一个心存在,但是心是如幻如化的。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您认识灵隐寺中的这几位“小朋友”吗
藏识|五月十六 道济禅师(济公)圆寂日——如今收拾归来 依旧水连天碧
藏识|灵隐寺大雄宝殿的国运禄位
藏识|还源去,无须更远寻——傅大士在杭州的遗迹寻访

☀巡觅
巡觅|1996年10月摄于灵隐寺药师殿前
巡觅|灵隐归来勤诵经
巡觅|佛已了然我心事
巡觅|20 30 40,三到灵隐,心之所向

☀学处学处|修福修慧修净土:有福之人更要惜福、积福、自求多福
学处|数十万字的《华严经》如何分段
学处|修福修慧修净土:如法进修,增长智慧,破除烦恼
学处|为什么要去朝山?

☀观照观照|考前睡不着,文殊妙智来帮助
观照|即便是躺平,也要去极乐世界躺啊
观照|改善自己的命运
观照|佛法的立脚点在于人生的多苦观

开示开示|圆瑛法师:佛教以一心为宗,觉悟为要,慈悲为本,方便为门
开示|印光大师:道济禅师乃大神通圣人,凡夫不可学彼喝酒吃肉
开示|太虚大师:学佛之简明标准
开示|虚云老和尚:感果之时安然顺受,毫无畏缩,就叫明因识果

一偈一偈|《佛说八大人觉经》——无常无我觉②
一偈|《佛说八大人觉经》——无常无我觉③一偈|《佛说八大人觉经》——无常无我觉④一偈|《佛说八大人觉经》——常修少欲觉

物语物语|玉兰——春日无限 玉兰花开山寺中物语|茶花——不见茶花 怎知春深如海
物语|海棠——着意寻春春不见,东风吹上海棠梢物语|七叶树——只为昔时受记莂 今来此地荫人天

☀常识常识|入世的精神:精进
常识|入世的精神:禅定
常识|入世的精神:般若
常识|五蕴:色、受、想、行、识(上)

☀素食素食|防暑热,多果蔬
素食|是夏天的味道啊
素食|安心素食好食在
素食|初伏天,炎炎夏日清凉素

☀分享分享|阳光洒进了我的心里
分享|供花四悟
分享|夏长万物 皆念三宝
分享|立坚固愿

☀赏析赏析|明代吴彬:菩萨说法图
赏析|震旦博物馆藏明代干漆夹苎韦驮菩萨立像
赏析|镰仓时代佛画:华严五十五所画卷断简
赏析|南宋佛画:华严三圣图

☀历史历史|南北朝时南朝佛教的兴盛
历史|南朝历代相承的佛典翻译事业
历史|形成于南朝的佛教义学宗派雏形
历史|摄论师与十诵律师

☀阅读阅读|诗偈中的生、老、病、死——傅大士《四相诗》品读
阅读|丰子恺:作父亲
阅读|丰子恺:送考
阅读|丰子恺:送阿宝出黄金时代

☀故事

故事|为什么以关公的生日作为伽蓝菩萨圣诞

故事|佛陀的无能为力——琉离大王灭释种

故事|佛陀的身体也会受伤吗

故事|长者子呻号的“病因”


☀视频视频|历史珍影 九十多年前西方摄像师眼中灵隐
视频|太虚大师与杭州灵隐寺的深厚法缘视频|灵隐七叶树花盛开——华开便见祖师面 叶布还惊帝网张
视频|云林走读之灵鹫飞来(上)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随喜华严法会、供佛斋僧、每月放生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