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思澄查经:哥林多前书】第四讲:十字架的道理

2016-06-29 陈丰盛 丰盛“书”房



第四讲:十字架的道理


1:18 因为十字架的道理,在那灭亡的人为愚拙,在我们得救的人却为 神的大能。

1:19 就如经上所记:“我要灭绝智慧人的智慧,废弃聪明人的聪明。”

1:20 智慧人在哪里?文士在哪里?这世上的辩士在哪里? 神岂不是叫这世上的智慧变成愚拙吗?

1:21 世人凭自己的智慧,既不认识 神, 神就乐意用人所当作愚拙的道理拯救那些信的人,这就是 神的智慧了。

1:22 犹太人是要神迹,希腊人是求智慧;

1:23 我们却是传钉十字架的基督。在犹太人为绊脚石,在外邦人为愚拙,

1:24 但在那蒙召的,无论是犹太人、希腊人,基督总为 神的能力, 神的智慧。

1:25 因 神的愚拙总比人智慧, 神的软弱总比人强壮。


   

在上文(林前1:10-17)中,保罗提到自己的使命是要传福音。关于他传福音的使命,保罗采用的原则就是“并不用智慧的言语”,其原因是“免得基督的十字架落了空。”显然,在保罗眼中,基督的十字架是福音的中心,若基督的十字架落了空,传福音也将是虚谈。此处,保罗进一步提到“基督的十字架”的本质,让人清楚认识,并最终达到基督的十字架不会落空的期望。

 

    阅读整段经文,我们发现经文分别关于主耶稣基督十字架的道理和十字架的救赎的角度将神与人在智慧和能力上作出比较。经文的中心即是“因神的愚拙总比人智慧,神的软弱总比人强壮。”所以,我们根据这节经文来分享如下两点信息:


一、神的愚拙与人的智慧(18-21)

   保罗接续上文福音的使命时,提到自己奉基督的差遣,“不是为施洗,乃是为传福音”。他在关于自己传福音的内容时强调,“并不用智慧的言语”,因为其目的是“免得基督的十字架落了空。”本文中,保罗继续解释说:“因为十字架的道理,在那灭亡的人为愚拙,在我们得救的人却为神的大能。”保罗在此特别提出“愚拙”与“智慧”之间的关系,想必是要让那些自以为“智慧”的人看看智慧的源头是如何在人认为愚拙的事上显出智慧的。

1.          人的看法

关于十字架的道理,世上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且两者是对立的。保罗指出第一种看法是“在那灭亡的人为愚拙”,第二种看法是“在我们得救的人却为神的大能。”这里的“灭亡”与“得救”原文为现在式关身语态分词,意思是“那些在灭亡/得救过程中的人”,即走向灭亡和走向得救。这两种人是人类现状的描述,表示现在就走在这种生命状态中。这两种状态也是人类必有的两个不同的结局。不同的是,走向得救的人原本也是走向灭亡的人,不过他们接受了十字架的道理,从而认为十字架的道理为神的大能。

 

    保罗指出在那些走向灭亡的人的眼中,十字架的道理是愚拙的。罗马有一幅著名的图画,绘着一个敬拜者,站在一个钉十架的人面前,那人有人的身体,却有驴的头,上面写着“Alexamenos敬拜他的神”。很明显,它见证了罗马人对十字架的道理的态度。这也代表一切走向灭亡的人对十字架的道理的看法。在今日社会中,也正有许多人视基督的道理为愚拙的。

   

2.          神的智慧

保罗解释十字架的道理在得救之人的心目中的地位时说:“就如经上所记:‘我要灭绝智慧人的智慧,废弃聪明人的聪明。’智慧人在哪里?文士在哪里?这世上的辩士在哪里?神岂不是叫这世上的智慧变成愚拙吗?世人凭自己的智慧,既不认识神,神就乐意用人所当作愚拙的道理拯救那些信的人,这就是神的智慧了。”

 

保罗引用了以赛亚书29:14来支持他的论点。在保罗的论述中,这并不是一个新话题,其实是一个古老的话题。自古以来,人类就妄自尊大,用自己有限的智慧想与神的智慧一较高下。从古至今,人类已经用自己的智慧造出许多的学说,想与神的道抗衡,但从始自终,屹立不倒的还是神的道。这就可以用世上的谚语来回应说:“真理只有一条,歪理有千万条”。

 

保罗挑战说:“智慧人在哪里?文士在哪里?这世上的辩士在哪里?”保罗就是让世上所有明哲之士,包括“智慧人”、“文士”或是“辩士”,来与神的智慧相较高下。在语句间,蕴含着保罗对神的智慧的得胜的窃喜。接着保罗就说:“神岂不是叫这世上的智慧变成愚拙吗?”保罗用“世上的智慧”来形容是普世性的,也可以说是历史性的,可以理解为历世历代普世性的智慧。保罗形容这种历世历代普世性的智慧在神的智慧面前只有一个结局,就是变成愚拙。和合本用“变成愚拙”是很文雅的用法,若从原文直译,可译为“变成傻子”。

 

在挑战及其结果之后,保罗进一步说:“世人凭自己的智慧,既不认识神,神就乐意用人所当作愚拙的道理拯救那些信的人,这就是神的智慧了。”在这里,保罗提出又一个历史性且普世性的话题,即世人凭自己的智慧,不能认识神。不管是希腊哲学还是犹太的神学,都不能带领人认识神。从而带来必然的结局,就是上文的“走向灭亡”。“神就”指的是在人的方法无能为力,不能认识神之后。“乐意”指的是出于神的主权,即神的智慧,并非人的智慧。“用人所当作愚拙的道理”指的是所传讲的内容,就是传讲的“信息”或“道理”,从人的智慧的角度来看是愚拙的。实在的,“传讲十字架的道理,在那个时候自以为有智慧的人看来是愚拙的,其实今天也是一样,但实际上这十字架的道理乃是智慧的极致,是神的智慧,是神所悦纳的。”神用世人的智慧不能理解,甚至当作愚拙的道理来拯救人,使所有“信”的人承认这是神的智慧,因为这是人的智慧所不能理解的,更是不能接受的。这可以突显出两个方面的果效:一是任何人在十字架的道理面前谦卑,因为它是神的智慧,是人“不能认识”的;一是神的智慧使十字架的道理不致“落空”,因为所有人的智慧不能解释十字架的道理。任何对十字架的道理有怀疑的人最终只能赞叹说:“不可思议”。



Archibald T. Robertson著,《活泉新约希腊文解经——哥林多前、后书》,美国活泉出版社,1991年(中文版),第31页。


二、神的软弱与人的强壮(22-25)

保罗在以上关于神的智慧与人的智慧的论述之后,进一步有关于十字架的道理从基督救赎的角度来论述,更突显出十字架的道理是不可理解却是可以信的。保罗说:“犹太人是要神迹,希利尼人是求智慧;我们却是传钉十字架的基督。在犹太人为绊脚石,在外邦人为愚拙,但在那蒙召的,无论是犹太人、希利尼人,基督总为神的能力,神的智慧。因神的愚拙总比人智慧,神的软弱总比人强壮。”

1.          人的看法

保罗首先提出犹太人一贯以来寻求信仰的方法——“要神迹”;希腊人寻求真理时“求智慧”。可以说保罗是从两个民族的特性出发:犹太人是一个讲求实用的民族,他们对于推理没有兴趣。他们处处讲求印证,专注于实用。在他们的神学中,神是一位无时不在行大能神迹的大能者。他们的历史中,一直盼望着一位以大能和威严统治世界的弥赛亚。在耶稣时代,犹太人一如既往地要求祂行神迹证明自己就是他们所盼望的弥赛亚。希腊人则沉浸在推理的哲学里,在他们的民族中,最受欢迎和推崇的,莫过于哲学家。他们自称为真理的寻求者、爱智慧的人,但实际上,他们对于十字架的道理却视为愚拙。

 

钉十字架的弥赛亚对于犹太人而言是绝对荒谬的。“绊脚石”有人认为应该为“死亡陷阱”。在犹太人的律法中,被钉在木头上的人是被神咒诅的,决不可能是神所膏立的弥赛亚。在犹太人的传统弥赛亚观念中,弥赛亚是民族振兴的君王,是胜利的象征,决不可能以死收场。这种以神迹为导向的文化其实与现今基督徒间求神迹、求顺利、求平安的心态如出一辙。事实证明,这种求神迹的心态与基督十字架的道理完全相悖。

 

钉十字架的基督在希腊人的眼中也是不可能接受的。首先,他们不能接受神是一位有感情的。其次,他们不能接受神会参与人事,因为他们认为这样对神是一种侮辱。最后,道成肉身的神是希腊人不能接受的,因为进入人世间的神必会面临改变。从徒17:32,雅典人对保罗所传的信息的反应足以代表希腊人的态度。

 

2.          神的能力

保罗从基督十字架的能力的角度说:“我们却是传钉十字架的基督。……但在那蒙召的,无论是犹太人、希利尼人,基督总为神的能力,神的智慧。因神的愚拙总比人智慧,神的软弱总比人强壮。”

 

保罗认定钉十字架的基督是神的能力和智慧。这在基督救赎所彰显的能力上已经完全证实。所有“蒙召的”人都可以见证:

第一、  基督的十字架胜过魔鬼的权势。

第二、  基督的十字架救赎一切在罪恶中的人。

 

我们知道主耶稣降世的目的就是“要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当主耶稣在十字架上高喊“成了”的时候,所彰显的能力并不是如人们所看到那样以死收场,乃是以死代赎。这种看似失败的成功,乃是神智慧的计划,更是神能力的彰显。

 

    保罗用“无论是犹太人、希利尼人”来形容见证神的能力和神的智慧时,指的就是世上所有民族间得神恩典的人。

 

    综上所述,十字架从道理和救赎的角度来见证时,彰显的都是神的智慧。今日世界自以为是的理论,不管如何否认、否定十字架的道理,它还是屹立不倒;今日世界的夜郎自大的能力,总想与神较力,但最终在神的能力面前荡然无存。



更多文章:

【思澄查经:哥林多前书】第三讲:合一的劝告

【思澄查经:哥林多前书】第二讲:值得感恩的教会

【思澄查经:哥林多前书】第一讲:在哥林多神的教会

【思澄查经:哥林多前书】内容大纲

【讲章】翻过的饼:主爱与爱主

【讲章】翻过的饼:权柄与使命

【讲章】基督徒应该学会“逃”与“追”

讲章:“愿你们平安!”

讲章:主餐与爱筵

讲章:贵重与合用

翻过的饼:二人与一体

假若教会……

     做礼拜的“十大”艺术

     温州教会的“大小多少”



欢迎关注:丰盛“书”房,为个人原创作品平台,您可以阅读到感兴趣的文章,包括讲章、灵修默想、婚姻家庭、亲子教育、教会历史、口述史采访、基督教教育、信仰随笔等。可以直接点击下图,识别二维码。 

elishachen2013

丰盛“书”房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