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如果小康有颜色,或许就像龙安柚的金黄

李美霖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2021-05-28

眉山、遂宁、广安、南充、巴中……《中国青年报》“90后”记者王林跟随中宣部“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报道采访团,以全媒体视角聚焦乡村振兴、脱贫攻坚、产业发展,见证四川人民眼中的小康。


《中国青年报》记者王林寄语本报读者。



全媒体呈现乡村新貌


自2015年大学毕业后便来到《中国青年报》工作,这是王林第三次“带着任务”来到四川采访。他说,与以往相比,这次采访活动让自己更加全面地了解四川各地的基本情况,对基层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王林(右)在四川眉山果园村采访返乡创业的“85后”姑娘徐威(左)。王鑫昕 摄


眉山果园村让王林感触颇深,“四川天府之地,很吸引人。眉山果园村,一开始我们看到这个名字时还以为是在某个交通不便的山村里,后来发现竟然村如其名,是一个嵌在连片果园里的村子。”


在村里,王林看到,因为有土地流转承包以及村镇的帮扶等手段,当地许多村民回乡种植水果,葡萄、桃子等许多时令水果非常诱人。许多年轻人回到村里,改变了村庄缺少青春活力的局面,甚至连村里走出的985高校硕士毕业生,也跑回家乡创业,带动更多乡亲致富。


这些乡村新貌与新鲜事,都凝结在视频、图片与文字中。王林告诉记者,此次采访报道需要“边采边发”,既要在即时报道中呈现现场感,还要在采访结束后做出有质量的深度文字报道。“5天时间,我们一行3名记者共采写发布文字稿近20篇,图片数十张,视频5个。通过微博、抖音短视频等丰富传播形式,做到全渠道报道。”


《家有4台车,还要做好几份工,“斜杠”老年为啥这么拼》是王林最满意的报道之一。除承担前期采访、文字稿外,他还制作了1分19秒的短视频。在视频中,身穿红白色条纹短袖衬衫的村民黄龙站在镜头正中,常年的风吹日晒使他的脸上写满“岁月的痕迹”,但他说“我就觉得这个生活够小康”。


从百姓心声中感受变化


“如果说小康生活有颜色,在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龙安乡群策村村民唐华的眼中应该是金黄色。在当地政府与合作社的帮助下,唐华每年靠种植金黄色的龙安柚就能收入30万元。”这是王林在采访唐华后最直观的感受。


在《回乡种柚过上小康生活:吃穿不愁,还能旅游》报道中,王林写道,半辈子都跟柚树打交道的唐华说不上什么才是小康生活。但这两年,他带着家人去了上海、云南瑞丽等地旅游。很多村民的想法都像唐华一样朴素:在他们眼中,舒服安逸的小康生活就是“一家人不愁吃、不愁穿,有空了就能出去旅游”,而现在留在家乡就能过上这种生活。


这篇报道事先并未特意做策划,而是注重在现场采访中对信息细节的挖掘与完善。“采访对象回答得很诚恳,没有空口大话,讲的都是老乡的心里话”。


王林由此谈道,参加此次“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采访报道活动最大的收获就是增加了对基层真实情况的了解。同时他也在思考该如何回应老百姓的呼声。以往很多报道是从国家层面、行业层面、省市层面理解,对城乡基层百姓的生活了解得不多,这次增加了这种机会。“可能这就是这次采访报道的意义和价值所在——看到变化和问题,记录这些真实的情况。”


提起参加此次采访活动对自己的挑战,王林说:“最难的一点可能就是边采边发的即时报道与后续的深度报道之间如何兼容与衔接。相信这也是很多媒体同行都会碰到的问题。”不过,中国青年报社后方“非常给力”,对于前方记者采访到的视频、照片等需要专业设备、时间去处理的素材,会安排专门的人对接处理,既解放了前方记者的双手去采访更多有价值的新闻素材,也促进前后方的配合与融合,还丰富了报道的形式。



(责任编辑:刘一文)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乡村图书馆:留住乡愁,种下希望●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到处都有可写的脱贫故事●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90后”记者探寻湖南小康发展路●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山水田园氲书香  一起来看浙江诸暨的“枫桥经验”●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这是一条不能错过的新闻●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串”起乡间故事     “绘”出陇原巨变●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头号主播“鹅书记”●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圈”出幸福生活    “逆”出乡村新颜●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阳光的老乡  实在的小康●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汪文汉:既是记者又是帮扶

最近更新了微信版本的人,大家很难在杂乱的消息列表里找到我!
其实只要简单的几步操作,将我置顶起来——








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微信矩阵

↓看看更有针对性的细分领域↓

版话儿

版人版语

传媒瞭望

发行观察

广电家

好书品读

印业独家

中国农家书屋

中国出版

↑喜欢我,就点开二维码图片并识别我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