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改革开放40年通信访谈 | 舒华英:四十年通信业,真正的“零的突破”
改革开放40年通信访谈 | 张新生:通信40年,在技术的大航道扬帆
改革开放40年通信访谈 | 葛颀:中国有支优秀的信息通信团队
文 / 通信产业报(网) 逄丹
从打开一个网页需要等待几分钟,到观看蓝光视频毫无压力,中国光通信产业在改革开放的40年里一步步发展和壮大,实现自我蜕变。
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副院长张成良作为这一产业的亲历者、见证者和推动者,用三句话总结光通信产业的发展历程。第一,光通信是一部速率和容量的成长史;第二,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中国光通信拥有的自我“内涵”越来越多;第三,应用需求明确,政策导向及时,把握骨干波分和接入FTTH建设机遇。
从上世纪90年初任职邮电部电信传输研究所传输室主任工程师以来,张成良参与了波分光传输骨干网建设、ADSL与FTTx宽带接入网络建设,对中国光通信产业发展如数家珍,在一个小时的采访时间里,他向《通信产业报》(网)记者详细回顾了光通信发展的重要节点和每一次技术变迁的背后。
一部速率和容量的成长史
宽带网络发展离不开两大重要基础设施的建设,一是骨干网,一是接入网。
1994年,中国四大骨干网之一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开始筹建,也就是我们今天俗称的由中国电信运营的“163”网络。仅时隔不到两年,1996年的1月,全国骨干网正式建成并开始运营,全国共拥有31个节点。
当时,CHINANET的承载采用SDH技术建设,骨干节点之间的传输链路仅有622M、2.5G。
从1998年,CHINANET的骨干传输网开始进入波分复用(WDM)时代,骨干节点之间的传输链路速度随之迅速提高,历经2.5G、10G、40G和100G时代,骨干网传输系统容量增加了数百倍。
今天,无论是电信,还是移动和联通,骨干传送网都采用le80×100G DWDM技术,传输容量达到8T。张成良向记者表示,预计到了明年,400G DWDM技术便会规模采用,目前中国电信已经进行了试点,届时,传输容量可以达到10T以上,甚至接近20T。
接入网的发展,更是速度和容量的指数级增长。
生于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初的人们,应该还对90年初的拨号上网有些印象。拨出一串数字,连接到网络,那应该是中国最早的上网雏形。
张成良回忆道,当时的拨号上网最初采用V.32全双工标准协议,速率仅仅有4.8Kbps,到了V.32bis,也就是V.32的增强版,支持14.4Kbps;V.34,支持28.8Kbps;V.34+,支持33.6Kbps; 再到V.90,则可以达到56Kbps。
从现在动辄百兆、200M的入户家庭带宽来看,这或许是一件无法想象的事情。
到了2000年,接入网建设进入DSL时代。“在此之前,中国还没有真正的宽带互联网,有了需求之后,运营商有动力推动接入网向更高的速率演进。”张成良表示。
DSL之后,中国光通信还经历了一段短暂的ADSL建设期,将宽带接入速率进一步提升到4M乃至8M。
从2007年开始,接入网建设转向FTTx,以及明确FTTH作为主流的宽带接入建设技术,中国的宽带接入网络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时代。
来自工信部的统计数据,截至今年10月,中国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破4亿,100Mbps及以上固定宽带接入用户占比达63.9%。其中,光纤接入(FTTH/O)用户3.59亿户,占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的89.6%。宽带用户持续向高速率迁移, 100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2.56亿户,占总用户数的63.9%。
“回头来看中国光通信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骨干网传输从2.5G到8T,接入网从4.8K到100M,中国光通信真的是一部速率和容量的发展史。”他向记者感叹道。
“内涵”越来越多
伴随着中国骨干网和接入网的飞速发展,中国光通信企业也实现了从跟随到同步再到引领的蜕变。
“最早的时候,我们的企业只能跟随阿朗、北电的步伐,照猫画虎,他们做出一种设备,我们消化吸收后,再推出性能差不多的设备来。”张成良表示。
但是经过中国光通信企业的砥砺奋进,已经开始引领全球光通信技术潮流的发展。华为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光通信企业,中兴、烽火通信跟随其后,位居全球光通信企业TOP5榜单。
张成良向记者表示,不仅是企业实力的大跨度提升,中国光通信产业拥有的“内涵”也越来越多。
这体现在,在很多关键的器件领域,中国企业都实现了零的突破,并且走在了市场前列,比如光接收器、光电转换器、激光器和DSP。再比如代表市场发展方向的400WDM和ROADM光层交换,中国也走在了世界前列。
当然,张成良向记者坦承,在高速光电芯片领域,我国还存在很大短板,几乎依赖于进口。
据了解,目前国内能够生产光电芯片的企业并不多,约30余家,其中大多数仅仅能够大批量生产低端芯片。而仅有光迅科技、海信、华为、烽火等少数厂商可以生产中高端芯片,但总体供货有限,市场占比较小,高端芯片严重依赖于博通、三菱等美日公司。
政策导向明确,适时把握每一次机遇
在张成良看来,中国光通信产业飞速发展还有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政策导向正确,政府这只“看不见的手”发挥了总体顶层设计的作用。
他回忆道,中国最早通过同轴电缆来发展接入网建设,后来果断停止,全面转向FTTx。
特别是,在2013年8月17日,国务院发布了“宽带中国”战略实施方案,部署未来8年宽带发展目标及路径,意味着“宽带战略”从部门行动上升为国家战略,宽带首次成为国家战略性公共基础设施。之后,接入网全面转向FTTH建设,推进了宽带接入网络的快速发展,这和国家的政策密不可分。
而在骨干网建设上,在1998年,就开始决定采用波分技术,使得骨干网也进入快速发展的征程。
当然,在每一次技术转变和市场选择的十字路口,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一定资源的浪费。张成良表示,这是不可避免的情况,但需要吸取经验,实现网络资产的保护。另外,他认为,由于FTTH建设速度很快,也造成了网络质量一定程度的降低,这在以后也需要改善。
面向未来,张成良表示,中国光通信网络将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中国光通信产业发展也将越来越好。
更多访谈点击:纪念改革开放40年通信特别专题——我们的四十年
http://www.ccidcom.com/special/2018gaige40.html
推荐阅读
改革开放40年通信访谈 | 舒华英:四十年通信业,真正的“零的突破”
改革开放40年通信访谈 | 张新生:通信40年,在技术的大航道扬帆
改革开放40年通信访谈 | 葛颀:中国有支优秀的信息通信团队
文 / 通信产业报(网) 逄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