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天使造像
一项史无前例的肖像摄影工程
柴选/文
中国摄协赴湖北抗击疫情摄影小分队队员在武汉期间的工作照
从左至右:李舸、刘宇、柴选、曹旭、陈黎明
4月24日21时许,春风轻徐,灯火辉煌,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杜厚伟的形象不时出现在位于武汉市洪山区街道口的流行视窗购物广场珞喻路店大屏幕上。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李舸拍下的他的身影,与4.2万余名全国各地援鄂医疗队队员灿若星河的照片和姓名一同映现。
3月4日,李舸在火神山医院ICU采访拍摄。徐迅 摄
随着湖北广播电视台纪录片部摄制的以中国摄协赴湖北抗击疫情摄影队为关注对象的纪录片《见证》的热映,与正在上演的感谢全国支援武汉的灯光秀一样,武汉街头、地铁等的多个大屏幕上,连着几天循环播映着被百余名摄影队队员留在镜头中的可敬可爱的白衣天使形象。
《见证》——中国战“疫”英雄影像档案 (完整版)
这是中国摄协赴湖北抗击疫情摄影小分队抵达武汉开展工作的第65天,也是众多新闻界和摄影界逆行者在武汉度过的最后一天。至此,《见证》的播映量早已过千万,万众瞩目的“为天使造像”肖像摄影工程也基本告一段落。
自2月20日至4月25日,在中央赴湖北指导组宣传组策划指导下,在中国文联、人民日报社等大力支持下,在国家卫健委宣传司、河南省委宣传部、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省文联等协助下,中国摄协主席李舸率领中国摄协赴湖北抗击疫情摄影小分队驰援武汉,并协调动员各方力量组成中国摄协抗击疫情摄影队,为全国各地援鄂医疗队的4.2万余名医务工作者拍摄肖像,用富有仪式感的摄影行动留存壮举,讴歌英雄。
2月20日,中国摄协赴湖北抗击疫情摄影小分队在中国摄影家协会驻地举行了出征仪式。张双双 摄
2月24日晚,武汉,摄影小分队成员讨论拍摄相关事项 。付锐 摄
这项主题为“为天使造像”的肖像摄影工程,是中国乃至世界摄影史上史无前例的创举,具有划时代的深远意义。这项工程用有名有姓有血有肉的医务工作者肖像照片以及照片背后的动人故事,折射伟大的中国战“疫”,展现新时代的英雄形象。在国家层面组织开展此次主题摄影记录,既为疫情防控营造了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舆论氛围,又是一次饱含人间真情的视觉抒写和充满人性光辉的艺术创作。
这是一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也是一项蕴含着真情与执著的浩大工程。在全球战“疫”的大背景下,为身披战袍的每一位白衣天使留下抗击疫情的特别瞬间,既是向“逆行者”致敬,又能为历史留真。
3月7日下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肿瘤中心,在隔离病房缓冲区楼道内,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南区门诊部主管护师刘凯穿着协和肿瘤中心病号服,面对中国摄协摄影小分队的镜头,谈及“疫情结束后你最想做的事儿”时,大声地说出:“我想看看你是谁。”
在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驻地酒店,刚下班的浙医一院肾脏病中心主治医师周静怡在李舸为其拍完肖像后并未离开,在医院担任摄影协会会长的她远远看着,每当同组的大夫面对镜头摘下口罩时,她和其他小伙伴们都要叫出声来:“哇,原来您是这个样子。”因为防护需要,他们在武汉并肩战“疫”近一个月,从来没有看清过彼此的面容,能见的只有坚毅的眼神和不倦的身影。
被湘雅二院国家医疗队救治痊愈出院的祝先生,见到了护理过他的护士真容后落泪。刘宇 摄
3月31日中午,已治愈出院的新冠肺炎患者祝先生早早来到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驻地,手捧鲜花赠送重新给了他生命的白衣天使。当3位护理过他的医护人员在他请求下摘下口罩时,祝先生不禁失声痛哭,只有此时,他才真正看清楚这些一直亲切地称他“叔叔”的护士们的面庞。
面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镜头,有位患者说“最大的希望就想知道那些可爱的医护人员长什么样”,所有援鄂医务工作者白衣执甲、逆行出征的样子,应该被所有的人记住,载入大国战“疫”的史册。
当超过4.2万名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地踏上征程向湖北集结,当穿着厚厚防护装备的他们将疫情加以有效防控,从国家层面统筹安排的这项肖像摄影工程,通过对一个个面孔的精心刻画,将战“疫”的参与者定格为永恒。这项工程,不仅通过近百位先后加入的中国摄协摄影队队员和摄影志愿者的努力,为4.2万余名医疗队队员拍下肖像,将4.2万多个抗疫英雄的动人故事留在纸面,引出的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感悟和思考更远远超出这个数字……他们中的每一个人可能平凡,但在这场战“疫”中的表现却都称得上伟大。“为天使造像”肖像摄影工程,就是要让更多人从他们的眼神和面容中找到战胜疫情的密码,看见大国战“疫”的风范。
歌唱家祖海为抗击疫情改编的经典歌曲《为了谁》中唱道:“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在今天这样一个可视化媒体融合时代,静态影像的集中发力,让我们得以记下每一个为武汉、为湖北拼过命的医护人员的样子。
在更多武汉人看来,各地驰援的医务工作者就是救星,就是具有强大力量的友军。他们给了武汉更多信心,给了人们更多感动。
受工作节奏和防控要求所限,尽管每位医护人员在镜头前驻留的时间很短,但每当举起镜头时,摄影队员都想尽可能多地了解他们,认识他们,拍出他们的风采和精神。手术衣或病号服是他们在医院环境中的标配,匆匆的脚步中也有喜怒哀乐,正像进入隔离病区前许多医务人员都会在防护服上画漫画、写口号一样,这样的张扬就是在给自己信心,这些符号通过他们的真情流露,让我们更觉其身形伟岸。
2月22日,那个在李舸镜头前干脆利索地讲述自己最大愿望就是“疫情结束后在武汉吃一碗热腾腾的热干面”的赵培玉,是国家支援湖北医疗队中日友好医院大外科护士长、支援湖北重症护理队队长,拍摄肖像翌日便作为代表出席了国新办就武汉疫情防控一线普通工作者团结奋战情况举行的记者发布会;
2月24日,那位在众多媒体关注中主持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援鄂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会议的支部书记王奔,就是后来执笔给总书记写信的“90后”骨科医生;
刘宇在病区和驻地为徐灿拍摄的肖像。
2月27日,中南大学湘雅二院护士长徐灿专门在日记里写了他遇见的中国摄协摄影小分队队员刘宇、陈黎明的工作状态:“在武汉的每一个角落,都有无数让我们敬佩着的人,感动着的事,我只觉得自己的双手来不及记录下这里发生的所有所有……
河南省第二批援鄂医疗队队员王海明和他出生40多天,但还未见面的孩子第一张特殊合影。薄高鹏 摄
3月18日,河南省濮阳市中医院的医生王海明穿着防护服,举着出生已40余天却未曾谋面的孩子的照片,拍下一张别样的合影。
除了医疗工作者,小分队在定点医院和武汉街头,还拍摄见证了许多平凡的志愿者、服务者和劳动者:李舸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拍摄了出租车司机、保洁员、物业管理员等诸多重症病区守护者;刘宇拍摄采访了志愿者小侯、流浪歌手老朱、滞留的大桥男孩、爱心人士罗大姐、费劲周折回到武汉的市民熊大姐等诸多平凡的人物,通过“武汉手记”讲述他们的故事;陈黎明拍摄采访了被抽调到新冠肺炎定点医院工作的武汉协和医院“95后”护士代诗梦、备受关注的志愿者“大连”,他为“大连”拍摄的照片还被央视报道中采用;曹旭在武汉市江汉区民族街道涂家社区、大董社区,先后采访了社区书记、志愿者、普通市民等,还常与医护人员、所有摄影队员深入交流……
3月3日,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肿瘤中心,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援鄂医疗队成员吴映霖面对中国摄影家协会赴湖北抗击疫情摄影小分队队员的镜头说,她在疫情结束后最想去旅游,最想去北京看升国旗……
几乎所有的摄影队队员都加了许多医务工作者的微信,也成为他们最好的倾听者和交流者。南昌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师士吴映霖不仅向记者讲述了自己最牵挂的患者的故事,而且展示了抗击疫情期间撰写的日记,讲述了自己一家三代从医的渊源。
为了配合医疗队员作息时间,又要保证“应拍尽拍”,有时摄影队员要往一个医疗队的病区或驻地跑好几趟,有时还要长时间等待,对此,河南日报摄影记者王铮说:“我们的辛苦跟他们比真的不算什么,尤其是拍摄咱河南医疗队时,常常聊两句就情不自禁就流下泪来。”光明网图片总监季春红直至离开武汉前一天,还专程开车赶到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为一直未拍到的仍坚守武汉的北京协和医院医疗队专家杜斌教授拍摄肖像。年轻的河南摄影师付锐在武汉静谧的深夜,拍摄了环卫工人、社区保安、外卖小哥、蔬菜分配员、货车司机等平凡的“守夜人”。
从进入隔离病区开始采访拍摄起,中国摄协摄影队的所有成员都坚持着两条原则:绝不影响医护人员诊疗、护理等工作,绝不影响医护人员正常休息。大家想办法在保证安全和符合防护规范的前提下,快速高效拍出最佳效果,一般每位医疗队员拍摄时间在一分钟左右,摘下口罩的瞬间只有十几秒。在一些定点医院,拍摄点就设在电梯厅或过道里,旁边有时就是临时辟出来的淋浴更衣间。有的隔离病区工作条件相对简陋,医疗队驻地情形也各有不同,拍摄便因地制宜,会议室白墙、投影幕布等都被用来作为背景。为提供更为专业和精心的服务,拍出更高质量的画面,湖北省摄影志愿者小分队不少队员一开始就带着影室灯作业,中国摄协小分队也很快发现自带的LED灯效果差强人意,及时购置和借用专业灯具,河南省摄影志愿者小分队则按工作组配备影室灯、背景布等。
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副主任护师黄小丽最大的愿望是希望自己主管的几位患者早点好起来:“12床的那个阿姨早上起来情绪不是太好,握着我的手就哭了,可能没有家人的陪伴。第二个就是疾病带来的痛苦,我觉得他们很无助,看到他们,我也流泪了……”
医护人员肖像 李舸 摄
肖像拍摄坚持自愿原则,按防护要求,有的医疗队不同意在病区拍摄,摄影队员就挪到驻地拍;有的医疗队希望在室外拍摄,摄影队就找寻合适背景来结构画面;还有的开始时对拍摄工作不太理解,摄影队员就先拍其他医疗队,直至其同意拍摄时再尽心服务。河南摄影志愿者小分队在拍摄中为提高效率,除分组按队集中拍摄外,还有一个小组专门负责扫尾,拍摄各队因为工作安排而未及时拍到的医护人员,努力做到“一个也不少”。
不少医务工作者说,在交接班时间或者下班后赶到驻地拍下的肖像照是平生最丑的:不化妆不太美观,黑眼圈影响状态,脸上的压痕和防护胶条等本不想示人,还有的为防疫所需剪了超短发甚至光头……在这个时候,摄影师每每称赞他们战“疫”中的样子是最美的,告诉他们此时拍摄是最具现场感的真实记录,也是可写入人生履历中不可复制的难忘时刻。
在一些医务工作者看来,肖像拍摄本身就是一种缓和紧张情绪,让他们在这样的仪式中释压的活动。乍暖还寒时,摄影师用真诚和热情,让医务工作者释放情感,展露心迹。中国摄协摄影小分队除了拍肖像照外,还为医务工作者录制了“疫情结束后最想做的事儿”“疫情结束后最想说的话”“最牵挂的患者”等主题视频。
湖北摄影志愿者在湖北省人民医院东院拍摄。湖北省摄协供图
拍摄时,摄影队员尽可能营造相对轻松氛围。很多医务工作者说,来武汉一个多月时间里,这种交流和释放是他们从没遇到的,也是最需要的。让李舸欣慰的是,“在他们眼里,我们和相机、手机已经不再是陌生人和冰冷的设备了。”“这么一个小小的拍摄窗口,恰恰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情感释放的空间,很多医护人员说他们非常非常珍惜”。
李舸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经常说,为4.2万余名医疗队员拍摄肖像,就是经历了4.2万余次真诚的感动。包括李舸在内的几乎所有摄影队队员,都在与医疗队员的交流拍摄过程中,为他们的平凡的真诚、简单的执著,为他们讲述的那些人那些事所感动着,“每天都在流泪”既是一种摄影队员的工作状态,也是情感共鸣的表现。
在武汉的两个多月里,写了20多篇“武汉手记”的刘宇真诚地写道:“当你真正走过武汉,接触了那些医护人员、志愿者和无数市民,见到了太多大爱、大恨、大忠、大奸、大喜、大悲……我不把这些记下来,憋得难受。”
尽管不可避免地面临不解和质疑,但所有的摄影队员都在每日的奔波中,在日常交流和接触中,让一个个鲜活的医护人员形象,让他们举重若轻的讲述化为真诚动人的影像,深入浅出的报道,来感染和激励更多的人。
山西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的主管护师孔娅娅一站到镜头前,便觉得控制不住自己,泪水悄悄从眼角滑落,最终也没有表述清楚自己的真实愿望。李舸拍摄的《你是我最牵挂的人》专题中,孔娅娅眼角的泪痕仍清晰可见。山西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的主管护师孔娅娅
相关阅读:《你是我最牵挂的人》李舸 摄
像孔娅娅一样,一些医务工作者面对镜头前一秒还满面笑容,但一提及家人孩子,一提及日常生活,一提及自己正在经历着的抗击疫情的战斗,所有情绪交织着的感情之堤便会被泪水冲掉。尽管大家谈的“疫情结束后最想做的事”都是家长里短:陪孩子考试、陪父母旅游、希望见偶像、希望分配男朋友之类,但正是这样的质朴与真诚,让他们的形象更显伟岸。
杜厚伟大夫开始时对肖像拍摄并没有多少感觉,当被问及“疫情结束后最想做的事”时,这个中年男子汉竟然在说出“回去陪父母过个年”之后泣不成声,蹲在医院楼道一角久久不起身。后来在接受本报采访时,他才说出实情,父母年过七旬,他在外地工作,年年过年值班,本来今年要回家陪父母,却临时接到抗击疫情的任务来到武汉,再次食言,心有愧意。
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ICU主管护师周俊贞说,希望带儿子和老公来武汉看看,告诉孩子“这是妈妈战斗过的地方”。当她举起拳头喊出“武汉加油”时,泪水已夺眶而出。河南第二批援鄂医疗队护理组长、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副主任护师李桂梅作为队里老大姐,面对镜头讲述工作的不易,也安慰着年轻同事。她们共同的心愿是:“愿所有的患者早日康复,我们也能早日回家。”
让人泪目的场景很多,让人泪目的故事很多,就在肖像拍摄的现场,许多摄影记者发现线索跟踪报道,让生动感人的事迹得到广泛传播。
刘宇写下了季春红与他的深夜倾谈,讲述了一个摄影记者面对家人、面对现场、面对灾难、面对疫情的思考。季春红说:“留在你记忆深处的,最牵挂的,把你拽回来的,其实就是影像。”刘宇认为,触及生死时,“我们的镜头一定要经受得起这种亲人之间投来的一个眼神,他可能会说,你们从我的角度考虑过吗?”他谈的是照片如何走进心灵,如何体现人性。
中国摄协摄影队在武汉期间,主力队员人均拍摄医务工作者超过千人,平时还会为医疗队拍合影、拍活动等,并与他们结下深厚的友谊。从3月中旬起,拍摄陆续送别各地医疗队的场景多了起来。摄影师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就是传递爱与美好的使者,从全球抗击疫情的大局来看,医务工作者的形象永远会深入人心。
如今,数以万计的白衣天使的肖像,正通过全国数万个大屏幕上滚动播出展示,电视纪录片《见证》在网络热播的同时,由之出发制作的各种融媒体作品正在更多传播。作为《见证》主人公的中国摄协主席李舸及其代表着的所有摄影队员,就是衬托医务工作者逆行精神和无私品质的引子,就是见证抗疫壮举、讴歌抗疫英雄的执行者。南方都市报摄影记者钟锐钧以广东援鄂医疗队队员为主体拍摄的“最美逆行者”系列海报通过早期的传播获得了巨大反响,“为天使造像”项目的策划执行则让所有逆行的医务工作者写入史册。在战”疫”的特定时空下,在武汉这座英雄城市里,白衣天使的肖像照会成为抗击疫情的所有见证者、参与者内心世界的解码器,成为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的记录本。对于这批宝贵的影像文献的使用,摄影队员有很多畅想,国家层面亦有诸多策划。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些英雄的形象必将会以更广泛的形式向社会传递,向世界传播,让来自战“疫”一线的感动永远铭刻在人们心里。
易慧,中山医院 钟锐钧 摄
冯程程,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钟锐钧
摄影队员每拍完一个医疗队便尽快将整理好的肖像交给领队或联络员,由他们分发给每位被摄者。不少医务工作者会把这样的肖像分发到朋友圈或自媒体,扩大这项摄影工程的影响力。4月20日,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做核酸检测期间,李舸被该院医护人员认出,就是“拍肖像的摄影师”。在武汉期间,中国摄协摄影队不少队员还抽出时间采访拍摄了不少武汉本地的医务工作者,为他们拍摄肖像、录视频。李舸还采访拍摄了脱下防护服、穿上隔离服的五位受感染医护人员病愈后回到抗击疫情一线的工作场景。经济日报摄影记者高兴贵的朋友看到老家街头大屏幕上播放了其拍摄的云南医疗队队员肖像,让他觉得这项工作特别有价值,有意义。
《人民画报》社资深记者徐讯用无人机拍摄了大量武汉城市景观的照片,全程实录的长江二桥灯光秀和汉街风貌等传播广泛。河南省摄影志愿者小分队的付锐集纳武汉各处代表景观的专题《瞰武汉》,更成为一组网红图片。付锐说:“武汉的所见所闻更是一次身心蜕变,让我感觉自己是一名战士,能为国家战斗而热血沸腾,虽然时间不长,但将一生受用。”
湖北省文联和省摄影家协会也在筹划着拍摄更多本地在抗击疫情一线奋战过的医务工作者肖像。“真希望将来能用这些照片建一堵英雄墙,让人们永远记住他们。”刘宇写道。
在抗击疫情中,随着“为天使造像”项目的进展,医务工作者的肖像摄影成为一种颇受关注的风潮。在武汉,许多直击抗击一线的摄影记者和参与志愿服务的摄影师,也利用一切机会或应有关机构要求,以志愿者身份拍摄战“疫”肖像。曾多日坚守火神山医院建设工地的女摄影师黄蕾和担任武汉市商务系统物资供应志愿者的商业摄影师徐震山等人,均为不少援鄂医疗队队员和武汉市参与抗击疫情的医务人员、志愿者等群体拍摄了肖像。在湖北,在全国,也有摄影师通过借鉴李舸的“你是我最牵挂的人”专题的图式,将两个时空的情境交织在一个画面中来表现隔离、疫情防控等话题。
李舸(左三)、刘宇(左一)、柴选(右一)、陈黎明(左二)为医护人员拍摄。湖北卫视供图 (相关阅读:“疫”线传真|李舸:我每天都流泪)
3月9日晚,武汉方舱医院休舱前夜,中国摄协摄影队成员与医护人员共同值班守夜。肖祝雅摄
李舸说,“我们来武汉,不是为了追求那一张经典照片来的。我们就是希望把眼睛看到的、用心感受到的东西,通过一张照片、一段视频、一篇文章传播给受众,如此而已。也许每个人的视角不一样,但当把这些碎片拼接在一起,现在或者以后,人们就有可能相对全面地看到武汉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发生了什么。至于什么照片可以成为经典,不是我们考虑的。”
不为摄影而摄影,只为记录下白衣天使的壮举,只为记住逆行出征的英雄。“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中国摄协赴湖北抗击疫情摄影队以镜头中的深度发现,内心里的责任担当,深度介入历史,彰显摄影以图证史的社会功能,以有重量的精神行动和人文立场去建构信仰体系,用4.2万余名援鄂医疗队员的光辉形象,向党和国家、向全国战“疫情”进程呈上了一份厚重的摄影答卷。
4月25日,历史66天,中国摄协赴湖北抗击疫情摄影小分队凯旋,他们登上前往集中隔离点的大巴后挥手示意。陈昭毅 摄
文章刊发于《中国摄影报》·2020年·第33期·2版
“疫”线报道相关阅读
中国文联主席铁凝、党组书记李屹:愿湖北人民早日平稳度过疫期
倡议 | 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摄影人的力量
李舸: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摄影人在行动!
“火神”战瘟神——火神山医院10天落成记
“只要你好好的,我就能好好的”
致敬!眼中有光的每一个你
他们是城市防御的最后一道防线的坚守者
致敬!挺进特殊战位的子弟兵!
向奋战在抗疫最前沿的摄影工作者致敬!
我们始终在现场
坚守,用摄影见证着
中摄权向摄影家致敬 祝会员朋友平安
他们,在团圆的时刻离别
光明不远,上元吉祥!
李千蕙捐蜜月 砍婚礼 助战“疫”!
一路有你,“疫”路平安
致敬!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谢谢你,每一个平凡的中国人
“90后”摄影记者张武军:我可以去武汉!
郑朝渊:用我的镜头关注家乡的战“疫”
防护服上的字,句句戳心
一位残疾乡村医生的坚守
一名志愿者的抗“疫”影像志
宁乡环卫工人的十二时辰
中国摄协摄影小分队“逆行”武汉
湖湘儿女战“疫”十二时辰
中国摄协逆行武汉:忙中有序,稳步展开工作
你在我眼里是最美
中国摄协小分队在武汉展开采访拍摄
服务医护人员,做好“顶上”功夫
孩子别怕,我们一起在防护服上画画
援军不断赶到,拍摄稳步进行
天使的视角
李贺:江城温度
赖鑫琳:关于疫情报道中的不确定因素太多了
听,天使的心声
请别再和我提什么“大片”
每一个天使,都有自己的心愿
湖南摄协:有一种使命叫全力以赴
浙江摄协:那些奋战在各行各业的身影
武汉药店的“药神”
黑龙江摄协:镜头凝聚感动瞬间
辜鹏博:我就是一个记录者
四川省摄协:共克时艰战疫情
你是我最牵挂的人
江西省摄协:影像聚焦“疫”线
有她,有温暖!
战“疫”中的女性力量
重庆市摄协:疫情下的宅家日常
提灯女神
聚焦抗疫——山东摄影人在行动
李舸:我每天都流泪
春光初现,方舱清零!
江苏省摄协:影像无声传大爱
送菜员“马哥”的一天
安徽省摄协:战“疫”中的“皖”美
“生命之舟”终达彼岸
甘肃摄影志愿者在一线
“大连”,下班了!
福建摄协:万众一心,举国战“疫”
上海摄协:众志成城 抗击疫情
告别,天使归家!
青海摄影人的战“疫” !
摘下口罩那一瞬,如樱花搬美丽的面庞
贵州摄协:影像记录战“疫”故事
武汉“守夜人”
河北省摄协:聚焦感人瞬间 记录抗“疫”真情
陕西省摄协:镜头凝聚战“疫”瞬间
以感动崇敬之心,用影像温暖天使
抗击疫情——云南摄影人在行动
辽宁省摄协:万众一心 抗击疫情
武汉117条公交线路恢复运营
内蒙古摄协:摄影助力抗疫防控
逆行伴侣: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天津市摄协:抗击病毒,守护平安
武汉:按下“重启键”!
山西省摄协:勇担使命 共克时艰
我们经历了4万2千多次感动 | 李舸武汉影像日记节选
海南省摄协:抗疫防控 我们在一起
王传顺:重症病房的勇士
北京市摄协:一城壹家 我们在一起
钱捍:“钱眼”抗“疫”
吉林省摄协:疫情下影像记录
李舸:武汉生活图鉴
久违了,武汉!
援鄂国家医疗队回家!谢谢你们,为武汉拼过命!
中国电力摄协:积极行动 保障供能
广西摄影人:复工复产,加速奔跑
武汉重启
新疆摄协:众志成城;抗击疫情
为天使造像 战“疫”影像档案
“战疫”洪流 通信摄影人在行动
湖北摄影人:我们在一起;携手战“疫”
煤矿摄影人:战“疫”情
最后一支地方援鄂医疗队撤离武汉
河南省摄协:众志成城 抗击疫情
李洁军:广东制造 助力战“疫”
在战“疫”中书写档案摄影人的责任与担当
休舱大吉 后会无期
证券摄协战“疫”行动
职工摄影战“疫”行动
战“疫”情,中建摄影人在行动
42000多张面孔揭下口罩 援鄂英雄视频感动江城
来自西藏 “疫” 线的影像
卫生摄影人战“疫”行动
英雄凯旋,欢迎回家!
李亚隆:宜昌“转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