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毕业秀 |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三)
Hiiibrand(嗨!品牌)
特别推出
设计毕业秀
Design Graduation Show
中央美术学院
2019 设计学院毕业作品展
毕业展对于各大艺术学院的学生来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毕业作品是四年求学的成果展现,也是设计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作品。
Hiiibrand(嗨!品牌)在毕业季到来之时,特别推出“设计毕业秀”栏目,意在让毕业生和老师们倾注了大量心血的优秀作品可以展示给更多人,让大家看到各大设计学院毕业生的设计及创意能力,也意在从各院系的毕设主题及作品呈现上看到设计教育的新趋势。
Hiiibrand(嗨!品牌)的“设计毕业秀”栏目会持续为大家带来全球范围内各大专业院校的精彩毕业设计作品合辑,敬请关注!欢迎投稿!
本期“设计毕业秀”为
中央美术学院
设计学院毕业作品合辑(三)
▼
本文内容版权自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
文章转自: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
ID:gh_de4cfc90dc45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
中央美院设计学院在2009年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全球最佳三十所设计学院之一,2017年中央美术学院作为全国唯一一所艺术院校、以设计学与美术学两学科入选了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设计学院吸纳了国内外艺术设计大师的文化思想,经过近些年的教学改革活动而建立了更具国际化视野的教学体系与大纲,吸引了中国最好的设计学生。
设计学院目前涵盖有视觉传达、数字媒体、产品设计、交通工具设计、首饰设计、服装设计、摄影、设计理论等以及新建设的艺术与科技、社会设计、创新设计及智慧城市等新专业方向。
本期责任导师:
张欣荣、孙聪、李玉峰、陈卓、陈慰平、刘钊
作品阐释:作品对巴勃罗·聂鲁达的抒情诗《我喜欢你沉静》进行了视觉设计进而深入的诠释: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与别人的内在沟通越来越少,越来越淡漠。
作者从视觉上表现了在爱情过程中人们受到的因伤痛而显现的伤痕,同时强调了情感在视觉形象内在沟通的逻辑。
通过铜版画制作的方法强调了冷漠时代的锐利记忆,虽然整个作品的图形是表现相爱时的美丽,但构成作品的刀痕却展现了我们在爱情过程中得到的伤痛与记忆。作品铜版制作方法看似未完成,恰恰是爱情的未知。
导师评语:一首聂鲁达的诗,几行飘下的清冷,恍恍惚惚的刀痕,找寻不到的忧伤。
——张欣荣
作品阐释:拉普拉斯妖作为通晓一切的贤者,可以通过高位面的观察宏观接收一切的事与物。这些事物作为“事象”被收集分析和整理。对于这智者来说没有事物会是含糊的,而未来只会像过去般出现在他面前。拉普拉斯妖的存在是我心中的一种理想,我试想模拟它的视角,向人们展现:视角的高度和思想的解黏去缚。
导师评语:人类思维的局限给解读制造了重重屏障,“拉普拉斯妖博物馆”勇敢地挑战着四类人们对终极事件的思考,试图解决带有某种局限性的思维角度。
——张欣荣
作品阐述:在急剧变化的的时代,内心的焦虑是普遍存在的。作品以整理为切入点进行研究,提取暗喻五味生活的油盐酱醋茶为分类依据,将其中味觉与视觉所表现的情绪与心理状态可视化后进行分析整理,研究整理过程中多维度因素之间的联动关系,以最优路径为目标对自我的深度了解与发觉,虽然最终的心理状态都趋于标准化、符号化、碎片化,但希望通过整理诱发更多对自我意识苏醒与精神独立的探索。
导师评语:一直认为冷静逻辑的整理,带来的是无比值得炫耀的自律。但好似也会令人感到索然干涩。
——张欣荣
作品阐释:人的认知是有局限性的。虽然没有明确的记忆,但在人们的印象中,作为一个养育幼年时自己的环境,对子宫的印象多是温暖幸福舒适等褒义词。当观者进入一个充满噪音,外界嘈杂的环境音与令人不适的影像的空间时,很难以相信这就是自己认知中的子宫的环境。
作品借由再现一个相对令人不适的环境,改变人们对于传统认知的看法。令观者更直观的理解到感知到的事物与现实不同,即认知与现实的差距。
导师评语:某种预约的体验令人期待,某种滞后的体验令人沮丧,某种无法形成回忆的体验,是永恒的庆幸与惆怅。
——张欣荣
作品阐述:一群刺猬想要在冬天挨近取暖,但是它们一挨近彼此就会被刺痛,分开又会感到寒冷。反复尝试之后,刺猬发现它们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既不受伤又感到一点温暖。在日常环境中,同样可以看到这种刺猬的两难现象。作品以圆形为元素,代表了人类,社会,以及世界三者,用多维的角度和造型变化来描绘三者在刺猬效应中的关系,探讨其在我们生活中的各种实际运用和可能性。
导师评语:颤动、找寻、追逐、碰撞、穿行、出入、离间、悠荡、纠缠、流转、礼让、观望,错综复杂又周而复始的关系,让瞬间的停顿显得弥足珍贵。
——张欣荣
作品阐释:我创作了有关环球设计的作品。但是它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混合了时尚这一种不同的设计,大家都想成为属于自己的时尚单品,同时即使使用了也不会觉得不舒服的设计。就这样选择的是眼镜。眼镜不是给现时代人们看清前方而戴的,而是成为了一个时尚的图标。所以我通过眼镜换成了组装式,设计了任何人都可以轻松,安全组装的眼镜。 将眼镜分为上胎,下胎,眼镜腿,每个部件的接触面都设有磁铁,设计简单易于装配。
导师评语:韩国留学生吴尚润的作品以“眼镜”为出发点,从时尚角度对形态、结构、色彩进行深入的研究,着眼于其的“可变”性及强调受众个性需求的DIY互动产品的思考,并以“无穷大”的主题理念建立产品的品牌视觉形象系统,作品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孙聪
作品阐释:近年来,随着校园暴力等未成年人犯罪事件越来越多,未成年人犯罪已经上升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7-12岁正是未成年人格发展的关键阶段,针对这个年龄段的儿童而设计的五种安抚缓解负面情绪的儿童用品。我希望通过设计呼吁人们关注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并帮助已经处于非健康状态的孩子学会自我情绪调节和管理。
导师评语:赵迟的作品主题来源于她在校期间曾多次参与学院的“高参小”项目和“支教”工作,在与孩子们的沟通交流中她关注儿童的心理建设及情绪管理,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和采访调研,思考“原生家庭”伤害对儿童“善”“恶”的影响,从“心理学”“社会学”等跨学科领域的研究,设计了几款产品,用设计去解决社会问题,该作品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
——孙聪
作品阐释:由于左右脑功能侧化,传统的言语疗法在矫正患者由错误认知引起的心理问题方面疗效显著,而在处理以情绪困扰为主要症状的深层次难题时就显得颇为逊色。
当右脑主导的艺术作为表达情绪的媒介被引入心理治疗的过程,则可以绕开左脑逻辑性、解释性的判断,触碰未经隐瞒的情绪本真。这一过程即为艺术疗愈。作品关注艺术疗愈在进食障碍中的运用,通过300首诗歌和图像,将进食障碍的创伤情绪由内在体验投射为外化的对象,以绕开左脑的防御机制,辅助患者贴近最真实的创伤体验,并将其重新整合为人格的一部分。
导师评语:多好啊,每个人都走自己的路
——李玉峰
作品阐释:索马是一个脱离传统性别体系的世界,探索员阿亚瓦斯卡迫降至此并进行了改造手术。作品记录了阿亚瓦斯卡在索马的见闻与手术过程中的心态变化。作者以科幻故事包装的真实事件来建立多元性别体系的观念,希望对于性别主题的探索能跳出传统二元性别的局限。
导师评语:作者以身边一个真实存在的性别转换者个体为出发点,试图探讨当下社会环境中的性别话题,以虚构的科幻故事包装此真实事件,试图建立多元性别体系的叙事解读和状态阐述,使对于性别主题的探索跳出传统二元格局的局限。作品通过叙事动画、实物、雕塑等综合媒介来表达。
——陈卓
作品阐述: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指所指,其严乎。”摄像头的成长速度已经超过了我们的想象,成千上万的摄像头成为了一个群体,“偷拍”“监控”他们无处不在的侵入我们的生活,每分每秒记录着我们的生活,分割着时间的连续性,人们的行为被无限的放大。作品以这个视角,渗入三个陌生人的生活,试图探寻一场看与被看的较量。
老师评语:作品以隐私话题引发思考,创造了具有公共属性的体验空间,用监控影像的视角隐秘地渗入三个陌生人的生活,试图探寻一场看与被看的较量。而观众也将充当这三个主人公,在窥视的同时被窥视,在藏匿的体验中被围观。
——陈卓
作品阐述:不能进入天堂的正直无辜灵魂的所在地,他们在此不会受到进一步惩罚。
性别的边界是模糊的,因为它们是人为的。作为语境文化的产物,性别通过反复的行为而构建,这些行为反过来又被现有的性别结构所影响,自始至终并不是我们天性的一部分。因此我通过影像试图将性别化的主体概念化为流动的身份,表达性别主体绝非独占的男或女,也并非局限于现在已被分类的多种社会性别。
我们将于这人造的边境之地,自涅槃极乐被永远放逐,但仍富饶得仿佛内在便蕴涵一条神奇、黑暗、再生之河的源头。
老师评语:这是一个纯粹的影像作品,作者关注性别文化和性征符号,同时以文学作品作为依据,将个体的处境放入社会观念的语境中,将概念转变为可视化的影像表达。作者在精致的影像中寻找三个屏幕之间的互动和对仗,同时象征性的几何形就像是其间显而易见的基因密码,诠释多元的性别符号。
——陈卓
作品阐释:人先天的反叛意识早已被社会所消解,他们再也没法单纯的仅靠自己的思维去思考,为此我以童话作为切入点,拟造了三段警世童话,并对人在社会生活中的潜意识、特定行为作出寓言式假设。
老师评语:作品关注自身成长中一些有趣的思考,有关教育中心理暗示的说教部分,以及孩子从意识到行为的表现,直到形成某种潜意识的固化模式。作品以童话作为切入点,对人在社会生活中的特定行为作出寓言式假设,又将这些假设通过类文献的方式事实化。
——陈卓
作品阐述:随着时代的发展,快节奏的生活,人们渐渐的失去了“心痛的感觉”,这是一种绝对意义上的“冷漠”。因此我通过老人、女人、女孩三代人之间的真实故事结合水怪的神话故事,采用戏剧舞台置景与影像结合的装置形式,重新反思人与亲人与世界的关系。
老师评语:作者在舞台戏剧和影像空间之间试图寻找一个叙事的契机,以求同时打破其两者的规则与方式。作品采用戏剧舞台模型与影像投影结合的装置形式,表达老人、女人、女孩三代人之间的真实故事,素材来源于自身的生活,借用经典的三幕剧表达,重新反思人与亲人与世界的关系。
——陈卓
作品阐述:作品通过对常见塑料袋原有文本和图像内容研究,将塑料袋定义为花束这一意义的承载,利用两者的共通性建立符号并传达,将袋子置于环境中,袋子上原有的语意也发生了改变,使人们更相信文字的力量,将日常中无用的设计变得有趣并引人注意,延长它的使用期限。
导师评语:塑料袋为最常见的消费附加品,结合文字设计转换为作品,批判新消费模式下的购物理念。
——陈慰平
作品阐释:在现代社交环境下,我们是否降低自身价值的姿态去讨好原来固化模式里?讨论人与人交往的社会形态中的问题。以视觉化的方式寻找真正的“痛点”。
作品以传声筒作为线索,以刚开始他们内心的不安与矛盾,到后来我将他们内心的需求物化,并虚拟成一个奖项协会去达到一个自我治愈又或者他人给予这群人温暖治愈的过程。
导师评语:在社交恐惧症中,讨好型人格存在于大多数人中,作品利用这个现象,以视觉化的方式寻找真正的“痛点”。
——陈慰平
作品阐释:作者将“奥陌陌事件”作为探讨新纪元的开端,以建构虚拟影像空间的形式展现后网络时代下的我们所面临的关于未来数字载体的不固定形态、自我可塑性和数字化副本超越本身等问题。复制、副本成为贯穿影像创作的关键词,镜像为主要环境因素设定,试图将观者一同带入进“奥陌陌空间”当中。
导师评语:奥陌陌造访太阳系是近年最受关注的天文事件,以这个事件为基础来探讨虚拟与现实下,各种“未来的复制状态”下的共存方式。
——陈慰平
作品阐述:“Label Lei”译为“用标签定义Lei”, 通过对互联网标签算法推荐的商品进行再设计,来创造一个一个由商品标签定义的我,由此来讽刺人对人甚至是网络、算法对人的标签化现象。
老师评语:在网络大数据算法概念下,陶金蕾提出“商品标签化”已经转化为“个人被标签化”,每个人购买的商品都是被标签定义后的结果,有趣的利用网络语言来讨论标签化问题。
——陈慰平
作品阐释:人类的发展中行为、语言被赋予丰富的内涵,但有人利用这种内涵进行虚假的表达。这些虚伪的表达被拆穿时,构成了一系列荒唐的事件,但对于人类社会所共建的行为内涵,是否是一种严重的消耗?
当道歉毫无悔过,拥抱的双方互相折磨,生硬的微笑有着难掩的厌恶,不如为他们“颁奖表彰”一下。
老师评语:用独特的视角去批判人类行为或语言背后的虚假表达,以颁奖典礼片头设计的方式去表彰一个荒唐的奖项,让人反思当今社会的各类事件。
——陈慰平
作品阐述:第四消费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能够成为商品,但隐私泄露、贩卖问题日益突出。本作品通过对生活中“痕迹”的收集、整理再进行设计包装为商品,观众可用自己的隐私作为支付媒介来换取商品,来探讨共享经济下信息价值与数据归属权所引发的问题。
导师评语:网络消费新时代的到来,个人隐私的价值可能超越物品本事。以视觉和交互的方式,把生活的痕迹和信息,变得有价值,甚至可以贩卖。
——陈慰平
作品阐释:存续于当下和未来的多元性正在你我之间互为作用着,以碎片化的场景、多角度的视角、多个媒介,自拟一个虚拟角色通过舶来射线作为全新的角度来呈现对当下不同问题的观看和思考,研究当下与未来中人生活模式的迭代与倒置给予新的思考和可能性,很多问题如果用置换的方式去思考可能会有更多的答案。所以我虚拟了一个形象,设定它用各种方式(即舶来射线)去看待事物和现象,并将其分类为三类:小麦陷阱、平行世界,虫洞旅行,具体用插画和一些抽象符号来阐述由小麦陷阱导出的概念,续用3D打印模型,在不同媒介中,观看方式本身也能使答案不同。
导师评语:以碎片化的场景、多角度的视角、多个媒介来呈现对问题的观看和思考,这种存续于当下和未来的多元性正在你我之间互为作用着。
—刘钊
/ About /
Hiiibrand(嗨!品牌)
官网:www.hiiibrand.com
Hiiibrand(嗨!品牌)| 是一个为广泛的创意、艺术和设计人才搭建的全球创意交流平台。在这里您可以轻松、有效地分享和推广您的作品,可以结识更多来自全球的创意精英,可以参与各种交流活动和比赛,还有机会在专业出版物刊载自己的作品。
自2010年以来,Hiiibrand(嗨!品牌)已经举办了近30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级专业比赛,在行业内建立了良好的口碑。吸引了包括品牌标志、绘本、插画、字体设计、产品设计、摄影等创意领域,来自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20000人次的参与,并得到了包括ico-D(国际设计理事会)在内的200多家专业组织、院校和媒体的支持和认可。
毕业季专题
『 插画毕业秀 』
纽约视觉艺术学院(SVA)策展人专访
纽约视觉艺术学院(SVA)毕业生联访 VOL.01
纽约视觉艺术学院(SVA)毕业生联访 VOL.02
中央美术学院——绘本创作工作室
中央美术学院——绘本创作工作室毕业展特辑 VOL.01
『 设计毕业秀 』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一)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二)
CONTACT US
投稿邮箱
editor@hiiibran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