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要上一线!" | 对话自然灾害现场6位女性摄影记者

2016-07-08 拍者

点击左上角蓝字订阅"拍者"



据民政部消息,截至7月8日9时统计,6月30日以来,长江中下游等地遭受的洪涝、风雹、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已造成11个省份3100.8万人受灾,164人死亡,26人失踪,199.3万人紧急转移安置,7.3万间房屋倒塌;直接经济损失670.9亿元。

另据中国天气台风网,预计台风“尼伯特”将于9日中午前后在福建龙海到福清一带沿海再次登陆(33-40m/s,12-13级,台风级)。8日20时至9日20时,台湾南部、福建东部沿海和南部的部分地区有大暴雨,福建东南沿海局地有特大暴雨。



“深藏不露”的女摄影记者们终于现!身!了!

长江中下游洪灾第一线、台风“尼伯特”的登陆点,近期的每个重大新闻现场,她们都没有缺席!




▲ 排名不分先后



面对重大新闻,女摄影记者需要做好哪些准备才能“上场”,拍摄视角与工作方式比之男性有何不同。

今天,拍者君采访到了五位正奋战在洪灾/台风一线的女摄影记者,跟她们聊了聊女摄影记者在重大新闻现场的职业作为。



问题一:洪灾/台风现场,对任何人都会有生理及心理上的考验。站在女摄影记者的立场,你觉得需要事先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

问题二:在重大新闻现场,比之男性,女摄影记者的拍摄视角及工作方式会有哪些不同?

问题三:你更倾向于“打游击战”,还是深入拍摄一个专题?

问题四:这次的洪灾/台风中,你最想拍的题材是什么?完成了吗?



梁莹菲

财新网


因为之前没有拍洪灾经验,所以特意问了一些老师要准备什么装备。走进水里拍前,会把一些小伤口裹起来,防止感染血吸虫。

心理上没什么要准备的,就跟往次跑突发一样,但因为我的突发经验比较少,所以都挺紧张的,幸好一路上不时能蹭别的记者的车(决心回家后好好练车)。


我所认识的男性记者都很勇敢,会冲到很前面,也很有经验,预判什么的都厉害。我不想因为自己是女生就给自己借口,还是会尽力去做。

暂时还没有遇到什么因性别或体力缺陷而做不到的事,所以工作方式其实差不多吧。

我并不觉得视角的不同要从性别角度去区分,每个人关注的点,可能都会因自身经验的不同而不同。



▲ 梁莹菲


“游击”打多了会发现很多东西是千篇一律的,可能我更喜欢深入“挖”下去。


纪实摄影的好处就是每天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所以好像没有什么是最想的,就是想把眼前正在发生的事情尽力记录下来。这次拍了安置点的空巢老人,还是挺满意的。


▲ 洪水来袭中的空巢老人 梁莹菲/摄

行动不便的郭培香(右)坐在安置区礼堂里,她今年69岁,患有肝硬化和轻度中风。她的家曾经在洪水中垮塌,但她从没有想过去投靠儿子,她说儿子还有两个小孩需要照顾。


▲ 洪水来袭中的空巢老人 梁莹菲/摄

80岁的熊昌炎在安置点饭堂为妻子打早饭,因为妻子有严重的类风湿关节炎,大小便都需要照顾,所以他们两人不能住在群居的安置点,而在附近的一个漏水的仓库里住下了。


▲ 洪水来袭中的空巢老人 梁莹菲/摄

66岁的聂世和在村口等待着,他家住平房,住了40年被淹的次数多到数不清,他的三个孩子都在外地打工而赶不及回来,只有媳妇给他打了个电话慰问。



徐洋

现代快报


我这个北方人对于南方的梅雨季是陌生的。我一双雨靴都没有,当时穿着短裤拖鞋就出门拍“淹水”了。

至于心理上的准备,我想,选择做摄影记者那时候就准备好了,从业三年所面对的各种突发事件,危机时刻的锻炼,积累的经验让自己能淡定不少。


我觉得女性摄影记者的视角更加细腻,喜欢捕捉细节(也有个别男性摄影记者很细腻)。

在灾难面前,女性也更容易与被摄者建立信任。比如,我经常会用一个微笑开始与被摄者的交流,很少很少被拒绝。



▲ 徐洋


我现在的工作状态是以碎片化的单张图片新闻为主,尽量用一张图片来概括一个新闻事件,并且需要非常快速地发稿,配合直播。

在面对重大新闻事件时,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之后,我会深入拍摄自己感兴趣的专题故事。

比如,上次阜宁龙卷风灾害,我就拍摄了一组康复区的故事,虽然没有发出来(非人为原因),但是拍摄这组故事,让我对那场灾害的认识更加深刻。


灾难来临,我想记录下人是如何面对这场灾难的,记录个体的故事。还没有完成,正在继续拍,要拍到受灾的人们回归正常生活。


▲ 徐洋/摄

南京溧水区石湫镇石湫路,由于地势比外面的省道明显低矮不少,整个马路大部分已经被水淹没。道路被封,沿线的住户大多家中进水,一位小朋友在家门口玩耍。


▲ 徐洋/摄

南京溧水区,在69岁的村民傅章明家,一楼的卧室、储藏室水深在半米左右,后面的小房子估计在1米左右。家中还有一部分粮食没有抢出来。


▲ 徐洋/摄

高淳区古柏街道辖区的瑞柏排涝站正在建设中,6月18日紧急投入使用,将蓄水池开口泄洪。截至7月3日下午时分,水位下去了一尺左右,指挥部又调集车辆,将缺口重新堵上。



田米

海峡都市报


从2004年在海峡都市报从事摄影记者开始,只要有台风都会参与现场报道工作。

在媒体工作,已经习惯了女人当男人用,跟男同事一样,哪里有需要就往哪里跑,所以在工作中,从没有把自己当女摄影记者,只把自己当摄影记者。

没有特别的准备,几乎每次都是随时出发。


视觉和工作方式,会以现场情况而定。经验多了,就会更细心地去观察一些细节。

作为一个女摄影记者,在爬山涉水的路上依旧得自己背器材,如果有航拍方面的需要,那我就前面背一个包,后面再背一个包,去完成摄影工作。



▲ 田米


拍摄方面,看题材,如果题材可以做专题,当然要按专题的方式去做。如果发展成一系列专题,我会更愿意去拍摄,因为这样可以拍出多样化的角度。

另外,我更愿意挑战一些看似不可能的题。

比如,有一次下几百米矿井拍煤矿工人,当时我也带着饭盒,从早上拍到下午,与工人们一起出井下班。在征得他们同意后,还拍了浑身“黑色”的工人们去澡堂冲澡。记得有一个工人对我说,“三十几年从没有女摄影师拍过,你太勇敢”!


这次我参与的是今年1号台风“尼伯特”。


田米/摄

7月7日,台风来临前的泉州台商区下垵村码头。


▲ 田米/摄

7月7日,台风来临前的泉州台商区下垵村码头。


▲ 田米/摄

7月7日,台风来临前的台商区浮山港。



廖峥艳

衢州日报


对于女性记者,相较于男性,她得经受更大的体力、耐力等身体机能上的考验。对于我来说,突发事件来临,只要身体条件允许,只要我得知前方没有自己的同事在现场,我一定会奔赴现场。而出发前,最重要的准备工作当然就是物资,包括适合采访时穿的服装,采访要用到的机器、设备、电源以及压缩饼干、巧克力之类的。

这里提一下,电源很重要,不管是机器设备的电源,还是照明用的电源。举个例子,上个月,外地一批驴友到衢州深山探险,不幸遭遇大雨洪水,加上山区信号不太好,他们发回求救信号后,就再也无法联系。衢州当地政府组织了消防、民间救援队迅速救援,彻夜13个小时在深山里寻找驴友。

我作为第一个奔赴现场的记者,也是唯一一个全程跟踪救援过程的记者。途中因为手电没电,我还惊险地滚落下5米多深的山崖,意识到怎么一回事时,整个人趴在山体上,还护着挂在前胸的相机,却并没有发现掉落了闪光灯。

虽然,我还不能说我拍到了自己最满意的照片,但我已经尽力了,那些照片,只有在现场的摄影记者才能够拍摄和体会到。

这个事情发生后,社长给我和我的同事们发了嘉奖令,可是表扬的人一半,批评我的人也是一半,那些批评我的人都是我的至亲挚友,他们是出于爱护和心疼。


作为女摄影记者,角度会更细腻丰富些。比如,我在这次采访中会注意拍摄救援队员张口喊人的动人画面、他们寻找驴友时每个细微的小动作、丢弃在路边的食品袋等。

当然,在现场,我更注重一种情绪体验的反映,画面会注意“经营”。



▲ 廖峥艳


我去过很多突发现场,但有时候看到网友发来的图片,依然会被震撼到,也会有一种立即前往现场的冲动,但是,我更倾向于专题,拍摄一些具有人文、历史价值的东西。毕竟突发事件,都是毫无预兆的。


我现在在关注一些专题,比如我这几年一直在拍的细菌战烂脚病人,现在还在继续拍摄。


▲ 廖峥艳/摄

救援人员在深山里喊人,声音却总是被雨水声淹没。



▲ 廖峥艳/摄

发现新鲜扔弃的食品袋,判断就是这些驴友的。


▲ 廖峥艳/摄

救援队员在爬山搜寻。



章婧

澎湃新闻

 

首先是拍摄器材,所有可能会遇到的环节;然后是针对洪灾保障自身安全的设备,例如救生衣,雨衣雨鞋等;心理上对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大概有个提前设想。


女摄影记者拍摄视角会更细致,会更关注情感上的故事;考虑到女性体质的确比不上男性,工作方式上可能不适合强度过大,比如长时间跟拍、战线较长的工作。



▲ 章婧


更喜欢深入拍摄一个专题,这样能拍到更全面、更深入的内容。


想拍救援人员或者受灾群众的故事,但因为时间原因,没有找到合适的人,所以没有完成。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m1307gmlktf&width=500&height=375&auto=0

▲ 章婧/摄

7月3日5时,安徽安庆市太湖县新仓镇塔山村内一决口发现险情,武警官兵和村民组成的抢险大队及时赶到现场。因水量大,水速急,在多次尝试失败后,抢险宣布无效。



还有很多没有去到洪灾/台风一线的女摄影记者,她们会有些什么“声音”?

昨天的微信推送出去之后,有位女摄影记者找到了拍者君的小伙伴,想跟拍者君说说她最近的“烦心事儿”。



这是个出生于1991年的姑娘,姓温,来自近期发生洪灾的一座南方城市。除了摄影记者的身份之外,她还是一位军嫂。

最近的她表示:“很郁闷。”



温姑娘和丈夫(照片经同意发布)



温姑娘的“来信”,不能代表全部,但或许也道出了一部分女摄影记者的心声。

斟酌几番,冒着“被踹的危险”,拍者君还是决定把这封“来信”贴出来。



首先出于自身,这种场合不记录,不去宣传正能量,于心有愧。从业务角度,不去经历,失去一个增添本领,打磨照片的机会。

在这种事情面前,应该不论性别,我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做好了准备。当然,我把它想成领导惜护我,我心里能好过一点儿。这些天我一直在心里这么安慰自己。

我是摄影记者岗位,大雨来了想去拍照,再三请缨上一线被拒绝,要求在家做编辑,理由是女生在家看家编照片,然后把男的都“放”出去了,连男编辑都不例外!

我生来就是有使命感爱“凑热闹”的性格,再加上我是军嫂,老公正在一线抗洪。满腔热血,真的超想去一线记录。

——温姑娘



插播一则消息:

就在刚才,温姑娘跟拍者君说,

今天领导喊她去拍灾后重建啦!




温姑娘/摄

2015年,菜子湖的候鸟在水面上盘旋飞翔。



- The End -

作品经作者授权发布

编辑:小麦

实习编辑:胡诗虹


拍者微信:ipaizhe

投稿地址:paizhe.com

合作邮箱:ipaizhe2016@yeah.net


点击以下“关键词”查看更多往期内容

城市表情 | 纽约街拍的黄金时代 | 2016上半年离世的摄影大师 | 伊斯坦布尔 | 云南"杀猪匠" | 盐城龙卷风 | 从毛泽东翻译成为一代外交家 | 大同富商特大绑架案 | 800米悬崖徒手求学路 | 艾滋女童求学记 | 是谁买了北京"豪宅" | 抑郁症 | 保镖学院 | 广西16岁婚姻 | 目击大爆炸的摄影记者 | 距离天津爆炸点15米处 | 王林的"摄影术" | 李易峰超跑车祸 | 2016荷赛颁奖 | 八宝山入殓师 | 春光不可负 | 现场勘查试衣间 | 排队的中国人 | 青山裕企 | 战时爱情 | 重拍年轻时的恩爱照片 | 百年皇城 | 晚清档案 | 建国初期明星素颜照 | 警局摄影师的13万张底片 | "复活"老照片 | 民国女神 | "彩虹"私房照 | 街拍黑马炼成记 | 爱情博物馆 | 疯人院 | 持枪者 | 无码照片 | 女洗手间 | 毒品诱惑 | 小黑裙上位史 | 人体冷冻过程 | 匪帮大叔的“朋友圈” | 你离VII有多远 | 摄影师脱了 | 拿相机的女人 | 空中裸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