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南北朝历史,想我这个南方人在北方的生活

2018-03-06 康康 康国平说


九寨沟,2011年4月26日拍摄
这是《365天写公号》项目365篇之93篇

本文约2100字,阅读需耗时5分钟


在看《哈佛中国史南北朝》分册,作者陆威仪Mark Edward Lewis。两百多页的篇幅,谈到了汉朝终结后近400年历史的种种,包括地理,三国和世家大族的兴起,南北军事王朝,城市和乡村生活,以及道教佛教和亲属关系血统变化等。自然,说到魏晋南北朝,必然少不了文学、书法方面的话题。体例很好,多个主题交织其中,写得浅显,但又结构清晰,和往常我们自己谈历史的书还是有不少区别。当然,因书本身是给外国人看的,视角不同,也属正常。

哈佛中国史,分裂的帝国,南北朝

这一套哈佛中国史,编写者大多数对中国历史很有研究,原名是History of Imperial China,帝制中国的历史。从秦汉开始,到清朝结束,不再上下五千年地乱写,历史更短了,也聚焦了很多。即便如此,六大本还是内容颇丰富。这本南北朝的,读起来也挺好玩。自己曾有一段时间,收集了一大堆讲南北朝历史和魏晋文学的书,准备有空了来研究。可惜世俗的事情实在太多,完全没能抽出时间,根本没功夫去“研究”。连个爱好者粗略翻阅的时间都没有。

第一章首先讲的是南北中国的地理。先从南北分界开始讲起,有意思。这也是我特意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我想起我这个南方人,在北京也已经生活了近30年,真心是一个很长时间了,颇有不少南北差异的故事要讲。

这本书导言中提及汉唐间四百年最重要的发展,是中国地理的重新定义。包括最重要的首要特征是北方向南方的大规模移民与定居。主要是占领了长江流域。西汉末年(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中国人口中不到1/4居住在长江流域。这些南方人也被视作不一样地域文化的人群。等到东汉时期(公元25年-220年),大量人口往南方迁移,并在4世纪早期达到高潮。汉人移居南方过程中,他们清理山坡,排干沼泽进行农业活动,取代或吸纳当地民众,使当时很多空地纳入中国的疆域,扩大了疆域。这主要是在南北朝时代发生的地理变化,也是第二个特征。第三个特征包括佛教到来,扩展了和外部世界的沟通,包括中亚和印度次大陆的贸易往来。通过广州和东南亚,和日本也发生联系。第四个特征是,中国文化上,家庭与国家之间社会空间的形成。包括文学的兴盛,高端文化扩展了中国社会精英群体。发展出一系列物理空间,园林,寺院,豪宅和乡村别墅等。文化和宗教在这些地方发展进行。

地理的变化,包括三国军事力量的变化,也让中国疆域和文化变化,有了持续上千年的影响。到589年,隋朝又统一中国,这时的中国和400年前又大不一样。修建京杭大运河,说明南方富庶之地的产物,需要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北方。这颇有些像现在全国的蔬菜水果源源不断运输到北京来一样。似乎全国都在供养北京。总有全国各地的旅行者,到了北京旅游受到欺负后,就会表露自己的不快:我们全国人养着你们北京人,凭什么我们花钱来旅游还受你们这般欺负。其实他们不清楚,欺负他们的人,也不一定就是北京人。

说到南北朝对中国地理的变化。想起我这个南方人在北方生活的一些故事。


读大学时,我从南方到北方。宿舍里同学来自天南地北,各不相同。真正的东北人3个,西北人2其中一个是四川移民,算我在内真正南方人2个,还有一个典型的中原汉人,河南人。南北方差异确实挺大。有一东北人不爱吃米饭,就觉得南方人每顿都吃米饭是最最理解不了的变态饮食行为。当时他还说你们南方人都有毛病,“那么硬的一粒一粒的米饭,如何下咽?难不成南方人都是鸡变的。”我也就很生气,觉得不可理喻。


等我自己在北方生活了20多年后,我终于理解了“南方米饭难吃”是个怎样的判断。我自己现在每次回南方,遇到米饭,都觉得嚼起来是要费一番功夫。前几年,在单位食堂吃饭,自助的午餐,有米饭、面条、包子、馒头、饼等各种主食,吃了好几年,我几乎一次也没盛过米饭,全是用面食,完全代替了对米饭的习惯。但我有同事前几年刚从南方来,他这几年,几乎每一顿都是吃米饭,还乐此不彼。


胃口短短二十几年就彻底变了。等到我闺女这一代,按理也是南方人的基因,她却完全对南方的食品不感兴趣。吃面条很有食欲,吃米饭,几乎完全没感觉。要猜一个人生养的地方,只需从饮食习惯上,大体就能判断出了。


以前北方认为南方多瘴疠,往南的地方就成了一些官员的流放之地,比如海南岛。一个人不受皇帝重视了,被发配到西南,或者发配到海南岛,简直就别想回家终老了。即便皇帝高兴,请你回去,很多人可能还没等到回到皇帝身边,在路上就报销了。

现在看,南方天气温和,更好养人。人口爆炸,南方尤其发展得快。但我现在每次回南方,夏天也不舒服,冬天也不舒服。气候不适应是主要原因。我经常在想,小时候,都是怎样过来的呢?蚊虫叮咬,夏天的不舒服尤其。有一年回老家,蚊子把我全身叮咬得出水泡。去年赶夏天的尾巴回老家,也是天气烦闷,出门即热到烦躁得不行。

最近20年,很多北方人开始在冬天开辟南方生活的新习惯,特别是去海南过年。有人说,一到冬天的海南岛上,大部分活动的都是东北人。在那旮瘩都准备开东北的派出所了。也许再过百年,也有一种新的地理的明显变化。

我自己是从南方到北方,慢慢习惯了北方的气候,饮食,进而习惯了北方的文化的感觉。特别是北京这个地方,全国各地的人汇集到这里,文化交融比中国任何一个城市都来得复杂。因此这个新的家,也就有了更适合自己“呆着”的地方。特别要说的是,即便偶尔因了各种原因,生出一些焦虑来,比如子女教育、就业、房子等问题,甚至一些人说的排外、文化交融等,但只要你调整心态,一切都很好。

我和媳妇做了等老了回到南方去生活的规划,选的一个环境优美离海也不远的地方。其他可选的几个地方,也都是山清水秀,空气优美,人文荟萃之地。但因闺女还太小,真不知道再过些年,是否越发难以适应离开北京的生活。

  2018年3月6日  

老康说 mobilewtf 欢迎订阅


这是《和康康一起写公号》项目365篇之第93篇。

也许你还对下列文章感兴趣,欢迎点击,推荐给你的朋友:

作恶 | 支付宝 | 鄙视 | 区块链疯魔 | 医者仁心  

“押金恐慌” | 马屁科学小白鼠 | 电动车 | 跳一跳  

隐秘社会  | 撒币 | 联想 | 移动入口 | AI |  向未来  

|  Low到底  |  乘机抄底  | 吐口水 | 通俗不一定是三流  

 |  萌娃  | 3点钟   |  口袋  |  读书日  |  古典互联网

吹牛黑历史 | 华为PR   | 古典投资人 | 心肺复苏CPR

读书和荐书 | 焦虑和感动 | 成功特质


康国平说   微信号:mobilewtf

【和康康一起写公号】

一年365天更新项目

2017 年 12 月 1 日 开始

2018 年 12 月 1 日 结束


IT评论人康国平眼中的互联网图景

谈互联网产品与战略,人性与欲望

区块链,慢生活

左手摄影美图,右手人文艺术

欢迎转发支持

长按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