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美国内枪击案再起:让人深忧的枪支暴力何时休?

开来 复旦中美友好互信合作计划 2023-09-23

* “中美友好互信合作计划”是由复旦发展研究院和丰实集团共同打造的中美关系研究的学术平台

摘要:


当地时间3月27日上午,美国田纳西州圣约学校(The Covenant School)发生枪击事件,造成6人死亡,包括3名9岁的学生和3名成年人,枪手被当场击毙。令人悲观的是,这一次惨痛的校园枪击案可能不过是2023年枪支暴力一个小小的开端。田纳西州周一发生的校园枪击事件,对美国的枪支管制政策不大可能产生实质性影响。美国国内州与州之间、党与党之间至今都没有就控枪问题达成共识,反而矛盾加剧,在政治斗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时至今日,美国国内在控枪问题上依然难有共识,出台的政策和法令也是不痛不痒,枪支暴力问题仍然严重。若政治家们继续沉溺于党争和诉诸空泛的表态,那么美国社会将继续为枪支暴力问题付出惨重代价。


小学枪击案造成6人死亡

案件原因仍在调查


当地时间3月27日上午,美国田纳西州圣约学校(The Covenant School)发生枪击事件,造成6人死亡,包括3名9岁的学生和3名成年人,枪手被警方击毙。


纳什维尔警方提供了一张被枪击打开的侧门照片,嫌疑人击穿双层玻璃进入学校。(Metro Nashville Police Department)


圣约学校是一所位于当地的私立基督教小学,案发时大约有200名学生在校,年龄大都在5-12岁。根据内部监控显示,枪手于27日上午10点11分开枪打碎学校的侧门,进入教学楼。两分钟后,当地警方接到第一个报警电话。枪击持续了约14分钟,枪手在与警方短暂对峙后被击毙。


纳什维尔警方公布了枪手在圣约学校开枪的监控视频。(Metro Nashville Police Department)


根据警方透露,枪击案的嫌犯身份已确认为28岁的奥黛丽·黑尔(Audrey Hale),她曾经是这所学校的学生,案发前因“情绪障碍”正在接受医生的治疗。警方表示,嫌疑人在事先进行了充分准备,绘制了一份标有学校内部监控点的详细地图,以便在行动时更好地了解学校的情况。警方在黑尔的车辆和家中还找到了文字证据,详细记录了嫌疑人实施大规模谋杀的计划,显示她策划此次袭击已有数月之久。


在此次校园枪击中,黑尔携带了三支枪械,包括一把军用半自动步枪、一把手枪和一把小型 9 毫米卡宾枪,开枪射击152次。另外,警方还在她的家中找到了成箱的弹药、各种枪支配件、靶子和用过的弹药筒。令人讽刺的是,嫌疑人所持有的全部七把枪支(包括此次校园枪击案中使用的三把),都是以合法途径购入的。


另外,黑尔是一名跨性别者(transgender),对于其身份与该事件的联系,警方没有提供更多的信息。截至目前,案件仍在进一步调查中。


美国总统拜登在最近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起枪击案“令人发指”并敦促国会采取更进一步的行动,推出枪支安全立法,保护学校。他还说这是“家庭最糟糕的噩梦” “我们必须采取更多措施来制止枪支暴力。这正在撕裂我们的社区,撕裂整个国家的灵魂。”


2023 年 3 月 27 日,在田纳西州纳什维尔的学校发生大规模枪击事件后,一名儿童在离开圣约学校的公共汽车上哭泣。图片来源:路透社。


可以说,在 2023 年的头几个月,美国大规模枪击事件并未得到缓解。据追踪枪支暴力数据的非营利组织枪支暴力档案(Gun Violence Archive),美国 2023 年已经发生超过130次大规模枪击事件。令人悲观的是,这一次惨痛的校园枪击案可能不过是一个开端。


数据来源于Gun Violence Archive的统计图表,仅包括因谋杀、凶杀、意外或自卫而导致的枪支死亡事件,而不包括自杀。(The Guardian)。


两党分歧加剧

 “枪支”问题为何久拖不决?


共和党主导的州在暴力悲剧发生后拒绝加强枪支安全法律,而民主党主导的州则提出枪支控制方案,类似的情景在全美各地上演。目前共和党人把持田纳西州的主要政治职位,对来自民主党的反对声音并未重视。


正如美联社的评论,田纳西州周一发生的校园枪击事件,对该州(更不用说美国)的枪支管制政策不大可能产生实质性影响。分析原因,主要有三。


第一,目前美国约有30个州没有所谓的“红旗法”(red flag law),田纳西州是其中之一。红旗法也被称为“枪支暴力保护令”(Extreme Risk Protection Order, ERPO),允许警察和法院暂时收缴个人枪支,防止潜在的威胁。红旗法通常需要借助法院程序实施,而且需要在执行前提供足够的证据证明有必要实施该措施。然而,田纳西州目前没有所谓的红旗法,这也意味着当局无法在出现类似的情况时采取直接行动来减少枪支暴力的风险。


第二, 田纳西州是长期由共和党主导的“深红州”。在田纳西州,拥有和使用枪支被一些人视为重要传统和权利。


一方面,田纳西州的枪支监管法规相对较宽松,个人获得枪支的门槛非常低,共和党掌控的州议会甚至还在进一步放宽持枪限制,进一步导致枪支暴力问题加剧的风险。就在枪击案发生当天,州联邦法官悄然批准田纳西州居民在18岁时就可以公开携带手枪,且无需持有许可证和训练记录。两年前,田纳西州州曾将携带枪支的合法年龄从18岁提高到了21岁,这一举措标志着田纳西州枪支法规的又一次放宽。


另一方面,共和党面对枪支暴力的方式是“武装学校”,其逻辑是给学校增加武装警卫或让教师和员工携带枪支,以减少学校成为袭击目标的可能性。“无枪区无效,使我们的学校更不安全。自 1950 年以来,94%的大规模公共枪击事件发生在禁止公民持有枪支的地方,”肯塔基州共和党众议员托马斯·马西(Thomas Massie)本周表示,许多场所,例如银行、教堂和体育场馆都有枪支保护,而学校不应例外,应该提供同样的保护。


肯塔基州共和党众议员托马斯·马西 (Thomas Massie) 和其他共和党人表示,防止更多校园枪击事件的最佳方法是武装学校以抵御入侵者。  (Getty Images )


美国国会议员马西和超过20名众议院共和党人提出废除“无枪校园区法案”(Gun-Free School Zones Act),提出“安全学生法案”(Safe Students Act),得到多个枪支权益组织的支持。支持者认为,取消无枪校园区法案有助于学校安全,因为潜在的枪手可能会被威慑,不敢进入可能有合法持枪者的校园。如果限制在学校附近持枪,反而让学校成为罪犯的易攻击目标。与此同时,加利福尼亚州众议员加西亚提出了一项法案,旨在加强学校安全措施,包括重新分配未使用的COVID资金以及雇用武装警员。田纳西州众议员弗莱施曼也提出了类似的法案,建立联邦拨款计划,培训和聘用退伍军人和前警察作为学校安全人员。这两项法案的共同点旨在提高学校的安全级别,防止未来的暴力事件发生。


第三,共和民主两党不仅难在“控枪”问题上达成共识,反而将其作为争抢选票、政治争斗的工具。在此次枪击事件发生后,民主党众议员贾斯汀·琼斯(Justin Jones)被逐出田纳西州议会(72:25的投票结果),因为他呼吁枪支管制,因声援抗议者时使用扩音器而被认为是“扰乱秩序”。大多数州立法机关都拥有驱逐议员的权力,但自南北战争以来几乎无人使用。现在,它已然成为了美国议会对付政治对手的工具。另一位民主党众议员皮尔森面对福克斯新闻的记者时说,“只是因为我们为那些因枪支暴力而死亡的孩子以及我们社区中想看到结束枪支泛滥的人而斗争,而违反了众议院的规则。我们就要被驱逐吗?这不是民主。”


民主党的支持者在田纳西州纳什维尔的众议院画廊举起标语,以支持枪支管制。(美联社照片)


在纳什维尔枪击事件后,白宫新闻秘书卡琳·让·皮埃尔(Karine Jean Pierre) 指责共和党没有采取行动,并再次呼吁制定新的枪支控制法律也呼吁立法者通过针对枪支安全的法律。“还要有多少孩子被谋杀,共和党国会议员才会站出来通过禁止攻击性武器、关闭背景调查系统漏洞或要求枪支安全储存的法案?”她问道。


白宫新闻秘书卡琳·皮埃尔和其他民主党人批评共和党没有通过限制获取枪支的新立法。(图片来源:Chip Somodevilla/Getty Images)


综上,美国国内州与州之间、党与党之间至今都没有就控枪问题达成共识,反而矛盾加剧,在政治斗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人们不禁要问,“枪支”究竟是问题还是政治工具?


枪支问题在美国的前世今生

试问暴力何时休?


美国枪支问题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1791年宪法第二修正案,这一修正案保障公民拥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被视为保护个人自由的重要基础。19世纪的西进运动是枪支在美国历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白人移民在夺取印第安人的土地和资源过程中泛滥地使用枪支,导致了许多血腥的冲突。这些都展现了“枪支”问题在美国社会变迁过程中的关键角色。


此后,枪支暴力问题逐渐引起了国会的关注。1934年,《全国枪支法案》(National Firearms Act)成为第一个针对枪支管控的联邦法律,限制个人持有和购买自动步枪、短枪、手榴弹等重型武器。然而,直到1963年肯尼迪遇刺事件后,枪支管控立法才得到了进一步加强。《1968年枪支法案》(Gun Control Act of 1968)出台,禁止个人销售或购买邮购订购的枪支,并规定对枪支买家进行背景审查等措施。


美国历史上关于枪支问题的关键法案及其影响。(来源:自制)


在上世纪90年代,美国国会通过了一系列旨在减少枪支暴力的法案。《布雷迪法案》(Brady Handgun Violence Prevention Act)是1993年颁布的一项联邦法律,要求在购买枪支前进行背景调查,对买家做出身份限制。该法案的名称来自于1981年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Ronald Reagan)的一位高级顾问詹姆斯·布雷迪(James Brady),在一次针对里根的暗杀事件中,布雷迪被枪击致残。这项法案是对此事件的回应,旨在防止悲剧重演。


1994年,国会批准了攻击性武器禁令(Assault Weapons Ban),禁止民用制造和销售AR-15等被定义为攻击性武器的半自动枪械以及10发子弹以上弹匣。然而,这一禁令在2004年到期后未获延长,导致AR-15等攻击性武器重新合法化,销售和持有的数量大幅增加。


2008年,美国最高法院在哥伦比亚特区诉赫勒案中(District of Columbia v. Heller),裁定拥有枪支权利属于宪法第二修正案保护的个人自由。2010年,《芝加哥诉麦克唐纳案》(McDonald v. Chicago)是另一项涉及枪支管制的重要判决。该案涉及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的枪支禁令,最高法院裁定,宪法第二修正案适用于州和地方政府,州和地方政府不能完全禁止个人拥有和携带武器。上述判决为美国民众拥有和携带枪支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法律依据。


美国2008-2022年校园枪击案超过500起(CNN)


时至今日,美国国内在控枪问题上依然难有共识,出台的政策和法令也是不痛不痒,枪支暴力问题仍然严重。自 2008 年以来,美国国内光是校园枪击事件就发生了500多起。过去7年,枪支暴力造成的死亡已经超过了12万人,2023年已经有4800多人丧命枪口,数字令人触目惊心。


美国2006-2022年枪支暴力导致的死亡和手上(GUN VIOLENCE ARCHIVE)


针对美国枪支问题,专家们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案,包括加强背景审查、限制攻击性武器的销售和持有、实施普遍性的枪支登记制度以及提高枪支安全教育。然而,这些措施在国会和州议会层面受到不同政治势力的阻碍,导致立法进程困难重重。面对持续的枪支暴力悲剧,美国政客们似乎已陷入习惯性表态和无果的指责,政治争端和利益集团阻碍着真正有效的枪支改革。就在无数无辜生命被夺去的时刻,美国政客们却沉浸在党派之争中,纠缠于过去的立场和利益集团的诉求。在这个问题上,他们不仅未能展现出共同进退的决心,反而将这一民生大计沦为政治博弈的筹码。


在如此严重的问题面前,美国政治家们应摒弃党派利益,回归人民利益,从而推动实质性的枪支改革。若政治家们继续沉溺于党争和诉诸空泛的表态,那么,美国社会将继续为枪支暴力问题付出惨重代价。



参考文献

考文献

1. Fox News. (2023, March 28). GOP pushes to arm staff, eliminate 'ineffective' gun-free school zones after Nashville shooting. Retrieved from https://www.foxnews.com/politics/gop-pushes-arm-staff-eliminate-ineffective-gun-free-school-zones-after-nashville-shooting

2. Congress.gov. (1967). H.R.17735 - An act to amend section 7905 of title 5, United States Code, to provide that law enforcement officers may carry firearms in certain Federal buildings, and for other purpose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congress.gov/bill/90th-congress/house-bill/17735

3. ABC News. (2023, March 29). Multiple patients reported amid 'active aggressor' at Nashville school. Retrieved from https://abcnews.go.com/US/multiple-patients-reported-amid-active-aggressor-nashville-school/story?id=98152651

4. Associated Press. (2023, March 29). Tennessee governor says he'll sign bill allowing armed teachers. Retrieved from https://apnews.com/article/gun-laws-tennessee-shooting-6192267a5ef5791416adda36667d287b

5. Fox News. (2023, March 31). Nashville police release security camera footage from Covenant School attack that killed 6. Retrieved from https://www.foxnews.com/us/tennessee-shooting-nashville-police-release-security-camera-footage-covenant-school-attack-killed-6

6. Fox News. (2023, March 29). Nashville school shooting: 6 killed including 3 students, shooter dead. Retrieved from https://www.foxnews.com/us/nashville-school-shooting-6-killed-including-3-students-shooter-dead

7. Fox News. (2023, March 28). Nashville shooter Audrey Hale: Who is the transgender woman who opened fire at Covenant School? Retrieved from https://www.foxnews.com/us/nashville-shooter-audrey-hale-transgender-woman-opened-fire-covenant-school

8. Fox News. (2023, March 23). Tennessee's GOP-led House votes to expel Democrat Justin Jones from legislature over his role in gun protest. Retrieved from https://www.foxnews.com/politics/tennessees-gop-led-house-votes-expel-democrat-justin-jones-legislature-his-role-gun-protest

9. The New York Times. (2023, March 28). Nashville school shooting live update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3/03/28/us/nashville-school-shooting-tennessee#mass-shootings-2023

10. CNN. (2023, March 27). Six dead, including three students, in shooting at Tennessee school. Retrieved from https://edition.cnn.com/2023/03/27/us/covenant-school-shooting-nashville-tennessee/index.html

11. BBC News. (2023, March 28). Nashville school shooting: Tennessee governor to sign gun bill. Retrieved from https://www.bbc.com/news/uk-65092102

12. The Guardian. (2023, March 28). Six people dead after Tennessee school shooting. Retrieved from https://www.theguardian.com/us-news/2023/mar/27/tennessee-nashville-school-shooting-covenant

13. Gun Violence Archive. (n.d.). Retrieved from https://www.gunviolencearchive.org/


往期精选

本文版权归“中美友好互信合作计划”所有,如需转载请与本公众号联系并注明出处。
欢迎关注公众号!微信编辑:昕昕如有投稿,请直接发至xinyanyan@fudan.edu.cn或zhongmeihuxin@163.com。一经录用将有稿费奉上

“中美友好互信合作计划”是由复旦发展研究院和丰实集团共同打造的中美关系研究的学术平台,该平台通过课题研究和精英讲坛的联动运作方式,力求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学术权威分析中美关系的热点问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