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心衰加重患者,应如何进行评估?
我国心力衰竭(心衰)患病率持续升高,心衰患者的高死亡率、高住院率带来巨大的公共卫生负担。心衰加重与慢性心衰患者的死亡和再住院密切相关。《慢性心力衰竭加重患者的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2》从慢性心衰加重的定义、诊断与评估、治疗、预防和管理等方面进行介绍,为临床医师早期识别和治疗慢性心衰加重患者提供参考。关于心衰加重的病因及诱因评估,共识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心衰病因的再评估
心衰加重时再次评估病因至关重要,包括既往病因是否加重,是否存在新发病因,病因是否可逆等。影响心包、心肌、心内膜、心脏瓣膜、血管系统或代谢的许多疾病都可以引起心衰加重。
常见的心原性可逆病因包括:缺血性心脏病(特别是新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未控制的高血压、主动脉夹层、可手术治疗的严重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心包疾病(如缩窄性心包炎、心包积液)和可逆性心肌病(如应激性心肌病、心动过速性心肌病)。临床怀疑某种特殊病因导致的心衰(如心肌淀粉样变、嗜铬细胞瘤、肾动脉狭窄)时,应进行相应的筛查和诊断性检查。
合并疾病及其他诱发因素的评估
合并疾病的出现和加重往往成为心衰加重的主要诱因,要尽早发现、及时处理。
(1)心原性相关疾病:如心律失常,包括快速及缓慢型心律失常,尤其是心房颤动(房颤)。
(2)非心原性相关疾病:①感染:肺部感染是诱发心衰加重的常见原因,此外还有感染性心内膜炎、脓毒血症等;②其他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肺栓塞、肾功能恶化、血糖控制不良、电解质紊乱、新发脑血管意外、贫血、铁缺乏症、妊娠、甲状腺功能异常、嗜铬细胞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白塞病)。
(3)治疗相关问题:①慢性心衰药物治疗不规范:心衰治疗药物的种类不足、剂量不达标、治疗依从性差(自行停药等)、未定期随访等;②容量负荷增多:如利尿剂使用不足、输液过多过快;③使用可加重心衰的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某些抗肿瘤药物、负性肌力药物等。
(4)其他:剧烈情绪波动、睡眠不足、过度体力消耗、创伤、围术期等。
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
根据心衰加重的速度、严重程度、血流动力学、生物标志物、肝肾等器官功能状况、合并症以及并发症、年龄等综合因素进行危险分层,制定与之对应的管理路径和治疗策略(图1)。
注:ARNI: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R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MRA:醛固酮受体拮抗剂;SGLT-2:钠- 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心衰:心力衰竭
图1 慢性心衰加重患者的管理路径和治疗策略
(1)低危患者可以在门诊治疗。多数心衰加重的患者进展相对缓慢,可以在门诊进行有效的干预,避免心衰进行性发展,尽快恢复到稳定状态,从而避免住院。
(2)中危患者需要住院或在急诊治疗。是否需要住院治疗除了要考虑临床因素,亦会受非临床因素的影响,比如门诊的医疗基础设施和护理水平、医疗保障政策、住院床位、患者及家属的意愿、患者的社会经济和家庭条件等等。
(3)高危患者应立即收入或者转入重症监护病房。少数患者出现迅速而严重的心衰加重,参照《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中的急性心衰的处理原则。对于没有改善或心衰继续恶化的患者,应给予治疗“升级”,提高治疗强度,对药物治疗无反应者可行机械循环辅助支持治疗。
(4)难治性终末期心衰患者,应考虑心脏移植、长期机械循环辅助治疗或者姑息治疗。
需要强调的是这种危险分层是相对的,各层级相互重叠相互转换,必须动态观察、动态评估,根据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对于心衰改善的患者应持续治疗以减轻和消除淤血,并且进一步优化指南推荐的药物治疗(GDMT)。
以上内容摘自: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心电及心功能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分会,中国心衰中心联盟专家委员会.慢性心力衰竭加重患者的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2.慢性心力衰竭加重患者的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2.中国循环杂志.2022.37(3):215-225.
>>>戳下方小程序,直接搜索对应指南即可阅读PDF版全文!
精彩回顾(点击查看)
❤ 2022年美国心衰指南发布,全面更新、纳入新型药物!❤ 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和评估,来看流程图!❤ 急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和管理流程:图说指南❤ 诊断心衰,生物标志物与影像学检查相结合❤ 终末期心衰的诊断和治疗,ESC指南图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