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本翼资本】创新是大国崛起的基因

本翼资本 陈运红 本翼资本CapitalWings 2022-06-19

在创新生态系统中,创新基因是“种子”,政策是“太阳”,资本是“土壤”,文化是“空气”,只有在适宜的阳光和肥沃的土壤以及开放包容、锐意进取和敢冒风险的创新“空气”的前提下,创新基因的种子才能生根发芽。

一、创新生态系统的构造与生态平衡

1.创新的定义

创新是从新的设想发展到商业应用的整个过程,其特点表现为:创新的动力来源于市场需求。创新具有不同层次的新颖性,可以对企业而言是新的,或对市场而言是新的、对世界而言是新的。创新必须是已经实现的技术经济活动。熊彼特认为:创新是实现生产要素的一种从未有过的新组合,其目的是为了获取潜在的利润,提高企业绩效。 

2.创新的生态系统

创新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性的、开放性的、动态性的、交互性的、多样的、层次性的有机系统。创新生态系统的作用在于通过系统内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的传递,促使创新知识的生产、扩散和使用,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获取优良的创新成果,推助经济增长,最终使得所有系统成员共同获益。

如何构建一个创新生态系统?为了便于读者理解创新生态系统各要素间的关系,我们试图采用动物生态系统与创新生态系统进行对比分析,形象地表达我们对创新生态系统的理解。

首先看看自然界的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它包括三个部分:生态源,生态依附平台,生态链。生态源是各类植物等能量源。生态依附平台是土地、海洋、沼泽或江河等。生态链是食物链。而阳光、空气以及宇宙规律共同形成了生态系统的气候条件。整个生态系统是基于能量的流转而存在的,食物链保证了生态系统的平衡。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是被动正向激励的,生态源作为能量生产者,为食物链提供能量源泉,而食物链自身也通过食物链的被动逐级传递。而生态链对生态源的反哺是通过生态依附平台实现的,食物链的食物残渣或动物粪便以及动物尸体等被大量微生物的分解成各类有机物,而各类有机物通过生态依附平台即土地或海洋等反哺给各类植物,为植物的生长提供养分,从而实现生态链能量传递的循环。

而创新的生态系统结构,与之类似,包括创新源、中间平台和参与市场竞争的产业链。

创新源由各种高等学校、科研机构、职业培训机构以及研发中心等构成。其主要功能包括:(1)培育创新文化,培养创新人才。(2)进行基础研究,生产创新知识。(3)从事应用研究,扩散创新知识,促使科技成果转化。(4)通过培训,提升生态系统学习主体的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效果。

中间平台由支持机构组成,包括政府、金融机构、创业投资机构和中介组织等。中间平台的主要功能是实现创新知识的扩散,是创新基因赖以生存和成长的孵化基地。在系统中,政府起到“太阳”的作用。它营造环境、集聚人气、提高回报率和做好基础设施。政府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氛围和环境,比如,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完善创新基础设施,制定实施包括财税与金融在内的政策措施等在系统中。金融机构和创业投资机构的重要功能是为创新主体提供资金服务,企业的科技成果得以迅速商业化和产业化。中介组织,尤其是科技中介的主要作用是:提供技术信息情报;开展技术咨询、评估和传播等活动;制定技术规范和标准等。

产业链主要由核心企业、供应商、客户、竞争企业和合作伙伴构成。其核心的功能是实现创新知识应用与开发。创新企业与供应商和客户形成纵向协作关系,而与竞争企业和合作伙伴形成横向关系。其中,核心企业的主要角色包括:创新活动的决策主体和投入主体、创新的执行主体、创新的收益主体和风险承担主体。合作伙伴的主要功能是辅助核心企业开展创新活动。其辅助合作的方式是多样的,比如,共同参与研发项目,联合使用设备与实验室等等。

创新环境主要由宏观环境、社会文化等要素构成。其中,经济环境为社会大背景为创业主体提供人才和各类生产要素,其次为企业提供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市场环境,遵循优胜劣汰的自然准则,它是创新生态系统形成的地质条件。文化环境主要体现在创新主体价值取向和创新意愿、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和需求、以及社会的创新氛围,它是创新生态系统中的空气。

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创新生态系统,是创新源、中间支持平台、产业链以及创新环境等所有因素的相互影响与相互促进的共同体。创新生态系统的培育,要求有适宜的气候和土壤,以及相对稳定的成长条件。激励创新的政策环境能够为产业技术创新系统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能够促进创新生态系统形成、发展以及功能的不断提升。建立开放包容、锐意进取和敢冒风险的创新文化是推动创新知识产生、传播和应用的助推器和催化剂。

3. 影响创新基因的发展空间的要素分析

在创新生态系统中,创新基因(由基础研究项目与科技人才有机结合形成的)是“种子”,政策是“太阳”,资本是“土壤”,文化是“空气”,只有在适宜的阳光和肥沃的土壤以及开放包容、锐意进取和敢冒风险的创新“空气”的前提下,创新基因的种子才能生根发芽;除此之外,一个优胜劣汰的、开放包容的市场竞争环境,以及有利于创新知识扩散与应用的产业集群 效应也是影响创新主体能否茁壮生长的重要影响因素。

二、美国在科技创新的成功经验

发达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都对其传统产业进行了转型。自20世纪40年代起,欧美以国家战略为标志,开始将传统的制造业、重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美国进一步强化了内部公平竞争,打击研发垄断和技术垄断,同时,强调内部竞争和外部垄断的双重标准,竭力将全球的资源植入美国的孵化器中,创造出全球最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和强大的技术服务市场,同时,将美国的优质产品和技术换取全球最廉价的资源。

美国ACI  开宗明义地指出:“美国的经济力量及其在全球范围的领导地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生产并利用最新科技开发成果的能力。”ACI 将这种能力归因于3 类力量:科学研究、强大的教育体系和一个鼓励企业家成长、鼓励冒风险与创新的社会环境。它将国家竞争力建立在两块基石上:一是科学与技术;二是整体国民素质。

1.美国强大的创新能力是如何形成的

归纳起来,主要是下述几个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充分竞争的市场机制,勇于冒险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不但适用企业而且也适用于大学。大学是一个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地,也科技创新的源头。美国的硅谷就是依托斯坦福的分校成长起来的。(2)是富于进取的冒险精神和创新文化;(3)开放的人才引进政策,吸引并留住世界上最优秀人才的能力。在美国硅谷创办的企业50%是由亚裔人才创立的,主要是中国和印度人,而且美国的大学也是用优厚的奖学金把全球的尖子生吸引过来进行培养,毕业后留美工作。(4)发达资本市场体系,从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到纳斯达克市场,从VC到PE,在创新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全过程的金融服务。(5)有效的政策支持体系,改进研发抵税政策,鼓励私有部门对创新的投资。(6)鼓励冒风险与创新的社会环境政策。创造一种鼓励创新者实现自身想法的工商环境(通过税收、贸易、知识产权保护/专利、侵权赔偿制度等政策);培养高技能的蓝领劳动者(通过教育、岗位培训和移民政策);支持创新所需的先进设备。

在长期的发展中,美国逐步形成了一整套能有效激励创新的制度和政策体系,使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优化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积极作用。这是美国创新活力源源不竭和长期保持领先地位的根本原因。

2.美国创新的主要特点

与英国等欧洲国家不同,美国创新有自己鲜明的特点。(1)是以实用性创新为主导。在美国众多发明创新中,大都是针对市场需求的实用性发明或商业模式的创新。(2)是注重全面创新。在美国人看来,创新是指一个人或机构产生新的想法并将其进行商业化应用的过程。不仅仅是实验室的发明,更应指能投入实际应用的发明。创新有多种形式,诸如新的技术设备、新的产品设计,新的生产经营方式、新的工艺流程等,不仅包括技术创新,还包括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3)是草根创新蔚然成风。(4)是军民融合互动创新成效特别卓越。战争和军备竞赛对加速科技创新无疑具有刺激作用。尤其在航空航天、核能、电子信息网络、新科技、海洋、生物工程等科技领域,美国军民融合互动创新成效卓著。 

3. 中美投资与政策环境比较

美国的做法:①联邦政府在关键性基础研究上的投入;②联邦政府在科学工具上的投入;③中小学教育制度;④促进高等院校的发展;⑤加强对劳动力的培训;⑥移民政策;⑦促进私有部门对研发的投资;⑧建立知识产权保护系统;⑨培养有助于激励企业精神的商业环境,通过自由而灵活的劳动力、资本和产品市场使生产技术得到快速扩散。

中国的方向: ①实施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②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③实施促进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 ④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和技术标准战略;⑤实施促进创新创业的金融政策;⑥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⑦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机制;⑧扩大国际和地区科技合作与交流;⑨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社会环境。

中美比较结果:①中国对企业技术创新给与投资和政策支持,推进企业自主创新,以纠正以往做得不够;美国则在基础性研究和科学工具上给与政府投入,因为他们可以带来市场化的技术、流程和技能或者是超出单个机构承受范围的高精尖类的工具。②中国将完善军民结合作为国家战略一部分,建立寓军于民的机制,而这方面美国已经做得比较成功。

创新精神是决定两国在21 世纪获得成功的唯一重要因素,创新的能力是将竞争力完全转化为成果的基础。

三、中国创新能力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创新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科技创新,一个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体制机制创新。两个创新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提高。

1. 我国技术创新整体能力持续提升

2015年国家创新能力世界排名提升至第18位,R&D人员总量位居第1位, SCI论文被引证次数居世界第3位,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连续六年居世界首位。2015年全社会研发支出达到14300亿元, 经费总额居世界第2位,比2010年增长一倍,其中企业研发支出占比超过77%,2015年R&D经费占GDP比重为2.1%。

2014年10月汤森路透旗下的知识产权与科技事业部发布了一份名为《创新在中国——中国专利活动发展趋势与创新的全球化》的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已在专利领域逐步崛起并占据统治地位。针对中国专利组合的分析显示,在十年时间内,中国专利的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国内专利申请的爆发式增长所致。 这种趋势使得在这十年中,中国专利增长超过了所有竞争对手。报告显示,在数学计算、处理、通信技术方面,中国已具备了与美国、日本实力相当的创新组合。而在制药、生物领域,中国的专利组合数量占绝对优势,但其专利质量却有待提高。

中国制造优势:在高铁、核电、卫星、汽车、手机、通信设备等领域已处于领先优势。高铁领域,中国凭借“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技术路线,打造全产业链,使中国高铁成为整体世界领先的产业。汽车领域,中国品牌不仅在国内市场份额高达90%以上,在全球市场也占据半壁江山。手机领域,华为、联想、小米、中兴等国产手机不仅占据了国内近八成的市场,还拿下了海外市场三分之一的份额。更重要的是,国产手机逐步掌握了智能手机关键技术,包括基带、射频、应用处理器在内的智能手机核心芯片的自给率突破了20%,相比2014年有了大幅提升。通信设备领域,全球前五大设备商中国的占据两席,华为更成为了全球通信设备的龙头。

 2.原始创新能力急需提高

 国内创新活动上升、国外申请数量有待提高:整体上来讲,2014 年中国 96.2%的专利是在国内提出申请。尽管中国的国外发明申请量从 2008 年的13,005 件增至 2014 年的 38,904 件,但由于专利申请总量从 2008 年的 239,663 件增至 2014年的1 ,030,448件,因此中国国外申请占专利总量的比率降至3.8%的水平上。2014年日本国外申请占专利总量的比率是28%,而美国该比率则是44.2%。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始创新能力还不强,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特别是依靠科技投入驱动经济发展的理念还没有形成。 

3.当前我国创新体系存在问题

第一个是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不对应;全社会的创新投入年均增长20%,非常之快。而全要素贡献率不是提高,而是下降。

第二个局部突破和全局创新能力不对应;中国在卫星、高铁、通讯设备、家电、超算、无人机等领域应用技术已引领全球。而核心技术如基础软件、核心芯片、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医药等基础研究领域较发达国家差距仍大。

第三是中国的创新生态过多地依赖政府构建的“人工生态”,而不是依托市场自发形成的“自然生态”,其创新体系可能显得脆弱,很难持续健康发展。当务之急应该解决两个问题:(1)构筑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2)政府职能转变,从主导产业发展到为产业服务的角色转变。


本 本 翼研



产业趋势

【本翼资本】投资的核心是风险的认知与规避

【本翼资本】中国市场将是全球资本最肥沃的土壤

【本翼资本】迎接智能革命的三波大浪

【本翼资本】本翼为何认为互联网保险面临大机遇

【本翼资本】融合创新引领经济发展的主流

中国创新能力正处于爆发前夜

巨浪来袭,中国的核心优势在哪里

大国崛起的经验总结

本翼为何认为电信设备拐点来了?

智能生态系统的产业架构与趋势研究

全球信息生态链的格局与挑战

行业专题

鹰的眼睛,狼的意志 ——DICT变革下的从0到1

遥感小卫星引领百亿美金蓝海市场

智能革命下游戏产业生态链的进化与颠覆

人工智能对医疗行业影响的专题研究上篇:云端一体化,开启智能医疗大门

人工智能对医疗行业影响的专题研究下篇:颠覆医疗,中长期腾飞不是梦

人工智能对医疗行业影响的专题研究:基本结论

蓝宝石专题研究上篇:HEM和泡生法是主流长晶技术及千亿盖板市场

蓝宝石专题研究下篇:HEM机械化程度更高,更具成本优势及投资建议

蓝宝石专题研究:HEM助力蓝宝石千亿市场

智能图像传感器的行业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之一)

智能图像传感器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之二

智能传感器专题报告之三:案例分析和投资逻辑

人工智能对保险行业的影响研究之一:互联网金融下一阶段是人工智能+金融

人工智能对保险行业的影响研究之二:人工智能对保险行业的总体影响及市场规模估计

人工智能对保险行业的影响研究之三:人工智能在保险行业中的应用案例及局限性

公司研究

Google智能生态链的演进路径

华为生态链的全方位解读

华为模式对中国智能制造的借鉴意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