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伴读 | 老话说“越淘气的男孩越有出息”,原来是真的!

2018-03-18 中国网教育频道
 

伴读第七季 · 第十八天 

朗读者·李堃鸣


美国有一个全美性的原创赛车模型比赛,有研究人员对其不同年龄阶段的获奖者进行了分析。


在低年级阶段,所有的获胜者都是女孩。原因是女孩能专心听指令,严守规程,所以赛车的每个部件都能恰当安装,正常运行;


而男孩的条理性就显得不那么好,思维方式显得更为抽象,而且他们愿意做冒险尝试。


男孩在低年级的时候,由于没有掌握足够的赛车模型基础知识,不知如何才能让其正常运行,所以胜出者很少。


然而,当孩子们过了四年级后,比赛结果就来了个大翻转。此时,男孩变成了压倒性的胜利者。


这是因为女孩仍遵循指令,按照常规方式设计、制作赛车,男孩却勇于开拓创新,喜欢进行新的尝试,不怕冒险。


尽管许多男孩的   创新尝试没有成功,但仍会有那么几个男孩因为其令人惊羡的新颖设计和制作而毫无悬念地荣登榜首。


虽然这只是个小型研究,却启示我们针对性别差异实施差别教育的重要性。答案不是“二选一”,而是“二者都可”。


如此,便能帮助男孩、女孩在未来的生活中对对方的优势予以欣赏、重视,互补彼此的不足,从而迈上成功的阶梯。


我的二儿子凯恩在北京一所当地学校就读的时候,有一次,他在数学考试中答错了一道题。


试卷上的问题是这样的:有一个多层建筑物,每层高X米,如果你想爬到楼顶,需要多长的梯子。这道题其实就是简单的加法题。可凯恩该题的得分为零。



他认为人可以通过楼梯到达建筑物的最高层,然后通过阳台再爬到楼顶。凯恩觉得自己的答案也能达到题中要求的目的,所以就去问老师为什么不对。


老师告诉他,在我们的教育体制下,要想在考试中得分,他必须明白出题人的出题目的,并力求自己的答案符合出题人的答题思路。


即便凯恩的答案合乎情理,我们的考试制度也没给这些答案留下任何可回旋的余地。


这样看来,老师非但没有对凯恩的创造性思维予以肯定和鼓励,反而是打击了他的发散思维能力。


男孩“不对劲”的“功劳”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我们的教育体制和文化背景。


男孩独树一帜的特质难以得到承认,男孩承担风险的机会也很少,然而敢于冒险是创新精神中不可或缺的素质。


非洲某个禁猎区大象数量过剩,科学家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将小象移送至新的动物保护区。于是,人们便开始这样行动了。


小象来到了新地方,开始时表现一切正常。可是过了大约10年之后,其中一些小象长成了年轻的公象,他们居然开始袭击并试图杀死犀牛群,表现异常。


研究人员通过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这些大象在成长过程中缺乏足够的雄性榜样示范,也就是没有象爸爸的陪伴。


人们还是把这些年轻的公象运送到了有大量成年公象的区域。


在成年公象的带领下,年轻的大象逐渐懂得了秩序和纪律,之后再没出现对其他动物的攻击和杀戮行为。



由此看到,象爸爸在象儿子的成长过程中占据了多么重要的位置。父亲参与教育孩子,能帮助孩子建立和运用“对立统一”的思维模式。


父亲参与进来,就能和孩子的母亲一起,使孩子既懂得遵守秩序和纪律,又不会失去爱玩、活泼的天性。


为了孩子不成为环境的牺牲品,父母需要努力学习正确的教育方法。


父母首先要学习的是有关儿童发展方面的知识,要找到一些在目前体制下成功教育孩子的良师益友。


如此,父母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方向才能了然于心。


在早期阶段,男孩的学业普遍比不上女孩,所以很多男孩的父母在其小学阶段都是忧心忡忡的。


这时,倘若有年长一些的父母对男孩的父母予以肯定,赞同他们的教育方式,或者对早期阶段的教育关注点给予点拨,他们内心的焦虑感一定会减轻不少。


富于创造力的人常会有坎坷的成长经历。坎坷本身并不能生成创造力,但是能让人学会变通——变通则有助于创造力的产生。


我们要改变教育方式,让男孩身上蕴藏的创造力充分得到开发,使他们有朝一日能贡献自己的力量。



《丰盈心态养孩子》

著:蒋佩蓉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出版年:2017年12月

-作者-

蒋佩蓉,著名婚姻、亲子和礼仪专家。毕业于麻省理工,曾任麻省理工学院中国总面试官。集中美教育专家、儿童成长力培训专家、国际商务礼仪培训专家等诸多身份于一身。


-朗读者-

沈阳市大东区辽沈街第二小学 | 李堃鸣

座右铭:读一书,増一智。


征集朗读者

如果您喜欢朗读,愿意为大分享有价值的文章,欢迎自荐。也许您就是我们的下一个朗读者哦!详情戳左图,参与报名。点击阅读原文,跳转至征集页面!

#留言互动打卡#

别忘记参与我们的打卡活动哟~

参与留言,微信、微博、微社区

 三种打卡方式任你选择

连续30天打卡全勤听众,

可获得当季收听打卡活动全勤神秘大礼。

参与留言提问的朋友们,

有机会获得蒋佩蓉老师的亲自解答。


小编推荐

伴读 | 最终决定孩子未来的,不是学校,而是父母

伴读 | “我越来越像我妈啦!”是真的,焦虑代代相传……

伴读 | 严师出高徒,这句“真理”骗了家长和孩子多少年

伴读 | 孩子该如何选择职业?这篇文章给出了答案......(转给家长)

伴读 | 在“无所事事”的时间里,孩子的思考让你意想不到

伴读 | 培养抗逆能力,不是当“鹰爸”

伴读 | 痛心!家长只关注学习成绩,最终孩子成了“危险品”

伴读 | 完美主义只会烫伤孩子!家长要学会示弱这门艺术

伴读 | 所谓勇敢,就是要做你害怕的事

伴读 | 你自以为是的保护,正在剥夺孩子成长的机会

伴读 | 家长如何将家庭打造成孩子的“情商教室”?

伴读 |  “高情商”的孩子是这样炼成的!

伴读 | 家长注意啦!课外活动利于培养孩子的“软性”情商

伴读 | 蒋佩蓉:我对父母强迫我学钢琴充满感激

伴读 | 学好这几招,在家就能训练孩子的发散思维!(建议收藏)

伴读 | 标准答案只有一个,但是正确答案不是唯一

大事件 | 用丰盈心态养育孩子,从今天起,向养育焦虑宣战!

大事件 | 等蛙回家?不如等我们颁奖呀!

文字编辑 | 江玉婷

音频编辑 | 谷舒晨

排版编辑 | 邓闽娇

责任编辑 | 刘    昌

中国网教育频道出品

     打开微信输入框,回复“伴读”可重温往期精彩节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