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安博戴水道郭隽菡:海绵城市中景观与建筑完美融合的案例分享

点击上方“风景园林网”关注并置顶

第一时间了解前沿案例


▲安博戴水道水务项目经理郭隽菡演讲

近期,第九届园冶高峰论坛分论坛“海绵城市建设与发展国际论坛”在上海外高桥喜来登酒店召开。安博戴水道水务项目经理郭隽菡女士发表了题为《蓝绿宜居空间规划与适应性海绵城市设计思考》的演讲,通过几个不同尺度、不同项目地址的典型案例分享了安博戴水道对适应性海绵城市设计的思考。

安博戴水道(Ramboll Studio Dreiseitl)隶属于丹麦Ramboll Group安博集团,是安博集团水务部门在中国的分支机构。安博集团是丹麦排名第一、欧洲工程咨询排名第四的工程设计集团。40 多年来,在景观设计领域完成了许多城市景观设计和城市水文环境的高质量项目,致力于将人的尺度、可达性强的公共生活空间、干净的水环境、宜人的景观等融合到从设计到实施的整个过程中。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在项目之初将团队协作,公众参与和跨部门的协调结合起来,从而产生出一种更完善的创新性城市解决方法。


▲“宜居城市”理念


哥本哈根防洪排涝规划设计

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纽约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洪涝风险。近年来由于暴雨和海啸造成的洪涝灾害表明,纽约市的水利和废水处理系统在极端天气状况下存在各种风险,必须通过进一步实施适应气候变化的干预措施予以解决。大雨天气(“暴雨”)会导致城区被淹,并且极有可能对城市造成严重破坏。

针对暴雨及其造成的相关经济和社会影响,纽约环保局已通过开展暴雨后城市复原研究项目,在皇后区东南部的试点区域集中实施了创新性解决方案。

该项目旨在推动气候适应性项目以及对传统的暴风雨应对方案的方法进行分析,通过与现行的城市规划与发展计划相结合,共同缓解内陆洪水灾害,减轻城市内涝。本次改善计划报告描述了安博集团于2016年开展的纽约暴雨修复计划的研究过程及其研究成果。进行该项研究的方法论基础是安博集团以往的项目及工程经验以及针对哥本哈根市开展的暴雨解决方案。

这是一个城市尺度的规划设计。不仅仅在中国,包括哥本哈根在内的欧洲发达国家城市也会面临着老城区经常出现防洪排涝的问题。

▲严重的城市内涝

安博戴水道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考方向,即城市的一些区域是可以被淹没的,民众也需要去接受这样的理论。在这样的前提下开展设计。在各专业融合讨论下,形成了特殊的方法论。项目伊始,工程部门对整个区域的环境,包括地形等数据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将分析结果形成风险评估地图,判定出城市哪些些区域是内涝最容易发生的且问题最多的区域。通过方案会议,模型计算,探讨此种方式能否达到缓解城市内涝的要求。判定方案是否可行,是否需要继续调校,优化,最终成本和今后的生态效益分析等。

规划策略为“五指形”结构方案。防洪规划五指方案位于通往城市中心主要交通道路之间,整合主要街道间的公共空间,作为可以滞蓄雨水的空间,赋予它更多的蓝绿功能,减小市政管网的压力。整个系统可以理解为,城市的公共空间是一个大的海绵体,城市里的湖泊也会形成区域海绵体。

将城市内原有湖泊进行改造,缩小原来湖泊的面积,将部分水域改为下凹式绿地。没有降水的时候可以作为市民活动空间,在绿地与湖泊间形成一条非机动车道。在强降水期间,非机动车道会在安全的高度,而下凹式绿地则会成为滞蓄雨水的空间。城市中的雨水也会排到这个区域,来进行一定程度的滞蓄,之后再排入市政管网。这样会有一个错峰排洪的功能,进一步缓解市政管网的压力。

▲可供市民活动的下凹式绿地

▲强降水时成为蓄水模块

整个项目完成后,进行了生态效益的评估,整个区域的活力度较原来增加了3.3倍,居住价值增加了10%左右,同时节约的大概2亿美元的市政费用。


北京副中心城市绿心园林绿化规划设计方案

城市绿心建成后将成为北京面积最大的公共开放空间之一。它不仅在战略布局上承接着城市副中心“生态中转站”的功能,在未来也会满足市民休闲健身活动的需求,为副中心塑造世界一流宜居城市奠定了生态基础。文化包容性、功能复合性及生态多样性是东方造园艺术的精髓,设计将通过三个层次的实施途径,21个具体实施措施来实现对绿心的美好愿景。串联的水系结构,不仅为游览提供良好的空间体验,同时也为生物栖息与生态联系

提供的必要的场所与通道。构建生态通廊,有效连通场地内外,未来的绿心将成为整个区域最佳的生物栖息之所与生态连通核心。环形的交通流线系统将场地各功能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也会构成丰富的游览路径。

项目不仅仅定义为一个城市公园,由于场地内规划有图书馆、剧院、博物馆等公共场所,且原场地环境包含一个化工厂,具有一定的污染元素,那么在这个化工厂的区域内,怎么样对现状的土壤进行修复,之后再把它建造成城市绿心,恢复场地的生态,这成为当时讨论的很重要的话题。

在生态修复层面提出了五大措施,包括土壤修复、植被恢复、栖息地建设、海绵与生态水环境、竖向与生态工艺。也希望它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建造过程,这个过程可能是20年至50年,希望市民能参与其中,一同构造通州今后的城市森林。

▲修复策略

针对整个区域做了海绵滞蓄空间水位线模型,设计目标为50年一遇降水不外排,同时保证收纳周边地块的排水,成为一个非常大的海绵体。当暴雨来临的时候,整个区域的水不会排到大运河里,对大运河的行洪造成影响。

▲鸟瞰效果图


雄安市民服务中心景观规划与海绵城市设计

作为雄安新区首个大型建筑群及临时办公区,雄安市民服务中心面临着工期紧张,任务艰巨的严峻挑战,安博戴水道Ramboll Studio Dreiseitl 景观设计周期仅为3个月,施工周期6个月。用“雄安速度“保质保量、短平快的完成了本次项目的重点、难点、要点。

它是一座相当于14个足球场大小的绿色、智慧、创新园区,参照北京故宫中轴线布局,拥有三纵三横的庭院式建筑布局和古朴典雅的建筑风格,诉说着中国传统文化。

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党工委管委会、会议/政务中心、周转用房及企业临时办公区等。现代气息浓厚的书店、超市、邮局、健身房等在此处一应俱全。它最大化的利用自然景观和生态的处理手法构建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增强生态的可持续性,营造了宜人可持续性的自然生态环境。

园区不设围墙,通过自然景观将园区内外连接为一个整体,雨水花园的设计让自然更好的融入人们的生活,在将园区外自然景观引入到内部地块的同时将内部景观花园作为连接建筑物的主要景观轴线,打破景观与建筑的硬性隔阂,将园区内的“创新共享生态”内核无限延伸至园区外乃至整个雄安新区。让人与建筑、人与景观融为一体,和谐共存。

雄安市民服务中心生态水系统充分引入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即结合景观设计,设置雨水花园,生态停车场,下凹绿地,种植草沟,生态净化群落等海绵城市设施元素,通过渗、滞、蓄、净、用、排,从而实现雨水的净化,收集,滞蓄以及再利用。同时,这些海绵设施为使用场地提供了近8000立方米的滞蓄容积,再结合12000立方米的小市政设施,可以有效地控制场地内85%以上的降雨量,能使市民服务中心区域在30年一遇暴雨的情况下不内涝。

2018年夏天的几次强降雨,整个园区并没有出现特别严重的内涝,所有的雨水被就地消纳、回收、回用。

▲现场景观效果

本项目植物设计除了遵循“南北为街,东西为巷”的整体规划设计理念外,引入自然种植方式、全生态设计手法以实现自然景观效果。地被植物模拟白洋淀湿地景观效果,大量采用儿狼尾草、茅草等自然生态植物,可实现较低成本维护。

植物后期养护灌溉,采用全智能灌溉方式,运用智能化天气及空气湿度监控系统。进行场地植物灌溉控制,实现节水灌溉的设计理念。同时智能灌溉系统可以实现人工成本的大幅度节约。

▲下沉庭院

整个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建成后,生态效果很好。2018年夏天,场地内鸟语蝉鸣。

▲生态效益良好


天津文化中心项目

本项目是安博戴水道在中国做的第一个落地项目,项目地处天津市中心,场地周围是一排公建,在中间构建了一个大概10公顷的生态湖体。当时中国还没有“海绵城市”的说法,引入了当时叫“水敏城市“的设计手法,中心湖收集周边地块的雨水。因为场地周边是天津的老城区,周边的排水管道标准都很低,新区发展起来之后雨水管道无法收纳新进入的雨水,政府的要求是一定要就地消纳,并且回用。

建成之后,周边都是新的建成区,围绕中间的中央湖体。湖体中的水每天会被抽到旁边,到构建的湿地区域的水循环系统进行循环,循环处理之后的水又重新进入湖内,降雨的汇水同样也会经过净化之后,再汇入湖内。这个生态净化结构叫做Cleansing Biotope(生态净化群落),其实它也是一种湿地的形式,下面有很多水泵和管道每天都在工作,只是人们感知不到。

▲建成鸟瞰

因为整个项目场地位于市中心,周边场地硬质化较高,湖体周围的生态净化群落是比较软的、偏湿地的景观方式。项目建成之后,成为天津市民非常好的活动场所。当时也做了项目的生态效益投资估算,大概为天津节约了1.2亿人民币的市政投资。因为如果不建这个湖的话,那就意味着政府需要增加雨水管道的投资,同时也意味着没有了后期的生态效益。

2012年的强降水也验证了整个场地的设计是否合理,当时整个老城区都被淹了,很多地方出现淹没的状况,但是在项目场地周围,因为湖体的调蓄功能,场地并没有形成内涝。

▲水系统设计


新加坡海军部社区项目

海军部社区是一个集多功能于一体的旗舰式“垂直村庄”项目,它将一个占地2.2英亩的紧凑场地变成一个充满活力的社区中心,综合性的社区环境和生态空间使老龄化的人口能够更为积极地生活。在当今高度密集的城市环境中,景观空间由绿色植物和蓝色的基础设施层叠在一起构成,它将整个海军部社区的居民与历史悠久的“Kampung”村庄精神紧密连接起来。项目中100%返还绿化率及1.2英亩的软景观设计为整个社区带来了生机勃勃的生态感官体验,生物友好型景观策略在此项目中被体现的淋漓尽致。同时,社区中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也积极响应了水敏感城市设计理念。 未来这个独特的空间将作为一个模范式社区福祉,培养更多的年轻人的同时保证老龄化人口可以拥有更为优雅的生活方式。

2018年刚刚建成,项目位于新加坡市中心区域,整体建筑是与WOHA合作的新加坡对水体有“活跃、美丽、洁净”的“ABC”导则,要求比较严格,所以在设计的时候也希望整个的雨水能够通过屋顶花园与景观净化系统逐级净化,被回用,而不是流到市政管网中去,

景观设计的思路是,希望项目建成后是一个Community Park(社区公园),同时也是Specialists’ center(专家中心)和People’s Plaza(市民广场)。分析了整个区域的视线情况,对建筑的使用有一个场景的想象。

▲视线分析及场景分析

中间层设有一个可以净化城市径流的雨水花园,为医疗中心患者创建了一个身临其境的疗愈景观。无论是在室外还是室内,居民都可以拥有欣赏到生机盎然的绿色景观的舒适体验,与绿色植物的亲密接触,使老年人感到舒适和放松的同时也增加了整体居民对自然环境的归属感。可以看到,住在这个建筑内,就像住在一个森林里一样。


▲雨水处理系统

海军部社区是城市化发展的一个很好范例,它致力于将收集,清洁和回收的雨水用于非家庭用途的灌溉和水景配置。通过水敏城市设计,大部分的雨水在从建筑顶端流向下层的过程中被收集和过滤,然后重力流向中间层。过滤后的水以及来自两个塔顶的直接径流水量足以维持连续三天的植物灌溉和回补两个生态池。

▲建成效果

希望水系统不光是一个装置,同时也希望它具有景观效果,更多希望把一些水景艺术化,在艺术化的同时也赋予它一定的功能。

当然在景观设计中也有许多休闲的生活场景,比如像探索步道、屋顶花园、垂直绿化等。完成之后,市民在建筑内经常可以看见珍稀鸟类栖息。

▲水景处理形式

从整个建筑的俯视图,可以看到景观、雨水管理与建筑完美融合。也希望这个概念在中国的项目中得到推广。

▲效益分析

在这种城市环境中,除了水的美学和疗愈价值之外,第一级生态池的存在也有助于促进生物多样性和自然降温效应。为了保持生态池的高水质输出并最大限度地降低新加坡热带地区藻类大量繁殖的风险,引入了生态净化群落来循环和净化生态池。而来自邻近地区的雨水径流也被清理净化并通过植被过滤机制输送到生态池中。

新加坡作为一个模范式花园城市,通过可持续和自然的发展缓解了高度密集的城市化影响,将绿色植物和蓝色基础设施建筑整合为一体也逐渐成为一种必要的气候适应性措施。 海军部社区不仅仅为新加坡人重振了“Kampung精神”, 更是由密集型建筑环境逐渐向宜居性的生物友好型景观转变的展望。

生物友好型设计最终目标是恢复与自然的联系,而不是采用新的方法来设计建筑环境。 因此,它的成就需要全体人类意识的根本转变,这将引领一种新的责任倡导,即关爱地球和关注与地球之间的联系,让人与自然真正的做到和谐统一。


郭隽菡,安博戴水道水务项目经理。有多年海外工作经历和专业生态水资源水务规划咨询经验,在广泛的设计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国际化项目经验。在水处理,雨水收集净化及再利用、面源污染过程研究、生态河道修复、流域或城市地区低影响开发规划、各景观水体设计方面保持积极地尝试与探索。擅长智慧水生态可持续相关方案的制定与技术实施。将欧洲30多年的水资源管理,城市水文、环境工程与景观建筑的国际先进经验和专业技术引入中国项目,取得优质的生态环境效益。


——END——


再创辉煌 第九届园冶高峰论坛成功举办

园冶杯大奖设计师对话IFLA亚太主席:跨界·融合·创新

中外专家论道园冶峰会 乡村振兴与特色城镇成热点

第九届园冶高峰论坛北京城市学院分论坛召开

与大师同行 上海精品景观项目考察活动圆满结束

玛莎·舒瓦茨事务所张易文:可持续生态城市景观设计

美国知名设计师David Fletcher:公共事业项目的设计灵感

淡马锡理工大学Ronnie Tan:新规划范例的自治城市主义

清华大学教授张敏:从景点到观景点——香港西九龙车站

水体生态专家张饮江教授:水体生态修复与景观构建

上海交大设计院孙洪刚:设计让生活更美好

赛肯思杨茜:跨界融合——以景造梦

“完美火灾”——景观遗产的紧急情况处理和城市重建过程

赛瑞景观丁炯:新中式景观面临三方面挑战

LAURENT罗朗景观设计总监李勇:回归朴素的中国空间美学

鸿坤地产李嘉龙:让城市和住区快乐宜居

马来西亚著名景观师李俊鸿:让建筑与大自然交织

邓国辉:一个好作品——潜意识的审评

杜昀:在资本导向的城市建设中创造丰富的城市空间

陈其兵:对四川省公园城市建设的思考

李敏:公园城市的规划理念研究

朱玲:乡村设计之生命力——设计与产业协同

梁达民:城市里的乡村,乡村里的城市

姚元伟:城市双修中在地文化的挖掘与传承

天津大学教授刘庭风:网师园风水格局新解

知名建筑师刘宇扬:设计必须让人与空间互动

QIDI栖地设计执行董事戴广建:未来宜居景观的探索与研究

摩锐建筑创始人马亮:形式追随体验

孙百宁:践行生态理念 岭南设计让城市更具生命力


1、高级美编

2、短视频编辑

>>职位详情


2018年度园冶杯大奖作品

宜昌鸿坤·花语墅 千江凌云景观 杭州翡丽海岸 杭州阳光城·未来悦 万科·翠湖国际 北七家科技商务区 IDEO Q 嘉祥县曾子广场及洪山河景观绿化工程 South Park 戴家湖公园生态修复工程 武陟龙泽湖公园 大诺瓦西市马恩河岸 Banyan Tree Yangshuo Resort 太舞滑雪度假小镇 保利江门•云上西棠田园综合体示范区 荷兰Afsluitdijk大堤加固项目 福建永安建发·玺院 融创·藏马山阿朵小镇示范区景观工程 苏州世茂铜雀台 天瑞宸章示范区 长沙湘江西岸商业旅游景观带 Wangchan Forest 建业海马九如府 the Orchid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