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流动的情绪:感受六位当代艺术家创作谱系中的独特表达

99艺术网 99艺术网 2022-09-20




5月14日成都K空间开幕了当代艺术群展——流动的情绪,展览邀请了六位中国当代艺术领域极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丁乙、梁铨、毛焰、尚扬、谭平、张恩利参展,相比北上广地区、这六位艺术家的作品对于成都乃至西南的艺术爱好者而言还是难得一见的。


展览现场


架上绘画相比如今当代艺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趋势,很多人都觉得很难焕发新貌,但对此次参展的艺术家而言,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在画布上沿着自己的艺术思想、精神脉络深入探索,并不断演进着。


从80年代初开始对抽象艺术进行最初的尝试,到1985年创作了带有类似“十示”符号的作品《禁忌》,再到1988年确定了“十示”。丁乙在这个语言系统中一画就是三十多年。丁乙说他喜欢在某种“限定”里工作,符号是限定,颜色和形式同样也是。这种限定构成了丁乙艺术的整体性,在这一整体性中他借助同一符号表现出不同的思想与新的可能性。


丁乙 十示 2002-2 布面丙烯 200×140cm×2 2002


同样的符号,在“荧光色”阶段中,丁乙用宏观视角审视在工业文明中城市化进程所带来的问题,把对整个社会气象和快速发展对人与文化的冲击力用抽象的语言进行表达。


丁乙 十示 2015-B22 木板丙烯 90×60cm 2015


此次参展的《十示 2015-B22》创作在木板材质上,丁乙有意识地剥离具有叙事性的情节和与现实的联想,将艺术回归到最纯粹的状态,从而进入到更加深刻的精神领域和更为广阔的文化层面。他将视野放之于整个人类文明之上,依然是“十示”,但表达的是一种新的宇宙观和价值观,作品上用木刻刀留下的方块痕迹与橙色线条仿佛流星划过夜空。


展览现场


梁铨是中国最早将传统水墨结合抽象进行创作的艺术家之一,他将东西方美学语言贯通于自己的作品表达中。在有形与无形之间重建秩序,细节之间的极致调和以达到至“空”的境界。


梁铨 迷宫  色、墨、宣纸拼贴 30X48.5cm 2010


梁铨曾说过自己的创作通常都在家里,所以画的作品尺幅通常并不大。小作品不需要大空间,而且比较容易掌控。此次参展的两幅作品《海市蜃楼》、《迷宫》都是尺幅不大但颇具艺术家典型面貌的作品。


梁铨 海市蜃楼  色、墨、宣纸拼贴 34X58cm 1998


梁铨希望在作品中保留一定的痕迹,这样会让观者有一种亲近感,至于保留什么,完全是随意的。他认为绘画是一种精神性的活动,再用物质的形式表现出来,如果能在物质形态上发出精神性的光芒便会更加感人。梁铨认为首先应把自己精神性的东西做得纯粹一些,追求一种纯真和冥想的精神世界,作品就是感人的。


毛焰一直以来以他观念性的肖像绘画受到世人瞩目。作品中精湛的技巧源于他敏锐的感受力,这种天赋是画家传神写照的根本。细致如神经末梢般的刻画达到了形、神相融的境界。


毛焰 男子肖像 布面油画 110×75cm 2012


在创作于2012年《男子肖像》中,画家有意识地忽略掉衣着、背景等旁枝末节,而着重刻画了人物的面部。画中男子眼神中似乎流露出某种惊异与不解。在一种难以捕捉的灰色调中,画家充分调动了画面中的冷暖、明暗、虚实关系,从而使人物拥有了虚无缥缈、迷离不定的生动效果。在这种仿若灵魂出窍的状态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状态在这一刻赤裸展现在观者面前,既安静又清晰,既感性又理性。


尚扬 册页R 布面综合材料 89×168cm 2017


尚扬的创作在不同的阶段都因作品的实验性、前卫性而倍受艺术界瞩目。尚扬的风景是在寻求以更合适的视觉形式来传达对社会和文化问题的关注,“董其昌计划”是他最重要、也最具代表性的系列,作品中的山水出现了更具现实性的社会与文化隐喻,并以此照见人与社会之间复杂而脆弱的关系及其张力。“册页”系列则更加抽象、写意。


尚扬 董其昌计划-4 (右) 布面综合材料 148×466cm 2007


在《董其昌计划》中,这些图像兼具叙事与形式的双重功能。这些图像既是对真实自然世界的再现,也是作为“编码”后的图像来予以解读。当艺术家将它们以并置的方式拼贴起来时,它们不仅会与“绘画中的自然”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也成为形式表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尚扬 坏山水 布面综合材料 122×436cm 2018


创作于2018年的《坏山水》尺幅巨大,艺术家关注的“山水”并非自然之景,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人文风景,而是“社会风景”,尚扬认为今人画山水更需要冥想和创造,而心境则难以与真正的山水融合。“山水”逐渐在变坏,这在现实中总能不断找到实例,他画中的山水是是坍塌、皲裂、腐蚀与毁败的。“坏山水”系列所传达的主题十分明确:山水一直是最重要的绘画主题,然而现今它已被人类的贪婪和傲慢所破坏。


谭平 无题 布面丙烯 200×300cm 2021


谭平一直在创作中强调身体与作品的关系,此次参展作品也是不同时期他的代表创作,对于如何将现实中的感受进行抽象表达这个难题,谭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次参加展览是两个时期的作品。2006年的作品通过身体与画面的尺度以及特定的时间关系,进行有节制的“覆盖”观念的表达,更多是在抽象语言的层面去探索。


2021年的作品则是在疫情期间完成,更多是体现隔离与窒息的心理感受,自己与作品之间成为一种对立与屏蔽的关系,这种表达更加直白,抽象与否无关紧要。”


谭平 透析(左) 布面丙烯 160×200cm 2006


从告别现实主义,走向抽象,向西方学习然后向传统回归,谭平的艺术思想始终有两个原点:一是立足西方当代艺术形成的参照系,反观中国文化传统;一是从中国当代艺术的文化逻辑与艺术史语境出发,形成个人化的修辞与表述,建立自己的方法论。


谭平 无题 布面丙烯 200×300cm 2021


西方抽象艺术家总是和宗教,信仰这些因素联系,中国的艺术家则感性更多,谭平认为西方抽象艺术家各种情况都有,不仅与信仰有关,也有表现类的,几何抽象类的,大多是在本体语言范围内创作。谭平认为中国抽象艺术家更关注自己的艺术与生活能够融为一体,使之成为生命中的一部分。


张恩利 书法家 250X300cm 布上油画 2021


张恩利的作品一直专注于描绘寻常事物以及日常生命活动的痕迹。他常将勾画出的无以名状的线条与抽象掩映的色块中。张恩利通过描绘寻常之物的不同角度,引发观者对“存在”这个命题的思考。


张恩利 闲人 200X180cm 布上油画 2022


此前在接受99艺术网的采访中,张恩利谈及新近创作的很多肖像主题并没有具体人物形象时表示,这一阶段的创作是探索艺术家如何认识世界的问题,并借用肖像之名去发现一些隐藏在现实表象下的密码。这些抽象的肖像没有与其相对应的具体人物,一切都是不确定的。


这些作品都是在长时间的反复覆盖与叠加的过程中完成的。这些肖像的母题都与张恩利每天接触到的东西有关,它们也是我们认识世界和在画布上重构世界的重要组成。


展览现场


此次邀请的六位艺术家均是有着成熟绘画语言,并形成自我学术体系的艺术家代表,希望借着他们不同语言,不同风格的作品,为观众提供观看、理解当代架上绘画的六个鲜活切片,近距离感受当代艺术家在各自创作谱系中独特的表达。


展览将持续至7月17日。




流动的情绪

——当代艺术邀请展

日    期:

2022年5月14日 - 2022年7月17日

地    点:

K空间(成都市高新区芳沁街87号附3-4号)

艺术家:

丁乙、梁铨、毛焰、尚扬、谭平、张恩利(艺术家按姓氏首字母排序)








end




99好物推荐


往期精彩 / REVIEW


  1. 周松:穿越荒诞梦境的冒险才是艺术的魅力和源泉

  2. 2022年的疫情,是否会成为上海艺术地图的新导航?

  3. 1.95亿美元的玛丽莲和藏有800幅沃霍尔作品的人

  4. 弗朗西斯·培根新展,与情人、缪斯的爱欲和切肤之痛

  5. 杰夫·昆斯为什么是美式消费主义的代言人?

  6. 她是高古轩最年轻的代理艺术家,这个95后凭的是什么

  7. 爱和理解| 女艺术家眼中的伟大母性

  8. 掘金市场洼地,东南亚艺术市场如何锚定?

  9. 斩获威尼斯双年展金狮奖的这位女艺术家是谁

  10. 居家的五一假期,去两个美术馆“云看展”(文末福利)

  11. 北京保利拍卖唐丽丽:抓住艺术市场迭代机遇,巩固新绘画品牌

  12. 77岁的基弗在宫殿中建造废墟,是毁灭还是重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