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2023,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会好吗?
艺术市场在2022年发生了一些重大的变化。NFT市场的飞速增长、收藏家对年轻当代艺术家的兴趣不断增加、虽然仍受疫情影响,但全球拍卖市场中对顶级艺术品的需求只增不减……
2022年,就世界大环境而言,重大事件频发。疫情的影响,世界局势的不稳定带来了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冲击和连锁反应……这些事件的发生是否也为2023年的艺术市场带来持续影响?
相对而言,艺术品市场对国际形势的反应更加隐性,艺术品购买力的回血和交易额的恢复极可能是缓慢的过程。虽然香港巴塞尔和各拍行的成交额大幅提振了市场信心,但在国际经济环境、贸易局势仍然不甚明朗的当下,2023年中国内地当代艺术品市场还有很多问题需要面对。
2023年6月4日,99艺术网联合JINGART艺览北京,举办主题论坛“2023,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会好吗?”论坛由99艺术网、K空间创始人杨凯主持,嘉宾包括:北京常青画廊总监彭咏仪;北京保利现当代艺术部总经理唐丽丽;中国嘉德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部总经理李艳锋;北京永乐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现当代艺术部总经理田恒;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创始人郑林;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薛世清。共同就当下在现当代艺术品市场中面对的问题、接下来的发展趋势,以及如何建立一个良性循环的艺术品市场等问题,分享他们的真知灼见。
按嘉宾发言顺序排序
目前来看,2023年的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与2022年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2023年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整体上呈现了哪些趋势?
薛世清
论坛现场精彩片段
从整个艺术品市场表现来看,在疫情3年中,最好的时期是在2020年的疫情初期。到了2022年年底,虽然全球范围内逐渐宣布疫情结束,但全球经济的衰退是显而易见的,无论是画廊还是拍卖行,都受到了一些冲击和影响,未来影响艺术品市场的最大因素依然是全球经济。艺术行业在整个经济体系中体量相对较小,所以,疫情过后,我们希望的是各行各业都趋于稳定,而不仅是艺术行业。经济整体好转,艺术品市场也会相应好起来。
艺术品市场虽然小众,但却高端,无论是全球还是中国,掌握财富的人群几乎都在参与这个行业,所以我们也能看到艺术品市场在不断扩大,但由于这几年经济没有完全恢复,所以对艺术品市场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郑林
论坛现场精彩片段
现在谈2022、2023年艺术市场的变化,我认为下结论还有些早。最大的变化是疫情时代结束了,经历数年的封闭后,我们迎来了全面放开的新时代。就现在国际大拍卖公司,尤其是他们在香港的拍卖行来说,对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有很大的期待。
苏富比、佳士得、富艺斯等大的国际拍卖公司在香港的春拍已启动,但从拍卖整体情况来看,我认为他们更多的还是把西方的艺术家,包括大师顶级的艺术品和一些西方年轻艺术家的作品,往整个亚洲区域输送。而对亚洲艺术家的重视度还远远不够。
作为画廊,除了不断深耕本土艺术之外,当代唐人艺术中心也很重视国际化的拓展和发展。近几年我们也与很多国际重要的艺术家签约、代理,也包括一些年轻新锐艺术家。在全球化时代,我们希望未来的空间会越来越宽,而不仅仅集中在中国本土当代艺术领域。
田恒
论坛现场精彩片段
2022年年底疫情全面开放,对艺术行业来说是重大利好的,但总的来说都还在反弹和恢复过程中。对于接下来艺术市场的发展,目前我持谨慎乐观的态度。我认为疫情之后市场的变化和趋势,也许要在今年春、秋拍之后再谈,那时会更有依据。当然我们希望市场恢复的速度更快一些,但路要一步一步走。最终能不能出现一个真正的市场拐点,还是要用事实来说话。
李艳锋
论坛现场精彩片段
疫情过后,艺术市场上肉眼可见的变化相当明显,无论是香港的巴塞尔展览,还是中国嘉德2023春拍的巡展和正在举行的预展,现场都是人流如梭,仿佛三年前的情景再现。现在,物流和市场均已基本复苏,我们有理由对未来抱有比较乐观的态度。
从行业生态角度来看,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领域,十年来的变化是巨大的。从艺术家、到画廊、拍卖行,到媒体,到收藏家,大家都在吸取过去的经验和教训,努力进步,努力提升自己。行业的整体态势是向上的,这是可以对未来保持乐观的重要基础。
拍卖行业在整体经济体量中占比很小,经济向好与否并不是影响这个行业的最大问题,最重要的还是市场对艺术品的需求只增不减,这里还是一片有待继续开发的蓝海,这也是我们可以对未来抱有信心的关键所在。
唐丽丽
论坛现场精彩片段
对于艺术品市场接下来的发展趋势,我持积极乐观的态度。疫情时代,市场处在一个相对滞留的状态,大家不是很确定未来究竟会怎么样,只能根据现实情况作出积极的调整。所以在那个阶段包括保利在内的拍卖行都着重发展了线上部分的业务。疫情结束后,社会秩序恢复了,拍卖行可以正常进行线下的春拍、秋拍,所以大家也都可以根据时间倒推地去推进相关的工作。
从历史经验来看,SARS结束之后,随着经济的复苏,当时艺术品市场也迎来了一个非常大的飞跃,无论是巧合还是市场规律,对于艺术市场在新冠疫情后是否能迎来新的高潮,我是满怀期待的。
与国外发达的同类市场相比,我认为整个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还处于一个幼年阶段,所以在这一片蓝海中努力做好当下就是把握机遇的关键。
彭咏仪
论坛现场精彩片段
明年(2024年)是北京常青画廊在北京成立的20周年。作为一个国际画廊,可以很自豪地说,我们见证了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近几年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受疫情影响还是比较大的,这一点跟国外相比有一点不同。西方国家相对来说疫情结束的比较早,所以对当代艺术的冲击没有那么大。就常青画廊来说,疫情之前(2019年之前),我们在全球只有四个空间,但目前已经发展到了8个空间。三年疫情期间,我们在全球又扩大了四家,这表明的国际艺术品市场依然很坚挺。坚挺的原因,我认为首先,当代艺术品具有很大的金融潜力,一直以来,西方藏家都将其视为很重要的投资方式;第二,受疫情和国际局势的影响,很多行业呈现出了不稳定性,所以大家对那些行业的投资都很谨慎。
就我们的观察,在中国有越来越多的人想要了解和投资当代艺术,尤其是一些品牌艺术家的作品。这些艺术家的作品在疫情期间的销售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呈现出了上升的趋势。同时,藏家群体越来越年轻化,80后、90后,甚至是00后,也已经逐渐进入到家族收藏的事业中。这些年轻藏家中,很多接受过西方教育,对当代艺术品收藏耳濡目染,回到中国后,他们自然会把关注点放到当代艺术的收藏上。
虽然国际关系、经济关系等外部因素会影响到中国的当代艺术市场,但我认为当代艺术市场在中国不可能倒退,因为有越来越多的新生力量进场,所以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会是一个非常有前途、有希望的市场。
新方向带来的收藏新趋势:
市场上,年轻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备受关注。但有人认为相比50、60后艺术家作品稳步上涨,一些年轻艺术家的作品价格涨幅太过迅猛。就一个良性的市场规律而言,是好现象吗?
女性艺术家、非裔艺术家、潮流艺术、NFT艺术等,在2023年会实现新的突破吗?
郑林
优秀的作品与艺术家的年龄无关。但因为受到这几年疫情的影响,市场上在艺术家的结构上确实有了一些变化。之前大家对年轻艺术家的关注度没有这么高,但现在情况发生了改变,这的确是一个新的现象。
但是,大家蜂拥收藏90后、00后艺术家的作品,与老一辈艺术家的作品是否还受关注,我认为是两个话题。这几年有些画廊对年轻艺术家持很谨慎的态度,依然坚持原有的方向和模式;同时,也有一些画廊会更愿意拥抱年轻艺术家,与他们展开合作。唐人属于后者。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自1997年在曼谷成立,到2006年进驻北京,在大家的心目中,一直都是比较倾向于呈现成熟艺术家的大型装置、实验性的当代艺术展览。但我们同样也很关注年轻艺术家的发展,只是近几年,加大了与年轻艺术家的合作。从2021年至今,我们签约代理了一大批来自全球的80、90后艺术家。
至于说当下比较火的女性艺术家、非裔艺术家等,我认为对于画廊来说,最重要的还是看作品本身。好的作品,不仅仅是局限在女性身份或者非洲身份,而是体现了更广泛的艺术和文化价值。
论坛现场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创始人 郑林
田恒
从实际的成交体量和金额来讲,50后和60后艺术家的作品毋庸置疑仍是整个当代艺术市场的支撑;但从交易的活跃程度上来讲,大概从2020年开始,70后,甚至更年轻的艺术家作品,在市场上有着很高的活跃度。造成这种现象我认为包含了主观和客观的因素。
从市场客观规律分析,50后和60后的重要艺术家,他们的作品在很长的市场交易周期过程当中,已经到达一个比较高的价位段。而70后和更年轻的艺术家群体,除了极个别艺术家外,从价格上来看与50后、60后艺术家有非常明显的差距,这同时也代表了他们在价格上有更大的市场空间。
主观上来看,藏家在其收藏系统中,需要有一些更新鲜的作品,所以也会主动选择一些可能他们之前不太关注或者是没有关注到的艺术家。无论是一种新的风格,还是新的趣味,对于藏家来说也会是一种新的刺激。
第三、70后艺术家基本近50岁了,80后也步入40岁了,从从业经验和时间来说,都已经沉淀到了相对成熟的阶段;从市场来说也有了一定的准备和基础。所以,这个时候他们的作品在市场上形成新的突破,我认为是一个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情。
至于90后和00后这一批更年轻的艺术家,他们面临的商业环境和职业环境跟他们的前辈艺术家不太一样。在我看来,他们面临的商业环境比之前的节奏要快,也就是说,这一批艺术家会更快地进入到商业系统中来,不管是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我们可以看到佳士得、苏富比、富艺斯等拍行,这几年都在推90后,甚至更年轻的艺术家。
年轻藏家的进场无疑也推动了更年轻一代艺术家的作品市场。他们处在同一个时代背景中,有更多的共鸣。就永乐拍卖来说,对于更年轻一代的艺术家,我们会做一些未来性的尝试和前瞻性的布局,但主要力量还是会集中在50、60、70年代的核心艺术家作品。
论坛现场
北京永乐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现当代艺术部总经理 田恒
薛世清
我认为,就目前国内市场而言,大家对中国当代水墨的关注相比油画要少的多,包括艺博会和展览,当代水墨的占比也相对较少。当代水墨在学术和市场上都经历过很火热的阶段,但近些年,在市场上比较低迷,这点很可惜。大家都在说要以本土艺术家、艺术作品为基点,在我们都在探讨年轻一代的同时,我希望画廊、拍卖行能更多地参与到中国当代水墨的市场推广中来。
论坛现场
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 薛世清
彭咏仪
从全球艺术行业角度来说,培养下一代艺术家是必要的工作,但我认为,无论是在创作还是市场上,都要给年轻艺术家一个成长的过程。常青画廊对于年轻艺术家的选择和合作一直很谨慎。我们很注重给他们成长的时间。常青画廊代理的艺术家中,有94年、96年、甚至是98年的,他们的作品都是从几千欧元慢慢往上涨。同时我们也很注重他们的学术提升,包括拓展与美术馆、其他艺术机构的合作,呈现他们的思考和创作。
常青画廊是一家非常先锋的画廊,我们做的不是迎合市场,而是尝试去引导市场。这几年,艺术市场相对保守,但当下生活环境在变,藏家的收藏趣味也会跟着现实的需求在改变。现在有很多年轻艺术家在创作中使用新的媒介,也在改变大家的欣赏模式和收藏模式。所以从我们画廊的角度来说,也需要跟随时代现实,尽量挖掘、发现新一代的、个性鲜明的、更有代表性的艺术家。
论坛现场
北京常青画廊总监 彭咏仪
唐丽丽
对年轻艺术家进行发掘和推广,我认为更多的是一级市场的责任。从一级市场购藏艺术品的藏家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非常学术的、专业的,他们通过对一级市场的名单和作品的深入研究,建构自己的收藏体系。还有一类藏家倾向于消费类的藏家,他们进入到一级市场去购藏的时候,可能就是因为看到了一件作品感觉很喜欢。
二级市场是在一级市场的基础上,为藏家进行一定的甄选,加之拍卖行的交易和盈利模式,都决定了我们会呈现给藏家更稀缺、更大尺幅、也更高价的一类作品。
近几年年轻艺术家频繁地出现在二级市场,我个人认为是因为大家在成熟名单的发掘上已经没有太多的新意了,所以希望能够吸引到更多的年轻藏家参与进来。
这几年,新入场的年轻藏家非常多,我的感受是,他们比较倾向于消费类的藏家:购买的过程很轻松,个人喜爱多于投资目的。所以年轻艺术家的拍品与同年龄段的新入场的藏家更能进行一定的交互。对此,我们也会甄选一些这类的年轻艺术家进入到二级市场名单中,但相对来说比例并不多,因为我还是认为这一部分更多的还应是一级市场的工作。
论坛现场
北京保利现当代艺术部总经理 唐丽丽
李艳锋
好的艺术家,与年龄、与标签无关,最重要的还是作品的质量。年轻艺术家的火爆,有其必然性。近几年画廊、拍卖行一方面在继续对前辈艺术家进行挖掘,对被埋没的艺术家及作品进行梳理,一方面也在响应市场对新面孔的需求,发现年轻艺术家的潜力。这是市场自然发展的过程。从藏家角度,不同的藏家有不同的需求,有的要构建自己的收藏体系,甚至建立自己的美术馆,所以需要更多经典的作品来匹配。有的年轻藏家,把艺术作为一种消费生活或轻量投资,就会对年轻的当代艺术家情有独钟。
针对这种市场趋势和需求,中国嘉德一方面继续在经典作品上发力,按照美术史的脉络进行专业梳理,另一方面,也在不断发现新生力量的可能性。比如本季春拍中,我们专门组织了2000年以来中国新绘画超级夜场,集结了王兴伟、张恩利、黄宇兴、欧阳春、仇晓飞、刘韡、秦琦、刘晓辉、宋琨、韦嘉、陈可、闫冰等重要艺术家创作生涯中迄今为止最具代表性的王牌力作。这些艺术家多数生于70年代前后,是在本土生态系统成长起来的成熟艺术家,相信会在市场上引起热烈的回应。
论坛现场
中国嘉德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部总经理 李艳锋
杨凯(主持人)
关于“新方向带来的收藏新趋势”这个话题,根据各位嘉宾的发言,我总结了这样几点:
第一、好的艺术与年龄无关,无论哪个年龄段的艺术家,作品的学术性始终是最重要的标准;
第二、年轻藏家的入场带来新的审美需求是必然趋势;
第三、更年轻一代的艺术家,比如90后、00后进入到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中,也是个必然的趋势;
第四,关于当代水墨在市场和展览中的缺席,我认为也许要从学术研究上对其进行新的认知。对很多艺术家来说,水墨更多的是一种媒介,而不仅仅是一个艺术门类。在当代水墨的材料转化中,尚扬、李津、周春芽等都在通过传统的材料不断实现新的突破。所以今天的当代水墨,我认为可以用更宽泛的视角去欣赏、研究和推广。当代水墨承载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也是我们的文化母体,从这个角度来看,一定会源源不断地有艺术家用水墨材料进行实践和创作。
第五,建设一个良性的当代艺术品市场,以学术为基点,引导市场,是大家共同的责任,尤其是一级市场的责任。
第六,二级市场太卷,为了吸引更多年轻藏家进场,从而不断推出年轻艺术家。但对于年轻艺术家名单,大家都持谨慎态度,毕竟年轻艺术家的成长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在场的这几家拍行,都还是专注于我们本土中坚力量的持续发力,在此同时,谨慎发掘更年轻一代艺术家的学术可能性。
第七,收藏是多元化、多层次的,与财力、消费人群和收藏机构都有关系。例如,美术馆、资深藏家的收藏对象是艺术史中的经典之作;刚入场的藏家和年轻藏家,更倾向于消费等等。中国艺术品市场经历近30年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所以也呈现出了多元化和多层次的收藏现象。
最后,二级市场对中坚力量经典作品的挖掘是个持续的工作。同时,一级市场在发掘未来经典的同时,也是在为二级市场做铺垫。以学术性为出发点,共同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
论坛现场
99艺术网、K空间创始人 杨凯
西方拍卖行加大中国市场投资力度,对中国拍行而言是喜是忧?
画廊如何面对越来越国际化的市场和竞争?
唐丽丽
以前有人问我,保利在香港的拍卖行和北京的拍卖行之间是否存在竞争?我认为有一定的良性竞争,但实际上大家分工是不一样的。保利香港拍卖,在艺术家名单方面,更多地是面向整个亚洲并辐射西方;而北京保利拍卖更多的是关注中国本土艺术家。关于西方拍卖行“狼来了”这个问题的讨论,实际上10年前就有,我个人认为艺术品市场是一片蓝海,有很大的增长空间,所以,多样性和竞争对于这个行业来说其实是件好事。我们(内地拍卖行)与西方拍卖行在运作模式、运营管理上都不太一样,进入到同一个文化和市场环境中,需要相互碰撞,他们要走进来的同时,我们也要走出去。
我认为无论是哪里的拍卖行,其核心竞争力都是对于艺术的态度和立场。国内拍卖行会更加注重梳理整个中国现当代艺术的脉络,这是我们的立足点,需要学术届和市场机构共同努力。
在西方市场的影响下,我们与西方拍卖行探讨当代艺术的时候,大家更多地还是关注85新潮以后,被国际视角凝视的那一部分中国当代艺术。同时,年轻艺术家也被横向拉齐,对抽象、女性、少数族裔的关注等等,其实也是西方化的美学和市场标准。但我觉得这种横向拉齐是不健康的,我们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纵向的挖掘上。学术上的脉络有没有捋清楚?学术价值是不是扎实?如果没有这些基础,我觉得横向拉齐的意义并不大。
论坛现场
李艳锋
拍卖行业的“卷”是好事情,恰恰说明国内的行业生态是活跃的,已经得到了海外的关注,未来充满了可能性。面对外国拍卖行、画廊的登陆,作为本土企业,我们最重要的是要确定好自己的定位,要了解自己的优势。我们的优势在于本土艺术,所以首先要把本土的当代艺术脉络梳理好,把学术挖掘好,同时以更加开放的态度,开拓西方艺术品市场,迎接和推介好的西方艺术。一言蔽之,就是要做好自己,同时学习别人。
论坛现场
田恒
从行业的整体角度来讲,我认为有竞争是好事。出现所谓的“搅局者”,就会加剧这个行业的竞争,而一个行业想要健康持续地发展,足够的竞争是必不可少的。
业务上的竞争需要区分不同的情况。无论是艺术家名单,还是藏家的喜好,就当下的市场现状来看,在香港的国际头部拍卖行,我觉得并不会与我们有特别直接的竞争。
而对于国际头部拍卖行,他们选择哪些国家、地区的艺术,更多的是一种商业上的考量。比如,在中国当代艺术市场表现优异的阶段中,苏富比、佳士得推出了大量的中国当代艺术,但在这个市场出现波动后,他们又会去选择别的国家和地区的当代艺术。他们面向的是国际藏家,所以需要建构更大的市场框架。
就中国内地的二级市场现当代艺术而言,我觉得的本土的当代艺术永远是我们自己的底线和竞争力。第一,这是客观存在的市场需求;第二,至少作为永乐拍卖来说,对中国艺术的坚守,是我们主动的文化选择和价值判断。所以在任何时候,中国艺术都会是我们的文化底线。至于说,现在有更多藏家开始收藏西方艺术,我认为无论是经典,还是当代,是大牌艺术家,还是新锐艺术家,好的艺术是不分国界的。
论坛现场
郑林
大概是在2010年到2015年,中国的画廊,包括拍卖行,都几乎只有中国艺术家的作品,东南亚和日韩的很少,西方当代艺术就更少了。即便如此,当时就已经有不少国际大画廊进入中国内地开设空间,香港的就更多了。
这其实说明了一个问题,当我们还在固步自封的时候,别人已经开始布局了。西方画廊和拍卖行一方面把西方的艺术家输送到中国来,建立他们在中国的藏家系统,占领市场份额;另一方面,他们看中了中国和亚洲的最顶尖的艺术家资源,并把这些资源锁定在他们的代理权之中。所以,对于中国的拍卖行来说,其实是一种资源的流失。实际上这种情况也在改变,保利、嘉德都已经在香港布局多年。但之后会不会去纽约?去伦敦?会不会提前考虑布局?我觉得这是一个战略决策的问题。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在2015年以前,代理的艺术家有80几位,其中85% - 90%都是中国艺术家,只有10%左右是东南亚和西方艺术家。但在2015年以后,我们采取一个开放的策略,积极地在国际上布局,也与更多国际艺术家展开合作,目前我们合作的90多位艺术家中,大概有40位是国际当代艺术家,目前唐人在亚洲也已经开设了7个空间。所以我们希望能够迅速在全球布局中再往前走一步,加强与国际大牌艺术家的代理和合作。
论坛现场
彭咏仪
从国际画廊的数量来看,虽然进入中国内地的越来越多,但总的来说还是相对很少。就常青画廊而言,我们欢迎更多的国际画廊进入到中国内地市场,在这里开设空间。我认为更多的国际画廊进入一定会带来竞争,但从长期来看,竞争对市场有利无害。
我们并不担心“内卷”的问题,常青画廊有自己的特色,与其他国际画廊并不一样。常青画廊是由马里奥·克里斯蒂阿尼(Mario Cristiani)、洛伦佐·飞亚斯其(Lorenzo Fiaschi)和莫瑞希欧·瑞哥罗(Maurizio Rigillo)三位创始人共同创办,它不仅仅是个商业平台,也是一个文化传播平台。在创办之初,创始人把常青画廊定位为文化美育机构,从这个角度来讲,早期在北京创建空间的时候几乎一件作品都没有卖过。但我们却将安尼施·卡普尔、安东尼·格姆雷这样的优秀艺术家推介到中国来,不夸张地说,这些艺术家影响了当时很多中国的艺术家。我认为这是常青画廊作为一个在北京的国际画廊的贡献。
1990年常青画廊创办同年,成立了非营利组织“常青艺术慈善协会”,致力于定期推出公共艺术项目与慈善活动,活动的范围不仅集中于大城市,也辐射向更广阔的土地,这是常青画廊回馈社会的另一个贡献。
同时,由常青画廊和常青艺术慈善协会发起并主办,募款支持“田字格”公益,推动乡村教育公平的慈善事业也已经进行了8年,现在“田字格”学校已经由最初的1所扩大到了8所。
作为画廊,我认为,商业布局很重要,因为我们要生存;同时,我们也希望包括画廊、拍卖行等机构共同把这个市场做得越来越成熟。市场健康、藏家受益,一级市场就会稳步发展,二级市场也就会更加繁荣。
论坛现场
杨凯(主持人)
关于这部分话题,从大家的讨论中,我总结了6个亮点。
第一、本土拍卖行的文化竞争力是中国艺术,注重对中国艺术家的学术性挖掘,是文化自信,也是根本。这也是我们与国际拍卖行的不同之处。
第二、无论画廊、拍卖行的未来规划是什么,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定位与核心竞争力。
第三、建立良好的市场环境,需要的是大家开放共荣的心态和努力。
第四、要不断学习别人的优点,补充自己的劣势。
第五、拥有开放的心态。中国本土的画廊和拍卖行也需要进一步走入国际市场。
第六、画廊可以不仅仅是为市场服务,画廊的工作对文化艺术的社会传播、美学教育也有推动作用。
三年疫情已经结束,但我们还要面对更大的挑战,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需要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
编 辑 人 员 | |
Editorial Board | |
撰文、编辑 王姝 版式设计 Alien 图片致谢 JINGART艺览北京 | |
本文为《99艺术网》版权所有,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告知转载事宜,侵权必究。 |
点击图片关注 @ 99 ART 公众号
获取更多当代艺术
资讯&观点&收藏知识
[ 商业合作,请联系 ]
99BJ@99ys.com
常年法律顾问:泰和泰律师事务所
Copyright © 2023 99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