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思辨精神对话西安发展,听听这些大咖怎么说
由仲量联行携手悦西安共同打造的《城市之音》,旨在搭建一个轻松开放的平台,以专业为背书,以思辨为基调,以包容并蓄为主旨,对话西安,发现新视角,探索新机遇,汇聚真知灼见为城市美好未来贡献一分智慧力量。
| 封面 / 市侩摄影 |
在中国进入创新和国际化发展的“新时代”下,领先的中国城市将成为中国社会巨变的引领者,成为中国影响力在国际舞台上的主要出口。2018年4月仲量联行重磅发布《中国12强:全球格局下的中国城市》研究报告,西安作为驱动型城市强势上榜,得益于国内和国际连通性的改善,并在教育和创新方面正建立其自身优势。西安的未来发展方向及潜力获得高度认可,其西部地区重要枢纽城市的地位得以进一步彰显。
首期《城市之音》,我们邀请到仲量联行西安分公司副董事(战略顾问部)余恬担当主持人,对话陕西省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会长/陕西省西部大开发总思路课题主持人张宝通、西安交大金禾经济研究中心创始人/西安市国际专家顾问团经济学专家郭誉森Yusen Kwoh,以及英中贸易协会西安代表处首席代表王哲辉Nicole Wang,聚焦西安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创新之路。
主持人:在中国12强的城市研究报告中将西安评估为中国12强中的“驱动型城市”,是富有活力的区域龙头经济体和经济增长源。张宝通老师,您是西部大开发的课题主持人也是西咸一体化的首提者,可以说对于西安政治文化及地缘环境最为了解,您如何看待西安在创新发展方面今天的环境和机遇呢?
| 陕西省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会长 张宝通 |
张宝通:2018是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亚欧合作交流的国际化大都市的起步年。西安现在处于历史的黄金时期,要用好这个机遇我认为应该聚焦三个开放。
第一个是观念的开放。汉唐长安过去的开放形成了古丝绸之路商贸大通道,玄奘由印度引进佛教融入以儒家道家为主的文化体系形成了文化的开放。汉唐长安的精神自古以来就是国际化的、市场化的开放的,这才是应该传承的西商精神。
针对比沿海市场经济落后的现状,我们需要用比沿海更大的力度改革开放,才能推进西安市场经济多元发展。外向引资,让外来商人、国际商人聚集在西安,可以真正使西安成为亚欧合作交流的国际化大都市,这个国际应该是商贸的国际、交流的国际,才能融入到“一带一路”大格局之中。
第二个是格局的开放。《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定位西安不仅需要自身发展同时还肩负着带动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的重任。从西安发展的时间维度和所处地理位置的空间维度西安应该具有天然优势,但是西安城市规模小、人口量少、城市首位度不高限制了西安的发展。
西安未来一是如何做足量级组建大西安,二是如何做足影响力联动关中平原城市群。对内需要持续强化西安在人口和空间 “西引力”,通过地铁建设提高土地效率创造更多空间,对外需要充分发挥西安亚欧大陆桥心脏的优势,承东启西、联接南北带动城市群发展从而担负起“一带一路”核心区的国家战略重任。
第三个是人才的开放。西安实行人才新政颇见成效,下一步我们的目标应该是如何吸引高端人才。在国家新设立的内陆自贸试验区中,国务院赋予陕西自贸试验区探索与“一带一路”国家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新模式的重要任务。把西安建成亚欧合作交流的国际化大都市,与这一重要任务完全吻合。在自贸区范围内,打通国际渠道和创新人才交流机制,为西安加快引入和培养高端人才。
主持人:郭教授您师从著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Gary Becker,在人口经济学和经济学数学化领域都有着非常资深的研究,在去年的市国际顾问团圆桌会议上您也曾就智能技术的导入、创新市政对未来城市发展带来的机会和挑战献计献策,那么从经济学专家的视角您又是如何看待西安创新发展的环境呢?
| 西安交大金禾经济研究中心创始人 郭誉森 |
郭誉森:我赞同张老师所说的建设特大型城市,因为这样可以促进城市资源互补,城市多中心圈交叠发展矛盾,不同中心可以承担不同城市功能,相互之间可以实现功能补位,有利于整体经济效率的提升。
纽约和旧金山湾区两个地方是全世界最宜居的地方,大城市病在今天已经不是核心,密度市场能够自行调节,需要的是提高土地和道路的单位使用效率,并尽量保障生产要素的成本在各种最优调配情况下都是一样的价值。
在信息技术不发达的时代,信息成本会大大增加管理成本,而控制管理成本主要是信息成本,在信息成本如此低下的今天,我们的企业有更多的机会来创新,创造新的最优机制来逐渐代替原有机制。新技术的应用将会调整产业格局,人力资源本就密集的西安,非常适合执行新技术产业上相对简单的市政创新,把握技术革新机遇,吸引高级人才和产业转移。
未来采用新技术创新市政,建设真正的“智慧”城市,形成由市场主导的有效率的高密度、多人口、低居住成本、产业多元的格局,促使西安逐步成为一个令人生活愉快的巨型都市,同时会最大化社会福祉。
注重创新的同时我们还要“创旧”。很多有发展基础的学科国内还缺乏一流的研究人才和工作者。无论是文化交流还是经济交流,最终都需要吸收人的交流。在今天的国际环境下不仅可以吸引东部的高级人才还可以吸引国际高级人才。
我的老师Gary Becker他的博士论文就是研究美国歧视经济学(The economics of discrimination),分析人的行为经济学,人的行为都会有一定的聚集性。我们要聚集之一类人才就要为他创造聚集性的基础。
现在的自贸区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比如医疗和教育,这些都可以在今天的自贸区完成。欧洲的人才引入成本低于美国,对于医疗、教育、科研甚至文化方面的学者人才都是可以引入的。我们可以对欧洲尤其是西欧的高级技术人才有特殊的开放,比如给年轻学者配教育给老年学者配医疗,以此吸引他们参与到西安的技术创新和城市发展中,充分利用人才剪刀差,也是借国际环境来发展的机会。
主持人:我们说城市是有机发展的活力生命体,相比于“千城一面”的城市,其实拥有历史底蕴和时代烙印的文化城市更容易脱颖而出和吸引人。刚才郭教授也提到我们需要更多元化、国际化的人才发展土壤。那么Nicole,你对两地在城市环境创新和文化创新方面有什么样的观察和比较呢?
| 英中贸易协会西安代表处首席代表 王哲辉 |
王哲辉:英国的爱丁堡是英国著名的文化之城,西安的国际友好城市,曾展出西安的兵马俑,非常受欢迎。爱丁堡同时也是英国仅次于伦敦的第二大旅游城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它不仅有数不清的名胜古迹,还有无数的剧院、博物馆、画廊,遍布这座其实并不算大的城市,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博物馆之城。每年八月爱丁堡最热闹的国际艺术节,它又是一个多变的艺术之都。
“历史文化名城”已经是西安市走向世界的头号名片。但西安一直以“古都”为宣传切入点,我们可否主要换个角度将它作为一个具象的艺术之都、博物馆之都来宣传?结合雕塑、绘画、演艺等现代艺术方式来让大家感受到文化的生动和魅力。以一种古为今用、西为中用的视角让我们西安的城市和文化环境更包容更具有国际范儿。
与城市环境和文化创新并行的还有创意经济,英国的“创意经济”已实施了产业化运营。现在西安的创意园、动漫园已经有了这些种子的萌芽。那么如何保护这种萌芽就是要面临的下一个问题。
国内不缺创新人才,但是需要更多的商业秘密保护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先行者,这是国际上评价人才发展环境非常重要的标准,但在国内重视程度还不够,西安可以在这些方面做一些尝试,更好的保护创新资源和创新成果,以此吸引更多高级创新人才的聚集。
| 仲量联行西安分公司副董事(战略顾问部) 余恬 |
▼
西安需要创新、开放、包容的城市精神,这种城市精神对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对内是文明素养的自我约束和文化特色的自我标定。让我们从自上而下的视角探索去未来发展,也始终以自下而上的视角去关注如何重新构建一个城市的幸福感。
让“大”城市有格局,让“小”城市有温度,真正让生活、工作其中,与这个城市同呼吸共命运的人感受到幸福,才是创新城市发展的最终目的。城市之音的主题是“关注城市发展,发出你的声音”,在分享的最后,各位嘉宾分别用一句话送上了自己对西安最诚恳的祝福,祝福我们生活热爱、共同成长的城市越来越好。
“用好十年黄金发展期,披荆斩棘,
开放包容,追赶超越。”
——张宝通
“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
踏踏实实,做好内功。”
——郭誉森
“开明开放、创新创业。
和而不同,和谐共赢。”
——王哲辉
| 曲江南湖 / 市侩摄影 |
注: 访谈内容为嘉宾独立观点,不代表悦西安及仲量联行观点
© 悦西安 保留所有权利
现场摄制 / BINGOIMAGE
封面图 / 市侩摄影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法律顾问 / 张晓哲
北京大成(西安)律师事务所
点击标题查看往期文章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