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现如今,真诚的书评越来越难见到了

2017-11-18 小盐 新京报书评周刊



现如今,真诚的书评越来越难见到了

小盐/撰文


不知你是否发觉,现在想要知道一本新书的好坏与否、分量如何,越来越难了。

 

为什么?因为越来越多的出版方看到了营销的重要性,他们会精心设计极具鼓动性的文案,尽可能地在各个渠道做推广。不,不是要怪出版方,为自己出的书营销当然无可厚非,但是当每一本新书都是众口一词地表达“我是好书!我是特别好的一本书!”,那读者又该如何选择,如何辨别?

 

因为电商早已成为了图书销售的主渠道,所以取代了在书店随便取出一本书翻翻看的,是网站首页上的畅销总榜、分类畅销榜。人难免有从众心理,会觉得那么多人在买的,应该是好书。所以能进畅销榜就像滚雪球,很轻松地越滚越大,但榜单上的书究竟好不好?却只能买回来看看再判断,如果不合适,也已经晚了。

 

还因为读书的人毕竟少,能在新书上市不久就认真写书评的人更少。打开豆瓣,一本近一两个月的新书,能有几十个人点了“读过”并打分,已经算是不错。而底下的书评呢?如果你仔细看看,会发现最早的几条一般都来自编辑、译者,或者作者的友人。所以想通过豆瓣评分判断一本新书好坏,太难。

 

我们真正需要的,是来自普通读者的真实、真诚的书评。需要真实的阅读体验告诉我们,“热门”是否值得追捧,“名家”是否不失水准。

 


这就是新京报书评周刊从2017年3月以来,设立的“阅读评审团”栏目所想要做的事。

 

我们选取新近出版的较受关注的热门书籍,向所有读者发出邀请函,再从收到的回复中选取5位作为当期“阅读评审员”,我们向这5位“阅读评审员”免费寄送这本书。“阅读评审员”则须在两星期内读完并将自己的读后感和评论意见发回,由我们在下一期“阅读评审团”栏目中发布。

 

几乎每一次,收回来的书评都让我们惊喜。

 


从3月以来,我们选择的书目有大热的《未来简史》《白先勇细说红楼梦》,有知名作家的中文新书《一个海滩幸存者的故事》《沉睡的人鱼之家》《女巫的子孙》,有备受关注的青年作者的作品《飞行家》《回来》,有关涉历史、社会、科学,顶着诸多国外赞誉的《地下铁道》《日本新中产阶级》《引力波》……

 

在美国捧得大奖的《地下铁道》,是大洋彼岸的伤痕小说吗?

想了解更多  请点击链接

《白先勇细说红楼梦》是“细说”还是“戏说”?

想了解更多  请点击链接

透过六十年前的日本,可以看到当下中国之一角?

想了解更多  请点击链接


而加入阅读评审团的读者们,确实做到了认真,诚恳,不虚美,不隐恶。

 

他们有人评价《未来简史》是“并不那么震惊的观点”+“充满局限的视角”+“对科学技术的盲目崇拜与缺乏了解”;有人敢说白先勇先生的大作“这本书太浅,犹如隔靴搔痒”;有人直言《引力波》“整体的观看过程都非常尴尬”;面对年轻作者就更有人“不客气”:说23岁年轻人写的《回来》“行动及文本的‘平庸性’被他人的力荐和自己的高学历所遮蔽”,“是一种推销的策略”。

 

《未来简史》精彩还是名不副实?

想了解更多  请点击链接


文科生和理科生共读一本科普书,他们分别怎么说

想了解更多  请点击链接

休学一年游历中国,他以这段经历写成的书够好看吗?

想了解更多  请点击链接


但评审员们对于打动自己的好书,也从不吝惜赞美之词。有人为阿特伍德《女巫的子孙》打出10分,说“这本书,这出戏,或许是一面透视人生的魔镜,每个人都在镜子里看见了内在的自我”;有人读罢科特萨尔的《南方高速》,说“我们无法逃脱科塔萨尔的小说,真是魔鬼”,或是“什么时候才能有大段的阅读时间,好让我把这部小说集从头到尾再读一遍,那是何等痛快淋漓”;有人给双雪涛的《飞行家》极高的评价,说“当代文学固然叫人失望,但是总有人燃起星星之火”……

 

复仇,是一盘放凉了才好吃的菜

想了解更多  请点击链接

阅读科塔萨尔,如同身处一场欲罢不能的游戏

想了解更多  请点击链接

“文中有多少东西是真的?”“永远不要问作家这样的问题。”

想了解更多  请点击链接


有时候,即使是面对同一本书,评审员们的评价也并不相近,甚至差异很大。比如,同样是《未来简史》,有人说它“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也有人称许它“从根本上震荡人们的思考方式”;同样是《一个海滩幸存者的故事》,有人打出9分的高分,也有人表示“如果没有老马的光环,我对它的评价只会是一本很普通的非虚构小说”。但这无损于读者们书评的价值,因为每一个读者都是不同的个体,他们用各自的生命体会、知识积累、阅读经验去面对一本书。阅读过程的独一无二,这正是阅读的根本魅力之所在,而看到来自普通读者的反馈,也能让我们更立体地去了解一本书。

 

这个故事,改变了我对英雄的看法

想了解更多  请点击链接

东野圭吾,写出这样的故事真的好吗?

想了解更多  请点击链接


普通读者是最值得珍视的。伍尔夫在1925年和1932年曾出版过两套以《普通读者》命名的文集,她描述自己理想中的“普通读者”——既非学者又非专业评家,不热衷追求艰深的学问,也较少受到文学偏见和学术教条的左右;他们阅读主要是出自自己的兴趣,但他们的直观感知力能赋予艺术创造丰富的价值和深远的意义。

 


希望书评君的“阅读评审团”栏目,能成为“普通读者”的一个园地,也希望它能为更广大的读者提供书评中的“清流”。

 

逢周一推送,欢迎大家关注并参与

新京报书评周刊阅读评审团


点击图片,观看直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