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美人鱼》,一个精英们编织的美丽童话

2016-02-13 沈河西 新京报书评周刊

微信ID:ibookreview

『与499000智慧型微友同路同行』


周星驰新片《美人鱼》上映,一圈评论看下来,有人说这是环保片,有人说半人半鱼是隐喻香港人的身份认同,有人说星爷没变,是这个世界变了。比较有新意的一个评论从《美人鱼》往上追溯了周星驰背后的香港几十年的左翼电影传统。


周星驰与左翼,相比烂大街的后现代,这是视野的进步。起因是在去年12月的新片发布会上,《美人鱼》的一张官方海报,海报上写着毛泽东《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中的一句词: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预告片的背景音乐是大跃进时代的乐曲《闯将令》,此曲曾在周星驰的电影中频繁使用,如《功夫》、《鹿鼎记》、《唐伯虎点秋香》等。


看完电影的观众会发现,其实《美人鱼》和这句诗、和几十年前那个鼓动风雷的左翼革命理想并没有太多联系。莫不如说,它只是以周星驰惯用的方式挪用、拼贴了曾经的历史修辞,那么,这样的挪用会重新激活我们的历史记忆吗?




《美人鱼》是香港左翼传统山穷水尽的产物


有的论者注意到,周星驰成长的年代,是香港左翼文化繁荣、左翼社会运动遍地开花的年代,加之周星驰出身于九龙的贫苦家庭这一成长背景,更让人相信他在电影中投射了某种左翼或类左翼的情结,当然这不是理论层面的左翼,而是情感层面的左翼。


在这样的解读视野下,我们不难发现,周星驰的小人物叙述、体制反抗者的叙述,乃至直接在前几年的《长江七号》里饰演一个建筑工人,都呈现出左翼的道德正义性。


但稍加分析不难发现,周星驰与左翼很可能是一个伪命题。莫不如说,恰恰是因为香港电影的左翼传统已经凋零得山穷水尽,才能成就《美人鱼》这样的电影。香港电影的左翼传统,需要专文详述。简而言之,香港的五六十年代有“长城”、“凤凰”、“新联”三家左翼电影公司,其源头是周恩来、陈毅等人的大力扶持和进步影人的推动,拍摄了一系列进步电影,而大名鼎鼎的邵氏代表的则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右翼电影公司,专拍花花绿绿、粉饰太平的电影。


前段时间,重温许鞍华的《投奔怒海》,片头跳出的第一个名字是大名鼎鼎的香港左翼影人、昔日的“长城三公主“之一的夏梦。要说左翼传统,在香港电影的黄金年代,反倒存在包容《投奔怒海》、《千言万语》这类严肃作品的空间。在如今陆港合拍片潮流的席卷之下,资本绑架较港片兴盛时,只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左翼气数已尽。现在香港还有左派电影公司吗?怕是没有。不光左派电影公司已经绝迹,香港电影的左派精神也已经凋零殆尽。


在周星驰出道的年代,已经是左翼电影式微、右翼电影一家独大的年代。在周星驰电影的诸多元素中,只有小人物叙述可以与左翼扯上干系。但与其说周星驰的小人物传奇是香港电影左翼传统的余音缭绕,倒不如说是在当年的社会情境下,香港的市民阶层有底气有耐心去容纳这类小人物的励志传奇,从而开辟出一片独属于香港俗文化的土壤。与这类小人物传奇几乎同步的是,我们同样可以在同期孕育的香港本土流行乐中听到来自草根的声音。譬如,我们在许冠杰的歌中听到他唱“雷声风雨打,何用多惊怕,心公正白璧无瑕,行善积德最乐也”,你听到的是一个社会蓬勃上升时的坦荡与胸襟。而《长江七号》里再听到“我们虽然穷,但不乱说脏话,我们不去偷,不去抢,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我们不会拿”,与许冠杰年代如出一辙的普罗的道德箴言现在听来像是隔世之音,只有苍白的道德感召力,但已经没有太多美学上的感召力。放到今天,这句台词完全可以作为表情包的大好素材。



《长江七号》剧照


周星驰电影里的小人物其实是香港精神的道成肉身。所谓的香港精神,真正打动我们的或许不是香港人素来标榜的那套法治、规矩,或者文明,而是有一片小人物打拼的空间,正是这片空间的开创,让香港精神落了地。当我们想到香港精神,不光想到那个维多利亚港的香港,也想到周星驰电影里认真生活的小人物群像。


但是这些年,我们也看到了,这个小人物的故事其实越来越难说下去了。小人物的励志故事的底色其实是香港梦,是我们记忆中的粤语片、以许冠杰为开端的粤语流行曲为代表的本土意识。当然,那时的本土意识,是伴随着经济腾飞的青春性,而如今的本土意识则根植于日益衰败的经济、焦灼的身份危机。即便在香港内部,这些年真正讲得好的不是经典港片中那些或昂扬或逗趣的小人物传奇,而是《天水围的日与夜》、《岁月神偷》这类市井里的悲欢。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周星驰的时代并未过去,但创造周星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美人鱼》,一个精英编织的美丽童话


在《西游降魔篇》上映时,已经有影评人敏锐地看到这个电影标志着周星驰电影的一个重大转变:从草根变精英,孙悟空这个反抗体制的形象变成了反派,它想表达的世界观是:体制再不好也比没有体制要好。戴锦华更有一个有趣的说法,说《西游降魔篇》最后,孙悟空变成了美国的金刚。再看《长江七号》里,因工意外丧生的建筑工人最终被一个外星生命拯救,而作为建筑工人的周星驰还要对自己的老板感恩戴德,周星驰的儿子最后也和贵族学校里气焰嚣张的贵族子弟们一团和气,称兄道弟。小人物的出场,最终目的是要完成阶级和解。这样的电影当然不是拍给建筑工人看的,是拍给中产或准中产看的。套用有位学者的说法:善良的底层抚慰着中产的心。



《西游降魔篇》中的孙悟空


那么,《美人鱼》几乎就正中社会利益阶层下怀。电影一面是今天精英们最乐此不疲的拿环保、养生当人生修炼,另一面是爱情至上。吕克·贝松说爱情不是济世灵药,只是一剂阿司匹林。那么《美人鱼》告诉我们的是:爱情不光是济世灵药,还是免死金牌。这是周星驰版的《海豚湾》,但更是周星驰版的《色戒》。以环保为邓超的财富洗白,再以人鱼间的跨种族爱情打扫全场。海报上写的是风云激荡,到最后是风平浪静合家欢。你与其说片尾邓超的良心未泯代表了精英阶层的某种自省,倒不如说是真切道出了这个阶层的心声:左手金钱,右手良心。套用毛尖的一篇文章的题目来说就是:卖完良心再回来。这是他们的野心,也是他们的道场。


这个被他们一手糟蹋的世道人心,最终不能等着无力的底层来力挽狂澜,还得等土豪们良心发现,施与雨露恩泽,重建家园。精英阶层分饰破坏者和拯救者的角色,也算契合今日世界的运行法则。可以想象,在香港左翼传统撑起半边天的年代,邓超这个站在“淫贱不能移”对立面的角色不会出落得如此一表人才,相貌堂堂。表面上以慈善的义举千金散尽,其实是分文未失,最后抱得美人归。这人世间最终极的美好,他以一手土豪的玫瑰、一个英雄救美的拥抱一手囊括。这是周星驰一手打造的童话,按照邓超的说法:这个世界上真的有美人鱼。




当然,指望周星驰在一个童话电影中包容对于体制性的全盘思考,这显然有点吹毛求疵。毕竟,在左翼传统山穷水尽的今天,立场的分殊早已经不作为电影拍摄和评判的尺度。


放几十年后来看,《美人鱼》或许也能像《大话西游》一样成为经典,我看到更年轻的观众也能为它捧腹,不论在我这一辈的影迷看来,它的语法、桥段怎样老套,对于没有《大话西游》的集体记忆的新新世代影迷来说,《美人鱼》大概也能构成他们对爱情、对世界伦理最初也最美好的想象。并且,当昔日出身卑微的邓超大快朵颐地吃着一桌鸡腿忆起父亲曾给予他的纯真的味道时,我们有理由怀疑,邓超很可能是从周星驰当年的无数小人物成长变异出来的。只是对最年轻一代的影迷来说,他们没有看过当年小人物身上的纯真与温情,或许会错把邓超当成道德楷模吧。


本文为独家稿件,文:沈河西,编辑:禽禽,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挺一下坚持原创的书评君

点击以下 关键词 查看精彩内容

年度好书 | 四月好书 | 红镜头 | 聂隐娘 | 同性恋群像 | 马克·吐温 | 康夏 | 权力的游戏 | 小王子 | 孤独图书馆 | 黄家驹 | 腋毛禁忌 |二十四节气 | 伍迪·艾伦 | 夏日翻书 | 禁烟令 | 玛丽莲·梦露


如果你爱文学、爱艺术、爱科学,

就请快到书评君的碗里来。

入口在左下角“阅读原文”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