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专利布局与高价值专利培育,是提升专利成果质量的有效手段,有利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效率的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加强对专利信息的分析利用,探索专利导航服务科技创新机制,从创新源头抓质量,主动研发符合市场需求的高水平科研成果。湖南大学、中山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大学、苏州大学等开展了各具特色的高价值专利培育工作;山东理工大学围绕重大科技成果,组建专家团队进行专利导航和布局,为开展成果转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施高价值专利挖掘与培育工程
成立了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知识产权中心)和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购置了高校专利管理云服务、Innograph、incoPat、ProQuest Dialog等专利检索与分析平台,提供专利预检索、专利分析、专利导航、专利交易和运营反馈等服务,为18个科研团队开展了专利导航分析。
实施高价值专利挖掘与培育工程,引入外部知识产权专业服务机构,围绕优势行业领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遴选重点项目或优势研发团队,布局基础专利、支撑性专利、延伸性专利、防御性专利等,构建高价值专利组合,形成保护合力,确保权利稳定性。
例如:围绕“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研发”布局15件专利,并成功应用于湖南猎豹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有关车型上,预计每年可产生综合经济效益3200万元。
(二)中山大学
重大项目专利导航和高价值专利培育
依托学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开展高价值专利培育,借助中心丰富的专利信息资源,围绕学校重大、重点科研团队,提供专利信息检索分析、专业技术分析导航服务,使科研人员及时了解和掌握最新的产业发展、技术创新趋势,把握竞争优势,寻求市场机遇,为更好地进行技术创新、成果保护及成果转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此外,与第三方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合作,进行知识产权信息分析、市场前景评估、专利导航和布局等。
每年自筹经费500至1000余万元,遴选有产业化前景的项目,开展专利导航和高价值专利培育,形成一批高质量专利成果,促成专利转让和实施许可项目、横向合作项目共计68项,转化金额达到5802万元。(三)
南京理工大学建设先进焊接装备技术领域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中心,建立包括专利导航、专利挖掘与布局、专利申请、专利运营的有效服务机制。
1.进行专利态势分析,梳理现有技术清单,分析关键技术和空白点。 2.开展专利布局,申请前进行预审查新,形成一批核心高质量专利,构建形成专利池。 相关技术成果已在国防、高档装备、承压设备、新能源、新材料、轨道车辆等领域大型国企、中小型民营科技企业得到应用。
江苏大学发挥在农业装备工程领域的学科优势,联合企业共同建立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中心。 1.建立组织管理机构,形成高价值专利全流程管理规范,建立知识产权管理信息平台,深入开展专利竞争态势分析,并围绕核心技术进行战略性布局。 2.建立智能农业装备高价值专利评价指标体系及专利申请预审机制,在专利申请前,由技术负责人组织行业专家对研发成果的技术先进性、市场应用前景进行评估,选择较好的研发成果,提交完整、充分的技术交底书。专利服务团队围绕技术难点开展关键技术分析,制定专利布局策略,完成高质量专利申请。 例如:围绕核心技术“一种轴向喂入式稻麦脱粒分离一体化装置”布局了23件发明专利,并以专利许可的方式应用于履带式联合收割机龙头企业,建成多条高效能联合收割机生产线,形成了年产6万台的生产能力,近三年共销售产品86082台。
(四)
探索建立“龙头企业、优势学科、高端服务”三位一体的高价值专利培育路径,布局高端微纳制造装备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中心。依托微纳光学制造优势学科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重点实验室,联合苏大维格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聘请专业服务机构,组建管理委员会和项目管理、技术研发、专利分析,信息平台、专利申请、专利转化等6个专业工作组,进行专利导航和前瞻性布局分析,选择有市场化前景的高端微纳制造装备技术方向开展研发,及时布局专利,进行专利申请预审和专利撰写质量跟踪,形成多个高价值专利组合,并分步推动相应技术的产业化或技术转移。 经过近3年的建设,学校和苏大维格联合布局申请了一批高价值专利,研发的“高速率大幅面双驱微纳紫外激光直写系统iGrapher800”,出口以色列、韩国等国家;研制的纳米光刻设备NanoCrystal是国际上首台实现100 nm特征结构的并行直写光学系统。(五)
毕玉遂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历经14年,成功研制出无氯氟新型聚氨酯化学发泡剂,引起国内外高度关注。学校充分了解课题组的研究进展及知识产权保护需求,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情况,寻求专业指导。国家知识产权局专门成立“微观专利导航工作组”进驻山东理工大学,指导学校开展专利布局、撰写、申请等工作。 学校成立了专利分析、撰写团队,团队成员均具有比较深厚的有机化学理论基础,在专家指导下对核心专利进行全面分析,将无氯氟聚氨酯化学发泡剂的反应原理同有机化学理论充分结合,尽可能扩展技术保护范围。同时,对下游产业链的应用方面也进行了专利布局,对未来可能衍生出的新领域和新技术进行保护。目前,共申请中国发明专利40余件,2件核心专利已获得授权;申报PCT专利3件,覆盖欧、美、日等主要发达国家,已陆续获得多国授权。 2017年,学校与淄博补天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就该成果签订了专利独占许可协议,合同金额高达5.2亿元,创下国内高校专利许可使用费的最高纪录。
推荐阅读>>
自然指数|2020中国内地高校TOP200及排名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首批高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典型案例名单
2020年Google谷歌中国教育合作 本科项目资助计划申报指南
教育部发布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成果资源,支持高校疫情期间开展教学活动
教育部启动部分领域教学资源建设,推动高教“质量革命”
中国高校专利转让排行榜:清华、上交大、哈工大位居全国前三
理工类专业更吃香,软件工程类毕业生薪酬高达9463元
UFEI观察|UNESCO最新报告:新冠疫情将给教育带来哪些损失?
UFEI未来教育观察|大学实验班,未来教育与未来人才培养趋势
UFEI未来教育观察|教育专网,或将推动教育信息化新浪潮?或将挤压市场空间?
UFEI未来教育|未来技术学院、现代产业学院,或将成为新一批学院建设热点
未来教育观察|“双高”职业院校平均师生比优于“双一流”大学
未来教育|高光之下,中职学校发展之“两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