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斯坦福校长启示录——大学需要创造一种“奢侈”的自由空间



斯坦福第十任校长汉尼斯(John Henessy)身上贴有不少标签:年轻的教授、创业有成的创业家、47岁起担任斯坦福校长一任就是16年,还兼任谷歌的董事,是硅谷发展的重要见证者。


在斯坦福大学长达125年的历史中,他被公认为是最成功的校长,也被公认为是美国过去20年来最好的大学校长。在他的带领下,斯坦福大学从一家地区性的教育机构成长为了一所世界级的大学。


汉尼斯说,我曾担任斯坦福大学校长达16年之久,如果从我踏入高等教育领域的门槛时算起,至今已有40年了,在这个过程中我对于如何开展高等教育,以及什么样的方法卓有成效深有体会,并且我对于高等教育的未来也有一些深思熟虑后的想法。

谈起这个话题,我想我们应该先问问自己,我们希望自己的学生和孩子未来拥有哪些能力?我希望他们可以成为终身创新者,希望他们可以为社会做出杰出的贡献。无论他们将来在政府工作也好,大学工作也好,或者在各个商业领域工作也好,有所创新并做出突破性贡献的能力都是必不可少的。

01


大学的长期视角,

和探索“大问题”的目标



在担任校长的第一天,汉尼斯就开始思考自己会为斯坦福留下什么样的遗产,这并非因为他自大,而是跟大学尤其是名校的发展目标和价值观息息相关:大学的校长需要有比企业CEO更长远的视角,衡量他们成功与否的标杆不是一个季度甚至一个年度的收入增长,而是大学品牌的知名度、学术研究的排名、和在家长学生心目中的认知度,而这些都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持续地努力。

斯坦福作为在过去半个多世纪飞速成长,持续成为全美排名前五的名校,依赖一系列学术领域突破性的发展。它曾经创建全美最大的原子对撞机,产生一大批基础学科领域的诺奖得主,这些拥有战略意义的“大赌注”帮助斯坦福奠定学术研究排头兵的地位。
 
汉尼斯很清楚,自己的挑战是怎么让斯坦福成为经久不衰的百年老店,能够在未来五十年持续保持领先地位。具体而言,他需要思考在哪些科研领域发力并取得突破能够让斯坦福持续保持学术上的引领,并据此为取得这些突破积累人才和资金,为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从这一思路去梳理一下汉尼斯担任校长的经历不难发现,时刻思考大学的核心价值,思考自己如何为大学的未来添砖加瓦,这是他的贡献,也是有雄心的管理者所必备的眼光



大学的学术取向与企业的研发取向,有着截然不同的价值判断。大学希望看到更多革命性的发现,而企业更关注渐进的小步迭代。恰恰因为取向不同,大学与企业对于创新,甚至对于该如何拥抱风险,也有着本质的区别。因为,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对管理风险的未来时间窗口比较短,而大学中最应该鼓励的文化恰恰是追问大问题的文化和长远眼光。

 

汉尼斯强调,大学需要创造一种“奢侈”的自由空间,让教授可以“漫无目标”地去探究问题,而不去担心这样的追问会带来什么结果,或者给成果的产出加上人为的期限。衡量教授成果的唯一标准是学术上的进步和科研上的突破,市场因素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必须承认,很多重大的科学发现都是出于偶然,大学的首要目标,就是要让让这种偶然变得更经常。恰恰因为大学与企业在目标上有着明显的不同,汉尼斯的管理经验有助于企业的管理者从企业价值目标出发,形成长线思维。



02


产学研的思路,

必须科技优先,市场化是试金石



汉尼斯本人有着成功的创业经验。在成为斯坦福工程学院院长之前,他和后来创建网景公司的克拉克(Jim Clark)一起创建新一代架构的电脑芯片公司MIPS(每秒百万条指令)。创业让汉尼斯能够把自己对如何改进个人电脑芯片的学术研究付诸实践,也让他深刻体会到创业的不易。当然他创业的成功也推动了RISC芯片架构的普及,助力个人电脑的大发展。



约翰·汉尼斯与MIPS公司创始成员


对于当下硅谷存在的普遍浮躁与挣快钱心理,汉尼斯以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强调创业者不能因为创业流行就为创业而创业,如果创业动机不纯,其实很难获得成功。他认为,创业者应该首先已拥有了原创的技术,并且有将技术市场化的冲动,然后才去创业。


大学需要做好的是让学术与商业更好地融合和共生,创新与执行,创新与实证,创新与实用,将开创性的想法付诸实践的过程需要跨界者来推动,而大学的校长恰恰扮演这一重要的角色。


科技创业者必须接受走出象牙塔的历练,科技转化为产品也必须接受市场的检验。只有在推向市场的过程中才能让创业者理解将新科技变成使用产品需要解决各种细节问题,因为只有接受市场检验的产品才是有前景的产品;也只有在创业实践的过程中学会解决复杂问题所必须作出的各种权衡和取舍,才能让科学家意识到,在市场化流程中作出这些决策所带来的结果,和开创性研究所带来的突破一样重要。


汉尼斯很清醒,大学需要做的是创造条件,让大学能够在开创性研究上走得更远,同时又能营造氛围,让教授能够容易地去创业,为开创性的技术找到应用。研究机构与商业机构也依据这一原则而可以更明确地分工与融合。


约翰·汉尼斯在硅谷


近日,这位斯坦福大学第10任校长约翰·汉尼斯,在与中国民进中央副主席、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教授,清华经管领导力研究中心主任杨斌教授的一场隔空交流中提到,未来需要的人才必须具备的三种特质:第一,成为T型人才。竖线代表深度,代表在一个领域内的专业技术与能力。横线代表合作的能力,代表与其他领域的人才进行合作的能力,代表思考大事的能力,代表学习新东西的能力。第二,养成“创新自信”。创新自信意味着不断尝试新事物的勇气,意味着头脑风暴,集思广益的意愿,也意味着以不同的方式思考一个问题或者困难的意愿。第三,成为终身学习者。意味着拥有探索和掌握新兴领域的能力,意味着不断进化。

相关推荐>>

教育部高教司|2020年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申报开启

最新ESI化学排名:国科大、清华、浙大、中科大、南大、北大、吉大进入全球30强!

13所中国大学被美国列入实体黑名单,或换个角度帮我们认知国内大学

UFEI两会观察|施一公:人才培养没有捷径可走

谷歌发布2020年世界大学学术排行榜

2020年Google谷歌中国教育合作 本科项目资助计划申报指南
UFEI校企合作|2020腾讯产学合作犀牛鸟基金申报启动
UFEI校企合作|IBM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UFEI未来教育|未来技术学院、现代产业学院,或将成为新一批学院建设热点
教育部发布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成果资源,支持高校疫情期间开展教学活动
教育部科技司|首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经验分享五:积极探索新机制
教育部科技司|首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经验分享四:专利布局与高价值专利培育
教育部科技司|首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经验分享三:职称评聘、兼职兼薪、离岗创业
教育部科技司|首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经验分享二:专业化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
教育部科技司|首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经验分享二:专业化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
教育部科技司|首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经验分享一:风险防控机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