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哭80后的童年往事,都在这里
看死君:从去年拿下金马最佳影片至今,时隔数月,张大磊导演的《八月》今天终于顺利上映,尽管首映日的排片并不多,但我明白,想看的人早已静候多时,绝对不会错过这场重回九十年代的赴约。
小贴士:文末有福利噢,这次不是送票;大家走心留言、多点赞,即有机会被抽中。
作者| 宋小报
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
昙花还会再开,但青春不会。感同身受,张大磊导演拍摄《八月》的初衷注定是指向自己的,献给父辈,献给九十年代,是他注定绕不开的情结,带着私密的童年的倒影。也正因此,《八月》才会如此动人。
犹记得,在去年金马奖的领奖台上,大磊导演激动地感谢了台湾新浪潮,也感谢了他的父辈和家人。大概正是源于导演对儿时故土发自内心的深情,使得影片就像长在每个人童年院墙外面的那棵大树,枝叶散碎,但是却生命力旺盛地铺张着。
▲小雷与昙花的合影
小雷的暑假
十二岁的小雷迎来的小升初的暑假。这个暑假与别的暑假似乎并无不同,也似乎很多东西都在不知不觉中悄悄地改变掉了,如此不动声色。
在短短两个月间,小雷经历了太多事。对邻家姐姐的春梦,三哥的被抓,父亲的远走他乡和太姥姥的去世。最终,直到整个夏天过尽,那团火热的激情仿佛也随之消减下去,他旁观着这一切,心里渐渐漫上来一层寂寞和孤独的东西来。
▲人群散去,只留下小雷一个人
运动会在整部影片中无疑是具有象征意义的,正如片末的那株昙花一样,可以说正是那个火热的、令人怀念的、但终究已经逝去了的美好年代的一个缩影和象征。
拔河那场戏,也许算得上影片叙事上的一个转折点。原本大家正在一个大院里热烈的生活着,喧闹着,都用尽了全身的力气要在这里挥洒。可是,突然一个喇叭高声地告诉大家说,车开不动了(也许某种程度上可以解读为“国企”这辆大车),大家快去帮忙推啊。于是人哗啦一声全散了,跟在车的身后渐渐走远。
仿佛树倒猢狲散,最终只留下小雷一个人,站在那里看着。然后,他慢慢地走向了另一条路途。影片正是在这里,一个分叉路口将他们日渐一日地逐渐隔开了。
▲像李小龙一样,小雷也有一副双节棍
那个英雄
如果说,李小龙是小雷心目中幻想的英雄,那么三哥无疑是小雷在现实中的崇拜对象,他桀骜不驯,打架,泡马子,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并且还有一条漂亮的皮带,就像李小龙的双节棍一样。
当三哥被警察击倒时,无疑是小雷童年英雄的世界崩塌的时刻。在杂乱的灯光和人影交织中,三哥声嘶力竭的挣扎,小雷着急地抓挠头发。当晚梦境中,他梦到三哥蹲在河边捧着解剖的羊躯体中的香料。也许那一刻,三哥已然变成屠夫手中待宰的羔羊,牢笼中的困兽。
▲小雷童年的英雄世界,我们也曾有过
小雷的转变也是从这时开始的,他打老师,打压在父亲头顶的韩胖子的儿子,并学着三哥的样子打台球,这种种行为,也许正是他对世界的愤恨反抗——既然心目中的英雄没有了,那么就让我自己担起来吧。
父亲高贵的头颅
影片中,母亲最常批评父亲的一句话是:就是不肯低下自己那高贵的头颅。
父亲生性洒脱,对身外之物看得很淡,铁饭碗被打破也并不十分在乎,对于小雷能不能上重点中学也不那么看重,并且最看不惯韩胖子重视利益的投机样儿。
▲全家福:小雷抱着缺席的父亲
但是,最终,为了生活,父亲还是妥协了。
当他将车子停在韩胖子家门口,但终究迟疑着始终不肯进去;当他在楼道里被人大声咒骂“装什么艺术家”;当他一个人在屋子里一遍遍回放那句台词“他妈的,就凭你也敢跟我作对”;当他独自在深夜无声而又悲愤地挥舞着拳头。是啊,他所要对付的就仅仅是一个韩胖子吗?这个世界已经改变了,而生活也从来不肯让你高贵地将头颅抬高着。
▲小雷跑上大树,好奇地眺望
父与子
第一次看《八月》时,最打动我的一幕,是父亲为了小雷想上三中的事情奔走张罗,借钱请客,一切都办妥了之后,父亲看着小雷笑着时的情形。
那时候,父母亲刚刚送走了管事的人,喝得已经微醺的父亲站在门口的台阶上,看着正在打台球的小雷,一面似乎有些得意,又似乎有些自豪,叫了一声小雷的名字,一副恨不得立刻告诉他的样子,但是又什么也不说,只是看着自顾自玩着的小雷一个人站在那里傻笑。
对于他这种性格的人来讲,为儿子办成这样的一件事情,大概是相当具有成就感的吧。还有事后一家三口骑着车回家时,对话中所包含的那种兴奋之情,真的让人觉得是光芒万丈的,虽然这兴奋很快就被破坏掉了。
▲小雷一家三口骑车回家
父与子之间的关系,总是无声胜有声,有些话是注定说不出来的,有些话则是根本不必说。最终,在父亲临走之前,他只是无声地在小雷的桌边放下了那条他盼望已久的皮带,然后静静地注视他一会儿,将台灯扭灭。
国企改革浪潮中的众生相
随着《亡命天涯》火爆上映,以前能够随便进去免费看电影的影院,开始实行股份分成。父亲带着小雷站在售票窗口,再也没法通过刷脸随便进入。而票价也从最初的2元,一跃涨到了15元。
▲中国第一部进口分账片《亡命天涯》
关于国企改革后的个人归属,影片中呈现给我们的大概有这么几类人:
第一类是如父亲这种的,开始一味乐观,但最终却狠狠吃了生活一个大嘴巴,但终究还是抖擞精神去面对。
第二类是韩胖子这种的,在厂里面加入自己的股份,继续当领导。
第三类是小雷的大姨夫这种的,三十年的工龄最终只换到一屋子的毛线,没有钱,又不懂得如何卖,只能是送送亲戚,勉强度日。
第四类是小雷的小姨和那个光头叔叔这种的,干起个体户,自己做老板,日子混得还算不错。
▲小雷与父亲,记忆中的电影胶片
但不管是哪一类,终究都是在岁月的浪潮中被裹挟而抽身不得的小人物。在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中,也唯有适者才能生存。
两段留白
导演说,有些东西虽然没有呈现,但是并不代表没有发生。影片中有两条线索都只呈现其中的一面,虽然他们在那个时间里发生了,但是我们却只能通过猜测去一探究竟,靠我们自身的生活经验来进行填充。一个是三哥的故事,一个是小雷的大姨跟他姥姥的故事。
▲《八月》剧组在台球桌前
但两个故事却又呈现出某种程度的暗合。曾经的问题少年三哥(有一场戏似乎是跟父亲在台球桌前争吵),在听闻父亲的丧讯后,伏在台球桌上无声饮泣。
而曾经心存沟壑许多年不言语的大姨跟姥姥,在太姥姥过世之后,终于坐在了一起,然后大姨抚摸着姥姥的手臂说:哭出来吧,憋着更难受(这句话小雷同样用来安慰三哥),最终在姥姥的哭泣声中完成了和解。
从亲人出发,最终又回到了亲人身上。三哥身上,我们能够看到一个少年的成长故事。而大姨和姥姥身上,我们能够看到血亲在生命中的意义。
那个年代的父辈
临别的晚上,父亲与几个朋友坐在餐桌边,各人谈着各人的状况,并且预祝彼此前程似锦,不畏艰难。虽然前途终究是未知的,但是却不会彻底绝望,让人感觉始终有那么一股子力量在里面,虽然生活不易,但是还是得要去斗一斗。
当父亲坐在远行的公车上,回想着参加运动会时大伙聚会的热闹场面,耳旁回荡着《你在他乡还好吗》的歌声,悲壮的情绪无疑溢满了整个荧幕,令人禁不住要潸然泪下。
▲在舞厅最后的聚会
那一面是影片中的父亲自己对自己过往挥斥方遒的岁月的一种缅怀,但同时亦是导演对那个年代的父亲的一种缅怀。就像那个总是站在阳台上练习高音的男子。在激昂的声调下,唱出的同样是沧桑岁月的滚滚流逝。而那同样也是对那个年代的一次咏叹吧。
黑白与彩色
为了营造出一种疏离而纯粹的效果,影片采用了黑白形式进行呈现。
对于色彩的过滤,以及对于那些具有年代感的细节的聚焦,配上漂亮的空镜,无形中也使影片有了一种迷离之气,时间的质感被加强了,就像你隔了许多年再来讲述某件难忘的事。虽然你知道,它已经过去了,但是当你讲述的时候,还是会觉得自己又回到那样的环境中,仿佛真的又经历了一次一样。
▲逝去的时代,不会再来
这是一部献给父辈的动人的电影,而一代人,本身就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更迭变化,喜怒哀乐。
最后纪录式的彩色部分,虽然是对于父辈生活的一次致敬,但是也同时让人觉得,仿佛一下子踏入了生活的红尘中。而银幕外的我们,也终究还是要在这五彩纷呈的尘世中,继续摸爬滚打下去。
作者| 宋小报;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
编辑| ChrisKirk;转载请注明
【鲸鱼放映室《八月》首映回眸】
【 影 迷 福 利 】
请大家在文末走心留言,将按评论质量和点赞数随机抽取幸运读者,每人免费赠送一张爱奇艺会员卡(季卡),送完为止。居然做成《八月》版,忒好看!
注:鉴于上次送狼叔周边的昂贵邮费,本次福利以常来鲸鱼放映室的北京影迷优先。当然,欢迎资助邮费!
【 近 期 热 文 】
电影是艺术的最后一口气
Watch Movies Till The Last Breath
鲸鱼放映室|麦田电影院|看图猜电影
有一张剧照|有一个影人|有一句台词|有一段原声
影史轶事|深度影评|导演访谈|资源共享
喜欢请关注公众号:看电影看到死
死在电影院 是影迷们最大的梦想
死在片场 是导演们最美的绝唱
Dying in the Cinema is the biggest dream for moviegoers,
As dying in the set for directors is the most beautiful w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