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演员生涯,在高潮和低谷中夹缝求生
随着新冠病毒在全球的肆虐,电影行业的运行也被迫按下了暂停键,但这并不意味着电影人将离开大众视野。相反,疫情所带来的空闲让广大电影人得以更为积极地在互联网上与全世界影迷互动,昆汀在家狂写影评,阿莫多瓦日常追忆“八卦”往事,大卫林奇也弄起了气象预测。
昆汀在家狂写影评
阿莫多瓦分享隔离日记
大卫·林奇的每日天气预报
而著名女演员伊娃·格林也是在社交媒体上变得异常活跃,先是之于新冠疫情的发声,其次则是各种生活照,甚至在家自导自演小短片。社交媒体上的活跃,让近半年之久没有新作品面世的伊娃·格林重新回到了公众视野。而回顾这位在两月之后即将迎来40岁生日的女演员的人生,亦是一半风光一半沉寂。
伊娃·格林
伊娃·格林隔离期间的自拍照
伊娃·格林,1980年7月6日出生于法国巴黎,父亲出身瑞典名门家族,是一位牙医,母亲马琳.约伯特则是在欧洲颇有名气的法籍犹太裔女演员。同时伊娃还有一个孪生妹妹,而伊娃一家的亲戚们也不乏在欧洲演员界、音乐界颇有名气的人物。可以说,伊娃是出身于一个文化修养相当高的中产家庭。
伊娃·格林和妈妈、妹妹
但伊娃·格林也并非是从一出身就与演艺结缘,虽然两岁时伊娃就和母亲及她的孪生妹妹一起登上巴黎时尚杂志的封面。但学生时代的伊娃也并未就此醉心演艺圈。反而是对考古和象形文字十分感兴趣,为此她还特别学习了两三年的象形文字。
年少时期的伊娃对于学习有着强烈的热情,除了法语学校的基础教育之外,她还去了英国学习英语。与绝大多数喜好“追求刺激的”青少年不同,伊娃显然是个宅女,大多时间都被她用来呆在家里或者图书馆学习,这种生活也在无形之中让她的性格变得有些内向。年少的伊娃和之后在大荧幕上魅力十足的伊娃显然不太一样,那时的她甚至还在苦恼如何与人交流。
随着年龄的变大直至成年,来自伊娃家庭的艺术熏陶似乎才真正起到了效果,伊娃从这时才算是正式与演艺有了接触。她去圣·保罗戏剧学校学习了几年表演,在戏剧学校学习的那些日子里,伊娃显然逐渐爱上了表演。
她开始享受在舞台上面对着观众并为他们创造意想不到的表演的感觉,而在这段时间里,伊娃的导师与她的母亲也都给予她很多有关表演的指导。在此之后,伊娃更是去到了著名的美国纽约大学Tisch学院学习导演专业。
学成归国之后,伊娃便在巴黎开始了自己的职业演员生涯。她先是在巴黎出演了几部舞台剧,甚至还得到了法国当地一个戏剧奖的演员提名。而在2001年,伊娃则在著名导演迈克尔.哈内克的作品《钢琴教师》中客串了一个小角色,或许也正是因为这次出演中伊娃和哈内克、于佩尔这样的圈内前辈有所接触,才让她得以进入到了更多欧洲名导的视线内。
于是在2003年,伊娃得到了和意大利名导贝尔纳多·贝托鲁奇合作的机会,而由此诞生的这部作品则正是闻名世界的《戏梦巴黎》。当时的伊娃作为一个20出头的新人演员,首次出演女主角便算是艳惊四座。
2003《戏梦巴黎》
影片《戏梦巴黎》中的伊娃散发出前所未有的独特魅力,年轻的她展露出巴黎女孩的激情与浪漫的同时,更是演绎出了非常独特的神秘气质。
在《戏梦巴黎》中,伊娃的美并非那种完全唾手可得的美,正如片中的美国男孩马休和伊莎贝拉的关系一样,是完全捉摸不定的。伊娃饰演伊莎贝拉往往会在观众的不经意间出现在电影内空间的任意一个角落,并且她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着角色。
她既可以因为一个幼稚的玩笑而坦然贡献出自己的初体验,也可以在一瞬间对作为外来者的马休抛去无休止的冷漠。伊娃饰演的伊莎贝拉显然是一个即使看完全片也无法下明确定义的角色,亦可以说是一个残缺的角色。也正如片中贝托鲁奇让伊莎贝拉这个角色对《断臂的维纳斯》进行模仿一样,贝托鲁奇似乎也是有意地通过这个“残缺的角色”来讴歌神秘主义的美。
这种不可知所带来的魅力,正是“The Dream”的真谛所在。而伊娃作为表演者,显然也通过极其大胆的身体语言及神情、目光的微妙变化来很好地诠释了这个角色。伊娃的精彩表演也正是赋予伊莎贝拉这个角色“恶之花”式复杂性的关键所在。
或许如今我们回头看《戏梦巴黎》,大多数会认为这是一部演员和导演之间互相成全的佳作,但在《戏梦巴黎》出世的当年却并非如此。《戏梦巴黎》公映之后,一时间引发了相当大的舆论,或许是由于导演贝托鲁奇本人所自带的话题性,伊娃在片中大尺度的表演也被观众所广泛讨论。
但随着《戏梦巴黎》中一些为了影片评级而被删减的大尺度剧照在网络上流出之后,伊娃便受到了不少舆论指责,甚至当时伊娃·格林的名字都出现在了一些色情网站。但伊娃似乎并未因此而陷入苦恼,或许正如她自己所说,她并不是一个擅长人际交往的人,对于他人的看法似乎也并不是特别关心。
此时,舆论的另一面便在她身上凸显出来,伊娃因为这场小风波也得以在世界范围内变得更为出名。紧接着的2004年,她便出演了一部法国商业电影《绅士大盗》,她在片中饰演一位19世纪末的富有少女,虽然影片反响平平,但伊娃在这部电影中显然也尝试做了改变。她减少了“诱惑性”的表演成分,不再像《戏梦巴黎》中那么招摇诱人,反而变得更端庄平静。
2004《绅士大盗》
这次商业电影的尝试,也让伊娃在主流电影圈内积累了一些名气。随后的2005年,伊娃来到好莱坞,饰演了名导雷德利.斯科特的《天国王朝》,在其中扮演公主西贝拉。
2005《天国王朝》
影片《天国王朝》是一部主打大场面震撼的商业巨制,和《戏梦巴黎》相比,留给演员自由发挥的空间显然没有那么多。但伊娃依然在本片有着不少闪光之处,
她似乎将《戏梦巴黎》和《绅士大盗》的两次表演经验结合起来,重视神情与微表情展现公主“角色”神秘魅力的同时,又不过度抚媚,保留了相当多的端庄典雅。恰好,伊娃的这种表演经验结合也正符合了雷德利·斯科特所设计的人物形象,而公主西贝拉也因此成为传唱至今的一个经典银幕形象。
虽然《天国王朝》票房遭遇滑铁卢,但伊娃也还是因此在好莱坞影迷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伊娃也选择留在了好莱坞继续发展。但此时伊娃的工作方向却发生了些许改变,一方面她积极寻找工作机会,另一方面她又对得来的机会十分挑剔。
伊娃显然是想做出更多的尝试,她意识到自己的银幕形象开始有些固化。“来自法兰西的恶之花”,这或许就是当时很多影迷心中已有的伊娃形象。而伊娃则在寻找更多不一样的出演机会来展示她的多面性。
为此,她拒绝掉了《黑色大丽花》一个其实非常适合她的蛇蝎美人的角色。她甚至想要去尝试出演喜剧或是去扮演一个有些神经质的女人,因为她觉得一直以来她的银幕形象都可能显得有些“严肃”。最后在通过残酷的试镜考验之后,她出演了那部非常著名的《007:大战皇家赌场》。
2006《007:大战皇家赌场》
或许这部《007:大战皇家赌场》才是伊娃真正得以被全球所关注的关键。《皇家赌场》从多方面来说都是一部意义非凡的邦德电影,一方面这是詹姆斯·邦德这一经典人物形象的演员交替之作,另一方面《皇家赌场》中的琳德也是007的真爱邦女郎。而伊娃格林以女特工的身份在这部影片中继续挥洒她欧洲式的神秘魅力的同时,也展露出全新的知性活泼的面貌。
伊娃与丹尼尔.克雷格在这部影片中十分合拍,二人也是一起为007系列贡献了相当多的经典桥段。也正是由于这次意外成功的合作,同年,伊娃又与丹尼尔·克雷格一起出演了《黄金罗盘》。而在2008年,伊娃又出演了《富兰克林》,但显然这两部影片也都没能达成《大战皇家赌场》程度的成功。
2007《黄金罗盘》
2008《富兰克林》
2009年或许算是伊娃演艺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在《天国王朝》之后伊娃所追求的形象转变,可能真正开始于2009年的这部《裂缝》。在这部全程围绕女人而展开的影片中,这次的伊娃真正饰演了一个相对“邪恶”的角色——Miss G。
2009《裂缝》
Miss G虽是影片悲剧的铸造者,但事实上她也正是承载着导演表达的唯一核心人物。Miss G,一个看起来特立独行不惧条条框框的女教师,事实上只是一个从未真正地进入到社会、畏惧他人、畏惧外来事物的弱女子。
所谓特立独行,不过是她在极度压抑的固定环境下为了自我安慰而演绎出的虚假人设。而通过对同样被禁锢在学校的年轻女孩宣讲她编造的故事,她也得以不断巩固她的谎言世界。
而真正从外界社会进入到学校的女孩费雅玛的到来,则宣判着Miss G谎言世界的崩塌。她在学校一手编织的“梦境”和真实的世界之间的裂缝被费雅玛无意之中揭开,精神安慰的破碎最终也使得疯狂的Miss G将年轻费雅玛一同带向了灭亡。
而“裂缝”即是产生在现实与幻想之间,若一味的沉沦于幻想却没有真正的勇气去越过裂缝则注定了无法改变生存困境。导演显然正是要通过Miss G这个人物的悲剧,再现严苛社会规则对女性群体造成的巨大创伤。
而伊娃对这一角色的演绎显然也算恰到好处,伊娃巧妙地捕捉到了这一角色在文本中应该具有的“矛盾”的气质。这并不等同于前作《戏梦巴黎》中的伊莎贝拉,演绎Miss G所需要的恰恰是两种相反但又各自准确的性格。
伊娃在展现这一角色的“矛盾”时,也正是选择了较为直截了当不加遮掩的性格转换,并且两种性格的特征也都很明显。更出彩的显然是Miss G自我欺骗的那一面,优雅、知性、浪漫,甚至带有些许洒脱,这也正是伊娃从《戏梦巴黎》开始就得心应手的一类女性形象。
甚至在这部影片之中,我们也能看到伊娃代入了些许《皇家赌场》中的优雅女特工的气质。至于自卑而疯狂的另一面,虽没有令人记忆深刻,但伊娃的演绎也算是一次不完全失败的大胆尝试。某种意义上来说,她这次也确实出演了一个她自己说想要尝试的“神经质”的角色。而在她的演艺生涯中,《裂缝》也是唯一一部真正围绕着伊娃的角色所创作的影片。
显然《裂缝》毫无疑问是伊娃在《戏梦巴黎》《皇家赌场》后的另一个演艺巅峰,但巅峰之后的伊娃迎来的却并非大红大紫,似乎好莱坞的这几年摸爬滚打,并没有让她真正成为巨星。而她自己在《天国王朝》之后所追求的转型,似乎也并没有真正达成她自己所想要的结果。
即便是在《裂缝》这样一部她个人发挥空间极大的影片中,伊娃所为人称道的依然还是她最被观众熟知的那一类带有“神秘魅力”的形象。换而言之,她所尝试的转变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认可。于是,伊娃选择暂时回到欧洲,重新回到了她出道时所走的艺术电影的道路。
2010年的《克隆丈夫》、2011年的《完美感觉》,毫无疑问都是伊娃在欧洲进行新一轮尝试的有力证明。这一时期的伊娃不再一味地回避固有形象,反而是正视了其优势所在,并将其代入到全新的角色演绎之中。这两部作品中,伊娃既做出了符合欧洲文艺片的沉稳转变,又似乎回溯了她出道初期的演绎风格,大胆地在大银幕上表现自己独具魅力的身体语言。
2010《克隆丈夫》
2011《完美感觉》
同年,伊娃又出演了电视剧《圣城风云》,但却是一次不太成功的尝试,它反倒更像是伊娃重回好莱坞的引子。但世事终究难料,事业似乎即将焕发出第二春的伊娃却在这时遭遇了意外变故——来自哈维韦恩斯坦的性骚扰。
2011《圣城风云》
据伊娃的母亲在2017年接受媒体采访时的陈述,伊娃在2010年-2011年期间,遭受了来自韦恩斯坦长达几个月的持续性骚扰。他先是不间断地向伊娃打电话要求见面,甚至多次亲自来到巴黎。而后来真正见面时,同其他爆料遭受性骚扰的女性那样,也是在韦恩斯坦的酒店房间内以看剧本并为她提供出演角色为由提出性交易要求。
虽说韦恩斯坦最终没能够得逞,但他也威胁伊娃说,要毁掉她的职业生涯。碍于当时韦恩斯坦的权势滔天,伊娃也只能无奈地选择了隐忍。
由于此事并非事发当年爆出,我们在此也无法清楚衡量它对于伊娃的伤害究竟有多大。但时隔多年,伊娃依旧不敢亲自面对此事,便足以见得它带给了伊娃不小的心理创伤。而韦恩斯坦的那句威胁,似乎也并不排除其实际生效的可能性,毕竟从事实上而言,伊娃的演艺生涯也正是从这之后陷入了低谷。
2012年,伊娃在同蒂姆·波顿合作了一部并不算太成功的黑色奇幻电影《黑暗阴影》之余,她参演的两部影片《暴风雪中的白鸟》和《300勇士:帝国崛起》都没有太多让伊娃发挥的空间,更多的则是让她承担起一个“花瓶”角色。
2012《黑暗阴影》
2014《暴风雪中的白鸟》
2014《300勇士:帝国崛起》
在电影界屡屡遭遇低谷的伊娃,又转而投入到电视剧的拍摄中去。2014年她出演了《低俗怪谈》第一季,在其中扮演一个极具表演突破性的灵媒,这部电视剧虽然反响平平,但却算是给了伊娃相当大的表演发挥空间。
在这个灵异题材下,她又拾起了《裂缝》中的那种矛盾、神经质的角色形象。或许是受到这个故事背景的影响,伊娃这一次的“疯狂”演绎相比《裂缝》进步了不少,一时间也是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14《低俗怪谈》
同年,伊娃出演了罗德里格兹的《罪恶之城2》,虽然这是部尺度噱头要强于电影内容本身的影片,但伊娃通过这部影片也算是弥补了早年间没能演绎“蛇蝎美人”的遗憾。而对于伊娃来说,这也是一部“玩得很开心”的影片,在这样一个不那么现实的漫画式影片中,伊娃得以放开手脚地表演,歇斯底里地展现伊娃式“蛇蝎美人”的魅力。
2014《罪恶之城2》
自此之后,伊娃在几年间都重复着这种“蛇蝎美人”的形象,无论是奇幻的《佩小姐的奇幻城堡》中的贵妇,还是悬疑的《真事改编》中的普通中年女性,伊娃的演绎都配合着导演的构想给这些角色赋予了具有危险性的诱惑力。
2016《佩小姐的奇幻城堡》
2017《真事改编》
或许,此时的伊娃已不再是当年那个不服输、一心想要抛弃掉过往的年轻女孩。人到中年的伊娃在演艺圈经历过沉浮后,渐渐拥有了平和的心态。她似乎更加享受表演的过程,而不是单单纠结于什么角色一定要出演,而什么角色一定不要出演。
这种心境的转变显然也影响到了伊娃的表演风格。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2017年的《欣快》里,伊娃前所未有地演绎出一种柔弱女性的魅力,无意之中反而动摇了她以往的固有银幕形象。无心插柳柳成荫的转变之后,伊娃却选择先休息一段时间,去享受之前或多或少被她忽视的私生活。
2017《欣快》
两年之后,伊娃以其别样的姿态再度回归影坛,在接连的两部作品《小飞象》和《比邻星》中,伊娃都分别展现出全新的形象。或许是因为岁月的洗礼,回归之后的伊娃,在表演上显露出更多的传统欧洲女性的典雅气质,同时,也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温柔母性。
2019《小飞象》
2019《比邻星》
如今的伊娃已不再是当年局限于“恶之花”形象的少女,她对于表演多了一份洒脱与随性,对角色的理解与表演的切换也都更加得心应手。虽说回归之后的两部作品并非话题度之作,但伊娃在影片中自信的演绎,似乎也在宣告着她全新演艺道路的开始。在2020年她也还有两部未上映的作品,这令人不由得期待她又会给观众带来何种全新面貌。
伊娃的银幕魅力就如同巴黎的魅力:“优雅与邪恶共存、难以被定义的多面体。”经历过青涩、迷茫、困难的伊娃如今真正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女演员,在她所钟爱的平静生活和热情洋溢的演艺工作之间搭建起了平衡。但这并非安于现状,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伊娃的演艺生涯都无时无刻不在尝试与改变。
即使将步入四十岁大关,她也依旧保持着当年那“捉摸不定”的少女的活力。某种意义上她才是当年巴黎三人中真正的“梦想家”。毕竟事到如今,也没人能真正捕捉到她的全貌,更没有谁会知道她接下来要去向何方。
作者| 黄摸鱼;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
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 近 期 热 文 】
电影是艺术的最后一口气
Watch Movies Till The Last Breath
名人荐片|迷颜|电影节|花园|吉光片羽
纸上马戏团|影人纪念日|鲸鱼放映室
合作投稿 | kdykds@163.com;微信 | kdyk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