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单连春、郎娇 | 新中国宣传标语的功能演进及其价值诉求——基于标语政治学的视角

单连春、郎娇 中国政治传播研究
2024-09-17

| 作者:单连春、郎娇


摘要

标语作为一种传播载体,在我国的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的伟大长征的今天,标语仍顽强地活跃在中国的广袤大地上。通过对标语政治学进行解读,审视新中国成立 70 年以来宣传标语的演进,并从国家治理的历史中反观标语的现实困境。新时代特殊语境下政治标语的设置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以人为本、实事求是的价值遵循,以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政治标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关键词

新中国; 宣传标语;标语政治


宣传标语是一种文字简练、意义鲜明的宣传鼓动口号,是国家政治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政治功能表现为对国家政治发展的贡献,既要和每一阶段政治体制合拍,还要满足政党的执政需求,以实现某种政治目的。70 多年来,宣传标语是我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重要载体,不论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标语都以其独有的效用活跃在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对于全面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标语政治学发展的现状


标语是我国党政部门在革命、建设、改革年代广泛运用的一种政治信息传播方式,也是激发民众情感,加强社会动员的一种颇有成效的宣传手段。曾以铺天盖地之势渗透到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方方面面,成为我国历史上一道独特显著的政治文化景观。鉴于环境等原因,标语在外国倒是鲜有见到。其实标语本身并不具有某种规定性的属性,但是将其置于中国特殊的政治语境之下,运用于国家治理之中,力求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这一政治目的,政治性就成为标语的特有标签。我们经常说的政治标语、政治口号,其实是基于标语、口号背后所要传达的带有政治色彩的信息来进行规定的。强调标语、口号作为政治信息输出过程中的工具形态,其与经济、文化、军事等相对应,但从语言学和发生学的角度来看,二者也有不同,政治标语往往表现为静态性和持久性,而政治口号则具有动态性和即时性。从广义政治学角度来对标语政治进行研究,标语就不仅仅只是用来承载政治信息的政治宣传工具,而是在整个社会政治大讲堂中,标语要在坚持政治意志、确保政治正确的同时,进而影响人们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行为,强调标语的功能形态。目前,学界关于标语政治功能的研究还较少,主要是从传播学、社会学、语言学、心理学等学科视角对标语进行追问,或者聚焦于历史上的某个革命时期,研究标语对革命运动的深刻价值。


第一,以不同的学科视角为出发点,分析标语的普遍性功能。如传播学视角,标语是公共信息流动载体,表现为广泛而深刻的信息传达功能; 从语言学来看,标语是一种特殊的话语传播方式,最明显的就是它的组织动员功能; 而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主要强调的是标语在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中所发挥的“生命线”的作用。


第二,聚焦于特定历史时期,从革命运动中透视标语的政治功能。中国堪称是标语口号大国,最早可追溯到秦始皇时期,借用标语来昭告天下,此后,历代封建王朝统治者也纷纷效仿。在近代革命时期,标语更被演绎得淋漓尽致。刘秀娟着眼于新中国成立之后政治形势不断变迁的视角,对标语口号的政策宣传、思想教育、民众动员和内部规训等一般性政治功能进行归纳分析,揭示标语口号功能的共性特征。〔1〕此外,还有学者对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大跃进”、改革开放等革命运动频繁的历史时期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索,以确证标语所承担的政治使命。〔2〕而韩承鹏以标语显著的动员特征为出发点,对标语的政治动员功能进行深刻分析,这是目前学界关于标语政治性具有代表性的观点。〔3〕


总之,在中国特定的政治语境之下,标语与政治虽然具有某种天然关联性,但是目前关于标语政治的研究还不成熟。作为政治学学科衍生出来的一个全新领域,标语政治学还面临着身份认同的挑战,也存有发展的机遇。从近期来看,标语政治学必须本着寻求“最大公约数”的精神来确立共享价值以增强身份认同,本着寻求“最小公倍数”的原则来构筑疆域边界以实现自身包容发展,明确价值存在。在国外,标语往往用于集会或者选举,以引导民众参与到政治选举当中,其运用的形式和场合远不如我国丰富。所以,标语应该称得上是一种“中国特色”,放置于整个国家现代化治理的过程中,标语政治是影响政党形象最直接的形式。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治理中宣传标语功能的演进


宣传标语是一种文字简练、意义鲜明的宣传鼓动口号,是国家政治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政治功能就表现为对国家政治发展的贡献,既要和每一阶段政治体制合拍,还要满足政党的执政需求,以实现某种政治目的。70 多年来,宣传标语是我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重要载体,不论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改革开放时期,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标语都以其独有的效用活跃在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对于全面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 整混乱与稳大局: 新中国成立以后宣传标语侧重政权的巩固与维护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庄严宣告,结束了中华民族饱受侵辱的历史,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拥有了自主权和话语权。面对百废待兴、千疮百孔的混乱局面,扫清反动残余势力,挽救四分五裂的国家,重整旗鼓、稳定大局成为形势所迫。所以,标语制定便紧紧围绕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工作方针,鼓舞群众士气,巩固人民政权, “土改”“三反”“五反”成了当时最响的标语。虽然进入了和平建设年代,但新中国仍面临诸多困难和考验: 能否保卫和巩固新生政权,能否应对残酷的自然灾害,能否在国际上维护主权和民族利益,能否落实执政党的执政理念,这些都成为摆在领导人面前的首要和迫切的问题,毛主席曾乐观地将其总结为: “有困难,有办法,有希望”。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主要矛盾,即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中国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总体上仍然是胜利的,因而这个时期的宣传标语侧重于整顿混乱的社会局面,稳定社会发展,从而更好地为巩固和维护社会主义政权而服务。


第一,强烈的政治目标导向功能。1949 年新中国成立,宣传标语就开始活跃起来,“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万岁! 中央人民政府万岁! 毛主席万岁!……”。〔4〕人们欢呼雀跃,将内心抑制不住的激动转化为各种歌颂标语,期待毛主席指引在屈辱历史中挣扎的人们开创一片新的天地。这一时期的标语还有“迅速解放台湾西藏和一切尚未解放的地方”等,四分五裂的新中国面临着大调整和大整顿。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斗革命、打江山,终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翻身做主人”。人们对老一辈革命家有着深厚的情感寄托和情感信任,同时也对新中国充满期待和向往,对新自由生活充满激情。因此在那样一个让全中国人民感到振奋和希望的年代,标语成为他们吐露真情的最直接方式,表现出强烈的政治目标导向性。


第二,突出的社会稳定功能。保卫和巩固新生政权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最重要的任务和考验。围绕这一点提出许多标语: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必须严格镇压反革命”“不要四面出击”“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耕者有其田”“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提高警惕,保卫祖国” “总路线万岁”等。新中国成立以后,生产力亟待解放,全国上下迅速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全国人民热血沸腾,斗志高昂,创下许多令人惊叹的成绩。而这些标语则抓住当时的中心工作,时刻警醒人们保持高度的注意力进行经济建设,最大限度地团结可能团结的一切力量建设社会主义,并肩克服困难,维护并稳定大局。


第三,明显的大众意识形态凝聚功能。无论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还是“三大改造”后的社会主义社会,在团结和发动广大人民群众投身社会主义建设时,始终不忘向老百姓阐明自己的政治主张,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场,明确党和国家与资本主义政党及国家的区别,这一行为阶级导向明显,意识形态色彩浓厚,如“人民公社万岁”“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等。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斗争自始至终从未停止,中央领导人时刻不敢忘记。当时的国际形势风云变幻,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这个社会主义大国虎视眈眈,和平演变和“潜伏”渗透比比皆是,加强意识形态的宣传迫在眉睫,意义重大。


第四,迫切的国民经济建设引领功能。新中国成立后,从国民党那里接手过来的是一个积贫积弱、经济上濒临崩溃的烂摊子,市场陷入停顿、商业资本不足、农村谷贱伤农等一系列问题接踵而来,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建成强大富裕的社会主义国家变得遥遥无期。广大农民群众情绪低落,对国家前途充满怀疑。为改变这一现状,标语以最迅速、最简洁明快的语言对农民群众造成情感冲击力,最大程度的调动一切可以团结起来的力量,提出“机器就是武器,工人就是战场”“不为个人不为钱,只为共产主义早实现”“超英赶美”“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等一系列振奋人心的标语,全心全意进行工业建设。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国民经济建设为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权的巩固奠定了物质基础。


2. 明思辨与勤讨论: 宣传标语注重解放思想和改革创新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标志着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走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我国的主要矛盾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时期的标语主要围绕“思辨与讨论”这一主题。〔5〕党的工作重心逐渐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也找到新的前进方向,标语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不断完善,逐渐走向理性化,一时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标语遍布大街小巷。以往那些政治色彩、意识形态浓烈的标语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开始更多地关注经济与社会发展等内容。


第一,引领思想讨论,澄清思想混乱与思想僵化的功能。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以“四人帮”的粉碎而结束,一系列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开始蔓延开来,党面临着政治、经济、思想、组织等各个领域全面拨乱反正和彻底整顿治理的迫切任务。但是在执行这一艰巨任务的过程中, “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严重阻碍着党和国家正常秩序的运行,各项事业陷入迷域,在徘徊中艰难前行。这种状况使党的领导人敏锐地意识到,必须彻底澄清“四人帮”造成的严重思想混乱。以邓小平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广大干部群众与“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并在《理论动态》上刊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确立了真理标准的权威。这不仅对文革期间的冤假错案与功过是非进行了全面评价,还对各项政策进行了重新调整,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路线,终于对禁锢人们多年的思想进行了一次大解放,也为之后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清除了障碍,并打开了思想门阀,从根本上转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探索的先河。一时间,“解放”一词以各种形式被人们口耳相传,标语从文革的雾霾中走出来,继续传播正能量。


第二,发挥拨开迷雾,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功能。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冲破计划体制的束缚,激发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诸多新鲜事物也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社会面貌焕然一新。正是在这种思辨与讨论的大环境之下,人们才不再彷徨失措,而是斗志昂扬,大胆摸着石头过河,“改革开放”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成为当时响亮的标语和口号,成为人们不懈地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摸索之路真正开始。“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等标语得到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之中的人们的广泛认同,举国上下都将注意力转移到发展生产力、加快技术革命步伐之上,强调管理方法要充分遵循经济规律,改变闭关自守的状态,大胆进军国际市场,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资金。


第三,服务经济建设,指引社会主义建设新方向的功能。改革开放后,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国民经济取得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为此,党和政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设计出各式各样的宣传标语,如“改革、发展、稳定”“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等等,这一时期,宣传标语更多地体现出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功能。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设计的标语的号召下,全国上下全心全意谋发展,一心一意搞建设,在很短的时间内,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取得巨大发展,到20 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相较于改革开放初期就翻了两翻。可一味地追逐经济利益的增长,必然会带来连锁的社会反映,如“唯生产力论”曾一度被人们追捧。


3. 谋福祉与促发展: 新时代宣传标语更多地关注人的美好生活需求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推进,标语宣传目的侧重性也发生很大变化,在表述上更加注重不同的思想政治和价值观要求,而且彰显一定的人性关怀与人文情怀,更加强调人的美好生活需求。标语的特征表现为少了激昂的呐喊,却多了与人们内心情感的交流,使其看上去、听起来更具有生活韵味。标语内容将重点放在塑造社会成员的正确方向和核心价值观上。这一时代特色的标语有“真诚友善促和谐,文明礼让树新风”、“打虎”、“拍蝇”、“两个百年目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等等,这些标语无一不体现在新时代背景下,所折射出党的初心与使命。


第一,精准定位,弘扬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功能。十九大报告中指出: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换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3〕,这一重大的政治判断和国情定位,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多谋民生之忧,多解民生之忧,补齐民生短板,促进公平正义”这些标语不仅指出当前发展的最终追求,而且对于人们主动谋福祉具有激励意义。在温饱问题得到解决的基础上,美好生活的新需要成为新时代人们在物质上的新追求。标语宣传的内容考虑更多的是社会生活和人的发展方面的问题,以人为本的精神在标语中体现得十分明显。注重和谐,突出人性,成为这一时期运用标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最主要的关注点。


第二,凝心聚魂,彰显风清气正的执政形象功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这样简单普通的一句话,却蕴含着深意,实质上就是在强调党的形象问题,不仅要继续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还要树立一个真善美的形象。十八大以来,大力整饬作风,激浊扬清, “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打虎”“拍蝇”“四个自信”“五大建设”等词汇以标语的形式进入公共视野,民众的话语权也是美好生活需求的一部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进一步得到保障,民众参与度不断增强,利益诉求表达机制更加畅通。“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成为党执政的形象诉求,各级党政机关也将此作为办公要领,以标语的形式呈现于公共空间,目的就是体现出党的“人民公仆”“民族脊梁”的角色和形象。


第三,统筹兼顾,发挥坚决打赢经济发展攻坚战的功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一个逻辑严密、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是在新时代经济社会波澜壮阔的历史变迁和社会变革中形成的,遵循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深刻回答当前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城乡发展一体化”“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创造性标语,是新时代的新发展理念,由内而外,由近到远,是面对当前经济发展形势做出的一个又一个战略抉择,在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理论的同时,还为我国经济发展找到了正确方法论,确保稳中求进,打赢经济发展攻坚战,以期实现共同富裕。


第四,立德树人,强化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功能。文化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水平的参照系,能够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和民族文化的吸引力,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复古代文化,展今朝风采”“东方文化之源,当代修身之所”“传承古文化,修身齐圣贤”等等标语都渗透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卓越魅力,字里行间都蕴含着文化的育人作用。十八大以来,通过加大文化产业的资金、技术、人力投入,文化产业链条得到进一步延伸,“文化+”效应日益彰显,有力推动了文化和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在落实标榜立德树人功能的基础上,还树立了强烈的文化自信。“品质,企业未来的决战场和永恒的主题” “人才第一,追求一流,引领变革,正道经营,共存共赢”“建立管理根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些标语融合文化要素以促进企业生产经营,在增强企业影响力的基础上加深文化自信。


第五,引领方向,启发打好生态环保主动仗的功能。“循环经济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增强节约意识,造福子孙后代”“减少污染排放,保护碧水蓝天”“家园只有一个,地球不能克隆”“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让经济发展的浪潮进入绿色的河道”“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等,一句句耳熟能详的标语,依托各种现代媒体,遍布大街小巷,各大公共荧屏,通俗易懂,道出新时代背景下改善生态环境的迫切要求,要时刻保持对大自然的敬畏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理念,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已经成为人们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人们追新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生动体现。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绿色教育等等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模式,每一位公民都应自觉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成为身体力行的环保践行者。


三、国家治理中宣传标语功能的错位


国家治理的直接目的就是善治,最大程度的满足公共利益。新中国成立以来,标语以其简洁明了的形式在国家治理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价值引领功能。但是在社会治理中,有时候标语会被赋予很多的形式主义,导致标语功能的实现陷入困境之中。


第一,广覆盖的标语宣传容易导致政策传达“一错都错”。“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并经常以墙体标语、横幅等形式广泛呈现在公众眼中,通过简单通俗的语言传播,旨在宣传“党的意思”,保持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因此,是否能够准确理解“党的意思”,关键在于地方政府的解读能力,如果曲解“党的意思”,就可能导致政策传达的“一错都错”,那么最终受苦受累的还是普通群众。事实上,“群众路线”是政府对社会的一个政治承诺,意在表明党同群众之间不存在鸿沟和界限,他们是息息相关的、不可分离的。当政府文件下达之后,铺天盖地的群众路线标语和口号在国家治理中的政治成效到底有多大? 这似乎没有准确答案,反而会对政府的权威提出质疑。


第二,被赋予政治目的的标语缺乏人文关怀。标语从古至今就是典型的动员鼓动手段,尤其是从语言学意义上的标语转化成包含某种政治目的标语之后,其动员能力就更加提高了,这在计划生育政策执行上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谁不实行计划生育,就叫他家破人亡”“宁可家破,不可国亡”“宁添十座坟,不添一个人”等标语曾引起轰动,这些粗鲁的标语背后所显示出来的权力意志实际上是一种行动暴力,是对公民权利的伤害。事实上,政府对计划生育的本意绝不是采取粗鲁、野蛮的执行政策,但是在基层落实的过程中,往往就曲解了中央意图,简单粗暴的手段成为地方官员处理问题最受欢迎的方式,结果群众怨声载道,斥责这些标语缺乏人文关怀。


第三,标语演化为一种形象工程。最近满大街都是“扫黑除恶”类标语,连幼儿园都没“幸免”,有网友评论说: 这是政治任务,其实也是形象工程,还有网友说: 挂条横幅就表明工作做到位了,诸如此类的评论有很多。从中央到地方展开打黑专项行动,是党和人民交给的重大政治任务,时刻警示人们要讲政治,要有大局意识,彻底铲除黑恶势力滋生的土壤。但是从实际落实成效上来看,已经演变为形象工程,导致标语本身“在场”,但标语的政治任务却“不在场”。


四、新时代特殊语境下宣传标语的价值诉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所以在中国这种特殊的政治语境之下,宣传标语要发挥其政治功能,必须更多地体现时代化、生活化、大众化、主题化等特征,其设置必须要有相应的价值遵循。


1. 标语必须与时俱进,顺应政治形势发展的需要


标语作为我党开展宣传思想工作的主要载体,所宣传的内容是紧扣党的各项政策和工作方针的,需要与时俱进。因此,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宣传标语也被赋予了不同历史使命,承担着传承党的意志和传达党的任务的责任。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和探索,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逐步深化和发展的艰辛探索过程,不断形成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不同阶段主要矛盾的正确认识与正确判断。首先,新中国成立初期,党面临着来自各个方面的严峻考验,身处内忧外患之中,解决国内百废待兴的局面,驱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成为当务之急。因此,标语的制定便紧紧围绕党的工作方针,鼓舞群众士气,巩固人民政权。其次,随着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基本解决。党的八大提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需求同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于是确立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体现在宣传标语中,就喊出“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的口号,以“浮夸风”为主要特征的“左”倾错误标语愈发严重,不合实际、盲目求快的标语满天飞。在十年“文革”的浩劫中,标语也陷入迷域,成为极左路线的宣传工具,对思想理论任意曲解、盲目崇拜领袖人物,语言激烈粗俗、充斥着暴力色彩与火药味,这一时期标语的泛滥与粗暴给党和国家生活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再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主要矛盾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标语宣传也从简单粗暴的泥潭中走出来,围绕国家的大政方针继续为思想政治工作服务。党的十九大报告深刻指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6〕这是对新时代的新定位,对于深刻理解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具有重要意义,以此为基石,标语的政治功能又被赋予新的内涵。


2. 标语必须以人为本,体现人民群众的需求


马克思指出: “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7〕,因而标语的制定,首先,要体现以人为本。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一切活动的最终力量。撰写和发布标语的目的是促进社会成员统一思想认识,凝聚社会力量,所以,标语应该时刻牢记以人为本,标语的内容和思想与社会成员的意愿要保持一致性,促进社会成员在情感上认同标语,在行动上呼应标语。其次,标语的内容要体现人民群众的需求。标语作为一种宣传工具,其实际效果的检验不能单单根据标语被张贴的数量多少和公共荧屏播放次数,而应通过人民群众记住多少,如何回应来检验。制作标语的目的就是对社会成员进行一种说服教育,说服社会成员理解标语传达的思想观念和道德理念,改变社会成员原有的认知水平和对此类事件的看法态度,使社会成员积极采取行动呼应标语所传达的内容和理念。社会的剧烈变化使各种观念不断碰撞,人们对于各种社会现实有着自己的见解,社会成员的价值取向不断地向复杂化、多元化发展,心理诉求也变得多样化与多元化。因而在拟写标语时就有必要了解社会成员的需求和兴趣,提高标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标语只有反映人民的意愿,才可以得到社会成员的积极认同和响应,才能实现标语的功能。


3. 标语必须实事求是,遵循宣传思想工作规律


标语是时代的产物,更是时代特征的表象。小标语承载着大期待,有什么样的宣传标语,就有可能产生什么样的行为与后果。宣传标语作为开展宣传思想工作的一种载体,必须尊重宣传思想工作规律。首先,标语在内容上必须实事求是。宣传思想教育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再花哨的宣传方式,其内容始终不可偏离中心思想。宣传思想工作的内容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是社会发展具体要求的外化。宣传者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使其内容来源于现实并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生活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宣传标语鲜活有力。如果标语的内容违背其客观性,那只能是昙花一现,宣传标语要将“人民群众赞成不赞成”“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人民群众支持不支持”“人民群众喜欢不喜欢”作为检测标语内容是否正确的标准,注重时代特色,紧扣时代脉搏。此外,标语必须在形式上与时俱进。随着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标语的宣传方式也呈现出多样化。传统的纸质版、粉刷版标语只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时期可见,新时代以声光电为材料进行的标语制作宣传,给人们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现代传媒的发展,形成了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全方位交叉的宣传体系,标语无处不在影响着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因而信息迅速膨胀的时代,尤其要注意标语方式的择取与传播的与时俱进,宣传标语内容与形式要在尊重教育方法科学性的基础上发挥其号召性、鼓动性和教育性。


参考文献

〔1〕刘秀娟.建国以来中国口号政治功能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7.

〔2〕张炳文.党的政治口号: 传统、变革与启示〔J〕.理论探索,2017,( 5) 

〔3〕韩承鹏.标语与口号: 一种动员模式的考察〔D〕.复旦大学,2007.

〔4〕程美东.六十年“国庆口号的变迁”〔J〕. 党史文苑. 2009,(12) .

〔5〕管健.透视中国式标语的得与失〔J〕.人民论坛. 2007,(9) .

〔6〕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人民出版社.2017. 11.

〔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1 卷〔M〕.人民出版社. 2009. 286.


作者简介:

单连春,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郎娇,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文章来源:

《党政研究》,2019年第6期。


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

易前良 | 人情、说服与认同:转型期农村宣传动员的话语分析

张露璐 | 延安《解放日报》改版与中国共产党宣传体制的构建

陈谦 | 中国古代宣传策略与现代广告-以几个古代宣传案例为中心


近期文章:

吴靖 | 《战狼》涅槃:主旋律与主流的双重合奏

李东晓 潘祥辉 | “史论监督”: 一种中国特色的政治监督机制溯源

史安斌 胡宇 | 极化与裂变:法国政治传播生态的现状与趋势


编辑:徐丽

中国传媒大学政治传播研究生硕士生

校对:宁志垚

中国传媒大学政治传播研究生硕士生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政治传播研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