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世道这么“乱”,黄金还这么“怂”?(下)
摘要
黄金和区块链的结合被大肆渲染为全球储备货币的“继任者”,殊不知玩的就是一个概念,实质是金融衍生品的新载体。
黄金赶潮流
搭上区块链
黑天鹅”满天飞遮云蔽日,“灰犀牛”正跃跃欲试扑向“羊群”,黄金成了解压阀;与此同时,黄金又被卷入货币竞争,与原油、人民币谈起了“三角恋”。可殊不知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古老的黄金和“新秀”区块链也挂上了关系,碰撞出火花。2014年,黄金和比特币投资公司Digital Tangible发行比特币直接关联的金币,创造了一个黄金比特币直接兑换的新型市场;2017年以来,不仅英国皇家铸币厂、芝加哥商品交易所、IEX Group衍生品交易市场等老牌黄金交易平台陆续宣布即将推出区块链技术的黄金交易平台,其中欧洲清算银行有限公司2017年4月完成的平台测试执行了超过10万根金条的结算交易,金融技术公司Paxos、数字货币创业公司BitGold也纷纷入局。披上区块链马甲的黄金,俨然站在了风口上。
黄金+区块链=?
市场上极力鼓吹黄金+区块链的优点:
一、提高黄金定价、交易透明度
伦敦金定价是1919年以来被广泛使用的金价标准,虽然2015年电子系统从模式上取代电话定价,但现货黄金定价依然局限在“黄金屋”(价格在一天之中仍只有两次是固定的,大多数实物黄金交易仍然在场外市场进行),此外黄金交易被记录到传统账本过程中也存在摩擦性成本。
通过区块链平台进行黄金交易可以提供更高水平的可追溯性与审计及难以篡改的所有权、交易记录,提高交易机制中的效率,也调动市场需求。
二、推动新型支付方式和金融产品的出现
一方面,黄金为区块链技术提供物理世界的储存和安全阀,提高信用背书;另一方面,黄金借此成为一个可于互联网流通的即时易得的记账单位、支付方式,也成为资本玩家的新型配资工具。
三、提高黄金市场流动性
正是基于前两点,市场需求旺盛和投资选择范围扩大进一步为交易者和投资者提供更加流动的买卖市场,反过来又会增加黄金流通量。如此一来,黄金+区块链被大肆渲染为全球储备货币的“继任者”。要知道两次货币体系革命,英镑和美元都是先后以血腥掠夺和战争的方式“踩着”黄金“上位”,前者在17世纪欧洲战争中脱颖而出,通过殖民在全球强行流通,后者趁英国经济被战争削弱、英镑地位动摇,以军火起家发起“夺权”。如今,黄金挟区块链技术卷土重来,是否将引发第三次货币体系革命?
黄金+区块链玩的还是老套路
其实,黄金+区块链玩的就是一个概念。在金融市场上,黄金与现阶段以私币为载体的区块链技术俨然泾渭分明:黄金投资权重大于投机,市场依旧秉承形势一乱、黄金就变的“潜规则”,其商品投资价值被“中国大妈们”趋之若鹜。
区块链与私币捆绑,投机比重大于投资,2017年ICO圈钱闹剧即是实证。ICO相当于“地下股市”,将股份或收益权,变成“代币”公开出售;在“一币一别墅”的造富神话和监管缺位下,诸多匪夷所思的项目如过江之鲫备受追捧。在没有任何白皮书的情况下,PressOne项目在4个小时内成功筹集5亿元人民币、“The DAO”项目,融资额超过 1.3 亿美元……据《2017上半年国内ICO发展情况报告》,面向国内提供ICO服务的相关平台43家,完成的ICO项目累计融资折合人民币总计26.16亿元,累计参与人次达105万人,其中有不少人受教育程度颇高。
究其根本,ICO的出现是IT科技人员与金融分析师的同流合污,其热炒体现科技概念被金融挟持,是资本投机炒作、击鼓传花的新招数,亦是资本国际极左化的新动向。如米尔顿·弗里德曼所言,“货币是不能拿来开玩笑的”,2017年9月4日,国内七部委发布全球最严监管指令,正式叫停ICO。
但在夹缝中找商机的投机者“死性不改”,又披着区块链的“外衣”、扯上黄金“讲故事”,把实得不能再实的黄金与虚得不能再虚的数字化结合起来,一方面让更大范围受众听得懂,并且在居高不下的黄金信用和“听着就高级”的科技金融面前怦然心动,主动入局;另一方面玩概念、玩技术的人在这未有监管制度统筹的领域大有施展空间。换而言之,黄金和区块链的结合实质是金融衍生品的新载体,远称不上第三次货币革命。
数字化重构货币体系
尽管区块链+黄金难以构成新货币体系,但区块链势必参与这场浩浩荡荡的货币体系重构。区块链技术改变货币记录和交易执行的方式,分布式记账使用分布式核算和存储,促进向去中心化货币体系的发展,避免货币滥发、摆脱中心化货币体系中货币周期的冲击。
从根本上说,这是由数字化经济特点决定。货币是一定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特点的集中体现,一如金属货币称霸于商品经济,纸币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大行其道,如今数字经济格式化各行各业,数字货币登上历史舞台,于是作为其背后技术框架的区块链也被卷入。
上有比特币、以太币在科技金融圈疯狂吸粉,下有支付宝、微信钱包发起“无现金运动”,法币在中间饱受挤压、日趋边缘化,倒逼央行祭出大招——拥抱区块链、研发数字货币。但此币非彼币,法定数字货币发行流通体系依然归拢到传统纸币所使用的“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二元体系。究其原因在于政府与数字货币间存在悖论:
其一,数字货币匿名性与央行监管的穿透性原则背道而驰;
其二,数字货币一对一扁平化体系挑战政府中心化的控制体系,削弱法律监管的严谨性,并且难以适用于对公场景,在缴税、财政中几乎无法体现作为货币的意义。
其三,数字货币低供给弹性在支撑信用保值的同时,却也承载金本位最受诟病的特征——有限供给成为经济需求的约束,带来通缩压力不可承受之重。更不用提当下区块链技术仍处于设计概念、尚无落地应用的阶段。
一方面,技术不成熟。2016年,已经运行了8年的比特币在支付处理方面,每秒钟只能处理7笔交易,对比VISA动辄每秒上千笔,以及在双十一期间峰值每秒达到12万笔的支付宝,仍然有巨大的差距。
另一方面,配套硬件落后。在区块链世界里,算力即权力,按照中本聪的设计,比特币每四年减半一次,第一次减半,淘汰了20%的计算机;2016年的第二次减半,25%的计算机被淘汰,算力之争不断升级扩大。
货币“大三角”:法币、私币、公司币
法币“小三角”:美元、欧元、人民币
如此一来,去“去中心”的法定数字货币也成为各国央行竞相逐鹿的战场。但随着数字经济时代深入、区块链技术发展形成私币的价值地基,数字货币的发行权向非政府组织乃至个人转移。央行们的推进数字化货币的算盘挡不住私币、公司币的异军突起,届时将与法币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哈耶克在《货币的非国家化》提出的发现最好的货币的革命性建议,“废除中央银行制度,允许私人发行货币,并自由竞争”,在技术加持下或成现实。若说法币以国家信用为背书,以加密货币为典型的私币是在区块链技术发展的前提下被认可,那么公司币则倚靠公司信用,并以用户黏性为基础。从各大商场、品牌的消费积分抵扣现金、兑换礼券可见一斑,公司币早已潜移默化动摇法币地位。
由此观之,法币渐失权威、私币悖论难消、公司币逐渐膨胀,三方势力在跌跌撞撞中走向新货币体系。其形成与运行或将耗时几个年代之久,而在这个过程中,法币领域将提前上演美元、欧元、人民币三国演义。
当前人民币虽然加入了SDR,论权重在五张货币中位列第三(10.92%),但与美元、欧元相去甚远,在全球支付上占比不到2%,并非世界第三大储备货币。相比而言,中国客观上已经站稳世界经济老二的位置,尤其是在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普遍低迷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一枝独秀,依然保持6.7%-6.9%的高速增长,近4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30%以上。这意味着人民币也将在世界货币体系中谋求与经济地位相匹配的货币地位。
为此人民币两头兼顾,一是实现各国本币互换,在中国积极推动下,厦门峰会金砖国家对本币交易达成共识;二是成为大宗商品的结算货币,在香港设立人民币结算的石油期货,以人民币定价的上海金在迪拜上市,人民币拖上原油、黄金边缘化美元。简而言之,未来币种“大三角”与法币“小三角”将发起第三次货币体系革命。
精彩推荐
(福卡原创,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