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广东:小学生每天至少睡 10 小时,鼓励“每周无作业日”




-1-广东:小学生每天至少睡 10 小时,鼓励“每周无作业日”


日前,广东省教育厅牵头草拟并发布《广东省落实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简称“征求意见稿”),即日起至 8 月 25 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征求意见稿明确了中小学生“减负”的 21 条具体要求,其中特别提出,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高中学生书面家庭作业每天不超过 2 小时;不得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要求家长代为评改作业;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分别不少于 10 小时、9 小时和 8 小时。


广东省教育厅要求,今年 10 月底前,各地要针对区域内中小学生学业负担情况全面开展摸底分析,制定详细“减负”实施方案;探索建立学生学业负担监测系统;每学期向社会公布督导结果。对造成中小学生过重学业负担的行为零容忍,举报一起查处一起。


来源广东发布 《广东拟为中小学生减负:探索“无作业日”,不按成绩编班?有意见快提》


-2-

北大“退档”:高校能否拒绝“不想要”的学生?



8 月 6 日前后,有网络消息透露,2019 年,北京大学在国家专项计划中向河南省理科投放 8 个招生名额,排名省内第八的驻马店新蔡县考生分数为 536 分,超过一本线 34 分,服从专业调剂,后被北大提档。


但北大提档 20 分钟后,以考生入学后完成不了学业会被退学为由,申请退档。


河南省教育考试院并不认可这一理由,回复表示,河南整体生源质量较高,考生基础扎实,请考虑为盼。但北大继续以同样理由两次提出退档申请。三回合拉锯后,河南省教育考试院最终同意北大退档。


此事一出,旋即引发大量网友的激烈争论,探讨、疑问之声此起彼伏。8 月 11 日,事件尘埃落定——北大招生委员会决定按程序申请补录已退档的 2 位考生。


高校能否拒绝“不想要”的学生?高校招生自主权如何界定?21 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按照目前的规定,在集中录取阶段,大学其实没有多大招生自主权,对于省教育考试院按考生分数、志愿投档进来的学生,如学生身体等条件符合学校要求,且专业志愿服从调剂,大学不能退档,退档要说明充分理由。


有业内专家告诉记者,“现在,北大已申请补录两名退档考生,但显而易见的是,这两名学生与之前的考生分数相差 130 多分,他们能否适应北大的学习强度确实存疑。上了北大固然好,但之后的学习和生活呢?下一步,我们需要关注这两个孩子在大学学习生活以及这次事件可能带来的问题。”


“程序公平是基础,既然定下的招生规则就应该照章办事。但从此事可以看出,用一本线去设定执行国家专项计划的一本高校本身不够精准,未来应该考虑提升政策的精准性,无论是报考条件还是录取条件,都需要分层考量。”一直关注国家专项计划的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吴秋翔说。


来源光明日报 《北大“退档”:高校能否拒绝“不想要”的学生?


-3-

学校不是菜市场,检查不能左一场右一场


收费事项、财税、校务、综治维稳、作风建设、卫生、消防、安全、禁毒、普法、文明社区、物价……针对学校开展的一些检查,名目繁多,令人咋舌。


对此,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明确强调:各地要完善统筹协调机制,严格控制面向义务教育学校的各类审批、检查验收、创建评比等活动,未经当地教育部门同意,任何单位不得到学校开展有关活动。


这一要求,无疑命中了一线教师的多年痛点。


为何各个部门都热衷于检查学校?究其原因,恐怕至少有三:


一是在各类基层单位中,学校的职能事项比较齐备,可与多个管理部门的工作对应。同时,学校在基层话语权相对弱势,属多个部门业务管辖范围,“想拒不能拒,想拦不敢拦”。


二是学校与其他单位相比,无论是场地还是人数方面,都显得规模齐整可观,在留痕主义驱动下,能充分满足一些行政职能部门检查评比“讲排场”的扭曲政绩观。


三是师生在校时间固定,队伍单纯,人员好组织,精神好传达,布置工作好落实。这些年,“小手拉大手”等工作口号屡见不鲜,号称以孩子影响大人是降低宣教成本,实则是不管合不合适,反正任何事都“从娃娃抓起”。


学校不是菜市场,即便是必要的检查,也不能左一场右一场,今天一轮明天一轮,而应通过科学安排、适度适当的方式进行。比如,将专项督导有机整合为综合调研,在固定时间内统一安排。避免分头行动、零敲碎打,临时抽检则须有限度、有节制。再比如,将工作扎扎实实落实于平常,形成例行规程,而不要“一阵行动一阵风”。


教育要有尊严,学校就要有栅栏。应该探索科学有效的学校检查准入制度,充分厘清哪些部门单位有权执行检查、权责如何明晰、在什么时间检查、以什么方式检查等具体问题,不能把学校当作自由市场,想来就来,说来就来。


地方各级政府部门要警惕“应检教育”,绝不能任由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之弊侵蚀象牙塔。教书育人,需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把堆材料、填表格的时间还给老师,让老师从容地备课上课;把开会动员、布置迎检的精力还给老师,让老师多和孩子聊聊天谈谈心。还孩子一个风清气正的校园,当是深化教改的题中应有之义。


来源半月谈 《学校不是菜市场,检查不能左一场右一场》


-4-

清华大学校长 2019 开学讲话:踏万古江河 铸不朽人生


2019 年是一个有纪念意义的年份。100 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在民族危难之际,先进青年知识分子成为时代的先锋,掀起了一场伟大的爱国革命运动。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先进青年追寻着信仰,迸发着力量,以永久奋斗、敢于牺牲的崇高精神,推动了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历史进程。


希望你们从历史文化中获取自信、汲取力量。中国数千年的悠久历史见证了社会的沧桑变化,见证了人间的悲欢离合,更提供了修齐治平的智慧和兴衰得失的镜鉴。清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龚自珍说过,“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学习历史、尊崇历史是求知探索的前提,是深刻把握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自信的来源。


希望你们从历史文化中涵养气度、拓展视野。广博的历史文化往往造就一个民族恢弘的气度和开阔的视野。开放包容是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和宝贵品格。在与其他文化长期的交流互鉴中,中华文化既坚守根本、自励自省,又与时俱进、兼收并蓄,在吸纳先进、丰富内涵、提升品质的过程中发展壮大、叶茂根深。


希望你们从历史文化中寻找希望、树立信仰。绵延不绝的历史文化总是能给予人们希望。《管子》有言:“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现实中的一切,都可以在历史中找到相应的影子;历史上发生过的事情,也都可以为我们今天的困惑提供启示和借鉴,给充满挑战的未来带来希望。


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总体上是向好的,历史的车轮总是向着光明与希望滚滚前进。但是,历史的发展不总是一帆风顺的,难免会经历曲折和磨难,文化的传续也往往会遇到坎坷与阻碍。在螺旋式上升的历史进程中,只有坚定的信仰才能使人们在困境中不放弃希望,始终保持对美好与高尚的不懈追求。


同学们,每一代人都在历史文化的长河中前行。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把历史变为我们自己的,我们遂从历史进入永恒。”每一个人都浸润在自己民族的历史文化之中,每一个人都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经历者、参与者和创造者。生命因融入浩荡历史而永不凋谢,个人因投身伟大事业而被永远铭记。


来源清华大学 《邱勇校长在 2019 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 踏万古江河 铸不朽人生》


-5-

赢在中层:学校管理的“四梁八柱”怎样真正立起来?



校长“赢在中层”需要“七步策略”:


  • 理解中层角色


他们是谁——教研组长、教务主任、德育主任、后勤主任、年级长……课程研究院院长、年级校长、教育技术主任……校长需要统筹思考的是,每一所学校面对的情境都不一样,对我们这所学校而言,哪些维度迫切需要中坚力量引领?哪些人是能够支撑起一个板块的人?


他们的状态——管理者、被管理者;部门主心骨、专业创变者;校内外沟通者、部门利益代言人;矛盾调解人、资源分配者;中枢核心、夹缝存在、八爪鱼状态……


  • 看见角色痛点


  • 卷入参与热情


这个环节的重点在于卷入。在一些学校,校长是从少数人的共识开始,用价值的发现和确立、意义感的萌生、超越当下的愿景,不断拓展的进步空间等方式,一步步由内而外,卷入更多中层。


  • 实现合理遴选


有的学校实现了校内公开竞聘,权重投票。


  • 夯实岗位职责


关键无非四个字——“权责平衡”。权:用人权、组阁权、目标制定权、条件允许的还可以给出绩效分配权……责:部门负责人一定是部门的第一责任人,出了事情,校长只找你。


  • 提升行动维度


提升维度对组织建设而言极其重要,每一个获得授权的中层,如何与一把手站在同一个高度、一个标准下行动呢?关于这点,有三个建议:


第一,以强有力的办学纲领定义行动维度。

第二,以“教练+平台”的方式帮助团队刻意练习。

第三,团队内部涌现的美好可以彼此为阶,相互激发。


  • 赢在中层


在我看来,一所“赢在中层”的学校一般有三个表现形式:


一、部门自动生长。好的部门总是自动产生很多研究与成果,支撑这个领域的变革需要。

二、中层自动协同。部门与部门之间不需要校长出面,自己在不断协同,围绕一个项目,围绕要达成的目标,产生某一个新的想法、新的研究。

三、文化自动坚守。我经常说,蒲公英教育智库走到今天,我要做一件不符合我们价值观的事情,我的很多同事都不会答应。


来源新校长传媒 《赢在中层:学校管理的“四梁八柱”怎样真正立起来?


-6-

对学生表现给出评价,就是表现性评价吗?


“请问有没有同学看过电影《饥饿游戏》(The Hunger Games)或读过同名书籍?这部电影讲述了北美洲在一场大战中被摧毁,人们建立了新的家园, 但是新的家园有新的政策,辖区内的 12 个区必须选出一男一女共 24 名选手参加‘饥饿游戏’。


在‘饥饿游戏’中,参与者不仅要对抗各种野兽,而且必须要杀死其他选手,最后一名幸存者可以获得巨额奖金。为开展这场游戏,游戏制作者创造了一个像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看到的生物圈一样的竞技场,它看起来就像是一个自然生态系统。” 


读到这里,你可能会猜想这是一位教师在阅读课或历史课上介绍一部影片或一本书籍。其实,它是美国斯坦福评价、学习与公平中心为七年级学生所研发的科学课程中《平衡的生物圈》这一单元的导入语。你可能会疑惑,哪里能看出这是科学课程呢?看看紧随其后的这段话就明白了。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同学们的任务是利用你所知道的地球生态系统的构成方式,为这部电影设计一个新的竞技场作为比赛舞台,你的竞技场要尽量模拟地球上所能见到的生态系统。作为舞台设计团队的成员,你来决定地质构成、自然资源、生物间的相互作用等。


在本单元结束时,你所在的小组将向电影导演介绍舞台设计,可以选择用立体模型或海报大小的地图来呈现你们所设计的舞台;还可以用小册子或传单的形式为舞台制作一份个人导览手册,以便导演在做出决定时有足够的材料可参考。” 


表现性评价(Performance Assessment)是指对学生完成任务的表现(操作、表演、展示、写作等)做出的评价,而这里的任务通常是复杂的真实性任务。如“设计一个竞技场”是该单元的表现性任务,完成此任务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本单元相关知识的过程,同时,教师根据任务的完成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估,即开展表现性评价。


近十年来,美国斯坦福评价、学习与公平中心(Stanford Center for Assessment, Learning and Equity, 简称SCALE)通过开展学生表现性评价的专题研究形成了大量研究成果,并指导美国 12 个州开展表现性评价的合作研究与实践,设计了表现性评价导向的综合课程,供 12 个州的中小学教师和学生使用,同时通过研究检验评价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斯坦福评价、学习与公平中心的核心指导原则之一是:表现性评价系统的设计应该具有“教育性” 意义。所谓“教育性”意义是指:学生在表现性评价引导下的学习过程即为完成表现性评价的过程, 评分规则要有助于帮助学生反思自己的表现、提高学生解决真实性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提供关于如何改进学习的有效反馈,从而让他们学会为自己的学习负责。


要实现这种“教育性”,就不能仅提供评价,而是要围绕评价来设计课程。因此,斯坦福评价、学习与公平中心开发了一套完整的表现性评价系统。该系统包括“设计与发展”“实施”“反思与修改”三个关键性要素,三要素循环推进,保障了该表现性评价系统的动态迭代。


当前,斯坦福评价、学习与公平中心已为中小学阶段的学生设计与开发了一系列表现性评价导向下的课程,并建立了课程资源库。这些资源已开始在美国中小学学校中落地实施,同时,根据实践中的发现,斯坦福评价、学习与公平中心团队也在对系统进行持续的反思、修改与完善。


来源第一教育 《真实性学习 | 对学生表现给出评价,就是表现性评价吗?这个研究中心给出的答案是……》


-7-

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存在哪些错误倾向?如何解决?



技术革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教育教学的形态。技术不应仅作为时代的背景,更可以成为迎接挑战的重要方式。


长期以来,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出现了两极化的倾向。要么是低水平的技术沦为辅助教学的点缀工具;要么是高水平的技术定位为前沿探索的偶然体验。游走于两个极端虽都有价值,但是尽可能地让技术与教育教学有序融合,进入同一个话语体系,并生长出彼此交融的新生态,这才是当下最重要的方向。


故而,我们亟须回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中,重新认识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意义与价值。在实践探索中实现以下四个技术应用的转变,有助于更好地定位技术的作用与价值。


  • 从线性的纸质资源支持,到多维度的技术情境构建


受限于纸质载体的局限,现有的教材和教辅对教学的支持往往呈现出单一的章节路径。新的技术环境能够创建新的资源形态,不仅可以采用文字、图像、视频、模型等富媒体方式,还可以通过多种交互、远程连线、增强现实等方式呈现教学内容与真实情境的融合,为学生提供生动、直观、富有启发性的学习材料。


通过任务,引导学生参与真实情境,形成自己的主观体验经历,让学生多维度深入理解情境,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 从支持单向的师生交互,到多向的协作探究


传统课堂上,师生的交互往往是单向的。教师对课堂具有较高的控制度,甚至课堂成了教师单向传递信息的主要空间。一些教室里有更多的智能设备,无论是智能手机还是平板电脑,学生或是人手一台设备,或是 2~4 人一组共享设备。但是,更多的设备并不会自然而然地产生更多的交互,从大屏幕传播变成小屏幕广播的现象依旧普遍。


因此,我们提倡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数字化资源与工具,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基于新的教学环境,要尽可能让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充分地交流与平等互动。教师应借助数字化资源与工具构建开放的教学格局,拓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协作能力,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建构和发展。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整合的、情境化的、开放性的任务。


  • 从接收信息的载体,到成为参与创造的数字化工具


教学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一系列数字技术为学生提供了记录、反思、创造、分享、交流的工具,从而进一步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学生主动参与对所学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知过程,体验学习的乐趣。


与此同时,数字化工具变得越来越丰富。比如三维打印机、激光切割机、开源硬件等。这些多样的数字化工具正在为学习者的创造创新提供更多可能性,让学生能够以“低门槛”的方式,基于产品设计进行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有效掌握知识,灵活地解决问题,也能够培养学生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与广阔的人文视野。


  • 从支持一次性流程设计,到个性化教学组织


随着技术与平台不断渗透到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随着素养为本的单元设计与真实情境的深度学习不断构建实施,教师可以自动化地收集学生学习过程的更多数据,这将进一步改变教学组织方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阶段性思考,学生的提问与回答,同伴之间的交流,每一次练习与考试的状况等,多种类型的数据得以及时收集。


来源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杨晓哲: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存在哪些错误倾向?如何解决?


-8-

学校思政课该怎么上?中办、国办发文件了!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意见》强调要调整创新思政课课程体系。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课程群建设。在保持思政课必修课程设置相对稳定基础上,结合大中小学各学段特点构建形成必修课加选修课的课程体系。


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率先全面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


博士阶段开设“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硕士阶段开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本科阶段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专科阶段开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必修课。


各高校要重点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宪法法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设定课程模块,开设系列选择性必修课程。


高中阶段开设“思想政治”必修课程,围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开设“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课程。初中、小学阶段开设“道德与法治”必修课程,可结合校本课程、兴趣班开设思政类选修课程。


来源

微言教育 《重磅!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



“新校长传媒”投稿邮箱:

2594889720@qq.com

 你可能会感兴趣 决胜在中层——第三届学校全方位领导力主题峰会纪实
“副科”老师当班主任竟然有这么多好处!快开学了,老师您今年当班主任了没?
5G将如何改变教育,42个5G智慧教育应用场景一览究竟
责编 | 张磊

 你的专属精品教育生活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报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