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吃完亚洲第九名的餐厅还是不开心?自古美味留不住,总是套路得人心啊!

啊不开心 一片吃心 2019-10-08

要不是预定的时候做了信用卡担保,我本来是想取消订位的,看了下菜,全是套路啊……哎,亚洲50佳新入榜就冲进前十,史上最佳战绩,米其林也给了二星,还是去吃吃看吧!


来感受一个层层走低的开场:

餐厅在新加坡美术馆里,晚上八点我们围着关门的National Gallery绕了大半圈也没找到饭店招牌,最后只好打电话找前台,一位姑娘出来接头,原来美术馆不允许餐厅设明显标志,入口是一道不起眼的小门。


Odette以粉粉柔柔的室内设计萌炸了众人的少女心,但晚上灯光调暗了,看起来就没有官网图片那么美,强烈建议你白天来吃,除了拍照更好看之外,午市套餐比晚上便宜60-80新币,而菜式没有大差。


餐厅的酒单设计只能说平庸,新加坡的酒税又高,不想再花一千多块喝无趣的餐酒,当晚我选择不喝。


三款面包,大概由于天气炎热的原因,没有完全发酵,配猪油不错。


菲律宾服务员的口音好重,费了半天劲儿才解释清楚开胃小食究竟是些啥,看来这一顿注定艰难……


烤皮塔饼配黄瓜番茄香草色拉;
橄榄油脆片卷番茄和山羊芝士;
小酥壳里装着豆子海藻薄荷油。


假装成茶水的菌菇汤,法压壶里是牛肝菌高汤,杯子里装着蟹味菇sabayon,配草菇味儿的brioche面包,就连托盘也是蘑菇造型,调味好用力啊,我仿佛听见每个容器都在唱:我好鲜呐!



生蚝扇贝的组合华丽丽地出场,挽救我彼时低落的心情——这一碗可以称之为“海中贵族”:爱尔兰的生蚝、北海道的海胆、马达加斯加的蓝螯虾、中国产的鱼子酱,还打了一朵生蚝慕斯云……以及不能免俗的金箔。


生蚝继续加码,牛奶感十足的Majestic生蚝,搭配土豆奶油浓汤和法国小土豆,轻轻腌渍的海藻增添新鲜的咸鲜风味。


大扇贝来自挪威的特隆赫姆Trondheim,肉质细腻绵滑,秒杀北海道,好棒!

厨房帮扇贝配了一小块芜菁、调了辣根汁、点了红色沙棘油和绿色莳萝油……不幸统统沦为陪衬。

至于把生蚝做成天妇罗……太油,不灵,浪费,差评。


这盘甜菜是厨师的名菜,五彩缤纷尽情展现着各种时髦的烹饪技巧:球化技术、急冻干粉、啫喱、冰霜、泡沫、蛋白饼……舌尖上一阵迷乱,甜菜头变得虚幻,只有嚼到酸涩的石榴籽、磕到牙的时候才感到几分真实。



事实上,我们的座位正对透明厨房,我是眼看着小姑娘从保鲜盒里挖出一勺甜菜冰淇淋球完成了最后的装盘——整个厨房就像一条高速运转的流水线,厨师各司其职,完成各项机械化操作:虹吸瓶、搅拌棒、风干机……一间精确控温严格计时的食材加工厂。


接下来的蛋蛋上桌的时候,我是有点抵触情绪的,迷迭香太熏人,麻烦拿走好吗?

烟雾搞那么浮夸,有意义吗?


这道菜要是三年前吃到,我大概会有新鲜感,放到今时今日,只觉得无聊……烟雾缭绕的鸡蛋秀只是为了刷存在感,于味道毫无助益。

此处唯一的技术亮点在于:新西兰的鸡蛋,63.5摄氏度慢煮55分钟——为什么要用新西兰蛋蛋而不是日本蛋?
因为新西兰蛋黄更结实,戳破后达到半凝固的状态,可以跟土豆、荞麦和chorizo拌起来吃。


一道肝汤,“Comme un Pho”,就是像吃越南河粉一样吃鹅肝。


Pho是用滚汤把生牛肉片烫熟,这里则是把“鳗鱼出汁”冲下去,把鹅肝烫熟,再配上日本鲜鲍和烟熏鳗鱼增添咬口和咸鲜,半生的鹅肝口感柔和浓滑而奇妙,哇,力挽狂澜了。


两道鱼类主菜,咦?为什么同样是鱼,我配鱼刀而你配餐刀?

正巧餐厅经理路过,水平比菲律宾姑娘高出不少,应答自如:因为先生的配菜是baby gem lettuce(宝石小生菜),鱼刀割不断呀!


我先生的鲷鱼被命名为“泰国精神”,从椰浆和黄咖喱酱的调味来看,法国厨师这些年没在东南亚白呆。


我的线吊海鲂鱼是十分传统的法式烹饪,朝鲜蓟风味汤,细腻温和、微咸微酸。


最后两道禽类飞上餐桌,终于掀起高潮:

鸡鸡搭配小龙虾和巴伐利亚白芦笋,请问为什么春天过了这么久你们还在做白芦笋呀?


餐厅经理的解释也讲得通:虽然现在是夏天,但今年气候反常,六月底七月初的白芦笋反而品质极佳!

小碗里是龙虾高汤和白芦笋粒,鸡皮超级脆!


鸽子跟迷迭香和百里香烤得差不多的时候,服务生端着锅跑来让你选嫩度,medium rare好啦。

虽然我很怀疑给客人看的那只鸽子只是摆摆样子,但厨房最终端出来的鸽子三吃确实烹饪精准:烤鸽胸、鸽肝酱和油封腿,都是传统法餐的底子。

鸽腿处理得最好,活肉又嫩又香,吮指回味时把用来捏鸽爪的纸卷打开一看,果然也是厨师的心头好。

清口甜品:月桂叶、青苹果和黄瓜。


樱桃杏仁的甜品是最后的惊喜:新鲜法国樱桃和风干意大利樱桃,配接骨木花和各种形式的杏仁:饼干、泡沫和冰淇淋,新鲜的杏仁片特别出彩!


法国主厨用自己外婆的名字来命名餐厅,但吃完Odette我觉得这菜其实跟外婆她老人家没有多大关系,更多的是Julien Royer自己后天的严格训练与养成。


主厨Julien Royer用来致敬外婆的柠檬挞酸到倒牙


如果你想体验新加坡的好餐厅,Odette值得一试,但记得最好来吃午餐,把晚餐的机会留给野心勃勃的Andre吧!


吃完这顿饭,并没有多欢欣,尽管食物几乎没有瑕疵,但套路啊总有看厌的时候——自古美味留不住,总是套路得人心啊!


想摸透50佳的套路?请点击吃心链接:

No.1 Gaggan 曼谷(敬请期待)
No.2
Andre  新加披(两星冤不冤?)
No.3
Amber 香港(很舒服)
No.5
Nahm 曼谷(咸死人)
No.6
Narisawa 东京(工整漂亮)
No.7
龙吟 东京(不许拍照)
No.9 Odette 新加坡(就这样了)
No.16
Les Amis 新加坡(法餐前辈)
No.17
龙景轩 香港(维港之夜)
No.21
Issaya Siamese Club(改良泰餐)
No.27
Tippling Club 新加坡(鸡尾酒配餐)
No.33
Ta vie 香港(感觉不大好)
No.32
誉珑轩(茶水很棒哦)
No.39 御膳房(改天抽空写)

…… ……

以上这些都是钱堆出来的啊胖友们!

你可以选择关注或者打赏,试试两个二维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