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也“疯狂”
点击上面蓝色↑↑↑“校长传媒”免费订阅
【刘文明专栏】
党课也“疯狂”
文|刘文明(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
53个我们学生的真实案例,30页课程讲义,23900字内容,从下午2:15开始,一刻不歇地讲到5:23,整整3个小时零8分钟。根据学生统计,党课期间笑声和掌声累计111次。课后收获132枚微信小粉丝,收到学生微信留言209条,点赞403个。这是昨天下午,我给学校第37期入党积极分子所授党课的剪影要情。
在鲜活的正反面案例中提升,在不吝词句的鼓舞和激励中提点,在周到细致的服务中贴近,在语重心长的教育中引领,在说说笑笑中互动反思,力争让这堂党课有料、有味、有效,生动有趣,接上地气,让学生坐得住,听得进,入情入心入脑。这是我在2014年到学生处工作、接手这项党课教学任务时,给自己定下的目标。因为我是A型血,做事追求完美几乎到偏执程度。我可不愿意干出力不讨好、不受用的事情。这堂党课,要么不讲,要讲就讲要出彩。
每年两到三期的党课下来,这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野下番职大学生综合素质养成》课已经经历了大约十轮讲授。内容持续不断地更新完善,案例不断丰富增加,课堂节奏的把握、学生情绪的观察,教学效果的实现,自我感觉都基本可以自如。这越加增添了我上好这门课的信心。
诚挚邀请:欢迎来蹭我讲的党课
从同学们通过各种渠道的反馈看,大家基本上对教学效果都表示很满意。令我喜出望外的是,不少同学甚至表示“听了还想听”,也还有好几位同学在不同场合向我提出,想来蹭我上的党课。恕我直言,在当时,我真的怀疑是同学们“善意的谎言”——他们只是想鼓励一下老师而已。
不过,很快,我就推翻了自己的这个判断。在今年我校工商模拟市场大型实训第三天,我去逛工商模拟市场的时候,遇到了一个校友。他是珠宝学院2016届珠宝工艺专业毕业生,名字叫潘裕。这位同学告诉我,他上过我的课。我说我真的没有教过这一届工艺专业学生的课。他说他上的是我的党课,对我上课印象十分深刻。他还头头是道地说起了一些我上党课讲的内容、举的案例,以兹证明。
我想当然地认为他是入党积极分子,于是追问他党员发展进展如何。他不好意思地承认,他不是入党积极分子,但他听师兄师姐说文明老师党课上得好,就偷偷跑来蹭了一堂课。他告诉我,自己当年是穿上正装,打上领带,规规矩矩地夹着笔记本,混进教室然后心满意足听完整整一堂课的。
非常感谢这位当年幕后挺我的潘同学,能在多年之后把真相还原给我。这让我突发灵机:既然有人喜欢,本周六党课,我该大大方方地向同学们发出邀请,欢迎大家来听我上党课!
昨天上午,我利用自己的朋友圈,发出了这份“下午上党课,欢迎来蹭之”的广告。因为我的微信有学生粉丝约4900人,所以一发广告,就会有人关注。邀请函写道:
今天下午2:30-5:00,按照党校安排,文明老师将在6521教室为300位入党积极上党课,时长两个半小时。非本批积极分子且喜欢的同学,欢迎前来蹭课。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凡自愿旁听者,没有素拓分,也可能没有位置。顺便剧透一下,今天讲的主题是基于新版学生管理规定的学生服务,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观的教育引领,基于番职校情的大学生综合素质养成。所有授课案例均来自番职大学生,而且案例的主角可能就是你本人!祝各位周末愉快!
初步统计:至少三人蹭了课
要不是党课结束后同学们自己主动“承认”,我还真的不知道真有同学蹭了我的这堂党课,而且至少有三位。
第一位主动“坦白”的同学是@linxinxin 同学。这位同学是专门通过朋友圈留言告诉我的。
同学在留言中写道:“今天下午去偷听文明老师的党课。让我感受到老师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扛起的职责,更让我感受到党员该如何融入群众中,如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样的服务不止为他人也是为了自己!
文明老师讲课十分好笑又充满哲理和情怀,情商也是十分高,让我这个专门跑过去偷听的学生也为学校倍感骄傲。谢谢老师的党课,让我思想顿悟,重新树立了正确的理想信念,也让我知道如何向党组织靠拢。”
我很好奇问其为何要来蹭我的党课。同学告诉我:“是为文明老师慕名而去的。之前早就听说文明老师是学生之友,深受学生喜爱。为了深入了解人称学生之友的文明老师,除了想真切体会老师的敬业精神外,还想知道老师是究竟如何融入学生,想感受一下老师价值观的实际行动。慕名而去,只求一听。”
第二位告诉我蹭课的是@余子奇ZSL同学。这位同学与我熟悉很久,是学校学生会主席。那天赶巧他受人之托送交一本书给我。我当时告诉他下午我会在学校上党课,课后即可转我。
这位主席同学是个有心人,他立即通过我的朋友圈找出我上课的地点和具体时间,提前来到教室。不过,他没有走进教室,而是在教室旁门坐了下来。作为一个蹭课的旁听生,他认认真真地听完了三个多小时的党课。
这是在我下课以后,@余子奇ZSL同学告诉我的。他说,他上一期党课已经坐在教室里听过一次,觉得颇受启发,不过瘾。这次碰巧有机会,刚好就又来旁听一次,重温文明老师的党课。他说,两次听课,角色不同,感受不同,但是依然很精彩又有用。
还有一位蹭课人,是我从我的微信朋友圈留言堆里扒出来的。这位叫@筱笙 的同学在我那条“党课上了3小时零8分钟”的朋友圈信息里留言说:“已经第三次听您的党课,依然收获满满,依然双手鼓掌鼓到发红!为大师兄(注:学生亲切地喊我为大师兄)打call。”
还没有来得及去追问这位同学具体细节。我想,愿意听我党课而且听了三次,这里面一定会有可以感动到我的故事。
顺便提一下,在那条“党课上了3小时零8分钟”的朋友圈信息后,立即共收到403个点赞,138位同学较长篇幅的学习心得体会以及充满赞美之词的留言。
职业精神:谢绝凳子
本次党课的主持人是一位学生。这位主持人是一位非常体贴的男同学。
我在珠宝学院当老师的时候,受到王昶院长耳濡目染,已经养成了一个习惯:上课从来不坐,而是一路站着讲到底。上党课也是一样,我始终都是站着讲。上我的党课,同学们估计也早有耳闻,我从来不在中途下课休息,都是一口气讲完。
在我讲课差不多已经讲了两个半小时的时候,主持人猫着腰小跑到我身边。我本能地认为,他是来提醒我上课时间的。于是我知趣地说:“嗯,我知道了!我会加快进度的!谢谢提醒!”
出乎预料,他微微地摆摆手,凑近我耳朵小声说:“文明老师,你站得太久了。我给你搬个凳子坐着讲吧。”
难道是我长时间地站着讲课时,腿脚的本能反应“出卖”了我,让学生看到了我的劳累?我心里嘀咕了一下。不过,我坚决地摆摆手说:“真的不用!谢谢!”
或许是他没有听到,或许是他心疼老师,他很快就搬过来一个凳子递到我身边,轻声地说“老师,坐下讲吧,你已经辛苦很久了。”
一股股感动的暖流,此刻只涌遍全身。
碰巧那时,我刚好讲到对同学老师、对物、对工作要充满敬畏感恩之心的话题。谢过主持人之后,我立即加大了声音,对全体同学们说:“站着上课,是一个老师对学生、对课堂、对教师职业最大的敬畏!”
教室里,掌声立四起, 持续如雷鸣。
非常抱歉:一兴奋便又拖了堂
一投入,一专注,时间就过得特别快。不仅是我讲得很兴奋,同学们也是个个精神饱满,听得入迷。
没觉得,一转眼的功夫,三个多小时就没了。于是,很抱歉的结果变成既成事实:这节党课,我再一次拖堂。
说起来真是不好意思,可能是自己准备的材料太多,从上党课到现在,我几乎都是感觉时间不够用,都是拖堂。
刚开始上党课的时候,党校老师安排的时间是60分钟。第一次,我没有经验,拖堂了。后来学生助理把我上课的情况反馈给党校老师,他们当即决定,给我增加到90分钟。我当时很高兴,心想多了半个小时,情况会好很多。不过,第二次,我还是讲得很兴奋,拖了堂。
党校老师再次得知情况,“以人为本”地又给我增加到120分钟。我又想当然地认为,增加了一倍时间,应该足够了。放开开心一讲,结果,又拖堂了。
昨天的党课,是党校排给我的最长的一次时间,从2:30到5:00,整整150分钟,比之前又增加半个小时。这在全校绝无仅有。看到课表我很高兴且很感激。
不过,我还是很担心自己准备的越来越多的内容,加上说到激动处,会刹不住车,因此还会导致拖堂。我便使了个心眼,看到同学们在2:15分均已到齐坐好,于是我请主持人马上开始,这样就等于提早15分钟上课——我想这下完全可以不再拖堂了。
讲到5点的时候,我还有一块内容没讲。我试探着征求同学们意见:是继续讲,还是立即下课?没想到同学们几乎异口同声说:“继续讲——”。我问大家会不会影响其他安排,同学们说下面没有安排了,就等着听你课!
是同学们的掌声,鼓励我继续带着激情,把课讲完。我说“下课”的时候,时间是5:23。至此,这堂党课上了3个小时零8分钟。
我跟同学们开玩笑地说,请大家替我保密,真的不能再让党校老师知道我又拖了堂。否则,他们可能又要给我增加时间了。
后来在同学的朋友圈上,我看到了同学们对我拖堂的反映。一条是@小芳同学发的:“要是每天都上文明老师的课,我肯定高兴得哪儿都不想去!真的讲得超棒!昨天第一次听他的课,受益匪浅!虽然又拖堂了!”@丁戍同学:“文明老师授课的一下午,全场掌声不断,但还是拖堂了!” @伟w欣同学留言说:“去年也是拖堂——不过,讲得非常好!”
思想政治工作责任重,党课也可很疯狂。抱歉,同学们,你们的意见我记住了!我下不为例,争取做一个不拖堂的好老师!
作者简介:
作者刘文明系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负责老师。被学生誉为“学生之友”。校长传媒专栏作家。偶有相关教育心得和观点散见于中国高等教育、中国青年报及中国教育报等报刊。
(本文为刘文明老师原创投稿)
延伸阅读: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第一时间获取教育行业最新资讯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师卓越发展智慧”与“学生健康成长方案”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投稿邮箱:xiaozhangchuanmei@qq.com
联系我们加QQ:2636915649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教育圈兴趣部落”轻松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