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口吃失聪多病的数学家,怎样写出了世界经典儿童名著?
150年前的一天,一个小姑娘在野外看到一只穿衣服戴帽子的兔子。兔子很着急,一边跑一边喊着“不好了,要迟到了!”
出于好奇,她跟着那只兔子掉进了一个树洞里。在那个树洞里,她喝了缩小果汁,身体变得忽大忽小。她遇到了疯帽匠和三月兔。扑克牌工人正用红色的油漆涂着白蔷薇……
150年了,这个童话故事依然被很多人喜欢着。我们都知道《爱丽丝梦游仙境》,却很少人知道,它出自一位先天多病的英国数学家。
20世纪中期,《爱丽丝梦游仙境》已被重版300多次,流传之广仅次于《圣经》和莎士比亚的作品,原本是数学教师的刘易斯·卡罗尔(Lewiss Carroll)成了世界闻名的童话大师。
教科书般的成长路径,专业领域的严谨思维,很容易让人把卡罗尔和“刻板”、“无趣”联系起来,但现实生活中的他却是一个有创意、有魅力的人。先天的生理缺陷也没有真正影响他的沟通、社交能力。
在他的成长经历中,有一个重要能力,为他带来了自信、友谊、欢乐和成就。这种能力是什么呢?来看看今天的故事吧~
刘易斯·卡罗尔:从数学家到童话大师
1865年,英国数学家查尔斯·路德维希·道奇森以刘易斯·卡罗尔为笔名出版了儿童文学作品《爱丽丝梦游仙境》,讲述了一个名叫爱丽丝的英国小女孩为了追逐一只揣着怀表、会说话的兔子而不慎掉入了兔子洞,从而进入了一个神奇的国度并经历了一系列奇幻冒险的故事。
“爱丽丝”故事诞生于维多利亚时代,这是英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而科学、工业的急速发展也带给人们强烈的精神压力和信仰危机,故事“仙境”里的疯狂茶会、焦躁的兔子、阴郁的假乌龟和残忍的扑克王国等,都影射着社会现实,大人们在这个故事中找到了“重返童年”的共鸣,而孩子们则在这个荒诞的故事里找到纯粹的快乐。
作品一经问世便引起了轰动,自1865年出版以来,《爱丽丝梦游仙境》已经被翻译成至少174种语言,衍生产物涉及绘画、音乐、戏剧、服饰、电影、电视剧、广播剧和游戏等诸多领域。
▲ 电影《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的场景
《爱丽丝梦游仙境》是十九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荒诞小说之一,英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认为:卡罗尔的童话及“谐体史诗”把所谓荒诞文学提到了最高水平。对后来的异世界奇幻小说《绿野仙踪》、《纳尼亚传奇》等具有直接启发意义。
到20世纪中期,《爱丽丝梦游仙境》重版300多次,流传之广仅次于《圣经》和莎士比亚的作品,原本是数学教师的卡罗尔成了世界闻名的童话大师。
▲ 2016 年,英国皇家邮政发行纪念《爱丽丝梦游仙境》诞生150周年纪念邮票 图为其中一枚
刘易斯·卡罗尔和同时代大多数孩子一样,接受父母的引导,勤奋学习,力求上进;他以优异的成绩在牛津大学攻下数学硕士荣誉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度过了长达二十六年的执教生涯,并著有多部数学和逻辑学的专著。
教科书般的成长路径,专业领域的严谨思维,很容易让人把卡罗尔和“刻板”、“无趣”联系起来,但现实生活中的他却是一个有创意、有魅力的人。这不单单表现在他创造了风靡世界的“爱丽丝”,更重要的是,终其一生,他始终保有充沛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这不仅成就了他的声名,也成就了他的生活。
▲ 刘易斯·卡罗尔
口吃,失聪,多病,但会讲故事
卡罗尔拿回家的第一份学校报告中,班主任詹姆斯·塔特除了肯定他数学成绩优异外,更是热情地称赞他“与人交往文雅,令人欢愉;与人交谈幽默,思维敏捷”。
而事实上“思维敏捷”的卡罗尔是一位严重的口吃患者,这也一度让他成为其他孩子们嘲笑的对象,但却并没有真正影响他的沟通、社交能力。
和每一个孩子一样,卡罗尔自小就喜欢编故事讲故事,在母亲的指导下,他在阅读、表达等语言方面得到了良好的训练。
起初他在家里给兄弟姐妹讲故事,逗他们开心,14岁时,他创办了第一本家庭内部杂志,收录自己写的小故事和幽默诗(除了自己的小作品,也会收到家人的投稿),他童年时的很多伙伴都记得卡罗尔是如何一边画出故事场景一边讲给大家听的。
这个习惯伴随了他一生。
▲卡罗尔“爱丽丝”故事的手稿中插入了自己绘制的图画
进入大学修习数学专业后,卡罗尔和朋友们一起参加课余的读书会,并开始创作故事,专门供稿给当地的报纸。
《爱丽丝梦游仙境》的创造也是源于他在一次郊游中给孩子们讲的故事,就像他在开头的题诗中说的,“一切发生于一个金光闪闪的午后”,卡罗尔一行五人从牛津大学附近的伊西斯河出发划船出游,在船上,有三个女孩恳求他讲故事。
其中那个叫爱丽丝·利德尔的女孩,也就是“爱丽丝”这个故事人物的原型,在晚年时回忆这个场景,
“道奇森先生时不时划动小船,同时,他用自己微弱的声音讲故事,还伴随着他奇怪的口吃……就这样,这个永远让人开心的故事开始了,它之后走入了许多许多人的心里”。
▲爱丽丝·利德尔
而现实生活中,早在享誉世界的“爱丽丝”诞生之前,会讲故事的卡罗尔谈吐风趣,思维清晰,朋友遍布科学、美术、音乐、文学、宗教、政治各界。
一生未愈的口吃之症,小学时因高烧导致的右耳失聪,被他本人称为“宿敌”的神经痛,这种种都没有使他的个人魅力减色,而他甚至在讲述“爱丽丝”的故事中,从“口吃的自己”身上捕捉到了创作的灵感。《爱丽丝梦游仙境》中“渡渡鸟”的角色来源就是作者本人。
▲1865年初版《爱丽丝梦游仙境》的插图,约翰·坦尼尔爵士 绘制 。图为赛跑后,渡渡鸟把爱丽丝从身上掏出的顶针作为奖品“送”给她
作者卡罗尔的本名是查尔斯·道奇森(Charles·Dodgson),他在介绍自己时常常会说成“Do-Do-Dodg-son”,听上去就像渡渡鸟的“渡渡(Dodo)”的叫声似的。在卡罗尔把写下的这个故事赠给朋友达克沃斯时,他写道:赠鸭子(达克沃斯是故事中鸭子角色的来源),来自渡渡鸟。
“我有我思想的自由”——给世界一个读不尽的“爱丽丝”
表面看来,“会讲故事”是卡罗尔的一个重要的个性,一项个人才能,为他带来了自信、友谊和欢乐。
事实上,这种个性的养成,比之于带给他社交生活中的收益,更为重要的是,它使卡罗尔具备了一种能够全面调动起自己才能的创造力。
在《爱丽丝梦游仙境》中,他自小培养的想象力、语言的能力、文化的积淀以及对时代的认知,还有他在数学研究中建立的探究思维,高妙地融合在一起,使“爱丽丝”的故事虽然简短,却“富于智力和奇趣”。
卡罗尔手稿中的“老鼠尾巴形状”的一段小故事
故事中,爱丽丝遇到的一只老鼠讲述自己的身世故事,他说自己的故事“又长又悲伤”(a long and sad tale),爱丽丝把“tale”(故事)听成了“tail”(尾巴),于是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老鼠尾巴会悲伤呢,她心中琢磨着这个事,以至于没有好好听老鼠讲,最终她听到的老鼠的故事就呈现为一段“老鼠尾巴形状”的内容。卡罗尔以这样的细节处理,把爱丽丝身上的那种孩子气生动地传递给读者。
英国1907年版本中插画师亚瑟·拉克姆绘制的“爱丽丝”
故事中,正是这样的爱丽丝,向公爵夫人抗议,不要一直用她听不懂的话跟她交谈,所以她说:“我有我思想的自由。”
现实中,作者卡罗尔是一个典型的中产阶级家庭的模范孩子,他勤奋、上进,学习和工作都担负起责任,但同时,他留住了小时候萌芽的那点奇思,给家里人讲故事、办家庭杂志、给报纸供稿,及至他写下“爱丽丝”的小说,甚至自己主动去为故事找合适的插画者,跟进沟通出版和印刷的整个过程。
这种在主业以外培养的创造力和行动力,延伸到他对艺术之美的欣赏,对摄影的爱好,对发明的热情(他有好几项发明投入应用,一种选举的制度、一种三轮车转向装置、一种可以粘信的双面胶、一种旅行用的棋类游戏等)。
除了文学创作上超乎期待的成就外,融入生活的创造力更是充实了他一生。
卡罗尔从漫画杂志《潘趣》上知道坦尼尔,在《爱丽丝梦游仙境》出版前,卡罗尔不满意自己手稿中的插图,便主动联系坦尼尔,请求他为这个故事绘制插图
“爱丽丝”是数学家卡罗尔献给人类童年的礼物。每一个孩子,在童年时代都会怀有令人大吃一惊的奇异的思想,而每一个人长大后,都会梦想在成长的征途上获得一点“掉进兔子洞”的空间。
所有的孩子都喜欢听故事,也喜欢自己编造一点小故事,虽然不是每个人都会成为刘易斯·卡罗尔,但是每个人都有机会从故事中培养自己的想象力,作为父母,需要在凭借社会经验为孩子指引成长之路时,一并呵护好孩子那点小小的创意和奇思。
今天阿信想推荐的这本书,引进于牛津大学的儿童创意写作课。它叫《给孩子的牛津写作课》。
除了“爱丽丝”,出产了“小熊维尼”“霍比特人”“小飞侠彼得·潘”“哈利·波特”等受全世界孩子喜爱的经典故事形象,英国人在艺术方面显示出了超凡的创造力。英国也在世界上率先提出“创意产业”的理念,英国学校注重将课业与引导个性化的成长相结合,培养孩子的创意思维,这使得他们能够帮助孩子在学习与生活、幼年与成年之间找到一种友好衔接的途径,让孩子们真正拥有丰厚的人生。
《给孩子的牛津写作课》的作者克里斯托弗•埃奇是英国知名的教育顾问,他与牛津大学等机构长期合作,致力于对儿童创意写作思维的研究,并应邀在英国国家图书馆、圣约翰小学等多所知名学校开展“创意写作”的课程巡讲,受到孩子们的欢迎。
世界上最大的书展 “爱丁堡国际书展”上,克里斯托弗在给孩子们讲如何将科学知识融合到写作中。
这套书是克里斯托弗在多次讲课的实践上打磨而成,专门针对激发孩子的写作兴趣而设计,遵循孩子们喜欢听故事和讲故事的天性,指导他们如何从头到尾写好一个故事,让孩子在极具趣味性的故事创作中,守护心中的“兔子洞”,培养受用一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参考文献:
1.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 Lewis Carroll,海豚出版社,2017。
2.《阿丽思漫游奇境记》,[英]刘易斯·卡罗尔 著,赵元任 译,商务印书馆,1912。
3.《爱丽丝梦游仙境的创造者:刘易斯·卡罗尔传》,[英]爱德华•韦克林 著,许若青 译,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6。
4. 《社会转型期的童年叙事经典:论维多利亚时期英国儿童和青少年文学叙事共同体--儿童文学》,舒伟,《社会科学研究》,2017年第2期。
相关书籍推荐
《给孩子的牛津写作课》
(含配套笔记本和附赠视频课)
[英]克里斯托弗·埃奇丨2018.10
英国多所小学实践认可
牛津大学儿童教育出版团队权威审订
中信出版社耗时两年翻译引进
针对7~14岁儿童&对创意写作感兴趣的成人
点击【阅读原文】,超级优惠价把
《给孩子的牛津写作课》套装抱回家~
近期好文推荐
[大事件]2018信睿论坛,尤瓦尔来啦!
[书单]10月新书推荐
[话题]70后的审美教育是零?我笑了……
[人物] 路易十四的最后一场床戏
-End-
编辑:YQ 责编:Yoyo
2018.10.27
更多经典书单和深度好文
欢迎关注「中信出版集团」公众号
近期新书一览,点击书封即可看到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