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学者,拥有什么样的法相?
观察学者
大海不厌河水多,
国库不厌珠宝多,
欲者不厌受用多,
学者不厌格言多。
”汇集所有江河之水,大海也不厌其多;广集天下的珠宝,国库也没有装满的时候;再多的受用对于贪欲者也是无有满足;再多的格言对于学者也是没有满足的时候。
大海身居低位,所有山川湖泊、大江小河的水都会自然而然地向它流去,但它从来都没有说:“水太多,我容纳不下。”国库是专门用来储藏珍宝的,珠宝越多它越欢喜,由此可使国家更富强。若国库空掉则预示这个国家濒临灭亡。对于贪欲猛烈的人,即便是财、色、名、食、睡等受用圆满无缺,他仍是贪得无厌,无有满足。
而学者堪称是知识的宝库,即便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他也会虚心精进地吸取其它知识。麦彭仁波切说:“智者不厌足格言,正士不厌足学问,大海不厌足江河,凡夫不厌足欲妙。”大文学家高尔基说过:“人的知识愈广,人的本身就愈臻完善。”
在我们身边,不难发现那些学识渊博的智者,虽然掌握了世、出世间丰富的知识,但仍在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学习。正如斯宾塞所言:“知识愈多,愈觉学问的不足。”
世间上的大学生、研究生、硕士以及博士都算得上学业有成吧!然而他们并不满足于自己的学识,还进一步地学习、研究出世佛法。他们与一些普通的学佛人共同研讨,背诵佛经教典等;在法师面前恭敬谛听,象刚入门的小学生一样认真、仔细。而那些佛学造诣很深的高僧大德,甚至也会在他的弟子跟前学习世间的科学知识,诸如英文、计算机操作等等。
再看那些胸无点墨、愚痴无智的人,他们对待知识又是怎样的态度呢?这些人不学无术,自以为是,认为这不用学,那也不用学,好似“潇洒一生”,实际上一事无成。某些人没有闻思的智慧,反而觉得修行不错,一切都不执著了,安住在“大中观”或“大圆满”的境界中,而最终只是自欺欺人,永转轮回罢了,这些人是多么的可悲、可怜啊!
另一类人,虽然能力、知识欠缺,但却有自知之明,他们默默无言,暗自用功,以百般精进逐渐掌握了许多知识,最终登上了智者的宝座,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即使由从孩童前,
智者亦要闻格言,
气味芬芳之麝香,
虽在兽脐亦取之。
”格言即使出自小孩口中,智者也会认真听受。气味芬芳的麝香虽然藏在兽脐中,人们也要设法取出。
智者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即使学问从小孩的口中讲出,他们也会认真对待,谦虚听取。某些科学家、发明家的科研成果便是从小孩的游戏、天真烂漫的话语中得到启发而发明、创造出来的,如听诊器、电话等。学者对于学问就象人们寻求麝香一样,麝香虽然生长在獐子的肚脐处,人们为了得到它,再脏再臭也毫不顾忌。
全知麦彭仁波切的根本上师蒋扬钦哲旺波尊者,他所处的时代是教派分歧十分严重的时期,由此导致多种宝贵的佛法传承濒临中断的危机。尊者痛心疾首,发起“不分教派”的强烈呼吁,身体力行地广泛听闻各宗各派的教法传承。
只要听说某人确实拥有某一传承,他就会不分贵贱、高低、长幼而去躬身听受。据说有一位目不识丁的牧民拥有某一法门的清净传承,尊者立即前往,亲自安排食宿,首先教牧民识字,直到牧民能够流畅地阅读经文后,才在他面前恭敬地闻受传承。
就这样,尊者集各派教法传承于一身,在他有生之年,广作弘扬,将濒临失传的各派教法重新继承下来,并发扬光大。
通过第一品对学者的种种观察,我们已清楚地了知学者的法相,继而应如真正的学者精勤地学习各类知识,尤其是佛法。
一提到学习,许多人都会表情怪异,皱起眉头,认为已经学够了,情愿去实修。其实学习也是修行,学习佛法与学习世间法有很大的差别。
佛陀说:“如果我们学习或教导一句佛法——仅仅是一句,所积的功德将远远超过供养一切宝物的功德。”依此可以增长智慧使我们变得更加敏锐,这样对真理实相的了解与证悟就更近了。
敬摘录《格言宝藏论释》
1.婚姻家庭系列:公众号后台回复数字1
2. 真实因果案例:公众号后台回复数字2
3.不离连载系列:公众号后台回复数字3
4. 心经连载系列:公众号后台回复数字4
5. 金刚经连载系列:公众号后台回复数字5
温馨提示:公众号后台,不是留言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