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双修”,让城市更美好——靠谱人助力三亚解放路颜值担当,看骑楼风光重新扮靓鹿城•景观篇+交通篇

2016-12-04 项目组 规划中国






美丽的夜景为解放路增添了一抹韵味。(图片来源:三亚日报 吕超 摄)



  三亚“双修”的城市修补实践项目之一解放路所在的地区曾是三亚近代发展的历史见证者,是民国时期进行商贸活动最为风生水起之地,现在的解放路更是三亚重要的交通主干道和生活干道。项目主要对双向总长近千米的街道实施立面改造和路面升级改造,包括风貌整治和环境治理等工程内容。本期为您介绍路面升级改造工程交通规划编制与实施的过程,看一条道路如何旧貌换新颜成为当地百姓喜爱逗留的场所。项目实践者们——中规院交通分院、中规院北京公司建筑设计所、中规院风景园林和景观研究分院的部分同仁为您做精彩分享,敬请关注。


戴继锋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交通研究分院副院长 


   

城市双修工作中,交通的综合整治是其中的重点内容。结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的要求,交通综合整治至少应关注如下几个方面:


1、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城市交通应从为车服务转向为人服务。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着力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着力塑造城市特色风貌,着力提升城市环境质量,着力创新城市管理服务,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城市双修也是对我国城市发展规律的探索过程,对于交通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应该转变过去过度依赖小汽车的发展模式,更多地从步行和自行车、公共交通等方面引导城市交通的发展,切实扭转城市交通发展模式,本次三亚双修中的交通工作,就是城市交通“从车到人”的一次思路转变的尝试。



2、道路交通整治效果需要在街区甚至更大范围内来保证,也不能寄希望于毕其功于一役。

道路交通矛盾的出现绝不是短时间内形成的,因此其矛盾的缓解也需要放眼更长的发展阶段,需要不断的滚动制定整治方案。交通的整治工作也不能仅仅局限于道路本身,应该从道路周边的街区整治入手,系统提出针对本道路的改善和提升方案。在本次三亚解放路的整治工作中,我们尝试着响应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的“窄马路、密路网”要求,对解放路及周边片区的交通体系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希望通过完善片区网络来更好地提升和巩固解放路的综合整治效果。



3、交通综合整治中,精细化、人性化的交通设计重点工作是提升交通品质的重要保证。

交通综合整治工作中,我们也需要关注“供给侧改革”,实际上,在“供给侧”我们差距最大的,或者说 34 44104 34 15262 0 0 1150 0 0:00:38 0:00:13 0:00:25 2987目前阶段我们需要大幅度提升的工作集中在微观层面。例如我们前几年热议的“中国式过马路”现象,不能忽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量存在的“中国式马路”的问题,许多非人性化、非精细化的设计比比皆是,这也是导致我们现在交通拥堵、秩序混乱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我们需要对交通设施供给进一步按照精细化、人性化的目标进行改进和提升,进行交通的“供给侧改革”。例如在我们的设施供给上,如何才能够做到以绿色交通为导向?如何为我们的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车交通提供更加优质的交通出行环境,为绿色交通出行创造更大的便利?解放路的交通整治工作在这方面做了初步的实践和探索。


李晗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交通研究分院高级工程师  三亚解放路示范段路面升级改造工程交通规划及道路初步设计项目负责人


通常交通规划的工作重点主要放在道路红线范围之内,与其他专项规划往往以道路红线为界,对红线之外的城市空间和景观环境缺少考虑。在国内城市中,道路红线以内的步行道和绿化与红线以外的绿色景观和街道小品之间往往没有任何关联和协调,三亚解放路也是如此。本次解放路升级改造采用精细化的交通设计,突破了道路红线的束缚,统筹协调交通设施、建筑立面、街道景观、标志标识等各类设计要素,充分考虑交通设施的通行功能与生活服务功能、城市交往空间功能、景观生态功能等多方面的功能要求。


对解放路慢行通行空间的重新构建是本次升级改造的核心内容。慢行通行空间是慢行交通通行的主要载体,也是慢行系统的基本构成,核心在于通行宽度和有效隔离。解放路现状道路断面空间资源分配更多的强调机动车,对慢行重视不足,导致步行和自行车空间逐渐被机动车挤压。其中人行道被大量的机动车停车、非机动车停车占用,非机动车与机动车混行,通行空间、通行环境较差,通行安全没有保障。本次通过对解放路沿线的机动车停车的清理,结合建筑前区共同构建新的步行通行空间,改造后解放路示范段增加了2000平米步行空间,较改造前增加了33%,并通过示范段内的全线机非隔离措施保障了非机动车行驶安全。


街道家具及绿化景观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具有重要作用,不仅能够丰富街道景观,还能承担行人交流、休闲等等功能。三亚市地处热带地区,天气炎热,对慢行空间遮蔽率及休憩空间密度要求较高,但目前解放路沿线公共座椅数量较少,绿化遮阴效果较差,慢行通行友善度较差。景观方面运用具有三亚特色的、遮阴效果较好的植物作为行道树,为慢行交通提供较好的遮阴效果,同时结合街道家具的设置,构建城市交往空间。


解放路作为三亚老城区南北向主要交通干路,解决机动化交通拥堵问题也为本次改造的重点。本次通过解放路周边道路网络梳理、支路微循环系统构建、公交港湾站设计、停车设施优化等措施对解放路示范段进行系统性交通梳理,并通过示范段全线的交通设计将规划理念在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进行了逐一的落实。 


杜恒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交通研究分院交通工程所副所长 高级工程师  三亚解放路示范段路面升级改造工程交通规划及道路初步设计项目第二负责人


从今年开始接触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这个工作,当然交通也是重要的内容。


我们曾经做过一个关于三亚路网和城市关系的调查研究,从1998年起到2000年左右,我们现在看到的解放路、凤凰路、迎宾路在那时已经建设完成了,实际上在这十多年里,三亚的主干路网没有什么变化,但三亚的旅游业、城市开发量却增长了很多倍,这意味着什么呢。如果三亚还是以十年前的交通系统来应对现在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那它必然是滞后的。从三亚跳出来看看其他城市,我们也在做其他城市的智慧交通项目,发现一个普遍规律,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城市发展的几大要素首先是建成区面积扩张最快,第二是城镇化人口,第三相对比较慢的是道路的总长度,也就是我们的交通设施,增长最慢的是公路交通设施,如果再说到步行和自行车设施水平,有时是下降的,我们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交通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是什么,套用一句很熟稔的句式,就是滞后的城市交通系统和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之间的矛盾,我觉得三亚集中体现了这一个规律。


就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的具体任务来说,我们认为,城市交通系统是城市运转的一个支撑系统,这应该是共识,具体来说如果我们觉得城市交通系统发展滞后与现在增长的出行需求是一个突出的矛盾的话,首先堵车是一个总量的问题,机动化出行需求导致道路出行不足,其实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不光是一个总量的问题,更多的是出行质量下降,不管采用什么方式,你选择开车就会制造拥堵,时间成本和对环境的污染导致我们每天的生活质量在下降。


另外,如果从出行质量上讲,我们的出行方式选择也很重要。比如三亚市政府前面这条路是一个标准的三块板道路,后来由于标准化的集中方式越来越多,实际上就把三块板取消了,变成一块板的道路,机动车道路从双向四车道变成了双向六车道,机非隔离带就没有了。从一方面看,机动车的路更宽了,可以承担更多的交通功能,短期内可以,但很快道路负荷又将我们提供的额外的交通供给给覆盖掉,其实机动车的服务水平并没有太多的提升。


另一方面,本来机非隔离带具有安全保证,我们可以选择非自动化出行的方式,通过交通设施的变更,实际上交通方式的选择比原来变得更少了,这样人行和非机动车出行比例就进一步下降了,这就和生态有关系了,汽车尾气排放造成的交通污染占据了非常大的比重,尤其对三亚这种大生态开发旅游的空气质量影响非常严重,这说明交通环境的好坏对整个城市品质影响是有很大关系的,在这种情况下,非机动化出行品质的下降对整个城市的生态修复是有负面影响的。


我们在三亚一直希望做的工作就是结合自身专业化的流程和明确的功能定位,使城市交通系统适用于城市性质,能够满足人和物便捷移动的功能需求,同时也能满足城市环境的要求,三亚综合交通系统的六个字“可游览、易生活”是建设目标,希望它不仅仅能承担简单的交通功能,更希望能在展示城市形象和与生态环境相结合方面做到和其他城市不一样,这是我们的特质。


我们从整个的综合交通到后面所有的停车专项、慢行专项整治都是按照这个思路来打造的,当然双修的交通系统也是按照这个套路和想法来做的,四个理念就不再过多说了,每个城市规划的本质都可以提一些以人为本,发展公共交通的理念,但落到执行层面都不是太理想,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有一个很大的差距,所以这也是我们这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到的,城市工作是一个规划、建设、管理——规建管一体化的工作,我们自己也反思交通系统可能每个城市做的规划都很好,但为什么落到实处总是有一些问题。当然原因很多,其中有一个方面的问题,就是交通规划和工程建设之间缺乏传递的渠道。比如对于规划来讲,有法定的总规和城市设计,包括修详,编制完这些再去做建筑单体,但是,在交通层面往往是拿着综合交通规划直接就去做施工图,综合交通规划我们画出的一条路就是一根线,这个线就有一个横向宽度,但在做施工图的时候,这条路为什么要做这个断面,可不可以再宽(窄)一点,这些节点什么是立交、什么是平交。是不是要设置一些公共交通的功能,对自行车设施如何进行保障等等都要考虑,最终看规划理念能否往下落实。所以,我们这次也是借用解放路这一段,相当于一竿子插到底,一张蓝图,从规划到施工图,当然最后的施工图是我们和地方院一起合作做的,到了初设这个阶段,三亚施工存在着需要人员盯现场,与施工图设计单位沟通等问题,大到整个断面,小到机动车地库出入口的弧度设计、加设信号灯等细节,我们也在想,做为规划人员,可能全国所有的道路我们都是要做施工图、要做辅助设计是不现实的。


那么,怎么在现行的体制中把规划理念有效地传递到施工图的实践过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现在我们遇到了一个很好的契机,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把城市设计推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城市设计也是规建管一体化中的重要环节,按照城市交通用地占城市整体用地30%的标准,城市设计里的交通设计内容也是很重要的环节,应该给予关注。我们原来做北川也是一条路干到底,都在探索,后来也在各个新区做了一些实践,这次在解放路上把交通设计在规划和设计之间架上了一个很好的桥梁,我们要坚持的具体做法是把城市交通设计这个环节加在规建管一体化环节里去,在老城区交通系统的更新和整治中将我们的理念真正融入到实处。


王冶 中规院北京公司建筑设计所建筑师


   

我主要参加了解放路路面升级改造工程项目,通过在现场实地工作了100多天积累了一些工作体会,重点谈谈以下几个方面。


对现状的认识

解放路是三亚市内最为重要的一条骨干道路,道路两侧聚集了大量的商业、服务业等公共性功能,由于近几年解放路地下人防工程的建设,人防口埠在道路两侧丛生,占用了步行道空间,使得行人通行空间变窄,舒适性变差,沿街绿化景观、城市家具及无障碍设施、标识系统及公共艺术等方面严重缺乏。


对设计的构思

以现状问题为导向,优化空间配置,提升步行空间质量。结合建筑骑楼所营造的檐廊灰空间,有效改善街道慢行环境质量,对路面铺装、城市家具、景观植被进行整体设计,对街角等空间节点进行重点处理。街道上增加种植池,体现海绵城市设计理念。

对实施的把握

由于是改造提升项目,在实施落地阶段,紧盯现场施工变得尤为重要。每天都在这条路段通行的人、每天经营商铺的商家,从施工初期的不理解,甚至阻挠,到慢慢接受,再到成果初现时的激动,设计人员、甲方、施工方等参与其中的工作者进行了长期的宣传与协调工作。面对不满,我们耐心解决,悉心讲解,面对现场不可预料的施工情况,各方也都想尽办法修改调整设计方案。到最终施工完结之时,每个为其努力过的人都深感欣慰。

马浩然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园林和景观研究分院副所长 三亚市两河四岸景观整治修复规划设计(工程)项目第二负责人  三亚市月川生态绿道工程第三负责人


   

三亚解放路综合环境整治工程是一个涵盖了规划、建筑、交通、景观等多专业的、系统性、综合性的城市公共空间改造项目。我主要以园林景观的视角,探讨一下街道空间的复合价值。


生态的街道

街道空间作为一个城市内部的线性空间,并不像山体、河流、大型公园绿地一样具有自身稳定完善的生态系统。街道空间的生态价值,集中体现在与城市灰色基础设施的沟通对接。绿色的、生态的街道就像嵌入在钢筋混凝土城市之中的一条缓冲带,收集、缓解、消纳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为城市系统的运转增加更多的弹性空间。


解放路在景观设计上,将海绵设施中引入街道空间之中,通过连续的有一定宽度的海绵设施带,对人行道、建筑屋顶和非机动车道的雨水起到了收集、缓冲、滞留的作用,有效解决了三亚台风季瞬时雨量较大、道路容易积水的问题。


共享的街道

老解放路街道空间基本被车行交通占据,仅有的人行道空间也成为汽车、电瓶车肆意停放的场所。改造中,园林景观与交通统筹考虑,重新划定街道断面,机动车、非机动车、人行、停车空间合理布局,互不干扰,还步行者一个舒适、安全、通畅的商业步行街空间。


人性的街道

街道设施小品的设计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于细节处见品质。座椅、垃圾桶、指示牌、树池等统一风格、合理布局;商业店面前保证集散空间畅通;学校门口的停留等候空间缓解了高峰期的街道空间压力;与人防设施、地下空间的衔接处,注意柔化美化处理。


秩序的街道

有序的街道空间,在于设计的指引,更在于规范化的管理。通过一系列户外设施管理办法的出台、规范化停车方式的指引、市民文明行为的引导,三亚解放路呈现出了动态的秩序之美。


不足500米长的街道空间改造,承载了三亚城市修补工作中的多重使命,同时也是对旧城改造更新方式的一种探索。在这项复杂综合的工作中,园林景观专业在对于街道空间多重价值的挖掘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赵晅   中规院北京公司建筑设计所高级建筑师 解放路(示范段)综合环境建设项目负责人  解放路(示范段)路面升级改造工程负责人


我们国家的很多商业街不吸引人,比如北京的西单、王府井,大家逛街的体验不太好。日本有位有名的建筑师叫芦原义信,80年代写过一本书:《街道的美学》,他对东西方的街道做了很多有意思的对比,他认为街道、广场的宽度与建筑高度的比例是有规律的,人行道的宽度也有最小限值,不遵守这些规则,街道空间不可能很舒服。因此,与日本相比,欧洲的很多城市比如罗马、巴黎的街道感觉更宜人。


由于历史原因,解放路的很多不合理设计造就了大量消极空间。比如在新风街至和平街路段,路面以及地下空间的建设,很多人行道被挤没了,原有道路两侧的行道树大量被移走,树种单一,缺乏地方特色。在三亚炎热天气下,没有树荫的街道环境给行走在街道上的行人带来了极大的不舒适感。座椅、阻车杆等城市家具缺乏,设施设置不完善或被路面停车随意侵占,也给使用者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修补后的商业街拓宽了步行街宽度,通过城市设计和景观设计改善消极空间,使它们成为积极空间及城市景观,提升了商业街活力。在保障通行的前提下,尽量增加种植空间,充分运用三亚特色植物,与城市家具、建筑构件有机结合。另外,针对旧城区道路精细化程度不高的问题,以解放路示范段为设计对象进行精细化设计,主要设计内容包括路面铺装、夜景照明、城市家具、景观优化、交通优化等。


最后,特别要感谢风景院、交通院的老师们,他们在我们最手足无措的时候给了大量帮助,在这些老师面前,我只是一名小学生,每次能跟他们学到几招,项目就没白做。

项目编制与实施历程回顾

现状问题

市政设施

变配电箱、垃圾桶、通风口、消火栓等维护缺位,影响美观。

•地面铺装、无障碍设施多处破损,日常通行构成安全隐患。

•服务行人的景观休憩设施、景观照明设施等缺乏,使用不便。

•地下人防工程(车库、商业)出入口正在施工,体量巨大。



停车设施

场地设施缺项,车辆随意停放,蚕食步行空间。



景观绿化

形式单一、数量严重不足。



工作界定

根据前期情况汇总,对本次设计的工作界面划分如下:

本设计的工作内容为解放路示范段(光明路至和平路)的道路路面;

设计具体内容为示范段范围内的机动车道路工程;非机动车道工程;人行道工程;景观、绿化工程;排水工程;人行道照明工程。


技术路线

•目标定位:高品位,低成本, 讲实用,易维护, 能承受,可推广

•设计策略:分类处理,分项设计

分类处理

保留:保留近期实施的机动车行道路面、市政照明、行道树等;

优化:优化停车组织、变配电箱柜、汽车及人行出入口等形式;

更换:更换破损的人行道地面铺装、盲道,安全隐患大的设施;

增加:增加人行道照明、城市家具、绿化景观等公共空间元素。

分项设计

路面铺装/城市家具/环境绿化/夜景照明。


分项设计

本项目与解放路立面改造项目同为综合环境建设工程的子项,道路环境设计与建筑整体风格统筹考虑,协调一致。


道路路面

铺装

解放路人行道铺装应与建筑立面风格相呼应,延续南洋风格;以素色为主要色调,适当分隔图案,衬托商业建筑营造商业氛围;局部可嵌入主题性图案点缀。构造做法、材料选择应充分考虑地方实际,成熟易行、经济耐久,满足绿色、渗水、易维护的要求。

城市家具

座椅

座椅设计充分考虑三亚的气候特点,巧妙结合绿化植被设计,以简洁风格为主,采用木质、石材等绿色、耐久、常规材料。

路灯

景观照明、商业照明与市政照明相辅相成,丰富空间层次,提升夜间环境品质。

景观植被

景观设计充分运用三亚特色植物,与街道、城市家具、建筑构件有机结合,重点在行道树、树下花池、座椅绿篱、垂直绿化几方面进行设计。




相关建议

人防工程出入口设计建议

汽车及人行出入口应满足人防、消防等部门的审查要求;

除考虑汽车及人行出入口外,宜考虑小型人防通气口的装饰设计;

各种出入口的构件色彩应与建筑及环境协调,如栏杆采用仿木纹材料等;

各种出入口玻璃栏板应采用钢化夹胶玻璃,避免安全隐患;

建议解放路(新风街—和平街) 各种出入口采用统一的形式,避免效果混乱。

变配电箱移位建议

• 配电箱等设施采用地下、半地下方式隐藏。

• 利用景观植物进行遮挡。



交通优化

净化解放路交通环境,启动胜利路改造项目

随着西侧胜利路一线的整治改造以及北延贯通,以及三亚有轨电车线路敷设于胜利路,都将促使贯穿南北的交通需求逐步由解放路向胜利路转移,从而缓解解放路的道路交通压力。


规划路网结构图


利用既有通道,拆除部分占路摊位、单位围墙、占路线杆等,用很少的工程量换取巨大的收益。


相交支路治理改造

打通支路的效果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微循环,组织局部交通循环;二是部分解决解放路停车问题;三是提供周边地块进出交通。

以公交枢纽作为锚固点,提升公交服务水平

汽车站公交枢纽建设;外围公交首末站建设,对解放路进行喂给;沿线公共交通换乘站设计与建设。

增设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倡导慢行交通优先环境

与办公、商业中心、公交站点、步行街等人流集中地区相结合,设置4-5处公共自行车租赁点。

增设行人过街设施,创造安全宜人的步行空间

推荐采用平面过街方式,特殊情况确需设置应单独论证。可结合地下空间开发布局地下过街设施。

整理停车系统,净化街道及交通环境

基于对于停车需求的分析,制定符合解放路地区实际的停车策略,严格控制路内停车供给。

光明街至和平街详细交通设计

道路断面:机动车道双向4车道,机非绿化隔离;打破红线束缚,结合建筑前区形成步行。

机动车交通:光明街、和平街节点交通设计;精细化设计,优先考虑慢行空间及慢行通行便捷性的基础上渠化机动化交通。

人防机动车出入口:非机动车绕行人防出入口外侧,机非分离。

•公共交通、慢行交通、停车系统、标志标识系统、交通信号灯等。


改造效果对比


改造前;改造后



改造前;改造后



改造前;改造后



项目参与人员

城市修补实践——三亚市解放路(光明路至和平路段)路面升级改造工程


院主管总工:张兵

编制单位:北京公司建筑设计所、城市交通研究分院、风景园林和景观研究分院

主管所长:周勇

主管主任工:康琳

项目负责人:赵晅

项目参加人:吴晔、王亚婧、王冶、郑进、房亮、杜恒、李晗、马浩然、蒋莹、牛铜钢


项目参与人员

城市修补实践——三亚市解放路(光明路至和平路段)路面升级改造工程交通规划及道路初步设计


院主管总工:张兵

编制单位:城市交通研究分院

主管所长:戴继峰

项目负责人:李晗、杜恒

项目参加人:戴继峰、周乐、陈仲、苏腾



The End.


相关链接:

“双修”,让城市更美好——靠谱人助力三亚解放路颜值担当,看骑楼风光重新扮靓鹿城•建筑篇

“双修”,让城市更美好——一座城市的生态梦想(下)

“双修”,让城市更美好——一座城市的生态梦想(上)

双修”,让城市更美好——三亚“双修”总规编制者详解城市发展蓝图绘制始末│实践探索

杨保军:“双修”,让三亚更美好│实践探索

中规院驻场倾力支持 三亚“双修”项目顺利落实——“规划中国”开启现场系列报道

住房城乡建设部黄艳副部长调研三亚“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工作│要闻

“‘双修’让三亚更美好”——三亚推进“城市修补、生态修复”规划项目系列报道•壹:住建部领导高瞻远瞩 运筹帷幄

“双修”纵横谈(上):张兵:三亚“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工作介绍│会议专递

三亚市“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交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