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性恋为什么不值得骄傲呢?
随着人们对多元性别群体的接纳和承认,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亮起彩虹旗,表达支持多元性别群体。
说起"LGBT",其中的L(Lesbian)和G(Gay)在当今已经成为判断一个人到底有没有基本的多元性别意识的准则之一。但无论在同性恋不被接受的最初,还是在不接受同性恋已经变成了某种政治不正确,B(Bisextural)还在一直遭到很多人的无视甚至是排斥。
在作为经典LGBT美剧代表之一的《Will and Grace》中曾有过一个情节,男同志Will和他的异性恋女生朋友Karen都跟Karen家的面点师上了床。但就算LGBT一员的Will也对面点师"两边通吃"的行为十分不能理解,发出了“什么“双性恋”“泛性恋”,这难道不是通往同性恋的一个休息站吗?"的质疑。
那么,究竟“双性恋”或“泛性恋”代表着什么?
维基百科上说,双性恋(Bisextural)指对男女两性皆会产生持久情感依恋和(或)性欲的人。
而泛性恋(Pansexual)是指对任何性别皆能产生持久情感依恋和(或)性欲的人,包括男性、女性、跨性别(Transgender)、间性人(Intersex)等。
有人对性倾向和性别认同的复杂标签不屑一顾,更愿意用"酷儿"描述自己。也有人热衷于用金赛量表来描述自己的性取向,或者强调自己是被类似于“外表”“人格”等方面的特质所吸引。
看到这里,你估计也跟我一样晕了,“双性恋”不是一个很好理解的概念吗?怎么解释起来却是这么复杂的嘛?
如同Facebook上可选的56种性别。无论你是什么性别,何种性恋,这些多元的选项,都只是为了帮助你找到一个更适合你的标签和位置。最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标签出现,是为了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可以不受限制的爱所有你想爱的人。
从“异性恋”到“同性恋”,虽然这中间是一个巨大的跨越,但这两种性倾向的对象仍然固守在某一个单一性别,一如我们曾经认为女人只能爱男人一样。所以“双性恋”作为打破单一性恋的先驱者,自然而然的受到了许多质疑。
比如,双性恋同时承担着被异性恋视为同性恋的风险,和被同性恋认定为"自我认同不够好的叛徒”或“只是想来享受片刻的肉体欢愉”,两边不讨好。甚至推演出一种潜在的担忧,既将双性恋者视为同性恋权利运动的成员可能会不利于运动的发展,因为TA们“一定程度上享有着异性恋特权”。不仅如此,“双性恋”也被认为是“花心”的代名词,因为TA们处在“探索性取向的摇摆阶段”。
“性倾向流动论”认为一个人的性倾向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可能会随时间而发生变化。倘若根据性倾向流动论,那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双性恋”,或者“潜在的X性恋”。如果性倾向是流动的,那么我们可以经过自然的自我探索流动到“异性恋”,“同性恋”或者“双性恋”。或者,我们就是保持这种流动的状态,终其一生一直处在自我探索和发现中,流动也是一种状态,一种相对稳定状态。
如果说性倾向是一条火车道,两端的终点分别是“异性恋”和“同性恋”,有人的旅途是从始至终,有人的旅途只是在中间的两个没有名字的站点之间往返。
《Sense8》中,沃卓斯基姐妹对跨性别和泛性恋角色的细致和现实的描绘,在性别和性倾向二元化的大胆探索,甚至承认浪漫取向的潜力,正是对多元性别观念的回应。虽然想象的最后可能只会归于想象,但我们必须要承认并且意识到人类的欲望、幻想、取向、认同,都是多元并且复杂的,如同跨性别概念的出现某种程度上代表着对二元性别概念的机构,双性恋和泛性恋的概念也是在结构我们当前对于性倾向的定义和限制。
这并不是在鼓吹"双性恋优越论",恰相反,在当今科学技术影响之下,已经有研究表明未来的性交互一定会渐渐脱离“人性化”。
人工智能专家和国际计算机游戏协会主席David Levy在他的《Love and Sex with Robots》中指出"爱机器人将像爱其他人一样正常"。他还写道,机器和人工智能将成为人们亲密问题的答案。当所谓“人类”与“物品”之间的概念被打破,那关于仅有人类构建出来的生理性别、社会性别、性倾向和性别认同这些形而上的概念,又能在我们的生命中占据多少的空间呢?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与非人类伙伴进行互动,其他人的期望和判断将与个人自身的发展变得不那么相关,从而导致更大的流动性,甚至是保持这种流动性,流动成了一种稳定状态。
每个人都花了非常多的时间来搞清楚自己到底是谁?自己会被谁吸引?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是什么?你现在形容的性倾向只是一个标签,这个标签会流动吗?当你发现一个标签时,你愿意把它贴在自己身上吗?你愿意接纳和认可这样的自己吗?你认可的自己究竟是真正的自己还是被更被社会认可的自己呢?
每一个愿意探索和接纳自己,保持本真不被别人影响的个体,都是值得骄傲的。今天,我以接纳和认同自己是一个双性恋而骄傲。
编辑:关关
【文章精选】
【活动推荐】
【跨性别专栏】